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Russell-Taylor股骨重建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10年01月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3例采用Russell-Taylor股骨重建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9~55岁,平均35岁。结果13例患者平均随访22(13~29)个月,全部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未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内固定物失效或感染等并发症,采用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11例优秀,2例良好。结论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重建钉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的3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中的33例进行股骨头置换治疗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股骨头置换治疗的效果和褥疮的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治疗后,效果优秀16例,良好13例,较差4例,优良率为87.88%;并且所有患者中只有4例患者出现了褥疮,褥疮发生率为12.12%;VAS疼痛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所有患者疼痛的平均分(3.7±1.5)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置换治疗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减少患者的病痛,所以我们可以将股骨头置换治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头置换 老年股骨颈骨折 治疗效果 并发症 优良率 内固定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髓内固定(IF)以及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09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PF-LCP组、IF组以及DHS组,对比三组患者的并发症、术后功能以及术中情况等。结果DHS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23.33%,IF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20.00%,PF-LCP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6.67%,DHS组与IF组无明显差(P>0.05),IF组与PF-LCP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x2=2.3077,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HS组优良概率为73.33%,IF组优良概率为76.67%,PF-LCP组优良概率为80.00%,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畸形、功能以及疼痛方面,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以及切口长度方面,IF组明显短于PF—LCP组、DHS组(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功能锻炼时间以及出血量方面,PF—LCP组与IF组明显短于DHS组(P<0.05),三组整体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股骨粗隆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疗效理想,并发症较少,特别是骨质疏松以及严重粉碎患者,有助于功能的恢复与骨折的愈合。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老年股骨粗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于2011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35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随访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并采用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对术后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随访结果表明所有患者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骨干骨折愈合时间为(5.9±1.3)个月,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为(5.1±1.2)个月。术后未发现髓内锁钉折断、松动、肢体畸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Sanders评分优良率为97.1%。结论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可靠,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重建 髓内钉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股骨转子间骨折62例,依照治疗方法差异分组。31例入组研究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余31例入组对照组,采用DHS(动力髋螺钉)治疗。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住院日短,髋关节活动时间短,髋关节恢复优良率高,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快,可予推广。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经验。方法本组48例股骨髁上骨折的患者,均采用股骨外侧锁定钢板手术治疗。结果本组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一18个月,全都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膝关节的优良率为87.5%。结论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靠、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锁定钢板 股骨髁上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股骨转子下骨骨折病患13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患均为股骨小转子和干峡部之间骨折,所有病患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依从性。在对病患进行治疗之前,现将病患的贫血症状加以适当的修正。在病患的病情稳定之后,对冰花的双侧股骨进行医学影像检查,方便了解骨折类型,并为病患选择符合规格的防旋内髓钉进行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调查病患术后治疗效果。结果在133例病患中,采用闭合复位的病患有75例,其他利用切开复位的方式进行治疗,病患的平均复位时间在147.5分钟,平均出血量在625毫升。通过随访发现,所有病患在出院后均痊愈,且在院内恢复期间无并发症情况出现。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设计科学,其刀片和其他器材相比,有着稳定性的特征是一种安全性极高的固定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转子下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股骨近端最常见的骨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交通事故的上升,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早期手术治疗可以早期下床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等。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老年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损伤机制、漏诊原因及对策、诊疗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共收治5例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早期诊断2例,于术中一期行闭合复位后加用空心钉固定术。漏诊3例,其中两例于术后一月内发现,予取出钢板后改行钢板及空心螺钉固定,另1例患者手术后半年左右发现,待股骨干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改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结果本组5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7个月),4例行内固定患者骨折一期愈合。1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随访期内未出现无人工髋关节松动、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根据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评定优4例,良1例。结论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容易漏诊,应根据发现时间、患者综合情况等决定手术方法。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股骨颈骨折 漏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治疗的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疗法,试验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疗法,比较两组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00%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减少发生并发症。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2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其骨折类型、合并症,骨折愈合情况和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3.5年,平均1.9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优良19例,占82.6%。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手术时间短的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选择。

  • 标签: 股骨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衰竭,生理心理上也随之改变常合并一些内科疾病,以致于需长时间卧床,这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既往的保守治疗对于患者的解剖及功能复位短时间难以达到有效。我院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4例,骨折类型按Evans分类III型5例、IV型17例、V型12例。结果34例经过1年至5年随访,X线片示假体位置好,无下沉及松动,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分优16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为85.29%。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良好,手术安全、创伤小,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快,可以早下地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结果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防时间为17.8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1周,髋关节功能接Harris评分标准,平均90.3分。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操作简单,应力分布均匀,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材料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0年11月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60例老年骨折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假体松动、下沉;1例因过度内旋造成假体脱出;手术治疗期间没有患者因出现并发症而死亡;根据Harris评分系统,术后优良率高达91.7%。结论对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概率低、效果显著等优点,可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来我院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52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用时75分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天;术后随访12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0周;根据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6.6%。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 近端骨折 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板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二种方法的优缺点和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自2008年至2011年收治的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锁定板组(35例)和PFNA组(43例),锁定板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二组的临床疗效(锁定板组优良率为68.57%、PFN组优良率为55.81%)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249>0.05)。二组中合并小转子骨折分离病例临床疗效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61>0.05),但PFNA组优良率(83.33%)明显高于锁定板组(50.00%)。二组中合并大转子骨折分离病例临床疗效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131>0.05),但锁定板组优良率(71.43%)明显高于PFNA组(33.33%)。二组中合并大小转子骨折分离病例临床疗效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6<0.05)。锁定板组手术平均出血量明显高于PFN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6<0.05)。而二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和PFNA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该根据骨折特点和经验进行选择。对合并大转子骨折分离或合并大小转子骨折分离者主张选择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对合并小转子骨折分离者主张选择PFNA。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股骨近端锁定板 PF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评价应用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65—85岁,平均70.5岁。骨折类型按Eans分类Ⅱ型4例,ⅢA型4例,ⅢB型4例,IV型3例。逆粗隆间骨折8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0分钟,平均围手术期失血(250±150)毫升,23例随访平均4.5月,第一年间隔3月,第二年间隔6月。l例术后1年因患鼻咽癌死亡。1例因头切割取内固定后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5月出院切口感染,患者不同意再手术给予对症处理。其他病例未发现假体脱位或无菌性松动。结论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术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5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都手术成功,观察组手术治疗的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住院的时间以及下地活动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骨折复位的优良率达到了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6%,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