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股骨转子下骨折是指骨折线在小转子下5cm范围内的特殊骨折类型。Boyd等于1949年首次描述了股骨转子下骨折,将其与转子间骨折区分,并注意到转子下骨折手术后有较多的不满意结果。股骨大小转子处有较多肌肉结构附着,此区域发生骨折时,骨折近端由于髂腰肌牵拉发生屈曲、外旋畸形,附着于大转子的髋短展肌使近端外展,而骨折远端由于大收肌的牵拉发生内收。强大的肌肉拉力,使得骨折断端发生严重的分离,且极不稳定。

  • 标签: 髋骨折 股骨骨折 外科手术 骨折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几率。并且对各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之间与股骨头坏死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138例65岁及以上的股骨颈骨折后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随访记录完整的116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患者的性别、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作为相关影响因素,并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16例平均年龄69.5(65-78)岁,平均随访11.5(5-24)个月。23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为19.8%。对未发生股骨头坏死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82.3±3.5)分,(73-93)分。股骨头坏死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对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影响显著。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率并未高于平均水平,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其中,患者的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明显相关。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老年人 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报告3例股骨远端肿瘤患者假体置换25年后的翻修病例,总结股骨远端肿瘤型假体因远期松动而再次行假体翻修手术的结果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3例因股骨远端肿瘤型假体置换术25年后松动,在本院行假体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膝关节周围疼痛、行走困难等)、影像学表现(X线示假体松动移位及翻修后假体位置)、手术方法及技巧、术后功能恢复等,3例翻修术后随访至少5年。结果3例翻修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周围疼痛缓解,术后X线示关节位置可,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假体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根据1993年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STS93),3例术后功能评分分别为70%、80%及73.3%,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同时也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肿瘤型假体长期使用,可出现松动、感染及排异等并发症。肿瘤假体远期松动行翻修时,取出松动的假体及骨水泥较容易;初次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会形成大量瘢痕组织甚至生物假膜,生物假膜切除应尽量彻底;翻修时患者多有软组织缺损,应准备肌瓣转移术。

  • 标签: 股骨肿瘤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人工关节 再手术 骨肿瘤 髋关节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Pauwels3型股骨颈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11年1~11月手术治疗Pauwels3型股骨颈骨折46例,采用空心螺钉(cannulatedscrews,CS)固定的35例,动力髋螺钉加空心螺钉(DHS+CS)固定8例,近端股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compressionplates,LCP)固定3例。根据Haidukewych标准评价复位质量,术后定期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和髋关节一般情况,分析骨折移位、断端粉碎、内固定方式与股骨颈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的关系。结果46例中,31例有完整的随访资料。1例DHS+CS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深部感染,经清创、抗感染治疗,术后6个月骨折畸形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其它30例随访(20.1±5.9)个月,其中CS固定的22例,DHS+CS固定5例,LCP固定3例。29例复位质量为优良,1例一般。8例出现股骨头坏死,2例骨不连,1例同时存在股骨头坏死和骨不连,19例骨折愈合且维持了良好的髋关节形态(63.3%)。不同的骨折移位、断端粉碎程度及内固定方式与股骨头坏死、骨不连的发生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头坏死和骨不连是Pauwels3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CS、DHS+CS、LCP均可作为Pauwels3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案。骨折移位、断端粉碎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头坏死、骨不连是否有影响,需要更大样本的病例验证。

  • 标签: 股骨颈 股骨骨折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股骨逆行髓内钉取出术的应用。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我院关节镜辅助下取出股骨逆行髓内钉5例。结果本组5例均获得随访,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3天即下床行走,术后12天拆除切口缝线,未出现关节僵硬或关节感染,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与入院前一致。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股骨逆行髓内钉取出术切口小、出血少,关节腔基本不暴露,感染机会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可避免长时间使用拉钩对髌腱、髌软骨及髌下脂肪垫等关节内组织和结构的损伤;能行关节内探查,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

  • 标签: 关节镜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折
  • 简介:随着膝部肿瘤患者的增加和假体置换后寿命的延长,肿瘤型膝关节假体远期并发症随之增加。假体松动、下沉并骨折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们于2011年收治1例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20年股骨干皮质穿孔伴同侧下肢严重短缩畸形的患者,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短缩畸形 肿瘤型 股骨干 穿孔 术后
  • 简介:目的比较微波与射频对离体猪股骨干骺端的制热效应,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取20条新鲜成年猪股骨,根据数据随机法分成微波组与射频组2组,每组10个股骨样本分别采用微波和射频进行加热凝固。加热功率为60w,加热时长为300s,旁开加热点5、10、15mm测温,比较两种热疗技术的凝固范围和形状以及温度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60W·300s微波和射频凝固的纵径分别为37.1±3.2mm,28.3±2.5mm,前者明显大于后者(P〈0.05),横径分别为21.3±1.6mm,19.8±1.4mm,前者明显大于后者(P〈0.05)。微波消融后出现明显的炭化带,凝固区及充血带分布,射频消融后仅可观察到明显的凝固区。射频形成的凝固体较微波更接近球形。微波和射频的中心温度分别为126.2±1.51℃,100.2±0.7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旁开10mm处温度分别为91.5±3.7℃,58.3±2.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各测温点分别在210s与255s内达到稳态,二者距离加热中心越近温度越高,上升速度越快。微波消融中心温度可达到120℃以上,射频消融中心温度不超过100℃。结论微波和射频对离体猪股骨干骺端凝固形状及凝固范围存在差异,中心温度和旁开10mm处温度,微波显著高于射频。微波较射频热场温度高,凝固范围大,在较大骨肿瘤的治疗中宜选用微波,射频消融较微波有更好的温控性。了解各自的制热特性有利于两种技术的合理选择。

  • 标签: 微波 脉冲射频术 股骨 骨骺 动物实验
  • 简介:滑膜软骨瘤病是一种关节骨膜自限性增殖性的良性疾病,由滑膜内层结缔组织增生并化生成多数软骨结节,钙化、骨化而脱离滑膜,进入关节腔,形成大量游离小体。该病好发年龄为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发生在单关节[1]。患者,男,34岁,右髋疼痛,活动受限渐进性加重2年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感觉右髋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其后疼痛逐渐加重。拍片提示:右股骨头坏死,患者既往有饮酒史10年,约50g/天.

  • 标签: 骨坏死 股骨头坏死 软骨瘤 滑膜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关节
  •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骨水泥股骨假体取出的影响。方法患者入选标准:年龄45—79岁,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5—20年;无菌性骨水泥假体松动;单侧翻修;初次手术用国产假体及骨水泥;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患者按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干预组术前5天开始,每日1次(2000次脉冲),每次30min,共5次f10000次脉冲)的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术前不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由同一人按完整拔除标准(一次性完全拔除)、开骨取出标准(无法拔除或仅部分拔除)、耗时计算标准(自开始取时始至全部取出时止)、出血量计算标准(自切皮始至缝皮止)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数据,并从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关节畸形4个方面行术前1周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结果干预组假体完整拔出者(16例中8例,50.00%)较对照组(16例中2例,12.50%)多(P〈0.05),非完整拔除者干预组开骨者(8例中2例,25.00%)较对照组(14例中10例,71.43%)少(P〈0.05);干预组取出植入物耗时(310.1±129.5)S较对照组(978.9±110.2)s短(P〈0.01);干预组术中出血量(610.9±126.5)ml较对照组(1110.1±140.4)ml少(P〈0.01)。Harris评分术前1周干预组(69.1±4.5)与对照组(70.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干预组(94.1±3.5)较对照组(90.9±4.2)高(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利于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骨水泥股骨假体取出。

  • 标签: 冲击波 人工髋关节置换 翻修 骨水泥股骨假体
  • 简介: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ofthefemoralhead,ONFH)病因多样,常导致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而引起软骨下骨变性、坏死,继而造成股骨头塌陷,最终发展为严重的骨性关节炎,是青壮年髋关节置换最常见的原因[1]。其中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最为多见,占0NFH的45.6%[2-3]。

  • 标签: TOLL样受体 股骨头坏死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带血管腓骨瓣移植修复骨病导致的儿童股骨颈缺损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8年1月1日~11月30日,因骨病导致的股骨颈缺损或骨不连的6例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3~12岁,平均8.2岁。初次手术采用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6例),5例在初次手术失败行二次手术,采用带血管腓骨瓣移植修复重建。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2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拍骨盆正位及髋关节侧位X线片,观察肿瘤有无复发、植骨愈合、肢体畸形及短缩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6例术后随访16~48个月,平均26.5个月,随访期间6例病变均未复发。初次手术后4~8个月内2例形成骨不连,3例再次形成髋内翻畸形,骨不愈合,但股骨头均未发生坏死。1例行异体骨块移植重建的患者术后3个月植骨形成愈合,无须二次手术。二次行腓骨瓣移植重建手术后3~6个月,平均4.3个月,移植腓骨瓣桥接股骨头与大粗隆,形成牢固愈合。颈干角矫正平均约18°,患肢短缩纠正平均约2cm,HarrisHip评分改善平均约30分。结论带血管腓骨瓣移植修复骨病导致的儿童股骨颈缺损的临床疗效满意,但手术难度较大,需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完成。

  • 标签: 儿童 骨病 股骨颈缺损 腓骨瓣 骨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关节的瘤段切除酒精灭活骨再植术治疗股骨远端骨肉瘤的临床疗效,分析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提出治疗策略。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采用保留关节的瘤段切除酒精灭活再植术治疗股骨远端骨肉瘤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5~24岁,平均20.1岁,中位年龄21岁;左股骨下段6例,右股骨下段4例;Enneking分期IIB期9例,III期1例;术后疗效评价采用MSTS功能评分和ISOLS复合移植物影像评分。结果10例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随访12~110个月,平均随访34个月,1例13个月局部复发并全身多发转移而死亡。3例分别于术后9、12、24个月因全身多处转移而死亡。3例患者(30%)于术后2~9个月因灭活骨骨折而行切开复位、植骨、环抱器内固定术,1例于术后半年死亡;1例术后4个月骨折处愈合,再次术后48个月无异常。另1例再次术后13个月再次出现骨折而行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半年骨愈合良好,随访12个月出现关节不稳及膝关节屈曲受限。ISOLS影像评分28~34分,平均31分(87%);MSTS肢体功能评分19~28分,平均23分(77%)。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应用保留关节的酒精灭活再植术治疗股骨远端干骺端骨肉瘤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具有保留关节的重要结构、瘤段骨与宿主骨匹配良好、无排异反应等优点。灭活骨骨折是该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灭活骨自身骨质改变和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是导致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应用钢板内固定及延长外固定时间是降低灭活骨骨折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骨肉瘤 股骨 骨肿瘤 再植术 干垢端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结合和未结合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marrowmononuclearcells,BMMCs)移植的打压植骨治疗骨循环研究协会(associationresearchcirculationosseous,ARCO)分期IIB期、IIC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34例(53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ofthefemoralhead,ONFH)手术患者获得随访。男27例,女7例。手术时年龄28~42岁,平均38.1岁。手术方法:微创扩大髓芯减压坏死灶清除、人工骨打压植入。BMMCs移植组加入5ml浓集后的BMMCs,单纯植骨组未加入BMMCs。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术后患髋功能改善情况,应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进行临床疼痛测定,影像学按股骨头是否塌陷及病灶修复情况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整体术后终末随访Harri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64.1±4.6)分vs(78.8±4.8)分,(P=0.0000)。与单纯植骨组相比,BMMCs移植组术后终末随访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幅度更明显(28.6±0.5)%vs(18.4±1.7)%,(P<0.0001)。两组患者整体术后终末随访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6.3±0.9)分vs2.6±0.7)分,(P=0.0000)。与单纯植骨组相比,BMMCs移植组术后终末随访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幅度更明显(-66.3±1.4)%vs(-51.7±2.9)%,(P<0.0001)。BMMCs移植组临床成功率(21/26)高于单纯植骨组(1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MMCs移植组放射学成功率(23/26)高于单纯植骨组(1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微创扩大髓芯减压坏死灶清除、人工骨打压植入术在选择合适的中早期非创伤性ONFH(ARCO分期IIB期、IIC期)可获得优良的中期疗效。结合浓集BMMCs移植可提高保留关节手术疗效和骨修复质量。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减压术 外科 假体和植入物 骨髓单个核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帕米膦酸二钠对不同程度病情的累及股骨近端多发性纤维结构不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累及股骨近端的多发性纤维结构不良者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8~61(平均24)岁。手术+术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11例,其中肿瘤刮除植骨内固定术8例,不刮除病灶单纯行内固定者3例;单纯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13例。术后或第一次治疗后,每3个月按疗程应用帕米膦酸二钠,共2年。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及每次给予帕米膦酸二钠前检测骨代谢指标骨钙素和I型胶原C端肽,并行影像学检查。采用VAS评分系统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变化,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组24例共接受了205次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所有病例均获24~55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治疗后第2年血清骨钙素水平(80.195±64.75)μg/L较治疗前(147.198±104.86)μg/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清I型胶原C端肽水平(0.672±0.61)μg/L较治疗前(1.396±0.6)μg/L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手术+术后应用帕米膦酸二钠的11例中仅有1例出现病情恶化,再次骨折,其余10例内固定均牢靠,7例骨量增加,3例病情无变化。单纯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的13例仅有1例病情恶化,其余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量增加、溶骨区减少、骨皮质增厚。所有病例治疗后疼痛逐渐减轻,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为优,手术+药物治疗组:末次随访VAS评分(1.33±1.1)明显小于治疗前VAS评分(7.25±1.7);单纯药物治疗组:末次随访VAS评分(1.17±1.5)小于治疗前VAS评分(5.8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所有病例髋关节功能明显恢复,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良,手术+药物治疗组�

  • 标签: 骨纤维发育不良 股骨 修复外科手术 内固定器 帕米膦酸二钠
  • 简介:目的报告大粗隆爪钢板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治疗失败的12例(12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爪钢板重建大粗隆骨不连的临床疗效。10例(10髋)随访24-81个月,平均42.7个月。关节置换术时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2.3(41-80)岁。临床疗效以Harris评分、X线片进行评价。结果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7.3(75-94)分,与术前平均17.4(6-3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3例存在大粗隆部位疼痛,4例残留患肢跛行。9例大粗隆骨不连均获得骨性愈合,1例为纤维愈合。未见钢板移位和钢缆断裂。并发症包括脱位1例和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1例。12例均无需翻修。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初期治疗失败病例采用THA结合爪钢板重建大粗隆骨不连中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hipreplacement,HR)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emoralfracture,IFF)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IFF患者,平均年龄(71.26±5.27)岁。按照入院顺序分为HR组和PFNA组,每组50例,观察和记录两组手术、下床、住院、负重锻炼时间和切口长度(其中PFNA组为主钉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随访12个月,评估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1)并发症:皮下血肿、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褥疮等;(2)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评估,Cronbach’α信度系数为0.885,效度系数为0.848,采用人工计分法,共9个条目合计100分,得分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恢复越良好。结果PFNA组下床、住院、负重锻炼时间高于HR组,PFNA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HR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HR组和PFNA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1)。结论HR有利于老年IFF患者早期活动和髋关节功能恢复,PFNA内固定术有利于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但两种术式均具有良好的远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应按临床需求选择。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折固定术 髋骨折 老年人 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比较有限切开钛缆捆扎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与单纯微创辅助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钛捆扎辅助PFNA(A组,23例)与骨拨或复位钳等辅助PFNA治疗(B组,23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两组获平均25.4(12~32)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两组骨折愈合时间(A组平均7.5个月,B组平均7.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hipscore,HHS)(A组平均82.6分,B组平均81.1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测试(timeupandgtest,TUG)、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钛缆捆扎辅助治疗可降低骨折复杂程度及手术难度、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人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