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以骨折线是否位于髋关节囊内,分为囊内骨折和囊外骨折,绝大多数患者为囊内骨折。这是一种很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6%,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并发症亦多,目前仍是骨科医生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就股骨颈骨折有关的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的血供 股骨颈基底部 缺血坏死 人工关节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转子间骨折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使用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85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8~18个月,无切口及骨髓感染病例,平均6个月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结论PFN是一种侵袭性较小、方法简便的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技术。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转子间 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超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期间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于2022年01月--2023年01月在我院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的54例超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临床护理对象,按照红蓝双色球法,将之随机纳入参照组(n=27)、综合组(n=27),其中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配合,综合组予以综合护理配合。结果:综合组康复优良率较参照组更高(P

  • 标签: 超高龄患者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 作者: 蒋传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绵阳市人民医院蒋传勇股骨头坏死是临床慢性骨科疾病,是骨头血液循环受阻,引发头部骨质严重缺血,所以股骨头坏死又称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情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有效的预防措施的十分关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应增强预防措施,防止此类疾病带来的危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经验。方法2002年5月-2008年9月应用重建钉治疗36例股骨转子部骨折病人,手术使用骨科牵引床,采用闭合复位,股骨颈保持15。前倾角置入2枚拉力螺纹钉,用三维瞄准器锁定远骨折端。结果3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13.6个月,3-5个月时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股骨转子部骨折强调闭合复位,应用重建钉治疗转子部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 标签: 股骨重建钉 转子部骨折 股骨
  • 简介:目的探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实验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指标、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实验组,但实验组下地负重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Harris评分(85.67±11.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8.51±8.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使患者下地负重时间提前,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HARRI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运用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诊的8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A组(纳入43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B组(纳入43例,行PFNA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指标、综合疗效进行对比。结果:(1)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A组,A组术后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和PFNA均对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有较好效果,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用治疗方式。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 股骨近端髓内钉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的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间收入的所有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1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三个月,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的恢复状况,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在手术完成后,所有患者的髋关节疼痛感均得到缓解,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得到改善,经术后回访患者的股骨头x线片显示患者股骨头修复状况良好。所有患者中出现两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和压疮状况,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3.28%)。结论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相应的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状况,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也具有较高的手术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护理 股骨头坏死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和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10年7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72例,随机分为DHS组(行动力加压髋螺钉手术)36例和PFNA组(行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36例。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1,P〈0.05);两组术后发生延迟愈合、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方面比较PFNA组明显少于DHS组(P〈0.05);两组术后疗效比较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1)。结论与DHS相比,PFNA是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更为理想的内固定物。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板(LPFP)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射阳县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FIF患者80例,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分成DHS组36例与LPFP组44例。术后随访1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FP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FP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FP组优良率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PFP术式治疗老年FIF较DHS疗效好、恢复快、安全性高。

  • 标签: 股骨骨折 老年人 内固定器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目的正确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固定方法。方法对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使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2个月,除1例发生髋内翻畸形外,其余病人均恢复良好,骨折愈合时间11~23周,平均14.6周。结论DHS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最好的内固定方法之一,能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DHS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治疗 体会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