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探讨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意义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随机选取贵州某学院488名大学生,使用生命意义量表(ML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鄄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寻求意义呈正相关,与存在生命意义呈负相关;寻求生命意义和存在生命意义共同解释心理健康的18.5%变异。结论: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意义相关,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标签: 心理健康 寻求意义 存在意义
  • 简介:摘要心理咨询职业不同于往常其他类别的职业类型,由于心理咨询相关职业涉及到咨询人的自身隐私,所以心理咨询职业的伦理意识有着比其他职业更加严苛的标准。就目前国内大多高校而言,许多类别专业均开设了有关于心理咨询方面的课程,例如,医学类别专业、教育学类别专业甚至是经济学类别的专业均有设置,那么在众多高校的众多专业中,不同专业大学生对于心理咨询职业的伦理意识的培养又是如何,这将作为本文的重点内容。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咨询 职业伦理意识
  • 简介:摘要大学生成才需要健康的心理,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颇多,本文探讨通过太极拳运动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推广太极拳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成为各高校的必修课,通过该课程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学习心理保健相关技巧,塑造健全人格品质。但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注重心理的负面信息,以问题为导向,给学生一种误导,"我是不是有心理问题""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解决我的心理问题?"在未认识了解心理健康之前,先入为主的给自己扣上了"有病"的帽子,本身会加重其心理压力,可能引发更多的问题。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大学生 心理学 应用 以问题为导向 心理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1例轻度抑郁症大学生在药物控制下观念疗法的的干预过程。方法采用观念疗法,每周1次晤谈,共5次。结果患者暑假经某一三甲医院精神科诊断,完全康复,且一年后未复发。结论观念疗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认识自己,找回自己内在的力量,从而康复。

  • 标签: 观念疗法 轻度抑郁症
  • 简介:摘要当代大学生要面对多种生活压力和社会竞争,面临着人际交往、新环境适应、学习、就业等各方面冲突及压力,因心理问题而被迫休学、退学、自残、伤害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大班教学模式给教师教学带来了较大挑战,没有很好达到这门课应有的实效性。

  • 标签: 启发式教学 大学心理 健康教育 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女大学生月经失调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对某医学院校全日制在校大一到大三女大学生分发问卷,要求学生认真填写问卷,通过整理问卷,分析心理健康状况与女大学生月经失调之间的关系。结果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部分女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情绪,少数大学生存在抑郁倾向。存在焦虑紧张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女大学生中月经失调比例较心理状况正常的女大学生高。结论女大学生月经失调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关系,即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月经失调的发生率较低,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中月经失调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月经失调 心理健康 大学生
  • 简介:如今,人们的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尤其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更为严重,青少年属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深陷网络,患上网络成瘾综合征(intemetaddictiondisorder,IAD),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网络去个性化更有可能导致青少年在群体活动和交往中因感到自信心不足、力量有限.

  • 标签: 网络成瘾综合征 去个性化 大学生 自信心不足 青少年 身心健康
  • 简介:摘要兵团综合性大学医学生是大学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既要担负着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学习的双重压力,同时还要社会中医患矛盾等事件带来的环境压力,研究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详细描述了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 标签: 心理健康 兵团大学 医学生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分析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及其挫折容忍力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重庆市四所大学的学生376名,使用《生命意义感量表PIL》及《大学生挫折容忍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3.6%的大学生明显缺乏生命意义,50.0%的学生对生命意义与目标不确定,6.1%的学生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与意义;生命意义感与挫折容忍力呈极显著的中等程度的正相关。结论重庆市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不容乐观,生命意义感与挫折容忍力呈极显著正相关。

  • 标签: 重庆市大学生 生命意义感 挫折容忍力 相关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在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调查前,2017年6月进行预调查,调查对象204名,回收合格问卷200例。2017年8月在某大学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2018年6月,再次进行调查,调查对象210例,回收问卷204份。结果教育后被调查对象各项知识题的知晓率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200名对象,其中收到过或阅读过宣传手册73.0%(146/200)、添加过二维码81.0%(162/200)。结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较好,明显提升了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

  • 标签: 大学生 艾滋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积极心理学以人类固有的力量作为出发点,以正向的心态对人的情感以及行为加以解读,激发积极力量,挖掘个人潜力,使人获得幸福感。其中在本文中主要从理论角度上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所带来的影响。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 简介: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定社会、民族在一定时代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价值是标志着人与外界事物关系的一个范畴,它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外界事物的属性对人的需要所发生的效用或作用,以及人对此的评价。

  • 标签: 价值体系 学生心理问题 文献计量法 社会意识 民族 事物
  • 简介:探讨校园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采用试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试验设计,试验组开展校园心理剧教学和比赛,控制组不实施心理剧教学模式也不参与校园心理剧比赛。结果显示,校园心理剧提高了大学生心理认知能力、促进大学生对自我的了解、提升人际沟通效能等。研究认为校园心理剧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

  • 标签: 心理剧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随着社会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多,全国的艺术类院校和艺术类的学科专业也在迅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成为大学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相比于普通的大学生,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具有一些独特的心理特点,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充分的了解和探索,掌握他们的个性特征,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大学生全部的4年学习生活中,在宿舍的时间要占到70%以上,宿舍无疑是对大学生影响最为重要的场所之一。

  • 标签: 学生宿舍 艺术类 人际冲突 原因分 精神文化需求 大学生
  • 简介:摘要探索四川省高校90后大学生对同性恋现象的真实态度。采用IAT内隐联想测验进行内隐态度测量,采用“大学生同性恋态度问卷”进行外显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外显态度上55.9%的大学生接受同性恋或持中性态度,而内隐测量中44.1%的大学生排斥同性恋,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两者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存在显著差异(t=5.212,P<0.001)。说明大学生对同性恋现象持有积极的外显态度,但也存在内隐偏见。

  • 标签: 同性恋态度 内隐联想测量 自编问卷 90后大学生 差异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口治疗师培训方法和临床使用。方法才用伤口治疗师学校设定的课程,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培训考核的方法。结果学员学到专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能并运用在临床。讨论护理专科的发展势不可挡,伤口护士门诊的建立也促进学科发展,提升学科地位,建议建立专业的认证体系,使之规范化,合法化。

  • 标签: 伤口治疗师 护理 伤口感染 专科护士
  • 简介: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结构产生变化,经济形态出现转型,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心理,这导致处于自我认同关键期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增多,且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张志勇[1]在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中发现,20%以上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必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 体验式教学 心理问题 社会结构 自我认同
  • 简介:摘要大学生就业每年都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而医科大学的学生,因其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科今后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与其他大多数文理科专业不尽相同,其就业情形也不尽相同。使用问卷调查法,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医学生为样本,对医科大学生的职业偏好和他们的工作价值观进行考察,分析性别、专业、发展、保健、声望地位等因素,研究医科大学生工作价值与择业倾向。

  • 标签: 工作价值观 医科大学生 择业倾向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痤疮患者的社交心理及心理控制源情况,以及社交心理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为大学生痤疮患者社交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87名大学生痤疮患者施测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量表)。结果大学生痤疮患者的社交回避与苦恼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值(P<0.01);大学生痤疮患者的社交回避存在性别差异(P<0.01);心理控制源三个变量中,内控性与社交回避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与社交回避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大学生痤疮患者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处于较高水平,与心理控制源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大学生 痤疮患者 社交回避与苦恼 心理控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