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析基于心血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中所收治的90例患有心血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归纳其用药处方及对患者的“疾病分类、用药剂量”等相关条件进行调查,以“药物利用指数”为指标来判断心血疾病临床用药是否科学合理。结果90例心血疾病患者以“冠心病”为主,DDDs位于前三名的药物分别为为“硝苯地平”、“异山梨酯”、“尼群地平”,其中除了“非洛地平”与“硝酸异山梨酯”外,其它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都≤1。结论本院在心血疾病治疗临床用药方面科学合理,按照患者具体病情具体给药,达到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及有效提高治愈率的目的。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临床用药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心血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筛选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心血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选取利尿制剂联合强心苷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以及ACEI类药物为患者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结果经治疗后共11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13.75%,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25%,说明了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结论综合利用检查方法提供诊断依据,有利于老年心血心力衰竭的诊断,给予强心苷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以及ACEI类药物对该病的治疗结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老年心血管心力衰竭 临床诊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对老年人心血疾病的影响性及其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432例老年心血疾病患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体检(另包括血压和心电图检查),观察记录不同尿酸水平患者并发各种心血疾病的比例。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检出率约为21.06%(91例),且高尿酸血症合并各类心血疾病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含量对老年人心血疾病的发作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尿酸含量水平越高,心血疾病的发生概率也越高。

  • 标签: 老年人 高尿酸血症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户外有氧运动对心血科护士职业压力和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l5年12月我院心血科在岗和外来进修或实习的女护士46名,平均分为对照组(n=23,不进行户外有氧运动)和观察组(n=23,进行3次/周的户外有氧运动)。在户外有氧运动干预前后使用工作疲溃感量表(MBI)和焦虑量表-14(FS-14)评估两组职业压力和焦虑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职业压力和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感中的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适度持久的户外有氧运动能够缓解心血科护士的职业压力,减轻其工作焦虑状况。

  • 标签: 户外有氧运动 心血管科 护士 职业压力 焦虑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血危险性分层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时采取心血危险性分层和治疗的5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早期采取常规治疗的67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血危险性分层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高危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高血压患者心血危险性分层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有助于提高其临床效果,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临床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在治疗心血神经症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心血神经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均服用谷维素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然后对这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的患者有20例(占66.7%),好转的患者有8例(占26.7%),治疗无效的患者有2例(占6.7%),显示治疗结果为有效的有28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的患者有11例(占36.7%),好转的患者有9例(占30%),治疗无效的患者有10例(占33.3%),显示治疗结果为有效的有20例,总有效率为66.7%,对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AMA评分分别为(20.33±2.98)和(19.21±4.83),比较后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AMA评分分别为(6.14±2.43)和(14.63±3.12),比较后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心血神经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心血管神经症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冠心病治疗中他汀类联合心血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心血药物口服治疗,如复方丹参片、阿司匹林、倍他乐克、硝苯地平及硝酸甘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HDL-C高于对照组,LDL-C、TC及TG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使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药物 冠心病 血脂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心血病住院患者中抽取36例并发肺部感染者作感染组研究对象,同期选择36例未并发肺部感染者作为未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此评估心血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感染组患者在≥65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合并心力衰竭、有侵入性操作和长期卧床项目上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或P<0.01)。结论心血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高龄、合并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侵入性操作以及长期卧床等,应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以此降低心血病住院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保证其住院安全。

  • 标签: 血管病住院患者 肺部感染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引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甘油片、硝苯地平缓释片、阿司匹林锌肠溶胶囊等常规心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片,每天一次,患者连续治疗2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血脂四项水平,并对临床观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血脂四项进行对比发现,对照组在治疗后血脂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观察组在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说明患者血脂代谢能力增强;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5%,两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药物治疗冠心病可改善患者心绞痛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他汀类 心血管药物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凝胶软膏涂抹气管导管对全麻苏醒期心血应激和呛咳反应的影响,并总结其护理特点。方法随机选取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凝胶软膏组30例,气管导管用利多卡因凝胶软膏涂抹;对照组30例,气管导管用生理盐水涂抹;两组均在在全麻诱导后行进行气管导管置入,观察两组全麻苏醒期心血应激和呛咳反应。结果利多卡因凝胶软膏组全麻苏醒期心血应激和呛咳反应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利多卡因凝胶软膏组在麻醉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不受影响。结论利多卡因凝胶软膏涂抹气管导管能减轻对全身麻醉患者病人术后全麻苏醒期心血应激和呛咳反应,减轻护理工作量。

  • 标签: 全身麻醉 苏醒期 心血管应激 呛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观察通心络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心血临床病例的影响,寻找治疗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以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00例,按照治疗的方式分为介入组和药物治疗组,介入组120人,药物治疗组80人。两组分别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一共四组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取在常规的治疗方法上使用通心络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和复发情况。结果介入组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状况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组同介入组差异不大,结果接近。(P<0.05)。结论使用通心络辅助治疗冠心病的患者可以明显降低心血急性疾病的发生几率,有助于维持冠心病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通心络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心血管临床事件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管皮生长因子与肺癌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78例肺癌患者、30例良性疾病患、30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VEGF。结果肺癌组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VEGF水平在鳞癌和腺癌患者中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VEGF水平与临床分期的呈正相关,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高于健康人,且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肺癌 联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冠心病炎症与血管皮指标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贵宾诊疗科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参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其焦虑抑郁程度,分成焦虑抑郁组(n=41)和非焦虑抑郁组(n=41),对比2组患者炎症与血管皮指标。结果①焦虑抑郁组患者的CGRP、NO明显低于非焦虑抑郁组(均P<0.05),ET-1则高于非焦虑抑郁组(P<0.05);②焦虑抑郁组患者的IL-6、IL-18、IL-6R均高于非焦虑抑郁组(均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可影响冠心病炎症与血管皮指标,且炎症反应激活、内皮功能损伤可能是焦虑抑郁情绪导致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的途径。

  • 标签: 焦虑抑郁情绪 冠心病 炎症 血管内皮指标
  • 简介:摘要背景目前对糖尿病的绝经前期女性内皮功能的改变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绝经前期女性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年龄43.9±6.2岁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血压正常的绝经前女性(22例)、患糖尿病血压正常的绝经前女性(21例),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评估血管舒张功能;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CD34和KDR双标阳性循环EPCs水平,使用ac-LDL及lectin荧光标记方法评估体外培养EPCs数量;检测EPC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并探讨血管舒张功能与EPC功能的关系。结果及结论使用超声技术检测血管扩张功能显示,合并糖尿病的血压正常绝经前女性FMD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的血压正常绝经前女性(P<0.05)。两组受试者GMD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循环EPCs水平及荧光标记证实培养的EPCs数量在正常血压的绝经前女性中明显差异高于合并糖尿病的血压正常绝经前女性(P>0.05)。同样,循环EPCs的迁移和增殖功能在血压正常的绝经前女性明显高于合并有糖尿病的绝经前女性(P<0.05)。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及细胞培养试验,可以发现FMD分别与循环EPCs水平(r=0.41,P<0.05)及培养的EPCs数量(r=0.74,P<0.05)呈明显线性相关。同样,EPC的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也分别与血浆FMD呈线性相关(r=0.64,P<0.05;r=0.56,P<0.05)。这些结果说明合并糖尿病的绝经前期女性的内皮功能下降,包括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下降以及体内EPC数量减少和功能下降,提示维持内源性血管损伤修复能力及改善内皮功能可能是合并糖尿病的绝经前女性血管保护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 绝经前期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开放大鼠血肿瘤屏障的效应及其量效关系。方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通过伊文思蓝的渗出量来评价血管皮生长因子对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比较不同剂量血管皮生长因子开放血肿瘤屏障的效应并找到其最适剂量。结果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血管皮生长因子后,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血管皮生长因子的剂量为0.05ng/g时,伊文思蓝含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血管皮生长因子的剂量而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变化不显著。结论给予0.05ng/g的血管皮生长因子是开放C6脑胶质瘤大鼠血肿瘤屏障的最适剂量。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肿瘤屏障 量效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与呼吸内科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血液内科与呼吸内科收治的240例采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240例患者的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疾病情况及病原菌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在血液内科与呼吸内科的使用情况。结果240例患者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亚胺培南的使用率最高,为28.8%;其次为美罗培南,使用率为23.3%;排在第三位的是去甲万古霉素,使用率为15.4%;然后是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利奈唑胺注射液等。240例患者中有93例为病原菌感染,其中金葡菌感染率最高,占19.3%;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占15.7%;排在第三为的是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占14.5%,然后是大肠埃希菌、β-溶血性链球菌、酵母菌等。结论分析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对提高血液内科与呼吸内科的合理用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内科 呼吸内科 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 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取2012年1月—2016年11月白银地区来我院就诊乳腺疾病检出的60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简要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患者64.1%不伴非典型增生,35.9%伴非典型增生(P<0.05)。伴非典型增生患者乳房存在肿物、乳头溢液情况、肿瘤类型、肿瘤大小与不伴非典型增生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术后复发情况主要观察非典型增生情况。

  • 标签: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非典型增生 病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椎管内麻醉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我院近两年来于我院进行椎管内麻醉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效果的观察。结果采取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舒适度,满意度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主动配合麻醉的程度比对照组患者高,患者生理在及心理上的改善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的效果。结论对椎管内麻醉手术的病人实施舒适护理,能够对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患者麻醉的主动配合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在手术室中的护理满意度,是一项值得在椎管内麻醉手术中进行推广和应用的护理模式。

  • 标签: 舒适护理 椎管内麻醉 手术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咳嗽内科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慢性咳嗽治疗的患者56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28例患者予以止咳以及扩张支气管治疗,实验组28例患者予以孟鲁司特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对照组28例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后,平均咳嗽评分为(2.78±0.49)分;实验组2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孟鲁司特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后,平均咳嗽评分为(1.14±0.23)分。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咳嗽评分要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57%,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慢性咳嗽患者采用孟鲁司特联合普米克令舒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慢性咳嗽 孟鲁司特 普米克令舒
  • 简介:摘要医院手术中,经常会出现病患大量失血的情况,此时需要及时对病患进行输血工作,以提高病患的携氧能力,增加血容量,并且保证患者的安全及手术的成功。因此,在实际输血操作中,要不断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输血风险意识,重视相关法律问题,采取正确的输血护理方法,保证输血正常进行。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人员 输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