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患者自用便携式血糖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探讨其影响因素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以便携式血糖仪检测血糖值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对比。结果便携式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比较,50台血糖仪中有15台检测结果差异超出±15%的范围。结论为保证便携式血糖仪检测结果的准确,应严格操作流程避免影响因素,定期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建立自用血糖仪的参考区间。

  • 标签: 便携式血糖仪 生化分析仪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液生化检验期间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我院的综合检验水平。方法回顾本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随机收集的5000份血液生化检验样本,从采样方式、存放方法和促凝剂使用量3个方面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5000份血液样本中,不合格样本共337份,占6.74%(337/5000),其中样本采集不当是其首要影响因素,共193份(57.27%),其次是样本未合理存放和促凝剂相对使用不足,分别有95份(28.19%)和49份(14.54%)。结论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主要与采样不当、样本未合理存放和促凝剂使用不足等因素相关,临床应加强重视和避免,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血液生化检验 检验结果 因素 检验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PDCA循环法在提高护士对电子体温单绘制准确的应用。方法随机抽查2015年3月—4月,6月—7月神经内一科体温单各1000份进行查检,于2015年3月致8月实施psca循环,将PDCA循环运用于电子体温单绘制之中。对比两份电子体温单的缺陷情况。结果将2015年3—4月电子体温单缺陷例数为190例,2015年6—7月电子体温单缺陷率为66例,两个时期进行检查对比,发现通过培训、细化责任标准、督导等管理后体温单上的缺陷率明显降低。结论PDCA循环法是提高电子体温单绘制准确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PDCA循环 电子体温单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液生化检验期间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我院的综合检验水平。方法回顾本县医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集的104份血液生化检验样本,从采样方式、存放方法和抗凝剂使用量3个方面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04份血液样本中,不合格样本共7份,占6.73%(7/104),其中样本采集不当是其首要影响因素,共4份(57.14%),其次是样本未合理存放和抗凝剂使用过量,分别有2份(28.57%)和1份(14.29%)。结论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主要与采样不当、样本未合理存放和抗凝剂使用过量等因素相关,临床应加强重视和避免,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血液生化检验 检验结果 因素 检验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国际疾病检索分类标准(ICD-10)编码准确的原因分析。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病案管理系统中编码为O10.0、O11.x、O13.x、O14.9、O14.1、O15的病例100份,通过病历系统对病历进行逐份检查,分析记录所有病例的ICD-10编码情况。结果100份病案中,编码有误的病案有25份,1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无伴有有意义蛋白尿,2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3妊娠合并高血压无伴有有意义蛋白尿,4轻度子痫前期,5重度子痫前期。结论部分编码员对产科疾病编码概念不清容易混淆,不具体区分疾病相似临床表现,并且不注意阅读病案中患者的检查结果,欠缺和临床医生沟通等情况,且临床医师对疾病icd-10分类知识不够了解及诊断和病历书写不重视,应加强和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分析编码错误原因并提出减少编码错误的措施以确保妊娠期高血压疾病ICD-10编码的准确率。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国际疾病检索分类标准 编码 准确性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期间采取血液生化检验的70例患者的受检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探究影响检验结果准确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结果70例采取血液生化检验的标本中不合格率为25.71%(8/70),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准确的因素包括采集方法不当导致(8例),采集时间不正确导致(7例),血液标本保存的方法差错导致(3例)。结论针对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准确影响的因素,并予以对应的解决对策,可以提高检验数据结果的准确,为临床的诊治提高必要的指导建议。

  • 标签: 血液生化检验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弱智儿童的数字译码及划削动作的速度与准确.方法采用数字-符号匹配及划消测验,将所得结果与正常儿童的结果追行比较。弱智儿童被试24人,年龄9-13岁,平均年龄11.4岁,智商(IQ)38—67,平均智商52.5。智商正常儿童24人,年龄9-12岁,平均10.5岁。结果无论是数字译码或是划削动作测验,在速度与准确上弱智儿童均明显较之正常儿童为低。结论儿童智力的缺陷或低下会明显影响其低级心理过程.

  • 标签: 弱智儿童 动作速度 数字 正常儿童 儿童智力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注射全身骨显像剂对剂量准确和辐射防护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以往我院收治的接受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头皮针注射法注射全身骨显像剂;研究组采用抽回血注射法注射全身骨显像剂。结果研究组在治疗期间仅有1例辐射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7例,差异显著(P<0.05);全身骨显像剂注射时间短于对照组,残留剂量率低于对照组,残留放射活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接受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患者通过抽回血注射法注射全身骨显像剂,可以提高准确,有效防护辐射。

  • 标签: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全身骨显像剂 注射 准确性 辐射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44例血液生化检验标本,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总结归纳对其检验结果准确有干扰相关因素。结果在244例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出现偏差的检验标本46例。导致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相关因素包括采集血量与抗凝剂剂量配比不合理,占4%、标本送检不及时,占13%、标本凝固,占26%、容器选择不适当,占10%、采血方法不当,占33%、血液标本保管不当,占15%。采集方法不当导致的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关注。结论临床上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的因素较复杂,因此,应该严格规定检验人员要进行规范操作,提高专业技能,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 标签: 血液生化检验标本 结果准确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ariostat龋易感检测技术用于评估3岁无龋儿童患病风险的准确和有效。方法选取幼儿园3岁的学龄前儿童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检查,观察组则实施Cariostat龋易感检测技术进行检查,对比观察两组儿童的龋病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儿童的龋病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ariostat龋易感检测技术来评估3岁无龋儿童患病风险具有较高的准确和有效

  • 标签: 龋病 常规健康检查 Cariostat龋易感检测技术 龋病检出率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超声提高宫外孕诊断准确率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可疑宫外孕患者80例,都进行经腹超声与病理诊断分析。结果在8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为宫外孕72例,其中40例为未破裂型,20例为流产型,10例表现为包块型,2例为宫角妊娠型。经过手术病理确诊为宫外孕74例,为此经腹超声诊断宫外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7.3%与100.0%。结论经腹超声诊断宫外孕能比较清晰观察病灶,有利于作出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是必要时应结合其他方法联合检查。

  • 标签: 经腹超声 宫外孕 准确率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护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监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支架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准确与优越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行支架手术治疗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远程监护组和动态监护组,各40例。动态监护组采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远程监护组采用远程心电监护,观察两组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监测的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和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程监护组的基线漂移例数、平均漂移距离与动态监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心电监护可实时准确反应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心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的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远程心电监护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支架术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在囊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5月—2017年5月间我院经手术外科病理证实的300例囊肾癌患者影像学资料展开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术前超声诊断准确270例(90.00%),均表现为囊壁与分隔不规则增厚,因囊肿较大且囊壁规整而造成误诊为单纯肾囊肿者30例(10.00%);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中165例患者在增厚囊壁、分隔或结节内探测到血流信号,表现为“短棒状”、“点状”、“球形状”等环绕血流,误诊为单纯肾囊肿者29例(9.67%),未见血流信号;在能量多普勒超声(CDE)中检出率为252例(84.00%),表现为囊壁、结节、增厚分隔部位或实成分中探剂“星点状”血流信号,其中87例通过CDFI未见血流信号。结论将超声引入囊肾癌的诊断中,具有较好效果,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超声 囊性肾癌 CDFI CD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囊实占位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胰腺囊实占位患者46例纳入效果分析中,所有患者接受MRI诊断、CT诊断和病理学活检,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胰腺囊实占位患者应用MRI诊断和CT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结果MRI诊断胰腺囊实占位的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3.48%、71.74%以及82.61%,MRI诊断胰腺囊实占位的特异度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可以为胰腺囊实占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具有较高的特异度,进而为其选择何种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胰腺囊实性占位 MRI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脑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措施,为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3例肺脑病的临床诊断资料。结果13例患者皆有慢性肺部疾病,依据肺脑病的诊断标准,经过病史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确诊为肺脑病。结论肺脑病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并发症,其基础病为慢性肺部疾病。因此,肺脑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

  • 标签: 肺性脑病 神经系统并发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萎缩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及相关。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慢性萎缩胃炎患者80例,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比较两者诊断结果及相关。结果胃镜诊断慢性萎缩胃炎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76.3%的相关,幽门螺杆菌与胃粘膜萎缩等联系密切,应联合两种诊断方式,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结论在慢性萎缩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及相关比较中发现,两种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结合应用有助于疾病诊断,临床上应该得到推广。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诊断 病理诊断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弥漫囊状阴影为主要表现肺部疾病的CT特征,提高对本类型肺部疾病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以及临床综合诊断203例以弥漫囊状阴影为主要表现肺部疾病的CT、HRCT及临床资料,总结其各自CT特征,并寻求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的CT及HRCT征象。结果203例中,慢性阻塞肺病(COPD)40例,普通性间质性肺炎(UIP)35例,弥漫囊状支气管扩张35例,弥漫肺囊肿25例,吸烟肺25例,肺淋巴管腺肌瘤病(PLAM)15例,弥漫泛细支气管炎(DPB)13例,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5例,囊性纤维化3例,呼吸细支气管炎与间质肺病(RB-ILD)3例,石棉肺2例,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2例。结论双肺弥漫囊状阴影见于多种疾病,通过对其囊壁的厚度、囊肿的形态、大小、分布、伴随征象以及疾病动态变化的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其发生的病理学基础和发病机制,结合临床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情况可以缩小拟诊的范围。

  • 标签: 肺疾病 囊状阴影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不明原因子宫出血患者行诊断刮宫术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不明原因的子宫出血患者行诊断刮宫术检查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出血诊断刮宫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出血停止时间平均3.25±0.10天,无不良反应。结论诊断刮宫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简便有效,疗程短,不良反应少。刮取宫腔内容物(子宫内膜和其他组织)作病理检查协助诊断

  • 标签: 子宫出血 诊刮术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便秘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经调查研究发现,便秘与生活习惯、饮食、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长期便秘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变化,如不予以重视,及时处理,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便秘患者首先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明确诊断,然后进行综合治疗。

  • 标签: 功能性便秘 诊断 治疗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