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肌筋膜针结合FM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利用对照实验的方式,对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腰背肌筋膜炎的9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对照治疗,对照组行电针结合传统推拿治疗,治疗组行针结合FM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和现有疼痛强度(PPI)的变化程度,分析评估以明确针结合FM治疗该病的疗效及机制。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 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 82.22%,两组治疗的疼痛均较前有显著降低,治疗组的疼痛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两组实验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腰背肌筋膜炎,FM意大利理筋手法,刃针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产妇剖宫产中应用式切口,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5年四年间收治入院的8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产妇设置为观察组,术中采用式切口,另一组产妇术中采用纵式切口与观察组形成对照.对比两组产妇在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美观性满意度上的区别.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各项相关指标上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中采用式切口,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美观性满意度提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剖宫产;式切口;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13-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突骨折及其并发伤的CT表现类型。方法对83例腰椎突骨折及其并发伤的盯表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共计163个突骨折,其中形骨折(Ⅰ型)65个,斜形骨折(Ⅱ型)60个,撕脱性骨折(Ⅲ型)38个。并发腹部脏器伤36例(43.1%),下胸部伤25例(30.1%),腰1、2椎突骨折与下胸部并发伤具有相关性(P〈O.005)。结论在CT上腰椎突骨折可分为形、斜形及撕脱性三种类型,腰椎突骨折是胸腹脏器并发伤的重要提示性征象之一。

  • 标签: 腰椎横突 骨折 并发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髋臼形伴后壁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9例髋臼形伴后壁骨折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21~63岁,平均32.4岁,术前常规摄髋关节前后位、髂骨斜位、闭孔斜位片,CT平扫和三维重建,并在髋臼模型上标出骨折线的走向。采用Kocher—Lan—genbeck切口显露后柱及后壁,先复位形骨折部份,用螺丝钉和钢丝固定,再复位后壁骨折块,用重建钢板固定。术后功能锻炼。结果本组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8个月,平均25月。按Matta标准,在3个Judt位x线上骨折解剖复位者7例,满意复位者2例,不满意复位者0例。术后疗效评价按美国矫形外科学会制定的标准,本组优5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螺丝钉纲丝维持和稳定已复位的形骨折块位置,以便用重建钢板固定,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术前好的影像学资料和充分的准备对手术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 标签: 髋臼 骨折 内固定器 治疗
  • 简介:【摘要】鹅足囊炎引起膝关节内侧肿痛在基层医院门诊时有遇到,但大多医师对此病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浅谈对此病的认识。

  • 标签: 鹅足滑囊炎 诊治 手术 非手术
  • 简介:病例报告:患者.男.24岁。因发现左上肢肿物2年于1992年6月2日入院。2年见左上臂上内侧出现一乒乓球大的肿块.无疼痛,近半年余明显增大.伴有左手背侧皮肤麻木。检查.左肩关节活动正常,左上臂腋侧可触及15cm×15cm×8cm肿块.质硬,肿物表面不平滑.与周围皮肤羌枯连.皮温正常,

  • 标签: 滑膜软骨瘤病 外科手术 治疗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腹股沟疝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3例行开放式手术治疗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疝临床特点,采用高位游离还纳疝囊方法,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疗效。结果全组患者术后第1天普通饮食,下床活动,术后3~7d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均无切口感染、疝复发、肠梗阻等发生。慢性疼痛轻度及中度各1例。结论腹股沟疝虽术前明确诊断较难,但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可疑者术中不必切开疝囊,采用高位游离还纳疝囊,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滑疝
  • 简介:摘要林春旭院长从事颈椎病研究诊治16年,运用林氏旋转针松解、配合消炎镇痛的治疗以及中医祖方调理的三联疗法治疗颈椎、腰椎病症,探索颈椎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费用少、痛苦轻、疗程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三联疗法 治疗颈腰椎 临床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腰三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针对48例腰三突综合征患者采用按摩、针灸共同应用进行治疗。结果48例患者中痊愈36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3例。结论按摩、针灸共同应用治疗本病,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濡养筋脉、剥离粘连、消炎止痛的作用。二者结合相辅相成,既缩短了疗程又增进了疗效,可谓事半功倍。

  • 标签: 腰三横突综合征 按摩治疗 针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腰椎突骨折患者采用数字射线摄影(DR)平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0例腰椎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用CT扫描以及DR平片检查,对比分析这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经过DR平片检查表明,确诊骨折患者21例,突共36个,17例患者疑似骨折,突共22个,其余12例患者检查显示阴性。根据CT扫描检查结果表明,所有患者都有骨折,突骨折主要有98个,其中35个为左侧突骨折,63个为右侧突骨折。DR检查漏诊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检查技术缺乏规范性、骨折部位比较隐匿、肠道内容物干扰、阅片不仔细等原因所致。结论腰椎突骨折患者采用DR平片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可在基层医院大范围推广,但是DR平片检查也常常出现漏诊现象,临床疑似骨折患者应该进一步采用CT检查确诊。

  • 标签: 腰椎横突骨折 DR平片 CT扫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肌平面阻滞复合七氟醚全麻对剖宫产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胎儿脐静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拟行剖宫产的足月妊娠产妇60例,ASA分级Ⅰ~Ⅱ级,分为腹肌平面阻滞联合七氟醚全麻组(T组)和椎管内麻醉组(C组)。T组产妇采用双侧腹肌平面阻滞后,七氟醚吸入诱导插入喉罩;C组产妇采用椎管内麻醉。记录麻醉(T1)、麻醉后2min(T2)、切皮时(T3)、娩出胎儿后5min(T4)、手术结束(T5)各时点产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记录手术时间、麻黄碱用量、低血压等情况及胎儿脐静脉血气分析结果。结果组内比较,T组术中HR、MAP变化与麻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组产妇麻醉后HR升高,MAP下降,胎儿娩出后MAP升高(P<0.05);组间比较,T组产妇T2时点HR低于C组,T2、T3时点MAP高于C组(P<0.05);T组胎儿脐静脉血气分析pH值、氧分压(PO2)高于C组,二氧化碳分压(PCO2)低于C组(P<0.05)。结论腹肌平面阻滞复合七氟醚全麻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胎儿影响小,可安全应用于剖宫产。

  • 标签: 腹横肌平面阻滞 七氟醚 剖宫产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纵切缝术对慢性肛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我院所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9月到2022年5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硬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改良纵切缝术)和参照组(传统肛裂切除术),各为16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在炎症因子水平方面,实施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参照组;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87.50%)与参照组(43.75%)相比较高,组间差异性确切(P<0.05)。结论:针对慢性肛裂患者,改良纵切缝术能够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改良纵切横缝术 慢性肛裂 疗效观察
  • 简介:须知丹青,高岩,玉文先天不足的孩子出生,给许多家庭的幸福蒙上阴影。不少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孕期的营养、保健都不差,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其实,不少悲剧因素存在于孕。那么,孕应怎样做才能确保优生优育呢?首先,配偶双方应身体健康,无遗传病和家...

  • 标签: 胚胎发育 子宫内膜 生长发育 长时间的工作 家族遗传史 低温水下
  • 简介:【摘要】胎西医称习惯性流产,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且让病人非常痛心的一种现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妇女生育的推迟,普遍服用避孕药,导致患有不孕不育症的人逐年增加。接受人工授精治疗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习惯性流产的发生率升趋势。临床证实中医药可以有效的,成功地预防习惯性流产。本文根据临产经验分析讨论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辩证治疗,以及随证加减。将其分为六大类型:脾肾两虚,冲任不固;肾气虚弱,胞脉受阻;气血两虚,胎失所养;阴虚血热,胎固;湿热内蕴胞宫和外伤。

  • 标签: 反复滑胎 习惯性流产 传统中医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疝气手术应用腹纹小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疝气患儿50例,将所有患儿根据入院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方式,实验组给予腹纹小切口治疗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纹小切口治疗治疗对小儿疝气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术后小儿恢复快,并发症少,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运用和推广。

  • 标签: 腹纹横小切口治疗治疗 疝气手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医治慢性肛裂患者中应用改良纵切缝术的疗效。方法 在 2019年 8月 -2020年 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中选出 68例,分成两组。参照组实施传统肛裂切除术,改良组使用改良纵切缝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 结果 改良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在医治慢性肛裂患者中应用改良纵切缝术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慢性肛裂 改良纵切横缝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治疗慢性肛裂时应用改良纵切缝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 2016 年 1 月 ~ 2017 年 1 月治疗的 98 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纵切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 肛裂切除 术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且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病率在数值上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改良纵切缝术应用于慢性肛裂治疗中具有疗效高、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快的优点,具临床推广应用之价值。

  • 标签: 慢性肛裂 改良纵切横缝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