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储存红细胞对循环fHb水平和NO消耗的影响,探讨红细胞的储存损伤及不同人群储存红细胞后的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拟输血患者血标本,分三组收集,第一组为创伤组10人包括外伤和骨折病人,排除慢性病、血液病、肝、肾功能损害者;第二组为内皮损伤组10人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第三组为非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组10人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障、骨髓抑制患者。输血前采集患者抗凝血和非抗凝血,分别制作血涂片,和血常规、fHb、NO、HP、ALT、AST、BUN、CPK等相关指标的检测,记录检测数据,给予2U红细胞悬液后,分别于输血后15分钟、60分钟、120分钟、24小时、一周等时间点采集患者抗凝血和非抗凝血,分别制作血涂片,和血常规、fHb、NO、HP、ALT、AST、BUN、CPK等相关指标的检测,记录检测数据,同时收集患者相关病史资料,如民族、年龄、性别、籍贯等,保留资料。结果30名患者分别测定fHb、NO、HP,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结果如下fHb水平输血前后有差别(F处理11.72,P<0.01)30名患者的游离Hb水平有差别(F配伍21.89,P<0.01);NO输血前后有差别(F处理19.69,P<0.01),30名患者的NO水平有差别(F配伍11.967,P<0.01);HP输血前后有差别(F处理7.25,P<0.01),30名患者的HP水平有差别(F配伍13.72,P<0.01)。分组统计结果fHb测定三组间无差别(F0.43,P>0.05);NO测定三组间无差别(F0.998,P>0.05);HP测定三组间无差别(F0.744,P>0.05)。结论本人从三组患者(创伤患者组、血管内皮损伤患者组和非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组)来研究储存红细胞影响循环游离血红蛋白水平和NO的消耗情况,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输血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并非储存红细胞中fHb增加影响了NO的利用率就一定出现受血者血浆中NO的持续减少,这是因为储存红细胞后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反应,这个过程是在fHb与NO反应、而HP又与fHb反应的互相制约最后达到消长平衡的变化中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fHb的增高与NO的消耗,理论上可以引起输血不良反应,但是这种反应的发生与否,取决于fHb、NO与HP的动态平衡状态。

  • 标签: 输注 储存红细胞 游离Hb NO HP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胃肠外科老年病患空肠肠内营养及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相关问题,了解护理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胃肠外科治疗的老年病患50例,对于所有病患,统一用空肠肠内营养的方式进行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护理方式,最后肠内营养干预前后病患对比及其并发症相关情况统计。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老年患者的ALB、PA、TFN水平指标改善效果较护理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肛门排气用时(47.5±11.7)h,首次排便时间(82.5±15.6)h,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用时(7.6±2.0)h;并发症发生率8例16.00%(3例腹胀、2例腹泻、3例腹痛),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对胃肠外科空肠肠内营养的老年病患进行综合干预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效果,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借鉴与推广。

  • 标签: 胃肠外科 空肠输注 肠内营养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喉罩联合靶控进行唤醒麻醉,以配合手术精确定位,同时切除患者脑功能区的占位性病变,以减少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20例脑功能区发生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对全部患者应用喉罩插管与异丙酚进行靶控,同时应用雷米芬太尼进行镇痛,以在术中将患者唤醒,再于清醒状态经皮质诱发电位的监测与电刺激定位,切除病灶后对患者再次进行全麻下关颅。结果20例患者全部顺利应用喉罩插管进行全麻与术中唤醒以及再全麻。并且呼吸与循环指标均平稳,且镇痛完善,能够完全配合手术要求对脑功能区进行定位与病灶切除。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3例患者在唤醒期间有轻微的血压升高与心率加快。2例患者出现术后的痛苦回忆。结论患者全麻下应用喉罩联合靶控进行唤醒麻醉,能够使手术对患者脑功能区其病灶进行最大程度的切除,同时能够保持患者正常的脑功能,从而提高了患者其术后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术中唤醒 靶控输注 喉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内营养液间断和持续用于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经鼻腔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患者以胃肠营养持续注入肠内营养液;对照组30例,患者以50ml注射器间断注入肠内营养液。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和APACHE-Ⅱ评分改善情况,对比分析两组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营养支持后,试验组TSF为(6.6±0.9)mm,TP为(72.0±1.8)g/L、LYM为(1.5±0.2)109/ml,APACHE-Ⅱ评分为(19.2±2.8)分,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期间,试验组腹泻1例(3.3%),反流1例(3.3%),未见胃潴留和吸附性肺炎病例,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行持续或间断均能基本保证营养供给,对改善患者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力具有积极意义。但肠内持续营养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具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患者 肠内营养支持 持续输注 间断输注 营养支持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盐酸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小儿肺炎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和静脉盐酸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6.66%高于对照组有效率36.66%,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静脉盐酸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硫酸布地奈德混悬液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

  • 标签: 小儿肺炎 氨溴索 布地奈德混悬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羟考酮递减法背景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观察组采用羟考酮递减法背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12、24和48h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和48h安静和咳嗽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应用盐酸羟考酮静脉镇痛,镇痛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羟考酮递减法 胸腔镜肺叶切除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与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0)未静脉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n=20)静脉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H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最高血清总胆红素值较对照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静脉丙种球蛋白后,NEC的发生率为3.45%;观察组患儿静脉丙种球蛋白后,NEC的发生率为4.51%。两组患儿的NEC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患NEC的发生率,与是否静脉IVIG无显著的相关性。因而,本实验研究认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儿自身的实际病情,酌量应用IVIG进行治疗。

  • 标签: 静脉输注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溶血病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啶术中持续复合七氟烷或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应用。方法将2016年——2017年实施右美托咪啶术中持续的患者78例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啶术中持续复合丙泊酚,观察组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啶术中持续复合七氟烷,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后10min、30min以及手术后10min不同时间患者的SBP、DBP、HR进行对比以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为5.56%(2/36),较比对照组13.89%(5/36)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开始后10min、30min、40min观察组患者的SBP、DBP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啶术中持续复合七氟烷较比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应用效果更好,血压控制更好,且用量少,麻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且有效。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术中持续泵注 七氟烷 丙泊酚 全身麻醉维持应用
  • 简介:摘要:探讨分析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采取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 2018年 9月 1日 -2019年 9月 1日收治的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 78例,将 78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 39例以及参照组 39例。参照组采取瑞芬太尼 +丙泊酚持续麻醉,研究组采取瑞芬太尼 +丙泊酚靶控麻醉,分析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在麻醉前的平均动脉无差异, P> 0.05;研究组插管前、人工气腹后以及手术完成时的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参照组,且动脉压波动水平较小, P< 0.05; 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早于参照组,P< 0.05。结论:对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采取瑞芬太尼 +丙泊酚靶控麻醉效果显著,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同时还可稳定动脉压,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靶控输注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与鞘内注射美罗培南联合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8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单纯静脉美罗培南治疗)24例,实验组(给予静脉与鞘内注射美罗培南联合治疗)24例,对比2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给予静脉与鞘内注射美罗培南联合治疗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加上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美罗培南 神经外科术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静脉联合七氟烷吸入诱导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入的宫腔镜手术麻醉患者88例根据方法不同分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七氟醚诱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泵;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比较两组患者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诱导时BIS低于60的时间、成功插入喉罩时CETSev;呼吸抑制、体动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右美托咪定组诱导时BIS低于60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成功插入喉罩时CETSev比对照组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呼吸抑制、体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未出现一例体动或呼吸抑制,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则有1例出现轻微呼吸抑制。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联合七氟烷吸入诱导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诱导时BIS低于60时间,降低插入喉罩时CETSev,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静脉泵注 七氟烷吸入诱导 宫腔镜 手术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复合靶控(TCI)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次参与研究的无痛胃镜检查患者68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依据麻醉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予以效应室靶浓度TCI丙泊酚的34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右美托咪啶复合靶控(TCI)丙泊酚的34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麻醉效果的差异性进行总结。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诱导时间、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研究组少于参照组,数据比对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2.9%)显著低于参照组(20.6%),数据比对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应用右美托咪啶复合靶控(TCI)丙泊酚可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工作上推广和普及。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靶控输注(TCI)丙泊酚 无痛胃镜检查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糖尿病发病率增长之迅速,已使其成为一非传染性流行病.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超过总人口的2.5%[1].30%~45%的1型糖尿病和5%~10%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在临床常规方法诊断糖尿病肾病时几乎已无法防止患者肾功能的衰退,如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即微量蛋白尿期或之前,予针对性治疗,有可能控制和延缓肾病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与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相关的各项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及诊疗.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微量白蛋白 蛋白尿 高血压 血脂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儿童保健微量元素检测对儿童保健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接收的保健儿童6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儿童年龄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为310例1~2岁儿童,男孩160例,女孩150例,对照组为290例>2~3岁儿童,男孩150例,女孩140例。两组儿童均抽取末梢血(无名指)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检测微量元素含量并做详细记录,比较两组儿童的微量元素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缺铁发生率(71.94%)和缺锌发生率(79.03%)均高于对照组(50.34%、42.07%)(P<0.05);试验组的铁元素值(6.60±0.55)μmol/L、锌元素值(68.30±7.20)μ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90±0.20)、76.05±9.78)μmol/L(P<0.05)。結论在儿童保健中检测微量元素,可充分了解儿童自身的微量元素情况,根据科学检测结果便于及时地补充失衡元素,这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儿童保健 微量元素 检测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儿童门诊微量元素的检测所具有的保健作用。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间儿童门诊部接收的保健体检儿童180例进行研究,按年龄区分为对照组(1~3岁)和观察组(3~6岁)各90例,通过原子吸收光谱对其末梢血微量元素检测,分析两组儿童的微量元素含量。结果所有儿童未出现钙、铜、镁缺失情况,而对照组的铁与锌水平含量比观察组低(P<0.05)。结论儿童处于1~3岁阶段容易缺铁和锌,特别是1~2岁的儿童,所以需定期检测儿童的微量元素,做好相关的防治工作,及时补充失衡的微量元素,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 标签: 儿童门诊 微量元素检测 保健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肾损害中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晨尿以及空腹静脉血,分析检验结果。结果患者尿微量蛋白指标阳性率和联合检查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值,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高血压肾损害检验中采用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有重要帮助,为诊断肾功能更损害的重要敏感指标。

  • 标签: 高血压 肾损害 尿微量蛋白
  • 简介:微量元素对人体起着特殊的生理作用,其既是人体内所必需的元素,也作为金属离子与自由基产生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参与细胞呼吸、细胞氧化作用及DNA和RNA的复制.

  • 标签: 营养性贫血 儿童 头发 微量元素 含量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鼓室药(即药物经过咽鼓管鼓室进行药物注射)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粘连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中有71耳需要进行鼓室药治疗需要进行治疗的患者在鼻咽镜下采用直径为1mm的塑料导管从患者的咽口导入,作为咽鼓管的扩张,通过导管像鼓室进行药物注射,药物成分为地塞米松和a-糜蛋白酶,每周进行药物注射两次,一个半月为一个治疗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同时对患者的鼻窦和鼻咽炎症病变做相应的治疗处理。有粘连性中耳炎的患者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听力测试,发现患者的听力提高10-19dB的有28耳,有16耳听力提高20-29dB,有12耳听力提高30dB及以上,听力无明显改善的有15耳,有效率为78.87%,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鼓室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且此种治疗方法创伤小,经济适用,适合广大患者。

  • 标签: 粘连性中耳炎 鼓室注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量元素锌与儿童轮状病毒肠炎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动物实验和文献报道,分析微量元素锌和儿童轮状病毒肠炎之间的关系,并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探索。结果儿童轮状病毒肠炎与微量元素锌关系密切,锌缺乏会引起或加重儿童轮状病毒肠炎发展,影响机体免疫。结论明确微量元素锌和儿童轮状病毒肠炎之间存在的关系,对积极探索治疗方案、评价临床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轮状病毒肠炎 微量元素锌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