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辅助化疗(NC)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方法选取NSCLC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NC联合手术组(n=60)和单纯手术组(n=60).单纯手术组患者仅行手术治疗,NC联合手术组患者行NC联合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的血清免疫因子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GFR-2)水平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NC联合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单纯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4天,NC联合手术组患者的血清自然杀伤(N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T淋巴(T)细胞、辅助性T(Th)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抑制性T(Ts)细胞水平、VEGF水平、EGFR-2水平及MRP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NC联合手术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手术组(P〈0.05).NC联合手术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单纯手术组,5年累计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治疗NSCLC,可以有效解除免疫抑制,降低血清VEGF、EGFR-2水平及MRP表达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于NSCLC的临床治疗.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简介:背景与目的:随着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诊断手段的提高及治疗手段的改善,使病人的生存期明显延长,致使脑转移瘤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目前已超过原发颅内肿瘤,成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因此,对脑转移瘤的治疗变得尤为重要,而脑转移瘤的治疗手段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尤其手术在诊断的脑转移瘤中的作用及与其他治疗手段的疗效对比各家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目的是探讨手术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2月至2008年10月对183例脑转移瘤患者实施开颅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及回顾一些相关文献及有据可循的临床诊疗指南来探讨手术在诊断脑转移瘤中的作用。结果:手术切除+全颅放疗组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全颅放疗组的总生存期并无明显差异,但优于单纯全颅放疗及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局部控制率以及改善患者因肿瘤引起的高颅压危象。结论:手术加全颅放疗或手术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期及中位复发/进展时间明显长于其他治疗方法,是治疗直径大于3cm或或中线移位1cm以上及有严重高颅压的单发或多发脑转移瘤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脑转移瘤 手术切除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全脑放疗 指南
  • 简介:脑肿瘤组织为非均质群体,其中存在少量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致瘤性的脑肿瘤干细胞(braintumorstemcells,BTSCs)。尽管它们的数量极少,却是脑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后复发的根源。目前,脑肿瘤干细胞相关分子标记及其致瘤机制是神经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针对BTSCs自我更新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是阐明BTSCs致瘤原理的关键环节,并将为开发有效治疗肿瘤的药物提供明确的切人点和特异的靶标。

  • 标签: 干细胞 脑肿瘤 靶点 治疗
  • 简介: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治疗策略和预后往往基于其病理分型.近几年研究表明,传统的病理分型对新开展的治疗方法并没有提供有效的指导.而大量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数据表明可将乳腺癌分为基底型,管腔A型及B型,HER-2型及正常组织型5类.在对这5种类型进行了对比后,发现其预后以及辅助治疗的效果都有明显差异.同时证明免疫组化方法可代替单一的基因分析方法用来检测乳腺癌的分型.其中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HER2蛋白,CK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癌基因P53的变异及原癌基因Bcl-2的表达都可作为亚型分类的指标.该文介绍了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主要特征及其与治疗、预后的关系.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亚型 预后 辅助治疗
  • 简介:结直肠癌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辅助化疗的效果差强人意,超过50%的患者病程中会出现肝转移.手术切除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术后5年生存率在50%以上,但是仅小部分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机会.辅助治疗的应用降低肿瘤分期,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率,展现出较大临床应用价值,但其对生存获益,目前尚无统一结论.本文就结直肠癌肝转移辅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结直肠癌 肝转移 新辅助治疗
  • 简介: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尼能够与Bcr-Abl激酶结合而成功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然而该激酶的点突变常导致伊马替尼耐药,使治疗失败。尼洛替尼是一种比伊马替尼更有效的新型Bcr-abl激酶抑制剂。在Ⅰ期临床研究中,119例伊马替尼耐药的患者接受了不同剂量水平的尼洛替尼,最大耐受剂量为600mg,每日二次口服。推荐Ⅱ期研究的剂量为400mg,每日二次。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皮疹、脂肪酶和胆红素升高。在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分别有92%(53%)、72%(48%)、39%(27%)获得了血液学/细胞遗传学缓解。联合应用几种不同的Bcr-Abl激酶抑制剂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如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并有可能延迟或预防耐药的出现。一些研究试图通过鉴定病人的突变类型而预测这些药物的效果。

  • 标签: 靶向药物 伊马替尼 尼洛替尼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 简介:原发脑肿瘤在组织学、基因和临床表现上具有异质性。虽然WHO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大大帮助了在全世界建立标准化诊断标准,但没有考虑到分子分型已在很多脑肿瘤中取得实质性进展。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在老年GBM患者中常规检测MGMT启动子甲基化.在间变性少突神经胶质瘤中检测1p19q确实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大规模的分子分析方法在胶质瘤中检测到的的特异性突变,

  • 标签: 分子标记物 临床实践 神经肿瘤 少突神经胶质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原发脑肿瘤
  • 简介:目前辅助放化疗已经逐渐变成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辅助放化疗能使肿瘤降期,提高病理缓解率和保肛率,减少局部复发率。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societyformedicaloncology,ESMO)针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辅助放化疗制定了治疗指南,并作了相关推荐。

  • 标签: ESMO 局部进展 保肛率 肿瘤内科 局部复发率 短程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辅助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522例,随机分为辅助化疗组264例和对照组258例。辅助化疗组给予FEC或TEC方案化疗4~6周期后进行手术,符合保乳条件者实施保乳手术;对照组实施全乳房切除术。分析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保乳率以及预后的影响。结果辅助化疗组总有效率为89.19%(231/259),82.20%(217/264)的患者达到保乳条件,其中实际实施保乳手术85例。经67.4(36~166)个月随访,辅助化疗组的复发率、转移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完全缓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64%(63/68)、88.23%(60/68),高于未达到临床完全缓解者的81.15%(155/191)、73.82%(141/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17);病理完全缓解的35例患者OS、DFS分别为97.14%(34/35)、94.19%(33/35),未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的224例患者OS、DFS分别为81.25%(182/224)、75%(168/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15)。结论辅助化疗可以使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原发肿瘤缩小,提高保乳率,准确地进行治疗前分期将是判断辅助化疗对该癌预后影响的关键。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外科保乳治疗 预后
  • 简介:乳腺癌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是目前治疗乳腺癌,尤其是中晚期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NAC不仅可以使原发肿瘤和转移的淋巴结缩小,降低肿瘤临床分期,为无手术条件的患者提供手术的机会,提高保留乳房治疗的安全性;理论上也能抑制或消灭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病灶,降低治疗失败的概率,而且还能评估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区域淋巴结 外科治疗
  • 简介:背景和目的: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改变,遗传学中基因丢失和生物学行为表现等,均反映于的WHO分类之中,分类赋予许多肿瘤类型以的概念,本文旨在了解应用的WHO分类诊断后各种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的统计学意义。并对少突胶质肿瘤和星形细胞肿瘤的诊断标准作简要讨论。方法:对1999年7月~2002年月6月3年间华山医院收治的1498例胶质瘤.所有病例均经免疫组化(ABC法)用20余种抗体标记。应用WHO(2000)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作病理诊断,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在1498例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按分类属星形细胞肿瘤881例(58.93%)、少突胶质细胞肿瘤313例(20.94%)、室管膜肿瘤137例(9.16%)、神经上皮组织的胚胎性肿瘤73例(4.88%)、节细胞胶质瘤56例(3.56%)、脉络丛肿瘤11例(0.74%)、其他肿瘤(包括少突星形细胞瘤8例,来源未定的胶质瘤10例和松果体肿瘤4例)22例(1.46%)。结论:采用WHO分类诊断,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比例较以往增加,而星形细胞瘤有减少。

  • 标签: 胶质瘤 WHO分类 病理诊断 统计分析
  • 简介:目的:筛选LuminalB型局部晚期乳腺癌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基因。方法收集10例LuminalB型乳腺癌患者,均行DA方案辅助化疗(多西他赛75mg/m2静滴,d1;表阿霉素80mg/m2静滴d1,21天为1周期,共4个周期),根据化疗疗效分为完全病理缓解(pCR)组(n=3)和非完全病理缓解(npCR)组(n=7)。采用人基因表达谱cDNA芯片从10例乳腺癌患者中筛选辅助化疗疗效相关基因,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结果pCR组与npCR组癌组织相比,上调基因231个,下调基因195个;pCR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上调的基因357个,下调的基因544个;npCR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上调基因143个,下调基因101个;pCR组与npCR组癌旁组织比较,上调基因98个,下调基因67个。pCR组与npCR组癌组织比较,筛选出6个与肿瘤有关的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为CYP4Z1、FGFL6、BCAR4,下调基因为FABP4、S100B、ALPH1L1。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显示,两组mRNA表达差异的基因为CYP4Z1和BCAR4,pCR组两种基因表达均显著低于npCR组(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LuminalB型乳腺癌低表达BCAR4和CYP4Z1的患者辅助治疗选择采用DA方案化疗更有可能获得pCR。

  • 标签: LUMINAL B 局部晚期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基因芯片检测
  • 简介:为了更好、更快地进行肿瘤学术交流和推广科研成果的应用,促进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本刊自2012年元月起,开通的绿色通道并执行优惠、奖励政策:

  • 标签: 绿色通道 奖励政策 癌症防治 杂志 中国 启事
  • 简介:目的:探讨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食管癌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WHO实体瘤近期疗效标准评价总有效率为52.5%,显著高于对照组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35,P〈0.05);按NCI通用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评价,观察组重度以上不良反应比例为22.5%,显著低于对照组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82,P〈0.05)。结论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较常规手术治疗疗效显著,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减少了并发症,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 晚期食管癌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辅助化疗并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盆腔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并观察其它影响盆腔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50例Ib期和Ⅱ期辅助化疗并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采用G-CSF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辅助化疗并手术,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前组基础上予以GCSF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盆腔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影响盆腔感染的因素。结果:采用G-CSF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术后患者盆腔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发生率分别为16.0%和44.0%(P〈0.05)。其它临床相关因素,包括年龄≥60岁、血红蛋白(Hb)〈90g/L、中性粒细胞计数(ANC)〈1.5×10^9/L的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常规抗感染基础上联合应用G-CSF对于辅助化疗并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降低盆腔感染发生率具有明显的效果,尤其是对于那些术后具有高风险盆腔感染发生率的患者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和推广。

  • 标签: G-CSF 宫颈癌根治术 新辅助化疗 盆腔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CDK8与CD133在乳腺癌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临床Ⅱ、Ⅲ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40例,行空芯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后予辅助化疗至少3个周期,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化疗前后标本CDK8与CD133的变化。结果辅助化疗前后,TNM分期、肿瘤直径大小、淋巴结转移个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K8与CD133在乳腺癌中高表达,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CDK8与CD133表达减少;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纤维腺瘤组织CDK8和CD133表达量均低于辅助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均P<0.05)。辅助化疗前后,CDK8和CD133变化一致,且与疗效变化一致。结论CDK8与CD133可作为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因子。

  • 标签: 乳腺癌 CDK8 CD133 新辅助化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顺铂联合紫杉醇辅助化疗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顺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辅助化疗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瘤体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瘤体最大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O。01)。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单次给药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的荨麻疹及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O.05);两组患者周围感觉神经病变及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化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相对普通紫杉醇具有不良反应轻,疗效明显,患者耐受性妤等优势。

  • 标签: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新辅助化疗 宫颈癌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辅助化疗联含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softhe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J)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3例SiewertⅡ、Ⅲ型局部进展期AEGJ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手术者55例,辅助化疗(Xelox方案)联合治疗者48例.结果单纯手术组与联合治疗组的手术时间[(182.73±38.27)minvs.(173.61±36.89)min,P〉0.05]、术中出血量[(240.36±44.74)mlvs.(233.47±52.63)ml,P〉0.05]及术后住院时间[(15.6±5.2)d(14.2±5.6)d,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根治术后清扫所获淋巴结总数[(42.6±4.4)个(40.7±3.3)个,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手术组的转移淋巴结数多于联合治疗组[(12.4±2.6)个(5.8±3.2)个,P〈0.05];联合治疗组切除率明显尚于单纯手术组切除率(83.33%vs52.73%,P〈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83%vs25.45%,P〉0.05).结论对SiewertⅡ、Ⅲ型局部进展期AEGJ患者实施辅助化疗安全可行,可显著提高R.切除率,同时可减少淋巴结的转移率,并不增加其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 新辅助化疗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