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继发性肺栓塞(PE)是卒中后主要并发症,是导致患者临床症状突然恶化或死亡的原因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就已经开始关注脑卒中后DVT和PE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对卒中后DVT和PE也高度重视.本文就脑卒中后DV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脑血管意外 静脉造影术 D-二聚体
  • 简介:近日,美国健康医疗研究和质量机构(AHRQ)更新了预防医院相关静脉血栓(VTE)的指南,提出了最新的临床实践意见,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此文件的目的是协助医院质量提高,缩短临床实践和循证证据的差距,为临床一线人员提供详细的预防指导。对于预防静脉血栓,此文件继续强调了危险评估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和临床实践相融合。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提高的框架、照护模式的分析、证据的概述和最佳实践、选择合适的VTE危险评估模式、实施VTE预防条款、评价指标、干预措施的实施和优化,以及持续改进和成果分享。

  • 标签: 医院质量 预防指导 静脉血栓 指南 临床实践 循证证据
  • 简介:在脑动-静脉畸形(aterivenousmalformation,AVM)破裂出血的急症手术中,如何尽可能一次切除畸形的血管团而又不加重脑损伤,是神经外科面临的难题之一.由于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起病急骤,许多患者手术前已处于昏迷或脑疝状态,来不及施行血管造影检查,对于术前病情判断、术中操作及疗效均有很大影响.为此,笔者将我院1995年3月-2002年9月收治的16例手术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病理检查证实为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脑血管破裂出血 急症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 简介:流程再造理论源自于企业管理领域,它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目前流程再造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系统。本文对1990年1月至2013年11月中英文数据库收录文献进行相关内容的检索,通过分析流程再造策略在静脉输液流程改造过程中的应用,为我国临床护理管理者及研究者灵活应用流程再造理论提供参考。

  • 标签: 流程再造 静脉输液 应用
  • 简介:目的:调查护士长的病人安全态度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对护理管理者进行病人安全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中文版安全态度调查问卷(C—SAQ),对2012年7月参加山西省某次护理管理者培训的544名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山西省护理管理者对病人安全的认知态度总体上较为积极。三级医院护士长在工作条件维度及团队协作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二级医院护士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的护士长对病人安全态度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级医院需要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并对护士长进行团队协作培训;急诊科、门诊、手术室等科室的护士长安全态度令人担忧,须采取相应措施,提升科室安全文化,保障病人安全。

  • 标签: 安全态度 护士长 安全态度问卷
  • 简介:目的探讨深部脑动静脉畸形(BAVM)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对收治入院的70例深部BAVM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其中70例患者脑部畸形血管团属小型(直径〈3cm)31例,中型(直径3-6cm)36例,巨大型(直径〉6cm)3例;按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11例,Ⅱ级12例,Ⅲ级23例,Ⅳ级16例,V级8例,对术中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术后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0例患者深部畸形血管团术中均完整切除,27例复查MRI、8例复查DSA证实。1例Spetzler—MartinV级患者术后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年,均无复发及再次出血。8例术前脑疝患者术后3例重残,2例中残,3例生活能自理。10例癫痫患者术后服用抗癫痫药物症状得到控制。余患者术后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深部BAVM血管构筑复杂,手术全切除最为彻底。高流量BAVM行术前栓塞及口服B受体阻滞剂,术中降低动脉压、延长麻醉苏醒时间,术后减少液体摄入及应用脱水疗法,可降低正常灌注压突破的发生率。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正常灌注压突破
  • 简介:静脉窦血栓为临床少见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青年人,女性多见,死亡率为6%-30%,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往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误诊率或漏诊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诊断意识的提高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诊断和预后有所改善。在本文中,笔者将对我院1999年1月-2008年8月经MRI和MRV明确诊断的8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相结合对该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 标签: 窦血栓形成 颅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脑静脉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引流治疗头皮下积液或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头皮下积液或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进行治疗。结果20例病人在72h内引流完全,随访1个月,无积液或血肿残留,无感染,头皮贴附良好。结论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头皮下积液或血肿安全、简便、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头皮下积液 血肿 穿刺术 静脉留置针
  • 简介:目的通过对脑动静脉畸形(cAVM)微观形态学的系统研究,进一步了解cAVM出血发生机制,探讨其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的结构学基础.方法应用HE及Masson特殊形态学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及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观察15例cAVM的病理组织学及微观形态学改变.结果HE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畸形血管管腔大小不一,管壁厚薄不均,畸形血管壁欠完整,管壁各层排列紊乱,胶原纤维断裂,平滑肌纤维不完整.透射电镜扫描显示栓塞的cAVM血管中,内皮细胞断裂,内膜下层部分缺如;在栓塞与未栓塞的病巢血管壁均显示胶原蛋白束紊乱排列,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欠完整,cAVM存在反复出血表现.AFM扫描结果显示畸形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欠完整,内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存在间断的"弹坑样"凹陷和"火山口样"改变.结论外科切除的cAVM微观组织形态学异常,存在反复出血表现,内皮细胞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破坏与血管壁各层结构排列紊乱可能是cAVM出血的原因,慢性反复出血后局部脑组织中含铁血黄素的沉积可能是导致癫痫发生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显微镜检查 原子力 MASSON 三色特殊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jugularforamenschwannomas,JFS)的入路选择及术中神经保护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分型,6例A型肿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B型肿瘤采取枕下经颈静脉突入路,1例C型肿瘤采用颈侧入路,4例C型和9例D型肿瘤采取髁旁-颈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新发吞咽困难2例,吞咽困难较术前加重5例;术后新发声音嘶哑3例,声音嘶哑较前加重1例;新发舌肌萎缩、伸舌偏斜1例;面瘫加重2例;无新发面瘫及听力下降、颅内出血、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3-48个月,耳鸣、听力下降较术前改善12例,吞咽功能、声音嘶哑较术前改善各7例,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3例。无肿瘤复发、进展及死亡病例。结论根据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累及范围,应用微创理念精确磨除骨质,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到达病变区域,可以在全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创伤,保护脑神经。

  • 标签: 神经鞘瘤 颈静脉孔 入路 髁旁-颈外侧 入路 枕下乙状窦后
  • 简介:目的通过对住院精神病人龋齿患病情况的研究,发现并总结其牙体损害情况,探讨精神病人的牙齿保健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住院精神病人145例为研究组,随机选择本院职工255人为对照组,对两组入组者逐个进行牙齿健康状况检查,记录龋齿和缺失的情况,包括龋病修复者,将结果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在龋齿总数、缺失总数和龋缺失补指数(DMFT)比较中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别,在刷牙次数、患龋率、缺失率等方面亦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别.结论精神病人龋病患病情况严重,患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刷牙的次数、时间、质量及服用精神药物影响较大,此外饮食及生活习惯也有一定影响.提示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防治.

  • 标签: 精神病人 龋病 患龋率 疾病调查 牙齿保健
  • 简介:"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加强临床护理、改革护理管理,让病人放心、让护士满意。这是我国护理理念的一次深层次变革,是我国护理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安徽省立医院顺应医改潮流,成为全国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

  • 标签: 护理工作 工作模式 改革 安徽省立医院 分配 绩效
  • 简介:?目的:应用病人一览表智能化系统,以解决传统住院病人一览表信息局限,且需要护士手工填写的现状。方法:病人一览表智能化系统与医院HIS系统、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实时连接,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动态显示病人的基本信息和医嘱信息等。结果:病人一览表智能化系统在妇产科应用后,护士每天可节约用于填写、修改每个病人一览表的时间大约为30s至1min;能实时更新病人的医疗信息,保证数据准确。结论:病人一览表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有利于对高危病人的管理,可以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智能化 病人一览表 信息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住院病人满意度的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住院病人40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住院病人满意度。结果:病人年龄、性格,经济状况、担心费用、焦虑等影响住院病人满意度的得分,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针对住院病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服务,提高其满意度。

  • 标签: 住院病人 满意度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情感性精神障碍发作入院病人血清总睾酮(TES),皮质醇(COR),与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升高的关系,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HPA轴的改变对性腺激素水平的作用。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急性发作入院的男性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80例)和精神分裂症患者(75例)血浆ACTH及血清TES、COR水平。结果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和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浆ACTH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7士29)pg/mlvs(19±11)pg/ml(P〈0.01),(54±33)pg/mlvs(19±11)pg/ml,P〈0.01,而血清TES和COR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以ACTH≥50pg/ml为增高组,以ACTH(50pg/ml为正常组分组,ACTH异常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血清TES浓度均显著高于ACTH正常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和对照组(623±233)mg/dlvs(412±274)mg/dl,P〈0.01,(623±233)mg/dlvs(469±171)mg/dl,(P〈0.01),血清COR浓度亦高于ACTH正常的情感性障碍患者和对照组(19.8±5.])μg/dlvs(16.2±6.5)μg/dl,P〈0.01,(19.8±5.1)pg/dlvs(17.4±5.2)μg/dlvs,P〈0.05),ACTH的升高与TES、COR呈正相关(r=0.495,P〈0.01,r=0.345,P〈0.01)。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ACTH增加,导致COR、TES的异常分泌,HPA轴的激活,可以引起性腺激素的分泌增加。进一步研究ACTH变化的内在规律,将对揭示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情感性精神障碍 ACTH增高 睾酮 神经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