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当今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LIMS系统在第三方实验室中的应用实施,实现了检测过程的流程化和数字化 [1]。有效提升了实验室对人、机、料、法、环的管理水平,推动了实验室检测自动化的发展,降低了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风险和管理成本,大幅提升了实验室检测效率 [2]。

  • 标签: LIMS系统 第三方实验室 质量管理
  • 简介: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较为隐匿,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其死亡率仅次于肝癌和肺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细胞周期的调控对细胞的增殖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K1)是细胞周期检测中关键的蛋白激酶,主要在S期和G2/M期进行调控,是保证细胞周期正常运行和基因蛋白完整性的重要调节因子,与DNA损伤修复、凋亡及转录等有关。抑癌基因NPRL2也称肿瘤抑制候选基因4,广泛存在于人类组织中,NPRL2基因具有DNA错配修饰、调控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功能。

  • 标签: 细胞周期检测点 结直肠癌 蛋白激酶 诱导细胞凋亡 DNA损伤修复 预后
  •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为了对全省药品生产企业质量控制的整体水平进行考评,及时发现药品检验检测工作中有关仪器可靠性、操作规范性、记录完整性、数据准确性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促进生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检测水平,并为监管部门日常监督检查提供参考依据~([1-3])。1材料和方法1.1参加的实验室:全省药品生产企业及药品检验机构共有73家单位报名参加,64家为药品生产企业,9家为药品检验机构。1.2检测样品的处理:待测样品为硝苯地平原料,在药品GMP生产车间混合均匀后进行了分装。

  • 标签: 药品生产企业 药品检验机构 检测样品 硝苯地平 能力比对 山西省
  • 简介:目的探讨CSSD对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检测管理。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未实施质量管理时期作为对照组,2018年1月-2018年12月实施质量检测管理时期为研究组,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清洗消毒灭菌的满意度。结果经调查,对照组清洗消毒灭菌的满意度为85.56%,研究组清洗消毒灭菌的满意度为94.44%,p<0.05,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规范器械清理过程,有利于提高CSSD清洗消毒灭菌满意度、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器械 清洗消毒灭菌 质量检测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R unx3和 CyclinD1检测在临床上 对于胃息肉和胃癌患者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抽取医院胃肠科的胃息肉和胃癌患者各 60 例,分为胃息肉组和胃癌组,然后使用 SP 染色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 R unx3和 CyclinD1水平,记录数据,使用统计软件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然后进行分析与讨论。 结果 两组患者的 R unx3蛋白比较( X 2 =8.78 , P=0.00* ),两组患者 CyclinD1的表达情况( X 2 =4.04 , P=0.04 )。 结论 通过检测两组患者 Runx3和 CyclinD1水平能够在临床医师对 胃息肉和胃癌患者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 的临床应用 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制剂中对氨基酚的含量方法。方法 色谱柱: Agilent C18( 4.6×250mm, 5μm);流动相: 0.05mol/L醋酸铵溶液 -甲醇( 85:15);检测波长: 244nm;流速: 1.0ml/min;柱温: 30℃;进样量: 10μl。结果 建立的 HPLC计算仪器的检测限浓度为 0.009μg/ml;定量限浓度为 0.03μg/ml;对氨基酚的理论塔板数为 19043;对氨基酚与对乙酰氨基酚的分离度为 34.55,符合相关规定。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有关物质对氨基酚的含量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关物质 对氨基酚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建立BioOcular^TM角膜上皮模型EIT法评价眼用制剂包装材料眼刺激性的方法。方法:采用BioOcular^TM角膜上皮模型EIT法,通过对不同暴露时间,不同浸提条件,不同浸提浓度和不同浸提介质的比较分析,确定使用该方法进行眼用制剂包装材料眼刺激性的检测方法。结果:取样品内表面积120cm^2,剪碎,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0mL,密封后,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内,在110℃保持30min。按BioOcular^TM角膜上皮模型EIT法进行检测,组织活性平均值应不低于80%。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眼用制剂包装材料的眼刺激性。

  • 标签: BioOcular^TM 眼刺激 包装材料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0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86例疑似梅毒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在患者入院后分别对患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对两次检验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显著低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0.05);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方面显著低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0.05)。结论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方法相比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在梅毒检验中的效果更好,有更高的正确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合并感染的应用疗效。方法对体检中心54例标本(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间)实施研究,将其作为对照组,同时对医院就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合并感染患者54例(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间)实施研究,将其作为观察组,两组均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比两组在检验后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hs-CRP指标与正常体检人员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感染患者hs-CRP指标显著高于未感染患者,感染控制后患者hs-CRP指标显著低于感染未得到控制阶段,(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合并感染的检查中使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具有高水平表达的特征,可以及时对疾病进行判断与治疗,并且作为一种感染指征,与白细胞计数、分类以及红细胞沉降率进行对比,更加的灵活便捷,医学检查中可以快速获取各项信息,适用范围较广。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合并感染 应用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42例符合研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观察不同年龄段人群和不同宫颈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感染情况不同,越年轻感染情况越严重;且在进行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的患者中,不同分型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不同宫颈病变中感染情况相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进行分型检测,于临床上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进行筛查诊断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分型检测 宫颈癌 癌前病变
  • 简介:目的研究六维颅骨追踪技术在头部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方法选择了我院收治的头部肿瘤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方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四维X线图像拍摄技术,观察组患者使用六维颅骨追踪固定技术,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法操作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X轴、Y轴和Z轴的体位误差分别控制在(-0.249±0.541)mm、(0.247±0.127)mm、(-0.741±0.214)mm,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六维颅骨追踪技术对于头部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固定具有明显效果,有利于降低体位误差,提升治疗效率。

  • 标签: 肿瘤 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 追踪技术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 乳酸、血浆 D-二聚体 (D-dimer , D-D)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 FIB) 的联合检测对高脂血症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价效果。 方法 将选自本院 2019 年 3 月到 10 月 50 例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按病情分为轻度组 25 例,重度组 25 例。比较两组的 D-D 、 FIB 、 白细胞计数 (WBC), 甘油三酯 (TG) 、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 (LDL) 、高密度脂蛋白 (HDL) 。 结果 轻度组的 乳酸、 D-D 、 FIB 、 WBC显著低于重度组,轻度组的 TG 、 LDL 显著低重度组, HDL 显著高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 标签:
  • 简介:制药分离是制药行业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角度,对分离物质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与共存杂物之间存在的差别进行分析,并实现分离的一个过程。制药分离技术是制药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药品制造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技术。本文在介绍制药工程的基础上,对目前已开发的固液萃取分离技术、反胶团萃取技术、双水相萃取分离技术、沉析技术等制药分离技术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 标签: 制药工程 分离技术 萃取技术
  • 简介:摘要:药品技术转移是“由依据明确的批准标准所计划和控制的行为组成,在药品生命周期中将某一生产工艺、分析方法、包装组分及其他任何步骤或工艺从开发方,即转让方转移至一个新的场所,即受让方的行动。”而差距分析作为风险分析的重要工具,其全面性对整个技术转移的顺利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技术转移实施过程中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对差距分析的运用进行了阐述,为药品技术转移的顺利推进提供分析方向及思路。

  • 标签: 药品 技术转移 差距分析
  • 作者: 漆兆李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大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漆兆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其对食品安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食品安全又关系着人们的生活与安全,如食品出现安全问题,会对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食品微生物检验是应用微生物学的方法与理论,对食品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及对人体的危害性进行检测,以判断食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检测方法。同时食品微生物检验又是食品质量管理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预防为主为基础,有效预防与减少食品风险的发生。因此,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不仅要重视检测技术,还要提高检测人员的操作水平,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为食品安全管理保驾护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我国医药行业以极其快速的方式迅猛发展,新型的药品及工艺不断被创新和突破,新药研发力度得到持续化增强,虽然新药能够帮助解决更多的医疗问题,缓解患有相对应疾病患者本身的痛苦,提升治疗效率,但是新药使用最初,研发方还是需要承担药性不稳定与药品适用性等问题带来的风险事件。针对具体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应对是极为重要的。现根据新药研发的情况,探讨技术层面的风险问题,确定应对措施。

  • 标签: 新药研发 技术风险 应对策略
  • 简介:本文通过对我国中药制药工程技术和工艺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发展中药、制药工程技术和工艺的几点建议,以期待中药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 标签: 中药制药技术 工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简介:摘要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 4088项采用 TLC法进行中药鉴别,可见薄层色谱法技术操作的普遍性。但很多药学人员常常会由于操作技术不够规范而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尽管其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的优势。本文将对薄层色谱法操作技术控制要点进行概括分析,旨在为实际鉴别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薄层色谱法 操作技术 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