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整体护理效果。方法对5例肝癌患者门静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的护理要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肝癌患者临床实施的整体护理,明显降低了门静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风险,取得了较好疗效。结论术前的心理护理、术中的密切观察、舒适的体位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严格消毒,以防交叉感染是整体护理的关键。

  • 标签: 肝癌 护理 门静脉化疗栓塞
  • 简介:肝癌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根治性切除、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PVTT)、肝功能等。PVTT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重要生物学特性,其发生率可高达50%~90%,常引起内广泛转移或/和加重门静脉高压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后果,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一个主要难点。针对这个问题,我们2002-08/2004-10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门静脉灌注肿瘤坏死因子(TNF)治疗PVTT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经皮肝穿刺 门静脉灌注 TNF 治疗 肝癌 门静脉癌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积气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超声发现静脉积气3例患者,分析门静脉积气超声特点与鉴别诊断。结果3例患者分别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腔脓肿、闭合性腹部外伤,其共同超声发现为门静脉内随血液流动的气泡样或点状强回声区以实质内边界不清的条片状强回声区。前两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后一例保守治疗后出院。结论门静脉积气可由多种原因导致。门静脉积气的临床意义随原发病的不同而差别较大。

  • 标签: 超声影像 肝门静脉积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经腹部CT、临床检验、超声、胃镜等检查诊断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72例(观察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3.32岁。随机选取同期排除肝硬化、转移瘤及没有造成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其他系统疾病患者100例(对照组),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4.01岁。对所有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测得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分别再延迟3s、5s、7s、9s接受检查。探讨门静脉系统强化峰值平均时间、门静脉主干与实质密度差值(P-L1值)和门静脉细小分支与实质密度差异(P-L2值)、图像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之后的第3秒的P-L1值、P-L2值和图像质量评分最大,高于第5秒、第7秒、第9秒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之后第7秒的P-L1值、P-L2值和图像质量评分最大,高于第3秒、第5秒、第9秒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的时间长于正常人,并且在到达峰值7s后成像最佳,图像质量评分最高。所以在对这类人进行扫描时应该延长扫描时间,以获得最佳成像。

  • 标签: CT检查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 门静脉主干强化峰值 肝实质的密度差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CT增强扫描时静脉高压注入造影剂出现渗漏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将60例近期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当作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后,一组给予预防性干预(研究组,30例),一组给予常规检查前指导(常规组,30例),在对比两组造影剂渗漏发生情况的基础上,总结造影剂渗漏的预防方法。结果研究组造影剂渗漏发生率是3.3%,与常规组的20.0%比对明显较高,且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对于需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需提前进行预防性处理,严格注意高压造影剂注射的操作,以对造影剂渗漏进行有效预防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静脉高压注射 造影剂渗漏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和影像成像延迟时间的因素。方法从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来我院进行门静脉检查的检查者中选出72例。根据对比剂注射速度将其分为三个小组,为其注射同样浓度的对比剂,其中A组检查者注射速度为3ml/s、B组为4ml/s、C组为5ml/s。然后再分别为三组检查者采用同样注射速率注射不同浓度的对比剂,其中Ⅰ组检查者为300mgI/ml、Ⅱ组为350mgI/ml、Ⅲ组为370mgI/ml。结果本次研究中为检查者注入对比剂的速率越快,则门静脉主干达到峰值的时间越短,而CT值则会越高;注射对比剂浓度越高,门静脉主干达到峰值的时间越长,CT值越高。结论不同对比剂注射速率和浓度均会造成不同的成像延迟施加,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设定。

  • 标签: 肝门静脉血管成像 64排螺旋CT 延迟时间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静脉限流联合动脉结扎对Sprague Dawley(SD)大鼠再生与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24只,250~280 g,7~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门静脉结扎(PVL)组、轻度限流组和中度限流组,每组各8只。PVL组结扎大鼠门静脉右叶支、尾叶支及左侧支,仅保留门静脉右侧支。轻度限流组和中度限流组操作同PVL,但门静脉左侧支轻度、中度限流,同时结扎动脉左侧支。术后72 h留取左中叶行HE染色并计算总坏死分数、右中叶行Ki-67免疫组化染色并计数阳性细胞数,计算右中叶再生率,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结果右中叶再生率PVL组为(109.1±10.9)%,中度限流组(105.0±12.3)%,均明显高于轻度限流组(67.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中叶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再生率结果一致。左中叶总坏死分数中度限流组4.50(3.25,6.00)分、PVL组2.00(1.25,3.00)分、轻度限流组0(0,0.75)分,三组总坏死分数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限流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48.4±11.4)U/L,明显低于PVL组(67.2±12.2)U/L和中度限流组(74.3±14.2)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以及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适当的门静脉限流联合动脉结扎能够有效诱导SD大鼠预留侧组织再生,同时控制阻塞侧组织损伤。

  • 标签: 门静脉 肝动脉结扎 肝再生 肝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静脉高压症疾病诊断中采用128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的检查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我院疑似门静脉高压患者52例(定义为疾病组)与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定义为对照组)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128层螺旋CT检查。回顾分析疾病组患者的手术诊断结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疾病组52例患者通过手术均确诊为门静脉高压。对照组患者超声图像表现静脉主干行走清晰、自然、光滑分支逐渐变细,无缺损、中断表现,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图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128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在门静脉高压症疾病诊断中具备较高临床价值,能够实现对门静脉的准确展现,同时可以实现对周围器官病变、血管条件的客观评价,值得推广。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128层螺旋CT 门静脉三维成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进行球囊闭塞静脉造影,观察不同剂量造影剂对静脉-静脉侧支分流(HVVC)检出率的影响,评价HVVC对静脉压力梯度(HVPG)与门静脉压力梯度(PPG)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经颈静脉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的131例患者,按造影剂剂量分为低剂量组(5 ml)和高剂量组(10 ml)碘对比剂对同一患者进行3支静脉造影,采用Spearman秩和检验分析HVPG与PPG的一致性。结果经静脉测量发现门静脉压力(PVP)与静脉楔压(WHVP)之间呈正相关(r=0.241,P=0.001),中、静脉测量的PVP与WHVP之间则无相关性(均P>0.05)。注射10 ml碘对比剂发现更多的静脉-静脉侧支分流。存在HVVC患者的PPG均值显著高于HVPG均值,HVPG与PPG之间无相关性(均P>0.05)。无HVVC患者的HVPG与PPG之间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静脉测压应首选静脉;应用10 ml碘对比剂可以更好地发现HVVC;HVVC可能影响HVPG与PPG的一致性。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侧支循环 肝静脉 门静脉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来我院诊治的肝癌患者100例,进行超声检查后,重点观察其门静脉内部回声及血流特点,并与CT、MRI或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超声检查发现伴有门静脉癌栓者37例,与CT、MRI或手术病理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超声检测不仅能够准确探及门静脉内癌栓的所在部位,还可通过对其回声类型及其血流状况的分析,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有利的依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超声 肝门静脉癌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在诊断外型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变部位,分为前型和后型,共82例。其中前型48例,后型34例。均经血管造影(DSA)证实。并对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彩超对外型门静脉高压症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肝外型门静脉高压 彩超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PV)、静脉或下腔静脉(IVC)癌栓的处理。方法总结1993年1月-2002年1月采用切除和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静脉或IVC癌栓68例,其中PV癌栓63例,静脉癌栓1例,静脉癌栓合并PV左支癌栓1例,静脉、IVC合并PV右支癌栓1例,IVC癌栓2例。结果6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死于肾功能衰竭,其中2例患者在术后30d内死亡,术后30d病死率为2.9%,其余6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切除和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静脉或IVC癌栓是安全的。

  • 标签: 肝细胞癌 癌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80例初诊时拟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动态增强CT检查,结合最终病理结果,分析动态增强CT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效能,以及灌注参数的特点。结果80例初诊时拟诊周围型肺癌患者,经病理确诊46例,非肺癌34例(肺结核10例,炎性病变24例)。动态增强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93.5%、特异度97.1%、阳性预测值97.7%、阴性预测值91.7%,均高于平扫CT。在鉴别周围型肺癌与肺部良性病变时,在10 s时肺癌的CT净增值多<20 HU,20 s时通常>20 HU,至140 s时CT净增值最高,之后开始降低;肺结核不强化或弱强化,CT净增值<20 HU;肺炎性病变的CT净增值在10、20、80 s时均>20 HU,之后开始逐渐下降。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血流量及表面渗透性均高于非肺癌患者(t=2.754,P=0.012;t=3.021,P=0.005),而血容量和平均通过时间均低于非肺癌患者(t=2.131,P=0.038;t=4.610,P=0.001)。结论动态增强CT是对周围型肺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肺肿瘤 CT平扫 动态增强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增强CT检查中进行造影剂护理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进行造影剂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为研究组,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均为100例,对比两组患者造影剂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共有9例出现不良事件,其中1例为穿刺渗漏,剩下的8例为全身热感,而对照组患者则有20例出现不良事件,其中17例为全身热感,另外3例为穿刺渗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使用增强CT检查的患者,进行造影剂综合护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增强CT检查的准确性。

  • 标签: 增强CT检查 造影剂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CT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CT增强扫描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100例,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常规组为4.0%,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CT增强扫描时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将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情况降至最低,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CT造影剂 处理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