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的影响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68例乳腺癌患者,予以新辅助化疗治疗方案,观察分析患者化疗前后ER、PR、HER-2基因等阳性情况、患者乳腺癌原发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不良反应等相关情况。结果化疗后ER、PR、HER-2阳性情况、乳腺癌原发灶、腋窝淋巴结情况较化疗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改善患者ER、PR等指标情况,影响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病理诊断,干扰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根治术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不同种类卵巢囊性畸胎瘤的超声表现以及声像图特征与病理之间的对照。方法收集2008-2013年的117例卵巢囊性畸胎瘤患者的影像学和术后病理资料进行整理回顾。结果卵巢瘤体的大致结构同囊性畸胎瘤的内部回声存在十分密切的相关性,变化明显。结论不同类型卵巢囊性畸胎瘤的超声声像图具有特异性,是由于作为最常见的卵巢肿瘤之一的卵巢囊性畸胎瘤,卵巢囊内含有不等量的油脂和牙齿以及毛发等物质所致的。

  • 标签: 卵巢囊性畸胎瘤 病理结果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节性脂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性脂膜炎患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结节性脂膜炎超声表现具有多样性,根据超声图像表现不同可分为结节性、液化性及钙化性3种。32例中,超声诊断结节性脂膜炎27例、脂肪瘤2例、皮脂腺囊肿合并感染2例、蜂窝织炎1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4%(27/3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诊断结节性脂膜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结节性脂膜炎 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冰冻切片与细胞病理学检查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3月到2012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乳腺肿块患者168例,在术前对患者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在术中对患者进行冰冻切片检查和印片细胞学,最后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石蜡切片检查,将术前、术中的检查结果与术后进行比较,探讨冰冻切片与细胞病理学检查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针吸细胞学的诊断符合率为92.26%(155/168),恶性肿瘤阳性率为97.03%(98/101),其中有6例患者未被确诊;印片细胞学的诊断符合率为93.45%(157/168),恶性肿瘤阳性率为98.02%(99/101),其中有5例患者未被确诊;冰冻切片诊断符合率为98.81%(166/168),恶性肿瘤阳性率为99.01%(100/101),其中有1例患者未被确诊。将针吸细胞学检查、印片细胞学检查还有冷冻切片检查这三种形式检查的结果结合在一起作为诊断的参考,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冰冻切片与细胞病理学检查在乳腺肿块诊断中能够区分乳腺肿块的良性和恶性,提高恶性肿瘤的阳性检出率,为乳腺肿块的临床手术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较高的联合应用价值。

  • 标签: 冰冻切片 印片细胞学 针吸细胞学诊断 乳腺肿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胃炎内镜下的表现与临床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来提高慢性胃炎内镜诊断的正确率。方法随机选取在医院接诊需进行内镜检查的临床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诊断,经过内镜检查后对符合慢性胃炎的所有患者进行病理组织的活体检验,将慢性胃炎内镜的检验结果与病理活体检验的结果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结果经过病理组织的活体检验后,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占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的百分之五十六左右。结论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很好,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者在诊断结果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临床生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应将内镜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结合,诊断结合作为胃炎的确诊依据。

  • 标签: 慢性胃炎 内镜下 临床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伴随细胞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免疫组织的化学以及众多分子的生物学应用,促使肿瘤的临床诊断技术有了长远进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肿瘤的临床诊断水平,而且也进一步客观反映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临床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标准化应用问题、抗体不稳定性、非特异的染色问题等。为了有效提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主要介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并分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改进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肿瘤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肿大行穿刺的细胞病理诊断的细胞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间收治的20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将检测结果的确诊率与临床病例对照,计算符合率。结果200例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4.5%。临床诊断淋巴结核61例,符合率为95.3%。临床确诊淋巴结炎107例,符合率为94.7%。临床诊断恶性淋巴瘤8例,符合率为100%。巨大淋巴结增生1例临床上未检出,产生误诊。结论颈部淋巴结肿大穿刺细胞病理诊断对于临床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大价值。

  • 标签: 颈部淋巴结 穿刺 细胞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4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经过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40例患者中8例患者病理级别上升,病理级别上升率为20.00%,浸润癌发现3例,出现率为7.50%,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级在II级-III级之间的患者有32例(80.00%)原位癌或镜下疑似早期浸润21例(55.00%)。结论早期宫颈癌手术中进行冰冻病理诊断能够针对术前活检取材检验中的漏洞进行全面分析,为宫颈病变程度的确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对宫颈组织是否存在浸润病变、判定浸润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便医疗工作者更好的确定手术方式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干预。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早期宫颈癌 术中冰冻病理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胃癌病人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异同之处。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胃癌确诊患者58例,对其进行术前胃镜病理活检及胃癌根治术后病理检查。结果58例患者术前胃镜检测均提示存有癌变,其确诊率高达100%。两种方法对于胃癌患者病理类型及对于胃癌分划程度的判断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胃镜病理活检对于胃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其取材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在对胃癌进行全面评估时,仍需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有效依据,以此保证患者的治疗质量。

  • 标签: 胃癌 胃镜活检 病理 病理异同
  • 简介:目的:探讨在病理远程会诊中开展数字化病理切片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开展病理远程会诊的病例共6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样本的HE切片开展数字化分析,再应用网络将数字化病理切片传输给会诊专家,分析远程会诊中数字化病理切片的应用效果。结果所有样本中以胃镜、宫颈活检与气管镜检查为主,通过开展病理远程会诊后,共64例患者获得明确诊断,其确诊率为98.5%,1例淋巴瘤患者未获明确诊断。结论在病理远程会诊中,数字化病理切片技术是其开展的保障与基础,通过建立数字化病理切片可提高病例资料的存储质量,增加了传输与查阅的方便程度。

  • 标签: 病理远程会诊 数字化病理切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0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0例卵巢肿瘤中,良性肿瘤283例,占67.38%,恶性肿瘤137例,占32.62%。不同年龄阶段卵巢肿瘤类型略有不同,21-50岁为卵巢肿瘤的高发年龄段,上皮性肿瘤最为多见,占52.53%;≤20岁患者中生殖细胞肿瘤最多见,占52.17%;≥50岁患者的肿瘤类型较多,其中上皮性肿瘤最多见,占59.52%。结论卵巢肿瘤的性质及组织学类型与患者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掌握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对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卵巢肿瘤 组织学类型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例特点,以降低基地细胞癌的临床误诊率。方法选取2006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疑似为基底细胞癌的患者120例,其中确诊82例,对其手术后的癌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得到相应的数据。结果从发病的部位来比较其误诊率,统计数据显示,不同部位的误诊率差异比较小(P>0.05),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从年龄的误诊率来看,60岁之前误诊率高,与总的误诊率比较有差异(P<0.05),且差异有意义,结论基底细胞癌在临床上的诊断很容易发生误诊,但是对容易误诊的疾病类型的主要特点进行掌握,做好临床的鉴别诊断,可以提高基底细胞癌的确诊率,及早确诊,及早对症治疗,减少此病的并发症和致残率。

  • 标签: 基底细胞癌 病理检验 病理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癌基因表达及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7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按照临床预后的高危因素将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TEN、p53和Ki-67基因的表达,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A125、CP2、CA199及唾液酸(SA)等肿瘤标志物,分析各项肿瘤标志物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临床病理分期ER、PR、PTEN、CA125和CP2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ER、PR、Ki-67和S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PR、CA125和CA199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ER、PR、CA125和CP2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脉管内癌栓CA125和S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腹水癌细胞CA125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危组PR表达显著低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Ki-67、CA125、CA199和CP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两组中ER、p53、PTEN和SA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Ki-67、CA125、CA199和CP2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分子分型 肿瘤标志物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大肠息肉临床病理特点、随访记录进行研究,探讨针对大肠息肉的更加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80例大肠息肉的患者的结肠镜表现,临床特点及相关癌变因素的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80例临床患者当中,共110例腺瘤性息肉,另有炎性息肉43例、增生性息肉27例,3例癌变病历。结论大肠内镜手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有效的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将会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 标签: 结肠息肉 肠镜检查 临床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