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探索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机理,用神经生理的方法研究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影响.对31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针灸后神经生理的检测,观察治疗后的变化.结果:31例患者针灸后临床有效率100%.所检神经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针灸前后做神经生理测定,一方面可以了解神经损害程度,另一方面可以观察疗效并预测预后,给临床提供诊疗的依据.

  • 标签: 面瘫 针灸治疗 神经电生理
  • 简介:摘要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医疗技术的影响很大。视觉生理是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人眼睛视觉功能进行检测,已经成为眼科疾病中系统、全面检查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视觉生理的视网膜图、视诱发电位和眼图,视网膜图主要有全视野视网膜图、图形视网膜图和多焦视网膜图三种,视觉诱发电位主要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扫描视觉诱发电位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为主,然后详细阐述了视觉生理操作技术的关键,需要向患者详细的介绍检测的目的、方法等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最后对视觉生理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说明了其必要性和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正己烷中毒神经生理的损害及转归。方法:对9例患者进行了9次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9例神经生理指标异常一年半后有明显好转。结论:追踪检测结果说明神经系统的损害是广泛的,经治疗后有明显好转。

  • 标签: 正己烷 神经电生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怀肾炎患者的视觉生理改变。方法:对39例78眼慢性肾炎患者的视诱发电位、视网膜电网的改变进行观察。结果:慢必肾炎患者视觉生理有异常改变,慢性肾炎无眼底改变者出现VEPN75的峰时值,ERGb波的峰时值的显著改变。结论:视觉生理检查作为一客观定量的视觉功能检查地肾性视网膜病变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 标签: 慢性肾炎 诱发电位 视觉电生理学 视网膜电网
  • 简介:目的:研究肯尼迪病患者的神经生理特点,提高对此病生理的认识.方法:对经基因确诊的3例肯尼迪患者的神经生理进行总结分析.3例患者均行神经传导和肌电图(EMG)检测.神经传导检查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和腓肠神经.检测项目包括运动神经潜伏期(Lat)、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潜伏期(lat)、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EMG:检查双侧舌肌、胸锁乳突肌、三角肌、第一骨间肌、胸椎旁肌、股四头肌、胫前肌.检测项目包括静止时的自发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P)的时限、波幅,重收缩时的募集相.结果:第1例患者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感觉神经SNAP波幅低和SCV正常.第2例患者双正中神经运动Lat延长、CMAP下降,NCV减慢,双正中神经感觉未测及SNAP波幅,合并腕管综合征;其余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感觉神经SNAP波幅和SCV均低.第3例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感觉SNAP波幅低和SCV下降.本组3例患者EMG多块肌肉静息时出现2处以上的纤颤波、正尖波,轻收缩时MUP时限增宽,波幅增高,部分呈巨大电位,重收缩时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结论:KD患者EMG呈广泛神经源性改变,可累及感觉.

  • 标签: 肯尼迪病 神经电生理 基因检测
  • 简介:目的研究外科于术患者在手术应激F的心脏生理变化。方法使用同一型号心电图机对110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采集入院及入手术室后的心电图,并进行分析。结果应激后出现心率加快,R—R间期、Q—T间期短于应激前,标Ⅲ导联的T波和aVF导联的R波均低于应激前。结论手术应激对患者心脏生理订显著影响,可使手术后患者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 标签: 手术应激 心脏 电生理变化
  • 简介:目的:研究兔肺静脉心肌袖组织的生理特性,以探讨局灶性房颤起源于肺静脉的生理基础。方法:台氏液灌流下分离获取30只兔左房及相连肺静脉组织,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插入标本不同部位。程序刺激下分别记录动作电位并测量各项参数:静息膜电位(RMP)、动作电位幅度(APA)、动作电位复极至50%的时间(APD50)、动作电位复极至90%的时间(APD50)。结果:正常台氏液灌流下,在肺静脉心肌袖的入口处及远端刺激均可记录到一种快反应动作电位,1期复极迅速,平台期短,形态似三角形。两者的静息电位、APD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PD50近端长于远端.(168.50±36.13)GIS:(142.39±24.46)ms,P〈0.05。肺静脉近心端可观察到自发搏动.其自发电位表现为0期除极速度慢.幅度低,频率慢。似存在舒张期除极。以4μmol/L异丙肾上腺素循环灌流后,2例肺静脉心肌袖近端快反应动作电位出现了早期后除极。结论:肺静脉肌袖的自发动作电位、复极异质性,及可由异丙肾上腺素诱发早期后除极等生理特性,均提示肺静脉可能通过自律性增高、触发活动或微折返诱发局灶性房颤。

  • 标签: 肺静脉 心房颤动 心肌 动作电位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军艳 王碧 王晓丽 晋琅 王明明 陈丽 郝锋利 刘永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图监测中心,西安 710032(现在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453003)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图监测中心,西安 710032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453003 ,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西安 710068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 712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固有肌阵挛(propriospinal myoclonus, PSM)的临床及生理特点。方法对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图监测中心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例脊髓固有肌阵挛患者的临床及生理特点进行分析并随访。4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14年国际睡眠障碍分类制定的PSM诊断标准。结果4例患者中3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43~55岁,病程8个月至3年,随访时间3个月至1年。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发作性颈部、躯干或肢体的抽搐或抖动,持续时间短,发作频繁。患者均接受24 h视频脑电图监测,发作期均无痫样放电,发作期同步肌电图可见三角肌、股四头肌或腹直肌肌爆发。对4例患者均给予氯硝西泮治疗,3例患者效果显著,1例患者效果不佳。结论PSM临床表现与痫性发作类似,发作期无痫样发电,仅可见肌爆发。多数患者对氯硝西泮效果显著。

  • 标签: 脊髓 肌阵挛 脑电描记术 肌电描记术
  • 简介:手术操作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在正常与不可逆损伤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的神经功能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的区域。而在此区域内,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通常都是可以监测的。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停止损伤神经系统的操作或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可以使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基于这种认识与术中神经生理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术中神经监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使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 标签: 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系统功能 手术中 脊髓 神经外科患者 手术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理检查在肩胛背神经卡压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例怀疑为肩胛背神经卡压的患者生理诊断资料。结果所检患侧中有17例明显见失神经电位以及CMAP的LAT延长和AMP降低,募集反应减弱为18例,16例提肩胛肌在轻收缩时见宽大和高频的电位。结论生理可以较准确地诊断肩胛背神经卡压,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检查依据。

  • 标签: 肩胛背神经 诊断 电生理 神经卡压
  • 简介:进修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卫生部要求介入心脏生理医师必须通过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培训和考核才能上岗,介入心脏生理进修成为获得资质开展工作的重要条件。每年有大批介入心脏生理进修医师来北京安贞医院学习。本文从人文关怀,个体化制定培养计划,确定培训制度,规范临床技能,应用新媒体等多个方面介绍了介入心脏生理进修医师的带教体会。

  • 标签: 进修 介入心脏电生理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绿色生理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中护理的特点及术后手术指标、护理指标和焦虑水平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的127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观察组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充分利用三维标测系统的优势,采用"零射线"绿色生理技术完成介入操作,并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护理指标、焦虑及疼痛水平。结果对照组消融时间、手术总时间分别为(1 917.38 ± 157.74) s,(110.32 ± 35.83) min,观察组分别为(1 915.87 ± 87.19) s,(109.45 ± 28.92) 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201,0.150,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护士陪伴时间、健康教育知晓率分别为(90.00 ± 3.00)分,(30.36 ± 7.58) min,68.75%(44/64),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数、护士陪伴时间、宣教知晓率分别为(95.00 ± 5.00)分,(40.27 ± 10.68) min,85.71%(54/6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845、-6.037,χ2值为5.185,均P<0.05)。对照组焦虑评分及疼痛评分分别为(10.42 ± 2.54)、(7.34 ± 1.55)分,观察组为(6.34 ± 1.21)、(4.64 ± 0.92)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1.526、11.913,均P<0.01)。结论绿色生理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绿色电生理 术中护理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绿色生理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中护理的特点及术后手术指标、护理指标和焦虑水平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的127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观察组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充分利用三维标测系统的优势,采用"零射线"绿色生理技术完成介入操作,并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护理指标、焦虑及疼痛水平。结果对照组消融时间、手术总时间分别为(1 917.38 ± 157.74) s,(110.32 ± 35.83) min,观察组分别为(1 915.87 ± 87.19) s,(109.45 ± 28.92) 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201,0.150,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护士陪伴时间、健康教育知晓率分别为(90.00 ± 3.00)分,(30.36 ± 7.58) min,68.75%(44/64),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数、护士陪伴时间、宣教知晓率分别为(95.00 ± 5.00)分,(40.27 ± 10.68) min,85.71%(54/6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845、-6.037,χ2值为5.185,均P<0.05)。对照组焦虑评分及疼痛评分分别为(10.42 ± 2.54)、(7.34 ± 1.55)分,观察组为(6.34 ± 1.21)、(4.64 ± 0.92)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1.526、11.913,均P<0.01)。结论绿色生理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绿色电生理 术中护理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隔离肺静脉发生交互效应(当上肺静脉未能被隔离,在冷冻消融并隔离同侧下肺静脉的同时,上肺静脉也出现了隔离效应)的生理和肺静脉-左心房解剖特性,以期为更好地利用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阜外医院首次行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共504例。选取首次180 s冷冻结束时未达到左上或右上肺静脉隔离的患者89例,其中35例发生了交互效应,纳入交互效应组,余5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交互效应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术中肺静脉电位变化情况、肺静脉冷冻消融时间和次数以及肺静脉-左心房的解剖特征。结果交互效应组中,33例(33/35,94.3%)患者左上肺静脉发生交互效应。交互效应组中所有患者在上肺静脉冷冻消融过程中均出现肺静脉电位延迟,而对照组有39例(39/54,72.2%)电位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发生交互效应的33例,其左上肺冷冻消融时间短于对照组[(281.1±103.1) s对(335.2±85.6) s,P<0.05],冷冻消融次数少于对照组[(1.85±0.86)次对(2.12±0.65)次,P<0.05]。交互效应组左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短于对照组[(6.12±1.19) mm对(7.63±1.39) mm,P<0.05],右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亦短于对照组[(6.25±0.21) mm对(8.44±1.58) mm,P<0.05];左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短于右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6.68±1.45) mm对(8.32±1.61) mm,P<0.05]。结论左侧肺静脉发生交互效应的比例明显高于右侧肺静脉,肺静脉电位延迟是发生交互效应的前提,上、下肺静脉较短的间距对于发生交互效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 肺静脉隔离 交互效应 解剖特征
  • 简介:目的:寻找骨间后神经受压的生理诊断指标。方法:通过电生理检查,共确诊骨间后神经受压患者20例,观察其支配肌生理指标。结果:20例骨间后神经卡压病人100%均见自发电位,50%有前臂运动传导速度(MNCV)减慢,70%有潜伏期延长,80%有AMP降低。结论:生理检查能够为骨间后神经卡压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骨间后神经 卡压 肌电图 传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