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白光照明已不再是内镜的唯一照明方式。内镜下对病灶精细结构的判断、黏膜凹窝的分型及肿瘤新生血管等的研究,给常规白光内镜检查技术带来了巨大挑战.色素内镜因操作费时费力应用亦受限制。近年各种新技术相继建立.包括窄带显像技术(narrowbandimaging.NBI)、固有荧光光谱技术(IFS)、共聚焦显微技术、细胞学内镜技术等,其中成本最低、临床最易推广者当属内镜NBI

  • 标签: 内镜 窄带显像 分光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显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及判定梗死部位。方法对40例临床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诊断心肌梗死36例,阴性4例。诊断符合率91.6%。结论造影剂增强MR成像极大的提高了人类急性心梗的发现率。

  • 标签: 99m Tc-MIBI 静息核素心肌灌注计算机断层显像 冠脉造影术 心肌梗死
  • 简介:“中学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高中《物理》课本中示波器原理等足以体现《大纲》这一精神.示波器作为科技工作必备的基础工具,是新世纪学生必须掌握的,显示器件作为现代技术的终端,提供可视的图文,在现代生产、生活、科研、军事、航海、航天等诸多领域大显身手,无所不在,无法不用,足见其重要性.因此,新教材安排了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和专题,由选修改为必修.但是,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好示波管、显像管的工作原理,了解示波器、显像管的使用,必须进行系统的、深入的分析.现就此问题在此作一分析与归纳,突出其物理基础.一、热电子发射我们知道,金属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在离子间不停地无规则热运动.当电子趋近金属表面时,受到正离子向内的拉力将急剧增加,好像金属表面对电子形成了一道壁垒.通常情况下,自由电子能量较少,无法越过这个壁垒,仅仅局限在金属内部自由运动.如果设法增加自由电子的能量,如给金属加热,自由电子的能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中一部分电子可以获得足够的能量,克服表面层阻力而...

  • 标签: 显像管物理 物理基础 示波管显像管
  • 简介:放射性核素唾液腺显像能很好地显示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功能,是一种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并有其特有的优点。随着核素显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唾液腺显像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就近年来唾液腺显像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唾液腺 显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18F标记心肌灌注显像(MPI)药物4-氯-2-叔丁基-5[2-[[1-[2-[2-氟-18F-乙氧基]乙氧基]-1H-1,2,3-三唑-4-基]甲基]苯基甲氧基]-3(2H)-哒嗪酮(18F-MyoZone)在小型猪体内的生物分布特点及其PET MPI的性能。方法制备18F-MyoZone。选择6只健康巴马小型猪,静脉注射18F-MyoZone 111 MBq,注射后5、20、40、60和120 min分别行PET全身显像,测量各组织器官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及心/肝、心/肺放射性摄取比值,并观察其随时间的变化。制备急性心肌梗死(n=3)和慢性心肌缺血(n=3)小型猪模型,与健康小型猪(n=3)同行PET MPI,评价18F-MyoZone的MPI性能。结果18F-MyoZone校正的放化产率为(52.0±4.3)%(n=3),纯化后的放化纯>98%。18F-MyoZone注射后早期,心肌即有较高摄取,给药后5 min心肌SUVmean即达10.40±2.40,且在120 min内有较稳定的滞留(9.30±2.00)。心脏邻近的非靶器官,如肝、肺摄取较低,清除快,注射后5 min的心/肝、心/肺放射性比值分别为4.77±0.91和17.14±5.84,注射后120 min达11.16±1.38和21.69±7.09。PET MPI显示,正常心肌对18F-MyoZone呈现分布均匀的高摄取,梗死心肌和严重缺血心肌呈现放射性缺损改变,部分缺血心肌可见负荷/静息显像的可逆性改变。18F-MyoZone注射后120 min内心肌图像质量均保持稳定。结论18F-MyoZone心肌摄取较高,且快速、持久,非靶器官干扰小,在早期显像和提供较宽的诊断时间窗等方面具有优势,是一种生物学性能较为优良的PET MPI药物。

  • 标签: 心肌灌注显像 MyoZone 氟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一种68Ga标记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亲和体显像剂68Ga-1,4,7-三氮环壬烷-1,4,7-三乙酸(NOTA)-马来酰亚胺(MAL)-半胱氨酸(Cys)-甘氨酸-甘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HER2:342亲和体(GGGRDN-ZHER2:342) (简称68Ga-MZHER),探讨其microPET显像及生物分布。方法采用"一步法"对多肽NOTA-MAL-Cys-GGGRDN-ZHER2:342进行68Ga标记,得到68Ga-MZHER,测定其标记率、放化纯及体外稳定性。取ICR小鼠24只,注射68Ga-MZHER 1.85 MBq,并于注射后15、30、60和120 min分别处死(每时间点6只),获得主要器官的放射性计数,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行microPET动态观察68Ga-MZHER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建立HER2阳性的卵巢癌SKOV-3荷瘤裸鼠模型8只,于68Ga-MZHER注射后30、60和120 min时分别进行静态显像;预先按体质量10 mg/kg注射未标记Cys-ZHER2:342后30 min,再注入68Ga-MZHER,60 min后采集图像。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得时间-放射性曲线(TAC)。另取正常小鼠6只进行安全性研究。结果68Ga-MZHER合成时间约15 min,标记率>90%,放化纯>95%,室温放置120 min放化纯仍>95%。ICR小鼠生物分布示68Ga-MZHER主要经肾排泄,在其他组织中清除较快;注射后15 min肾摄取为(106.36±15.74) %ID/g,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最高达(145.15±28.04) %ID/g (60 min),120 min后降至(86.12±22.75) %ID/g。探针在小鼠体内血液药代动力学分布符合二室模型。荷瘤裸鼠microPET显像示SKOV-3移植瘤清晰可见,与本底对比度良好。注射68Ga-MZHER后30、60和120 min,SKOV-3移植瘤的摄取分别为(11.26±0.50)、(12.27±1.13)和(12.65±0.89) %ID/g;注射后60 min,阻断后的SKOV-3移植瘤对探针的摄取为(1.25±0.28) %ID/g。安全性研究表明,小鼠注射68Ga-MZHER后30 d,健康存活,病理学检查主要器官未见明显异常。结论68Ga-MZHER制备方便、体外稳定性好、药代动力学性能良好、显像性能优良且安全,这有助于探针的后续开发及临床应用研究。

  • 标签: 卵巢肿瘤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小鼠,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显像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6月共收治经病理确诊的26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综合其一般资料,分析所有患者全身骨平面显像及局部SPECT/CT显像的影像特点,继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6例单骨型中,12例(75.0%)发生于四肢骨;10例(62.5%)位于下肢骨,多骨型10例患者中双侧受累2例(20.0%),一侧受累8例(80.0%),四肢骨受累5例(50.0%),颅骨及下肢骨均受累者2例(20.0%);26例患者中,累及四肢骨者占17例(65.3%)。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显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性。结论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显像分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准确定位全身多处病灶组织,便于临床上确定疾病范畴,实现分子影像与解剖影像的融合,提升早期确诊率,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 标签: 全身骨显像 SPECT/CT显像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骨显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灶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核素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分析影像特点并判断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使用核素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的定性准确率为92.0%,定位准确率为100%,诊断的效果较好。结论全身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灶的效果较好,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病灶转移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诊断的准确率高,并且能够快速成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身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 诊断 分化型甲状腺癌 骨转移灶
  • 简介:黑白电视机正常工作时显像管脚的电压接近零伏。一旦脚出现负压,将影响显像管的亮度,严重的将导致不能正常收看节目。脚出现负压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电路问题导致脚出现负压。如阳极高压变低,中压电路有故障等。由这电路引起的脚负压,可以通过修复电路来消除。二是由显像管本身的质量问题引起脚出现负压。如显像管有点老化,或制造上的原因等引起的负压就属于这类情况。这种负压无法通过检修电路来消除,只有另想其它办法。也许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更换显像管,虽然这样可以彻底解决问题,但成本较高。其次是通过增加电路来消除脚负压,提高亮

  • 标签: 像管 黑白电视机 电路问题 电路原理 解决问题 正常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对肺癌患者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肺癌患者行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MDP)骨显像的临床资料。结果164例肺癌患者中无骨转移者72例(43.9%);骨转移患者92例(56.1%),其中,腺癌骨转移者59例(35.9%),鳞癌骨转移者26例(15.9%),其他骨转移者7例(4.3%)。骨转移部位以胸部、中轴骨为主。结论全身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发现早,准确率高,安全有效,应作为肺癌的常规检查。

  • 标签: 肺癌 全身骨显像 骨转移
  • 简介:目的:对影响全身骨显像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制定个性化扫描速度,以期保证图像质量,同时降低患者占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对1048例患者全身骨显像进行研究,分析达到满足临床需求的图像计数所需的扫描速度与摆位时头颈肩部及胸部的最大计数率和最小计数率、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及体重等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获得便于临床应用中确定扫描速度的方法。结果:头颈肩部置于探头下时计数率的最小值(R头颈肩min)与该扫描速度的相关性最大,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Speedstd=7R头颈肩min+3)。结论:利用公式简捷估算每位患者所需的扫描速度,实现个体化扫描速度的设定,进而获得保证每位患者图像质量的总计数。

  • 标签: 全身骨显像 图像质量 扫描速度 个体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2O(笑气)滥用所致脑血流量(CBF)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间于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24例笑气滥用患者[男9例,女15例,年龄18~32(24.0±8.9)岁]脑血流灌注显像图,计算各脑区(基底节、脑中央区、小脑、扣带回、额叶、内侧颞叶、枕叶、顶叶、颞叶)与后台软件数据库的同年龄段正常人相应感兴趣区(ROI)摄取的差异统计值。差异统计值>1.68为局部脑血流灌注升高;<-1.68为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各脑区左、右双侧差异统计值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差异统计值与临床各指标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各脑区左、右两侧差异统计值均有相关性(r值:0.503~0.892,均P<0.05)。额叶、颞叶CBF降低比例较高,分别为62.5%(15/24)及70.8%(17/24);扣带回CBF增加比例较高(33.3%, 8/24)。额叶(rs=0.375)、脑中央区(rs=0.305)与笑气滥用时长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脑血流灌注显像有助于了解笑气滥用患者脑血流变化情况。

  • 标签: 氧化亚氮 脑血管循环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半胱氨酸
  • 简介:1994年—1995年舟山卫检局对2,375名首次出境年龄在20~70岁之间的男性人员在疾病监测中进行了超声显像(B超)肝脏探查,探查出肝囊肿11例。

  • 标签: 出境人员 超声显像 肝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显像对腹部肿块的诊断价值及误漏诊原因。方法对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94例腹部肿块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超声显像诊断94例腹部肿块中与经手术及或病理证实的各类肿块比较,本组超声诊断与手术及或病理对照符合率为93.02%。结论超声显像在诊断和鉴别腹部各类肿块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应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动态观察,综合分析,以提高超声诊断的正确率,减少误漏诊。

  • 标签: 超声显像 腹部肿块 临床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