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6-[18F]氟-L-多巴(18F-DOPA)是L-多巴的类似物。18F-DOPA PET/CT可作为帕金森病、脑肿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神经母细胞瘤、胃肠道类癌、甲状腺髓样癌和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的理想检查。该文对18F-DOPA的合成、显像原理、显像方法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对18F-DOPA PET/CT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左旋多巴 氟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发展趋势
  • 简介:公安部一二六研究所为了适应文件检验工作的需要,根据静电成像原理,研制了纸张压痕静电显像仪,经过大量试验,并与英国ESDA同类型产品作了对比试验,证明性能良好。一九八一年四月十日,公安部三局邀请部分公安厅、局的刑事技术干部和有关单位的代表进行了技术鉴定,一致认为该仪器灵敏度较高,成像速度快;对每个字迹各

  • 标签: 显像仪 技术鉴定 文件检验 仪器灵敏度 压痕 对比试验
  • 简介:目的评价B型超声对眼内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证实眼内异物病例的临床资料,对照B超与X线、CT的检查结果,根据术中所见异物的位置分析B超对眼内异物位置判断的准确性.结果B超对眼内异物位置的判断准确性达80%,对于异物与球壁关系的判断准确性达81.5%,高于X线,与CT接近.结论B超对眼内异物尤其是球壁异物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联合应用B超和其它辅助检查手段有助于提高眼内异物诊断率.

  • 标签: 眼内异物 B超检查 诊断价值 眼内异物位置 球壁异物
  • 简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根据组织学将其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可随其在自然流产、异位妊娠及足月产后产生.葡萄胎是继发于妊娠,其绒毛变性成水泡状及滋养层的成分增生,侵蚀性葡萄胎是葡萄胎对子宫肌层的局部浸润,绒癌是广泛转移的肿瘤,由恶性滋养层细胞组成,而没有水泡状绒毛,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很少见。现将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 标签: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彩色多普勒显像 诊断价值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侵蚀性葡萄胎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7月于本院行腹部256层CT血管显像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80例非胰腺病变行腹部CT血管成像的患者的图像,观察胰腺直接供血动脉显示情况并记录显示率,分析胰腺直接供血动脉起源及变异发生情况。结果80例患者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例数及显示率分别为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80例(100%),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74例(92.5%),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77例(96.3%),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73例(91.3%),胰背动脉72例(90.0%),胰横动脉显示58例(72.5%),胰大动脉69例(86.3%),胰尾动脉38例(47.5%);胰头动脉弓显示57例(70.0%),其中双弓显示34例(42.5%),单弓显示22例(27.5%),单弓中前弓显示18例,后弓显示4例。胰背动脉起源变化较大,72例胰背动脉起自脾动脉近端42例(58.3%),起自肠系膜上动脉19例(26.4%),起自肝总动脉近端8例(11.1%),起自腹腔干3例(4.2%)。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74例,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72例(97.3%),起自肝固有动脉2例(2.7%)。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显像能直观、立体显示胰腺动脉的空间解剖结构与变异,从而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 标签: 胰腺 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甲状腺疾病中的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16.10-2017.10月间82例经医生初步诊断怀疑有甲状腺病变患者,均具有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行超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实验室确诊,探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超声诊断与临床病理及实验室确诊情况比较:本组资料收集甲状腺疾病患者中彩超诊断82例,经病理确诊78例,总诊断符合率为95.12%(78/82).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中简便准确,对临床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甲状腺病变 诊断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卵巢巧克力囊肿的B超诊断方法,观察显像特点。方法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采用B超诊断疾病,对照组采用经腹部超声诊断,观察组采用经阴道超声诊断。结果观察组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位于左侧者检出率16.7%、位于右侧者检出率13.3%、双侧者检出率70%、总检出率100%。对照组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位于左侧者检出率10%、位于右侧者检出率6.7%、双侧者检出率53.3%、总检出率7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通过对显像特点的观察发现,患者囊肿较厚,内壁粗糙。可见条索状强回声(与纤维素沉积有关),包膜完整,囊肿与子宫粘连,囊肿内部可见团块性回声,或混合云雾状回声。患者囊肿呈囊实质性改变,局部可见血肿物。结论采用经腹部B超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可有效提高疾病检出率,预防误诊及漏诊,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 标签: 卵巢巧克力囊肿 经腹部B超 经阴道超声 显像特点
  • 简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多见于30~60岁女性.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多于腹部B超等查体时偶然发现.FNH极少发生恶变,一般无需外科手术治疗,而多主张随访观察[1,2,3].因此,准确的临床诊断尤为重要.本文报道1例FNH的影像学诊断过程,并对各种影像技术诊断FNH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肝结节增生 放射性核素显像 影象学诊断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分泌科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46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超声影像及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6例桥本氏甲状腺炎,超声检查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对照,超声显像特异性为42例,达到91.30%。结论超声显像对桥本甲状腺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应结合症状、生化检查、病理检测进行综合诊断。

  • 标签: 甲状腺炎 桥本 超声显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ECT显像检查中的患者健康宣教护理措施。方法:研究人员选择在本院 2018年 12月到 2019年 12月收治的 100例行 ECT显像检查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 50例,参照组 50例。研究组给予健康宣教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的 SAS焦虑评分。结果:参照组的 SAS焦虑评分远远大于研究组,经过统计学软件的有效分析,参照组以及研究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康宣教护理对行 ECT显像检查患者在 SAS焦虑评分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ECT显像检查 健康宣教护理 常规护理 SAS焦虑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肺灌注显像对肺气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27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2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螺旋CT肺灌注显像,观察两组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肺表面通透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血流量、血容量和表面通透性情况均低于健康体检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显像属于无创诊断与评价的方法,能够为早期诊断慢阻肺提供相应的依据,但在技术层面需要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螺旋CT 肺灌注显像 肺气肿
  • 简介:摘要:PET/CT显像是现代医学中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可以在诊断肿瘤和炎症等方面提供很大的帮助。然而,棕色脂肪的存在会干扰PET/CT显像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探讨了棕色脂肪的基本特征和代谢机制,以及它在PET/CT显像中的影响机制。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几种抑制棕色脂肪显影的护理措施,并讨论了这些措施对PET/CT显像结果的影响。在护理实践中,应注意以上护理措施的注意事项,以便提高PET/CT显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18F-正电子断层显像联合99Tcm-MDP骨显像在隐匿性骨转移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然后在间隔7~30天后进行99Tcm-MDP骨显像检查。结果 本研究中,两种检查方法在隐匿性骨转移的检出率的P值>0.05,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临床中99Tcm-MDP 骨显像的灵敏度更高,18F-FDG PET/CT 显像检查的特异性更好。结论 99Tcm-MDP骨显像和18F-FDG PET/CT 显像这两种检查方法,互为补充,应该在临床中共同使用。

  • 标签: 18F-FDG正电子断层显像 99Tcm-MDP骨显像 隐匿性骨转移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显像方法对输尿管下端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7例经手术、病理及药物排石证实的输尿管下端梗阻患者的超声显像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超声显示177例输尿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159例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最后诊断为输尿管下端结石99例,输尿管囊肿30例,输尿管狭窄17例,输尿管肿瘤10例,膀胱肿瘤浸润21例.超声显像诊断符合率为93.2%(165/177).结论输尿管梗阻位置和梗阻病因不同,肾积水和输尿管的扩张程度也各不相同,超声显像对输尿管下端梗阻病因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输尿管梗阻 超声显像诊断 梗阻 诊断评价 病因 肾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活体骨内血管显像方法,分析其临床意义,补充相关骨科疾患诊治依据。方法通过改进显影剂来增加局部浓度实现显影,以Lijianmin-Chengkun(LC)复合通路研究为基础,利用磁性微球理论,使用外壳为氨基(携负电荷)的Fe3O4磁性微球,吸附聚集离子型显影剂泛影葡胺(泛影酸根携正电荷),即通过改进显影剂的方法,使磁性微球携带显影剂,制成新的纳米粒子-磁影复合微粒,在外界磁场作用下,血液循环带来的磁影复合微粒不断在磁场区域血管内滞留聚集,磁场区域血管内磁性微球携带的显影剂浓聚达到显像浓度,实现活体骨内血管显像。并且通过调整两种试剂配比,可适度中和电荷凝结成小的集团,提高显影效率。由此分步进行了电镜实验、CT活体实验兔成像实验、实验兔组织学检查证实、CT活体人体成像试验。结果电镜实验:泛影葡胺,扫描电镜,微粒直径约20 nm。氨基Fe3O4磁性微球,扫描电镜,微粒直径约100 nm,分布较疏散均匀。两种试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中和电荷凝结成小的集团,但仍具备磁流体性能、强顺磁性。活体实验兔成像实验:捕捉到了理想的胫骨近端骨内血管成像。实验兔组织学检查证实:有磁场一侧胫骨近端内血管明显可见四氧化三铁分布,无磁场一侧未见。活体人体成像试验:捕捉到了理想的腓骨近端骨内血管成像。结论通过磁影复合微粒(磁性微球+泛影葡胺)新试剂的制作,在外界磁场作用下,达到活体骨内显影剂浓聚,在CT薄层扫描下可实现活体外径≥0.5 mm骨内血管成像。

  • 标签: 诊断显像 磁场 造影剂 X线显微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剥夺状态下健康志愿者脑葡萄糖代谢和血流灌注的改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揭示睡眠剥夺后脑功能损伤的具体脑区定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的17名健康志愿者[男8名、女9名,年龄(22.5±1.7)岁],对志愿者进行2次磁共振三维(3D)动脉自旋标记(ASL)及18F-FDG PET/CT显像,第1次在正常睡眠后2 h,第2次在睡眠剥夺24 h后。应用统计参数图(SPM)软件对3D-ASL图像和18F-FDG PET/CT图像处理,分别得到睡眠剥夺前后脑代谢及灌注差异激活图,再获得代谢及灌注差异共同激活脑区图。将异常激活的脑区设为ROI,获得其脑血流量(CBF)值及SUV比(SUVR)值(以小脑为参考区),采用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受试者睡眠剥夺后脑代谢与脑灌注均减低,且异常脑区相似,脑代谢减低的脑区明显多于灌注减低的脑区;睡眠剥夺后代谢及灌注共同减低的脑区集中于额叶、颞叶、顶叶等脑区;睡眠剥夺后受试者左侧背外侧额上回CBF值及SUVR值有相关性(r=0.58,P=0.014)。受试者睡眠剥夺后全脑平均CBF值[(46.32±7.39) ml·100 g-1·min-1]及SUVR值(1.46±0.04)均低于睡眠剥夺前全脑平均CBF值[(54.91±6.51) ml·100 g-1·min-1]及SUVR值(1.53±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2.67、-3.72,P值:0.012、0.001)。结论初步揭示了睡眠剥夺后受试者脑功能损伤的具体脑区定位。对于睡眠剥夺脑功能研究,18F-FDG PET/CT与3D-ASL具有一致性且前者更为敏感。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可能是睡眠剥夺后脑功能损伤的核心脑区。

  • 标签: 睡眠剥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