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防治骨科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 方法 将 2018.1-2019.12 期间本院骨科收治的 8 0 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 A 组(未实施 )与研究 B 组(实施 )均 40 例。比较术后恶心呕吐情况。 结果 研究 B 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研究 A 组( P < 0.05 )。 结论 在 防治骨科术后患者恶心呕吐时,应用 措施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骨科 术后 揿针 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疗法在缓解混合痔术后切口疼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9月-2021年4月我科硬膜外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双氯芬酸钾口服,实验组在上述镇痛的基础上在神门、肛门、直肠、肺、二白等穴行腧穴埋疗法,每6h按压一次(点按20下,患者能承受为宜),比较2组术后6h、12h、18h、24h患者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h静息痛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2h、18h、24h静息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揿针 混合痔 肛肠科 皮内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防治骨科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人数相等的2组,一组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另一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的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并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恶心呕吐防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揿针 骨科患者 恶心呕吐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失眠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改善失眠症状。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对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和方法,评估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在失眠严重程度、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等指标上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失眠症状,减轻失眠严重程度,并改善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该治疗方法的效果可能与其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调节睡眠产生和维持以及调整气血循环等机制有关。此外,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失眠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特点。然而,仍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和确认这些结果,以推动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

  • 标签: 揿针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研究,失眠严重程度,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安全性
  • 简介: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治疗该病多以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为主,短期可使患者症状好转,但无法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相较于药物治疗,非药物疗法在安全性、耐受性及成瘾性方面有其优势,其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或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能有效缓解疼痛,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自发电揿针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非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在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3月行胃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耳穴。采用睡眠监测手环监测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在研究过程中,观察组中2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最终35例完成实验;对照组中2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共33例完成实验。结果从干预第6天(即术后第4天)开始,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长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干预第6天(即术后第4天)开始,观察组患者的深睡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能有效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胃肿瘤 胃切除术 迷走神经 睡眠障碍 耳穴 揿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骨科术后患者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溧阳市中医院骨伤科住院患者2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在患者术后48小时内进行干预,对照组予全麻后护理常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治疗,观察两组恶心呕吐程度、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情况少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事件。结论改善骨科全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且无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揿针 骨科全麻术后 恶心呕吐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实践中运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所涵盖的对象为 2019年 11月 -2020年 7月因颈型颈椎病来我院就诊的 80例患者,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完成组别的划分,试验组与比照组各包含患者 40例。比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常规 治疗,试验组则在比照组患者基础上进行强化 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对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比较研究后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之比照组患者更高,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较之比照组患者更低,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 P<0.05)。结论:于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实践中运用治疗方法优势明显,既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保证,也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故应在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实践推广治疗方式。

  • 标签: 【关键词】揿针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实践中运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所涵盖的对象为2019年11月-2020年7月因颈型颈椎病来我院就诊的80例患者,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完成组别的划分,试验组与比照组各包含患者40例。比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比照组患者基础上进行强化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对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比较研究后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之比照组患者更高,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较之比照组患者更低,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揿针治疗 颈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科骨折术后患者实施疗法治疗后预防恶心呕吐症状的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就诊的骨科骨折术后患者72例,进行本次研究,实施常规治疗的病例共36例,作为常规组。实施疗法治疗的病例共计36例,作为疗法组。观察骨折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恶心呕吐评分、治疗满意率。结果:治疗3d后,疗法组的患者骨折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2.78%,同常规组的19.44%比较更低(P

  • 标签: 揿针疗法 骨科 骨折 恶心呕吐 治疗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悬灸技术联合技术来共同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实际效果,分析该治疗方法是否具备积极的推广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患者60例,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划分为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的悬灸技术治疗;观察组30例,则在此基础上添加技术,联合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准确记录好整体的治愈情况与症状改善情况,就患者面部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组间比对。结果:通过此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总体的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增高,患者进行悬灸联合技术治疗后周围性面神经炎面肌运动情况评分明显提高,两组对比,P

  • 标签: 悬灸技术 揿针 周围性面瘫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科骨折术后患者实施疗法治疗后预防恶心呕吐症状的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就诊的骨科骨折术后患者72例,进行本次研究,实施常规治疗的病例共36例,作为常规组。实施疗法治疗的病例共计36例,作为疗法组。观察骨折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恶心呕吐评分、治疗满意率。结果:治疗3d后,疗法组的患者骨折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2.78%,同常规组的19.44%比较更低(P

  • 标签: 揿针疗法 骨科 骨折 恶心呕吐 治疗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衢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及联合艾灸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更低,且疼痛环节时间更短,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应用联合艾灸治疗,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缩短疼痛时间。该治疗方式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可以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揿针 艾灸 脾胃虚寒 胃脘痛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抽动障碍为儿科常见疾病,会对儿童身体发育与心理健康造成影响。需要重视并加强儿童抽动障碍治疗研究,提升治疗效果,为患儿健康发育与生命健康提供一定保障。文中对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推动儿童抽动障碍研究发展,具体如下。

  • 标签: 揿针 感觉统合训练 儿童抽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穴位注射对慢性肾衰患者呕恶的影响。方法:将于2022年4月-2023年4月之间就诊于本院的慢性肾衰呕恶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总计56例,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这56例慢性肾衰呕恶患者实施分组干预,其中常规组内的2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内的2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接受联合穴位注射干预,并设置两组患者的呕恶评分、中医症候积分、睡眠质量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测评患者呕恶评分可知,研究组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测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可知,研究组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测评患者睡眠质量可知,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5);测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可知,研究组改善情况更好(P<0.05)。结论:对于慢性肾衰呕恶患者来说,不仅需要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还需开展联合穴位注射干预,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其睡眠质量,对改善其呕恶等临床症状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揿针 穴位注射 慢性肾衰 呕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失眠伴焦虑患者采用推拿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失眠伴焦虑患者66例,根据患者住院时间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艾司唑仑片、推拿联合两种方式治疗,对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推拿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乙组患者焦虑程度改善情况及睡眠质量提升效果均优于甲组患者,两组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失眠伴焦虑的患者实施推拿联合治疗,对患者焦虑状态及睡眠状态的改善有积极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推拿 揿针 失眠伴焦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合头部穴位按摩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2023年3月收治的76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每组各3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结合头部穴位按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VAS评分和治疗前后每周发作频率和每次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发作频率更少,每次持续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采用结合头部穴位按摩的疗效更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减少头痛发作频率,临床中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揿针 头部穴位按摩 偏头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结合疗法治疗颈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接诊编号的单双数随机选取颈背MPS患者162例,尾数为单数的纳入观察组,尾数为双数的纳入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因12例患者未按预期完成治疗,6例患者未完成随访,最终纳入研究144例,其中观察组78例,对照组66例。2组患者均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频率5.0 Hz,能量180 mJ,对标识的痛点滑动冲击1000次),每6天治疗1次,连续5次;观察组在首次冲击波治疗结束后,在标识的痛点(阿是穴)采用治疗,每3天治疗1次,连续9次,2组的疗程均为25 d。分别于治疗前及冲击波治疗1、3、5次后,采用疼痛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定;疗程结束后,采用格拉斯哥效果评价表(GBI)进行生存质量评价。结果2组干预前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3、5次后,观察组VAS评分由治疗前(7.77±0.90)分,分别降为(6.01±0.89)、(3.64±0.70)、(1.27±0.55)分,F=1219,P=0.000;对照组由治疗前(7.86±0.82)分,分别下降到(6.30±0.80)、(4.61±0.74)、(1.91±0.58)分,F=921.4,P=0.000;两组患者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第1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生存质量GBI评价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率78.2%明显好于对照组47%(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能明显改善颈背MPS患者的疼痛,具有良好的协同止痛作用,两者结合治疗MPS具有安全、便捷、微创的特点,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揿针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消化内镜治疗术后颈肩痛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消化内镜治疗术后颈肩痛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0例的两个对比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并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即一组常规术后护理,一组中医护理。结果 干预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中医揿针埋针护理 消化内镜 术后肩颈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