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俄罗斯自2015年9月30日开始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主要采取理性分析路径讨论俄罗斯军事干预叙利亚的动机,即认为俄罗斯是基于对利益的考虑而采取军事干预行动的。文章从情感角度考察俄罗斯的干预行为,认为俄罗斯的行动主要是受到对美国不满的驱动,因为美国干预叙利亚危机造成了对俄罗斯大国身份的蔑视。冷战后俄与西方之间的长期互动,使得俄面临"身份遭到蔑视"状态,从而形成针对西方的消极、压抑的"情感定向";而美国在叙利亚危机中的行为,进一步使俄感知到了对其身份的蔑视,从而激发了俄罗斯的"道德悲愤"和"羞辱"等"指向情绪反应"。在该情感的影响下,俄决定实施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这一"复仇"行为,其目的即在于警告西方不要再做出蔑视俄身份及情感的行为并重塑俄的身份和尊严。明晰俄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的行为逻辑,能为掌握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关系的发展前景以及中国在构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如何与俄罗斯相处等问题提供一定的启发。

  • 标签: 叙利亚危机 俄罗斯 军事干预 情感动机 身份追求
  • 简介:一年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号,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悍然发动了科索沃战争。这场战争引发国际社会对人道主义与国家主权的关系,人道主义干预的实施条件、方式及原则等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 标签: 科索沃战争 国家主权 联合国安理会 人道主义 北约 国际社会
  • 简介:体育外交不仅能够改善国家间关系、拉近各国公众的距离,而且能够提供国家形象展示和建构的平台及首脑关系建立的契机。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体育外交的一次盛会,向世界展示了和平发展、与世界融合的中国及热情、开放、文明的中国人的形象,也促进了中国“首脑外交”的开展。“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外交应借鉴北京奥运会的得与失,制定相关政策、设置相关机构、发挥体育选手公共外交大使的作用,以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与理解。

  • 标签: 体育外交 公共外交 北京奥运会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在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60年来,中国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体育发展成举世公认的体育大国,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

  • 标签: 医疗卫生事业 体育发展 中国教育 中等收入国家 公共卫生体系 新中国成立
  • 简介:意象是决策者认知图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交决策者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干预性变量.美国更不例外.本文将克林顿政府军事干预科索沃政策作为案例,运用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的"意象"概念以及意象与决策者再现问题之间的一般关系模式,分析克林顿政府在制定军事干预科索沃政策过程中,决策者对干预对象所持的意象与他们认识科索沃问题以及最终实施军事干预的相互关系.文章最后结合克林顿政府在后冷战时期面临的对外战略形势,探讨了意象对美国政府制定对外政策的几点影响.

  • 标签: 美国 外交决策 军事干预 科索沃 国际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