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你们喜欢读小说,还是喜欢读诗歌?”正式上课之前,我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小说。”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什么?”“小说有情节,而诗歌晦涩朦胧,需要细细品味才行。”

  • 标签: 诗歌 小说 学生 晦涩
  • 简介:1999年秋,洛夫将他最新一部诗集定名为《雪落无声》,交由尔雅出版社出版,《未寄》即是其中的一首。诗人在自序中解释选择“雪落无声”作书名时说:“因为我很喜欢这个意象,它所呈现的是将我个人的心境和自然景象融为一体的那种境界。

  • 标签: 洛夫 诗集 景象 诗人 意象 呈现
  • 简介:<正>《木兰》“唧唧复唧唧”一句中“唧唧”一词,对它的理解,历来颇多分歧。余冠英先生选注的《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08页)注为:“唧唧,叹息声。”林庚、冯沅君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看版上编第一册第266页)亦云:“唧唧,叹息声。”黄丘洲先生《文言难句例解》(福建教育出版社)注云:“‘唧唧’解为‘织布声’切近实际。”朱星先生在《注释学刍议》(《河北师院学报·哲社版》1979年第一期)中历数了九条理由,认为“‘唧唧’不是叹息声,而是机杼扎扎之声”。席文天先生在《〈木兰〉注解订疑》(《文史知识》)中华书局版1991年第11期第110页)一文中认为“唧唧”当指“虫鸣声”。此三说中正确的解释应是哪一种?

  • 标签: 《木兰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注释学 呜声 折杨柳 诗歌
  • 简介:<正>本文选择宋初两位诗人王禹偁、杨亿的用韵作为研究对象,目的除了借以探讨北宋初期的语音情况外,还在于上继唐诗、下联宋词用韵的研究。因为打开《全宋词》,可资研究的词人实自宋仁宗时的柳永、张先开始,所以我们企图填补宋初这段空白。王、杨二位都是宋初诗坛的著名作家,他们的作品应具一定的代表性。

  • 标签: 杨亿 韵系 近体诗 古体诗 王禹偁 借韵
  • 简介:提到音乐,大多数人都会想起《琵琶行》。其实唐朝有许多以抚琴弹筝、鸣钟动磐、吹箫放歌为题材的音乐,也因此成就了李白、李颀、白居易、韩愈、常建等等善写音乐的诗人。许多敏感、善听的唐朝诗人,用无声的文字、娴熟的笔法为我们诠释了流传千古的美妙乐章,具体表现在:

  • 标签: 唐朝诗人 音乐诗 高山流水 艺术 《琵琶行》 白居易
  • 简介:中国古典诗歌因其“以言造象,立象尽意”的表情达意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形象性、美观性、情感性。古诗词教学应立足这个特点,走一条既能遵循古诗词特点又能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教学之路。笔者以此为基础,展开“以画入诗品味,浓妆淡浓总相宜”的教学活动,将诗歌中学生感悟的意象、情感、心境,转化为可见可感的线条、形状、色彩,提高了学生诗歌感悟能力与鉴赏能力。

  • 标签: 古典诗歌 以画入诗 诗境 诗情 诗法
  • 简介:美国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GarySnyder)于1958年在美国《常春藤评论》杂志上发表了译著《寒山二十四首》,数量虽小,但影响深远,使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唐代诗人寒山和他的诗篇在美国大放异彩,成为中国文化外译中的经典案例,并一度成为美国年轻一代追捧的精神偶像。寒山及其诗作在美国广为流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以拉斐尔的改写理论为基础,以斯奈德的寒山英译为研究对象,从诗学、意识形态、赞助人等因素出发,阐述翻译过程中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和操控,以便探析寒山热的深层原因。

  • 标签: 改写理论 斯奈德 寒山诗
  • 简介:诗人黄淮曾以《雾》为题,作独句鞭笞“四人帮”;“造成的迷惘不会持久。”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后,一小撮倒爷兴风作浪.乘机大捞一把,诗人鲁行也曾以《鼠》为题作独句嘲讽之:“‘富’起来的都该嘉奖吗?”我在一则题为《小诗不小》(1991年4月号《诗刊》)的诗话里,即以此二为例,说明短

  • 标签: 吴奔星 四人帮 非诗 格言 改革开放 艺术功能
  • 简介:创作能让学生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微写作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进行鉴赏,体会诗歌的意象;而后让学生在仿写中锤炼语言;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将微发表到网络上,进行互动交流;组织学生成立诗社,参加课外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微写作能力的好方法。

  • 标签: 微诗 写作教学 初中语文
  • 简介:谢灵运以清新秀丽的笔调描绘山水,其山水在文学史上可谓成就不凡;杜甫虽不以山水闻名,但其山水亦成就斐然。就山水而言,杜甫对谢灵运有继承又有发展,两人均重视对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杜甫更是将写实手法推向高峰。除此之外,杜甫笔下的山水更注重情景关系,达到了浑融的艺术境界,此乃对谢灵运山水的一大突破。

  • 标签: 杜甫 谢灵运 山水诗 随物肖形 情景交融
  • 简介: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他创造了俄罗斯的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是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奠基人。郭沫若很是称赞和佩服普希金,指出:“他的作品异常清新俊逸,有莫扎特小夜曲中的愉快鲦鱼,拉斐罗绘画中的生动气韵。”①高尔基评论普希金的诗歌,“好像我走进了一片树林中的草地,到处盛开看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

  • 标签: 普希金 《致凯恩》 诗人 赏析 纯洁 昙花
  • 简介:《桃花源记》(初中语文第二册)选自《陶渊明集》,不少教师以为它是《桃花源》前面的一篇“序”。这类看法还常见于一些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如南通师专中文科古代文学教研组编写的《中学古文详解》第一辑第4号的28页上说:“《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前面的小记,相当于的序言。”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 标签: 《桃花源记》 参考资料 初中语文 教研组 语文教学 教师
  • 简介:钱仲联先生认为,诗人的“个性不同,艺术风格亦不同。”诗歌个性总是诗人个性的表现。康、乾盛世三位诗人查慎行、蒋士铨、商盘各有一首,分别是《邺下杂咏》(其一)、《响鞋廊》、《闻暮潮》,三首都写得凝练厚重、精警空灵,体现出了创新为尚的特点。但因三位诗人各自的思想、遭际不同,个性气质不同,诗学渊源不同,诗歌便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 标签: 查慎行 蒋士铨 诗人 比较赏析 个性气质 艺术风格
  • 简介:晚唐诗人秦韬玉,主要活动于唐懿宗、唐僖宗时期。他出身单寒,早年屡试不第,后投靠权宦田令孜门下,官至丞郎、保大军节度判官。中和二年(882年)特赐进士及第,为“芳林十哲”之一。他以七律见长,典丽工整,近似温李。《贫女》是他的代表之作,也是晚唐诗坛中不可多见的佳构。全篇通过贫女的内心独自,紧紧围绕良媒难托、良缘难结的终身问题,展现其心灵之美、性格之刚和美好人物不容于时的苦痛。

  • 标签: 晚唐诗人 《贫女》 伤时 秦韬玉
  • 简介:本季《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两位外国选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是击败才女武亦姝攻擂成功的新加坡女大学生李宜幸,一位是热爱毛泽东诗词的美国大学生伍淡然。或许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外国选手没有太大的比赛压力,反而显出一派轻松,李宜幸攻擂的过程眉头都不皱一下,伍淡然也是表现呆萌,采访中,令人感触的是他们对中国诗词的纯粹热爱。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经今古文学的差异,自来论说纷纭。就《诗经》而言,今古文的区别标准不在字体和异文,而在於学说思想。《毛诗)属於古文学派。两汉之际《毛诗》存有古文本,但在立为博士之学前後出现了隶古定本即今文本,後者更为流行。四家诗学交替兴盛,但汉代经学中一直涌动着一股通学潮流。汉末郑玄会通今古,其出现并非偶然,但在诗学范围内郑玄会通四家的努力并不是很成功。

  • 标签: 汉代 《诗经》 《毛诗》 诗学 中国 古代
  • 简介:区别于传统教学理论的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以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对于小学语文中古代哲理的教学,我们有以下教学思路: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合作探究,稳步提升;情境教学,体验感悟。

  • 标签: 建构主义 认知理论 小学语文 古代哲理诗
  • 简介:分析题目就是分析常规指向高考考纲的题型,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效果;评价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归根到底,评价类题型只是高考考点的一个变向表达而已。

  • 标签: 古典诗词 评价题 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