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在共时平面重点考察了框式结构“…不可”用于估测表达的语义条件。考察结论是:在言语表达中,“…不可”有“NP不可”和“VP不可”两种性质类别,可以有言说者或当事者两种表达视角。“NP不可”只有言说者表达视角,其用于估测表达的语义条件是:强调客观情态的[+推断性][+必须]语义特征。“VP不可”有言说者和当事者两种表达视角,有纯粹主观认识和强势客观推断两种语义类别。纯粹主观认识的表达为估测表达,强势客观推断的表达为估测表达。“…不可”的估测表达属于推断性强势估测。具有[+推断性]语义特征是其用于估测表达的语义基础和前提。

  • 标签: 框式结构 “非…不可” 估测表达 语义条件 强势估测
  • 简介:人类交际有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相辅相成,构成人类交际不可分割的整体.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自觉地运用语言交际手段,避免误解和文化冲突.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一部分,在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及文化教学中可以起到常规语言手段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外汉语教师应加强语言交际手段的休养并适度用于对外汉语教学.

  • 标签: 非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 语音 词汇 语法
  • 简介:对四名普通话儿童自发话语的分析、输入与输出的对比研究表明,两岁至两岁五个月(02;00—02;05)是疑问词知识发展的关键年龄段;疑问用法要比疑问用法获得时间早、使用频率高;论元问句要比附加语问句获得时间早;疑问用法在儿童的自发输出中均出现在含“也/都”的否定句中.表任指。

  • 标签: 儿童早期语言获得 特殊疑问词 疑问用法 非疑问用法
  • 简介:本文结合语义考察被动表述式对自主动词和自主动词的选择,分析自主动词比自主动词更容易进入被动表述的原因,阐述被动表述式对动词选择具有制约作用。

  • 标签: 被动表述 自主动词 非自主动词 制约因素
  • 简介:通过对个案的现场考察、摄录观察等系列定性研究方法,对16名汉字圈学生提取与书写心理词汇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发现初级水平的汉字圈学生心理词汇的构建以名词为主;取词过程中高频字与低频字的笔画效应明显,十画以上、全包/半包围的字出现频率低、反应时长且出错率高。由此我们对教学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对外汉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词汇特点有目的地进行网络式扩散性教学;教学中不要过于偏重特别难学难用的副词、介词。

  • 标签: 心理词汇 提取与书写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汉语疑问词的疑问用法受到严格的语境限制,属于语言、认知等多层面的问题。语料显示,儿童2岁左右开始在否定句中使用作全称量词解读的疑问词,全称量词解读的习得早于存在量词解读的习得;儿童5岁左右在判断处在主要允准语境中的疑问用法时与成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种语境在习得次序上按向下单调性逐减依次出现,这一发展特征验证了跨语言的理论假设,也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契合;目标项的标记性差异也影响儿童的习得次序;儿童语法与成人语法间存在连续性。

  • 标签: 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 允准语境 语言早期习得
  • 简介:“你”的听话人所指主要就是泛指,虚指用法很不普遍。本文着重考察汉语电视访谈语料中互动语境下“你”的泛指用法,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说话人个人经历描述中泛指的“你”常与特指的“我”抑或“她/他”堍用,以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二是泛指的“你”常参与描述普遍性知识,以产生富有知识权利的一定成员资格范畴。分析显示,泛指性“你”是由改变距离、吸引参与、引起移情、展示客观性等交际需求驱动的,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强话语叙述的权威性和可信陛。

  • 标签: 非说话人所指 泛指性“你” 成员资格范畴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学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开始高度关注和重视到语言因素对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影响。英语听力教学作为学生英语综合学习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常的英语交流和沟通。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不同外因素对学生听力水平提升的影响和制约,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听力能力的不断提升。本文将进一步对语言因素于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展开分析和探讨。

  • 标签: 非语言因素 英语听力因素 影响 解决措施
  • 简介:“精讲多练”虽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原则,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因缺乏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细则要求,长期陷于“讲多练少”“以讲代练”的境地。本文基于多年对中美高校汉语课堂的观察,运用言语交际理论,首次全面总结了由赵元任发起、在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明德学院实施完善的美国高校汉语教师“言语行为”规范准则,提出教师有效降低话语量、提高学生开口率的八条言语行为细则,并通过对普林斯顿大学“高亢激情型”汉语教师代表、二年级优秀教师兼课程主任的录音录像的分析,科学地揭示出初中级优秀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特色与风格,从而揭示了汉语教师的语言操练课与语文讲解课的不同,为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和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和指导。

  • 标签: 美国高校 国际汉语教师 非言语行为 个案研究
  • 简介:十五世纪起始的地理大发现,加速了东西方之间交流的频率。结构性方块汉字外传的历史也与海交史一样悠久。现有研究表明,在西方最早印刷出版汉字者为西班牙人贝尔纳尔迪诺·德·埃斯卡兰特(BernardinodeEscalante),他的全名是BernardinodeEscalanteydelHoyo.

  • 标签: 学术性质 汉字 汉学 早期 地理大发现 十五世纪
  • 简介:马来西亚莎阿南玛拉工艺大学华文学会首次联合本校学生事务部,举办全国首届“华裔大专生华语高峰会”,以培育更有华文素质及更具创造力的大专生。“华裔大专生华语高峰会”将于今年5月20日及21日举行,旨在通过知能表现卓越成为有能力发展知识、发展个人、社会及国家的专业的大专毕业生。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九江路虬江路說得清問得明一辆一路有轨电车,沿着南京西路向东驶去。一位刚上车的女乘客,一边掏钱,一边问售票员:“到九江路,票价多少錢?”售票员对女乘客打量了一下,听口音,知道是从外地来的,便问:“你到九江路,还是虬(qiú)江路”答:“到九江路,是七、八、九的九字。”“九江路,三分錢够了。”售票员一面收钱给票,一面还说:“这可不能弄錯,九江路和虬江路,一字之差,多花费几分钱是小事,浪费乘客时间,耽误要緊公事,损失就大了。”女乘客接过车票,很是感激。

  • 标签: 虬江 南京西路 事使 虹口公园 达可 九主
  •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与"合偶词"和"嵌偶词"(冯胜利,1997/2009)相关的几组用例,提出"韵律制约句法"的原则及相关规则的运用受限问题。文章认为,在"合偶""嵌偶"这样的韵律适配要求之外,现代汉语中的单双音节组配问题还受语体协和、风格映射、结构限制、语义要求、共时语言的历史层次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研究单双音节组配需要加入这些方面的考量,进行多维分析,使有关理论更具解释力,从而使韵律与语体语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研究方法上,可在内省搜证的基础上引入语料普查和推演甄别的方法,以丰富和发展韵律语法的研究范式,使观察、描写与解释都更为充分。

  • 标签: 合偶词 嵌偶词 韵律限制 句法组配
  • 简介:原名王栋生,他曾经说,“吴”这个笔名当时是信手拈来。后来这个名字在新闻出版以及社会上声誉鹊起。作为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王栋生,或许只在教育圈内才被人们熟知。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南京师大附中任教.参与了江苏省初中语文新课标教材的编写,后又负责高中新课标必修与选修教材的编写。他所编的教材,

  • 标签: 吴非 教育 新课标教材 札记 教书 忧思
  • 简介:湖北省兴山县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因县治兴起于群山之间而得名。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使得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遗存着楚汉文化精髓,一言一语,一风一俗无不浸润着昭君文化的灵光。在这个璀璨的文化宝库中,孕育了一门极富地域文化特性的艺术——兴山围鼓。它广泛应用于红白喜事、生儿打喜、春节灯会、集会游行、寿诞庆贺、朝山进香等各种活动以及平时自娱,与民俗紧密相依,与生死紧密相连,构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深受人们喜爱。本文从以下四方面深入讨论昭君故里兴山围鼓的艺术特色:1.兴山围鼓的发展源流;2.兴山围鼓的乐器特色;3.兴山围鼓的演奏特色;4.兴山围鼓的曲牌特色。

  • 标签: 国家非遗名录 昭君故里 兴山围鼓 艺术特色
  • 简介:文化词习得是词汇习得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了解汉字圈与汉字圈留学生对汉语文化词习得的情况,我们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83个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经比较分析,发现:1.他们在文化词习得总量上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2.他们的文化词接受性习得都好于产出性习得,尤其是对于汉字文化圈学生来说,这两者差距更大;3.他们在文化词习得深度上也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同时,本调查结果也通过访谈数据得到进一步的证实。最后,建议加强对汉字圈学生的文化教学、文化词教学。

  • 标签: 汉字圈 非汉字圈 留学生 文化词 比较
  • 简介:对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的通用汉字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并和监测语料进行对比。在汉字总表中,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的通用汉字频次比例高于监测语料。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和监测语料共用的通用汉字中,大多数是人名等专名用字。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独用的通用汉字中,绝大多数都是常用字的通用汉字形式。监测语料独用的通用汉字中,主要以人名用字为主。同时,对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独用的前5位通用汉字进行了用词分析。

  • 标签: 东南亚 华文媒体 监测语料 非通用汉字
  • 简介:在唐代写实小说中存在着谐隐精怪、遭遇鬼神和梦幻三种重要类型。从类型视角对它们加以集中研究,首先可以使我们对唐代小说的整体面貌及许多重要作品的内涵有更深入理解。其次,这些类型的题材和手法都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与演变,至中晚唐时期已具备一种集成的性质,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为後代小说提供了借鉴。第三,这些类型都具有相近的信仰基础,并遵循了从民间传说进入文人创作的共同轨迹,在其共同叙事模式中反映出唐人的思想情趣与精神风貌,也反映了人类的一些深层心理状态。

  • 标签: 唐代 非写实小说 小说类型 文学创作 精怪小说 遭遇鬼神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