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大家是大一的学生,朝气蓬勃,活力四射,跟中学不一样了。中学是"豢养",像小宠物一样被好好地"圈"在某个地方喂养,而大学是"放养",我们如同来到一片森林之中,每个人都要去认识自己、寻找自己、展现自己。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核心的命题——处论,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就是我们如何去认识自己、保有自己、发现自己。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中学 个人
  • 简介:的生卒年至今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今人对此虽多有考证,但观点尚未尽一致,而且留下诸多疑问。曹汛《齐生卒年考证》定齐生於懿宗咸通五年(864),卒於後晋天福八年(943)。文章指出,齐《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之一云:“电击流年七十三,齿衰气沮竟何堪。”

  • 标签: 生卒年 齐己 辨疑 考证
  • 简介:前人对卦"日"的解释有三种,其中,认为""为天干纪日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对于选择在日进行变革的原因,解释得不准确.日位于天干的第六位,六在上古时代,有特定含义,象征事物发展的极端状态.这在中可以看得很明显.因而,"日"表示某一阶段的终结,物极则反,含有变革的意味.

  • 标签: 《革》 己日 天干 终结
  • 简介:明人陆粲,兼具历史笔记和志怪小说的特点,流传较广.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华书局出版了点校本,九十年代又重印,书名一直被误作"庚巳编".本文从该书书名之讹说起,联系点校本的一些问题,具体论述古籍整理必须注意的三个方面:整理应以研究为基础,掌握必要的文化常识,具备相应的文字素质.进而谈说古籍整理出版的相关问题.

  • 标签: 书名 古籍整理出版 志怪小说 中华书局 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
  • 简介:必须看到,人文精神、德行主义的弘扬,是克服现代社会弊端的有效途径,而孔子提出“古之学者为,今之学者为人”的思想,体现了儒家内在价值观念,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倡导的价值观念。“古之学者为,今之学者为人”是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提出的观点,“古”象征着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今”则象征着孔子所生活的年代的社会现实,也就是被称为“礼崩乐坏”的社会。所谓“为”,即自我完善或称自我实现,是自我的一种内在价值显现,指学习是以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作为目的的,而与之相对,“为人”则是指学习是以得到他人、社会主流观点的欣赏和赞美作为目的学习。

  • 标签: 为己之学 古之学者 内在价值 社会弊端 人文精神 社会主流
  • 简介:"""巳""已"在现代汉字中既是不同的汉字,前二者又常用作汉字偏旁或部件;加上也在少数汉字中用作偏旁或部件的"()"("卩"的变体),它们之间更易互相混淆.因此,本期就举出一些字例进行辨正.

  • 标签: 常用字辨正 辨正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