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的效果和影响。方法 对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335例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据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采取的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组) 160例和观察组(集束化护理干预) 175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转运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进行转运,比较两组患者转运风险。结果 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远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明显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急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转运的护理的途径。方法:对我院2021年32名窒息新生儿复苏后转运护理进行了探讨,结合转运流程实施转运前护理、转运中护理。结果:经过应用转运前护理和转运中护理,及时与家人进行沟通,32名发生窒息新生儿复苏后成功运转率达到了96.88%,为新生儿的存活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结论:经过实施转运护理,让新生儿窒息的救治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急救 转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重新生儿转运护理的要点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我科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转运的危重新生儿80例,对80例患儿均采取严密、全面的护理工作,并对患儿转运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记录。结果80例患儿在转运途中无一例出现病情加剧或死亡,并且所有患儿在转运前后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并无显著变化,且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之中需采取严密、全面的护理工作,并对护理工作中的几点要点予以着重关注,对于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成功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危重新生儿 转运 护理 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306例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护理,主要包括转运前的准备,转运中的护理,转运后的护理等。方法收集2004年5月-2008年10月从乡镇卫生院转运的危重新生儿306例,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转运过程中病情稳定290例,恶化有15例,途中死亡1例。结论医护人员成熟的抢救技术,配备齐全的转运设备,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致地观察及熟练、准确地护理患儿是危重新生儿成功转运的关键。

  • 标签: 转运 护理 危重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转运的风险因素及其管理策略,以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70例院前急救转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分析风险因素出现原因,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在风险因素方面,服务意识差、沟通不当、仪器及药品不齐、接诊准备不足所占比例分别为18.18%、27.27%、18.18%、36.36%;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救转运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予以针对性管理策略,可有效提高临床安全性,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院前急救转运 风险因素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行以心脏介入手术治疗之后的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对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共施以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并行院内转运的50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转运过程中风险发生情况,并根据探讨的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结果:针对心脏介入术后安全转运的护理风险,可在转运之前做好全方位的准备措施、在转运过程中全方位的强化监护措施、在转运之后做好相关的交接措施来应对。

  • 标签: 心脏介入 术后 安全转运 护理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 2020新春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汹涌来袭,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抗击疫情战役的重大胜利。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院前转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合分析和整理了哈尔滨市急救中心(以下简称市急救中心)在本地区疫情防控高峰的100天内急救人员的基本防护措施、转运流程、派车原则等方面的情况和数据,得出院前转运环节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防控经验成果,为将来在类似疫情防控工作中更好发挥院前医疗急救的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 标签: 院前急救 负压救护车 突发事件 疫情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复苏后患儿的院内安全转运。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1年9月在本院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患儿96例, 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麻醉复苏后患儿院内转运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6例麻醉复苏后患儿均安全返回病房。结论:麻醉恢复后患儿转运风险较大,苏醒室护士应应加强安全意识,充分做好转运前准备、转运中护理及转运后交接,落实环节护理,确保患儿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及转运应用于突发致命性胸痛病人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突发致命性胸痛病人选取80例,经由随机抽签法产生2组,各40例。观察组纳入病人行优化后院前急救及转运,对照组纳入病人行常规急救,展开其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等各项指标的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医生到达现场时间、转运时间、发病至抢救时间、发病至确诊时间、住院时间记录值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显示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临床抢救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院前急救及转运,可缩短突发致命性胸痛病人急救时间,提升其急救效率及抢救成功率,对患者病情预后具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 标签: 突发致命性胸痛 院前急救 转运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危重病人120急救转运中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这次一共将96例危重的病人选进,时间分别是2020.1、2020.12月。使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成2组(对照、试验),各有48例。护理方式: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综合护理,对比护理的结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论:对危重病人120急救转运中实施综合护理,可提高转运成功率。

  • 标签: 危重病人 120急救转运 护理
  • 简介:摘要:一般认为中枢神经递质5-HT和NA被认为与神经性贪食症发病有关,5-HT不足与神经性贪食症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尝试从DA神经递质来进行神经性贪食症的相关研究,其中重点论述贪食症患者的多巴胺D2受体可用性明显低于正常人的相关影像学分析。

  • 标签: 神经性贪食症 多巴胺 多巴胺转运体 D2 神经影像学
  • 简介:【摘要】院内转运是儿科急诊危重患儿入院的重要流程,是经急诊诊治或抢救后送往手术室或科室的过程。院内转运时间相对较短,但仍然存在不良事件风险隐患,此类隐患与患儿救治即时性、医患关系等具有相关性,因此医护人员要强化对院内转院工作的重视。无缝隙护理管理作为护理模式之一,其护理工作的落实强调对各护理细节的重视,与儿科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运交接护理需求不谋而合。基于此,文章基于儿科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运交接无缝隙护理管理措施的应用,对无缝隙护理管理价值进行探索,以为危重患儿院内转运交接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 儿科急诊 危重患儿 院内转运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给予预见性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在转运前后基础生命体征评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新生儿 院内安全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急诊高危孕产妇在进行院内转运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筛选医院在2023.1-2023.11期间收治的到院接受治疗的100民高危孕产妇,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产妇。所有产妇均接受转院治疗。在为两组高危孕产妇提供转院治疗过程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引入预见性护理,比对两组高危孕产妇在接受转院过程中采取不同方案护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孕产妇满意度及转运效率等指标。结果 基于结果比对可知,在高危孕产妇转院的过程中引入预见性护理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孕产妇满意度和转运效率。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高危孕产妇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孕产妇满意度和转运效率。这种护理模式的应用为高危孕产妇的转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急诊高危孕产妇 转运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