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主题是早期母婴皮肤接触,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纳入的100例足月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样本分成常规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常规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比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情况、啼哭次数、啼哭持续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以及吸吮持续时间。结果:试验组出生后1h、2h以及4h体温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啼哭次数比常规组少,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比常规组短,吸吮持续时间比常规组长(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采取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有效维持新生儿体温,减少啼哭次数,缩短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延长吸吮时间。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皮肤色素沉着的临床治疗时,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案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78名,存在皮肤色素沉着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对照实验法将患者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单组内设置39名患者进行研究,并按实验习惯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估,分析组间差异。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的满意度33(84.62%)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38(97.44%)明显更高,组内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数据经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皮肤色素沉着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能够使患者的疾病症状得到改善,有助于促进患者的面部美观改善具有良好的临床和应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皮肤色素沉着 临床研究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足月新生儿,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入,按护理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和试验组,组内分别有50例。常规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比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情况、啼哭次数、啼哭持续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以及吸吮持续时间。结果 试验组新生儿出生时体温为(34.21±0.12)摄氏度和常规组新生儿出生时(34.19±0.11)摄氏度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组新生儿出生出生后一小时体温为(36.47±0.51)度、出生后两小时为(36.51±0.29)度、常规组新生儿出生出生后一小时体温为(35.18±0.31)度、出生后两小时为(35.19±0.26)度、试验组出生后一小时、两小时体温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啼哭次数比常规组少,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比常规组短,吸吮持续时间比常规组长(P<0.05)。 结论 新生儿护理中采取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有效维持新生儿体温,减少啼哭次数,缩短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延长吸吮时间。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体温 母乳喂养 啼哭
  • 简介:摘要: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射皮肤病变区域,产生光动力效应,破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促使病变组织死亡,以达到治疗作用。目前ALA-PDT已在鳞状细胞癌、皮肤基底细胞癌、尖锐湿疣等皮肤科疾病中广泛应用,但临床对于ALA-PDT治疗皮肤病的作用原理和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ALA-PDT的作用机制、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等作一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

  • 标签: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皮肤科疾病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皮肤护理模式在肛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干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9~2021年收治的80例肛瘘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分别采用改良皮肤护理模式和传统护理模式,对两种患者术后出现湿疹的情况进行对比,并统计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改良组患者出现湿疹的例数明显低于传统组患者,并且面积较小,恢复时间相对较短,改良组患者中仅有1人对护理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7.50%,传统组患者中有9人,对护理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7.50%,结果差异显著(P

  • 标签: 改良皮肤护理 肛瘘手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周围皮肤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ICU危重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17.14%,P

  • 标签: ICU危重 气管切开 预见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性传播性疾病关于遗传性皮肤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遗传性皮肤病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取分子病理学技术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20例中,治疗有效率95.0%;对照组20例中,治疗有效率7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子病理学技术治疗模式运用于遗传性皮肤病患者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分子病理学技术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遗传性皮肤病 患者 分子病理学技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寻常痤疮患者联合应用皮肤美容护理与外用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寻常痤疮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n=45)仅通过外用药物治疗;联合组(n=45)在此基础上采用皮肤美容护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75.56%(34/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美容护理联合外用药物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良好,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寻常性痤疮 皮肤美容护理 外用药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预防碘酊消毒过程中消毒液渗入胸腹部引起皮肤灼伤现象。方法:将2019年01月-2019年8月363例,对俯卧位病人皮肤消毒患者,分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横单固定躯体两侧皮肤,臀部用纱条固定。实验组采用手术护膜粘贴在身体两侧及臀部的皮肤。观察两种消毒后皮肤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护膜有效隔绝消毒液渗入到胸腹部引起碘酊和电外科灼伤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皮肤护理 灼伤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炎改善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鼻咽癌放疗患者82例选出,观察组护理办法是优质护理,对照组护理办法是常规护理。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改善了舒适度评分、皮肤炎恢复时间、满意度评分,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炎改善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 鼻咽癌放疗 皮肤炎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炎改善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鼻咽癌放疗患者82例选出,观察组护理办法是优质护理,对照组护理办法是常规护理。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改善了舒适度评分、皮肤炎恢复时间、满意度评分,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炎改善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 鼻咽癌放疗 皮肤炎 改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皮肤专科护士培训中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皮肤科60名规培护士,根据教学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法,观察组则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比较两组的综合成绩及教学方式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士案例分析、整体护理、基础知识、专科操作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在主动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带教满意度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路径教学法能激发护士临床学习的兴趣,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护士的综合分析技能,在教学满意度方面也有显著增高的效果,可供皮肤专科护士培训中选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 标签: []皮肤科 专科护士 临床路径 教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复方甘草酸苷在皮肤性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3月(2020年01月-2021年12月)收入的皮肤性病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2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比预后效果。结果:对比综合治疗满意率:研究组综合满意46例(95.83%),对照组综合满意39例(81.25%),(p<0.05);对比综合治疗有效率:研究组综合有效47例(97.92%),对照组综合有效42例(87.5%),(p<0.05);对比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2例(4.17%),对照组不良反应9例(18.75%),(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常规皮肤性病治疗可改善皮肤性病患者病症,临床综合治疗有效率、满意率高,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推广。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皮肤性病 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蒙医药在治疗老年患者透析后皮肤瘙痒症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9月在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接受透析治疗且出现皮肤瘙痒症状的老年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人。对照组接受常规透析后皮肤护理,观察组则额外接受蒙医药治疗。通过皮肤瘙痒评分、皮肤状况评估和生活质量问卷等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在皮肤瘙痒程度减轻、皮肤状况改善以及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均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蒙医药治疗的安全性良好,未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蒙医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提高他们的皮肤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蒙医药 透析 老年患者 皮肤瘙痒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乳腺癌放疗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放疗过程中,患者皮肤常常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如干燥、瘙痒、红肿、溃疡等。这些反应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影响放疗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乳腺癌放疗过程中皮肤护理的难点,包括皮肤敏感性的增加、放疗剂量的控制、以及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不足等。随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如使用皮肤保护剂、调整放疗剂量、加强患者教育等。通过实施这些对策,可以有效地减轻皮肤不良反应,提高放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放疗 皮肤护理 不良反应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结直肠癌患者肠造口周围皮肤现状,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随机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共198例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造口周围皮肤处于中度损伤状态。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状况:超过五分之四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患者造口周围皮肤集中在中度和重度损伤状态。

  • 标签: 结直肠癌 造口 皮肤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体外检测结果。方法  使用化学发光过敏原体外测试系统,对1120名过敏反应皮肤病患者,进行特殊的血清测试。结果  IgE对吸入血清过敏反应为63.39%,而常见的吸入过敏原是尘螨、粉螨和尘螨;点状青霉,杂交孢子,黑根霉菌;IgE对侵入性血清过敏反应为68.75%,侵入性血清过敏包括:牛奶、鱼、螃蟹和虾、蛋白质;大多数病人对两种以上的过敏原过敏。结论 化学发光过敏原检测方法可以用来识别皮肤过敏反应疾病的原因,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过敏原体外检测 检测结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