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对无痛消化内镜手术患者穿孔闭合的护理配合方式进行深入探究。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9.01-2020.01 期间所接纳治疗的 无痛消化内 镜及手术治疗 且出现穿孔患者 15 例 作为研究对象,在其穿孔镜闭合术治疗中予以护理配合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15 例 患者在护理配合干预后,穿孔闭合状况较佳,术后住院时长为( 3.54±0.58 ) d 。 结论:无痛消化内镜手术患者穿孔闭合护理中,应当以穿孔监测、穿孔并发症控制以及闭合手术配合作为重点。

  • 标签: 无痛消化内镜手术 穿孔镜下闭合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伤致颌面部多发骨折整形修复手术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外伤致颌面部多发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伤致颌面部多发骨折整形修复手术中进行护理配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其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外伤致颌面部多发骨折 整形修复手术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疗法在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参照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的治疗选择的为康复疗法,研究组的治疗是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疗法,评比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同比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两组均显著性的提高,其中研究组的提高幅度比对照组大,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意外后偏瘫进行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偏瘫 康复疗法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周围性面瘫应用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 60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施针灸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通过针灸配合穴位按摩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 82.59±3.58 )分,护理满意度评分( 93.58±2.56 )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 P<0.05 ),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提高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针灸 穴位按摩 护理
  • 作者: 徐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创建时间:2020-07-21
  • 出处:《健康养生》 2019年第4期
  • 机构:贯通伤属于一种开放性损伤,往往伤口很小,却有很大的潜行损伤,如损伤会潜行于皮下组织、血管,甚至贯穿多个器官 [1]。胸腹腔多脏器贯通伤多为突发意外性损伤,表现为洞穿人体胸腹腔多处损伤,伤情复杂、凶险、变化快。如果处理不当和不及时,可导致生命危险。该类病例绝大多数需要行急诊手术抢救,其救治常涉及多个科室,救治难度大、病死率高,其手术治疗不但对术者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手术室护士也是极大考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放射性碘 125 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手术护理配合的护理程序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 22 例晚肺癌患者直视或 CT 、 B 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按照治疗计划将放射性碘 125 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肺癌,术后配合相应的护理。进行实例的观察与护理,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程序。结果 22 例患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放射性碘 125 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手术加上相应的护理,患者的恢复速度更快。

  • 标签: 碘 125 粒子 植入 体外高频热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将中医针灸、康复理疗进行运用的效果。方法 结合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展开分析,选入患者为50例,为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所接诊,通过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25例,在常规治疗的层面上进行康复理疗治疗,即对照组,余下患者则需要在对照组治疗的层面上进行中医针灸治疗,即观察组。分析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的整体恢复情况以及Barthel指数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中医针灸 康复理疗 脑出血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分娩作为育龄女性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产妇和胎儿均具有主动参与完成此过程的潜力,但目前存在医疗干预过度的现象,比如无指征剖宫产、会阴切开等,且无有力证据证明相关干预对母婴分娩结局产生积极作用。随着围产医学不断发展和临床经验总结,人们逐渐意识到回归自然分娩、快乐分娩是产科发展的新趋势,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应运而生。同时自然分娩过程是否顺利不仅和产力、产道、胎儿以及产妇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和产妇产时体位选择也紧密相关。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无保护接生技术 分娩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刺肘弯穴配合外敷壮医药酒治疗腘窝疼痛疗效观察。方法:对 50例腘窝疼痛患者采用针刺针刺肘弯穴配合外敷壮医药酒,观察治疗后腰部疼痛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为 92%。结论:针刺肘弯穴配合外敷壮医药酒治疗腘窝疼痛疗效显著疗效。

  • 标签: 腘窝疼痛 针刺 肘弯穴 壮医药酒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 2018年 1月至 12月选取我院康复科与骨科收治的 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5例应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 45例应用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93.3%高于对照组 66.7%,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 ]温针灸 推拿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作用。方法:从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单一推拿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临床疗效以及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效果更佳,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荐与使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 推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微创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护理配合方法及重要性。方法: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 在我院接受微创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 100例,回顾性分析 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统计其治疗效果,评价护理配合的效果。结果: 10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 5~58min,平均( 31.45±3.97) min,术后创口愈合情况良好,术后均未出现牙体松动或感染的情况。结论:对接受微创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护理来说,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工作,才能保障手术顺利开展,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术后护理保障患者康复。

  • 标签: 微创拔除术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肩关节周围炎 治疗过程中,应用 推拿手法配合 肩关节 功能锻炼的 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2 月 -2019年 1月至我玉田县中医院治疗的 96 位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对照和实验组,每组各 48 位, 对照组功能锻炼治疗,实验组在每天功能锻炼的基础上,使用中医师推拿手法进行配合 ,治疗前后,评价肩关节功能。 对照 结果: 治疗前, 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数据无显著差异( P > 0.05 ),治疗后,实验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较优( P < 0.05 )。 结论: 使用推拿手法配合功能锻炼,能够有效缓解患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增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疗效较好。

  • 标签: 肩关节周围炎 功能锻炼 推拿手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与手法联合应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n=39)单纯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n=39)加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4%)高于对照组(84.6%),存在差异性;治疗前两组患者颈痛症状、视物情况、头痛评分无差异性,治疗后此三者评分均有提升,观察组患者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针灸与手法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针灸 椎动脉型颈椎病 手法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小儿推拿配合穴位帖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采取随机盲选法,将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6月我院收治的 84例腹泻患儿划分为 2组,各组平均 42例;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小儿推拿配合穴位帖敷治疗,对比 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呕吐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及大便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 P< 0.05)。结论 小儿腹泻患儿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行小儿推拿配合穴位帖敷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有利于机体康复。

  • 标签: 小儿推拿 穴位帖敷 小儿腹泻
  • 简介: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早期功能锻炼配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的效果。方法收集了 2017年 3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疾病护理; 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联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疗后实验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功能锻炼配合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针灸治疗;早期功能锻炼;肢体功能恢复    脑卒中指 [1]的是因急性脑动脉阻塞或破裂,引起到全脑或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超过 24h或死亡,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以及蛛网膜下出血等。相关研究资料证实 [2],我国每天脑卒中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存活患者的致残率高达 75%左右,脑卒中复发率约为 45%。为了进一步研究早期功能锻炼配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的效果,收集了 2017年 3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了 2017年 3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上述患者经 CT检查确诊,并与 [3]脑血管学会的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或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60例对照组,其中, 32例男, 28例女,患者年龄 41~77岁,平均年龄为( 45.3±5.2岁), 33例脑梗死, 27例脑出血。 60例实验组,其中, 37例男, 23例女,患者年龄 40~79岁,平均年龄为( 48.1±3.2岁), 29例脑梗死, 31例脑出血。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肢体功能障碍等方面,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6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改善血液循环、活化剂、提高脑细胞代谢等药物治疗,并指导患者正确的卧姿、坐位与直立平衡以及正确步态等常规疾病护理。     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具体方法:     1.2.1针灸醒脑开窍法:选择患者极泉穴、内关穴、尺泽穴、三阴交、委中穴刺入以患肢抽动为宜,上星透百会、人中穴至流泪为宜,点刺不留针。    矩阵针灸:选择患者完骨穴( 2)、颞穴( 2)、四中穴,配合肢体的太冲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血海穴、环跳穴、合谷穴、外关穴、曲池穴,留针 30min,每天清晨一次。下午取患者天柱穴、完骨穴、风池穴,留针 20min。     1.2.2康复训练采用神经异化技术,通过促进技术,重点锻炼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此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控制与防止患者肢体痉挛。维持训练关节活动度与良肢位摆放,每关节至少活动 2次, 20min/次。     1.2.3医疗体操结合患者肢体功能的具体恢复情况,可以针对性选择三期医疗体操,上期、中期以及偏瘫期, 1次 /d医疗体操,保证 5次 /w。     1.2.4坐位、站位训练以及步行训练每天在专业治疗师的指导下,锻炼患者的坐位平衡能力、站位平衡能力,以及步行能力,训练 1h/d。每天可以由患者家属协助,帮助患者进行各项训练。     1.2.5 作业治疗结合患者上肢护肤功能,针对性的设计不同训练方法,结合患者兴趣、能力等进行不同的作业治疗。比如说,接球、抛球、翻牌、插积木等训练,进一步锻炼患者手部功能,至少进行 3次 /w训练, 30min/次。在整个早期康复治疗过程中,持续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锻炼。     1.2.6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必须以热情、积极、主动的护理态度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需求与心理变化,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避免患者情绪波动,充分认识健康生活与健康心理的关系。     1.3观察指标选择运动功能积分评定法 Fugl-Meger,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 ADL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选择 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步行能力,包括患者站立情况、辅助步行、监视步行、卧床、轮椅等级别。     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组间进行 t检验、 χ2检验,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非常相近, P> 0.05,无显著差异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步行能力情况分析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研究以及现代医学实验证实,通过针灸方式能够有效扩张血管,进一步促进脑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提高血浆纤溶活性,有效改善患者血液粘稠情况,抑制血小板大量聚集、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改善肢体循环以及脑部循环,使病灶部位得到充足血供,促进血栓溶解,加强新陈代谢能力,激发细胞活性,有效促进上下运动神经的恢复。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可以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流程,它能有效调动脑组织的残余细胞,调动其发挥脑组织代偿功能,促进脑组织机能重新恢复与再建,减少伤残程度。同时脑卒中患者易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异常心理状况,面对患者的心理障碍,必须加强心理护理,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多使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帮助患者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加强与医生、护理人员的配合。通过本文研究证实,治疗后实验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4结论    脑卒中患者通过科学合理的进行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肢的功能恢复,防止关节挛缩和变形。在良好心理状态下,配合早期功能锻炼以及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从而减轻心理障碍,其有效性是药物不可替代的。对患者能早日回归社会、家庭甚至回归职业,消除焦虑、抑郁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 29(6):379-380.     [2]许琳琳,郭根平,王珏,等.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的康复进展 [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1(1):30- 3l.     [3]林滨,李中元,吴成晖,等.运动模仿训练对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及 ADL 的疗效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0(9):665- 66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科肤宁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效果并分析临床护理配合方法。方法:纳入2019年1月~12月期间门诊收治的面目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80例,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纱布浸润3%硼酸溶液敷于患处、冷喷,观察组患者使用蓝科肤宁敷于患处、冷喷,两组患者均行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处于较高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蓝科肤宁联合护理配合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显著,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蓝科肤宁 激素依赖性皮炎 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