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检测项目,主要是对血液中有形成分的检测。血常规的检测目的在于发现许多全身疾病的早期迹象,贫血、血液疾病及骨髓造血功能的诊断。本研究旨在对血常规中各项参数及其意义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血常规 参数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的施行意义。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8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11月期间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按照抽签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出院后均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比对两组患儿的施行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分别经过护理后,其Gesell评分经比对计算后,差异性显著加强,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结论将家庭康复护理应用到脑瘫患儿中有助于患儿的恢复,提高其治愈率。

  • 标签: 脑瘫 家庭康复 施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导睡眠监测(PSG)对诊断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以打鼾为首诊症状患儿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结果150例患儿中,单纯打鼾129例,OSAHS仅为21例,患病率为14%。结论儿童打鼾和睡眠时张口呼吸与低通气缺氧不成比例,PSG是诊断儿童OSAHS的重要依据。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多导睡眠监测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柔性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柔性管理理论应用于骨科护理管理的过程中,注重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来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素质修养水平,排班采用预约排班制度,专业组长采取定期进行轮换制度,定期进行培训学习,加强管理人员同护理人员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丰富激励机制,全面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结果通过将柔性管理运用于骨科护理管理中,有效改进了当前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工作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此外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有了明显改善;讨论柔性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注重保证排班制度、轮换制度、培训学习等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这样才能保证全面发挥柔性管理的价值。

  • 标签: 骨科护理管 柔性管理 以人为本 排班制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梗阻性肾病不同时期GFR的变化,探讨GFR在梗阻性肾病中的诊疗意义。方法选取临床中单侧输尿管狭窄或单侧输尿管结石引起的梗阻性肾病30例,检测治疗前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以及行肾造瘘后的肾小球滤过率,比较两者之间不同时期的相关性。结果梗阻性肾病的GFR在治疗前和肾造瘘后一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造瘘后半月及1月不同时间点的GFR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的GFR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GFR是反映肾功能理想的指标,对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判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梗阻性肾病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较低时,需慎重行肾切除术。

  • 标签: 梗阻性肾病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探讨孕早期(孕11-13+6周,CRL45-84mm)正常胎儿IT厚度的超声测量值及其随着孕周(顶臀径)增加的变化规律,孕早期检查胎儿IT厚度在早期筛查开放性脊柱裂和胎儿染色体异常方面的重要作用。方法在孕11-13+6周时孕妇常规接受超声检查来筛查染色体异常,通过胎儿的正中矢状切面来测量颈部透明层厚度和显示鼻骨,同时超声检查在该切面中的胎儿第四脑室前后径表现为可清晰显示的无回声区,即为颅内透明层,介于脑干和第四脑室脉络丛之间。将筛选出的符合研究标准的80例胎儿第四脑室的前后径(即IT厚度)测量值及其顶臀径测量值作为研究数据,经统计分析后研究其随着孕周增加的变化规律,所有数据图像均电子存档。结果孕11-13+6周时,超声检查正常胎儿的正中矢状切面上第四脑室均可正常显示,并且其平均前后径随着顶臀径的增加而从顶臀径45mm时1.0mm增加到顶臀径84mm时2.0mm,胎儿IT测量值随孕周增长而呈线性增加(r=0.736,P<0.01)。讨论孕早期(孕11-13+6周,CRL45-84mm)通过超声检查胎儿正中矢状切面不仅可以测量出颈项透明层厚度来早期筛查胎儿异常,还可以清晰显示鼻骨,腭,下颌骨,丘脑,中脑,脑干,延髓,第四脑室,而且可以测量出胎儿IT厚度及顶臀径。IT变小或消失不仅是孕早期筛查染色体缺陷的观察指标,更是孕早期开放性脊柱裂有价值的观察指标。

  • 标签: 超声检查 颅内透明层 孕早期筛查 胎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重视临床检验包含的人性化意义。方法通过日常工作中所接触到的相关事例进行论述,以此说明医院检验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忽视临床检验工作对被检验者及社会的影响。结果所列举事例显示,临床检验对被检验者及社会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医院检验专业技术人员重视临床检验包含的人性化意义刻不容缓。

  • 标签: 临床检验 人性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合理输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并进行输血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患者严格按照标准输血(包括品种、数量、时间),研究组患者则存在多输血(包括品种、数量)、能不输的输安慰血、输注血浆补充蛋白,比较两组患者愈后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数据差异比较,愈后90.0%和91.0%、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1.7%和8.3%,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患者合理输血是非常必要的,在保证患者愈后的同时,还能减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节约经济成本。

  • 标签: 外科手术 围术期 合理输血
  • 简介:摘要中医历来重视养生和预防疾病。《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其理论体系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它对中医的养生、预防疾病具有指导作用。文章通过对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治未病养生思想的阐述结合个人学习体会,分析其现代意义,使中医经典养生思想得以推广和发展。

  • 标签: 黄帝内经 天人合一 治未病 养生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预防保健意识的增强,要求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人越来越多,因此,与体检客户良好沟通已然成为我们体检科医护人员的必修课,把良好的沟通贯穿整个体检过程中。

  • 标签: 健康体检 护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在临床诊断缺铁性贫血(ID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1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贫血患者82例,其中缺铁性贫血患者(IDA)38例作为观察组,非IDA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体检正常者40例作为空白组,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CHr、CH、MCV及SF的值,并比较3组患者4项指标的平均值,对相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Hr、CH、MCV及SF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Hr诊断IDA的灵敏度为91.46%,特异性为96.23%,明显高于CH、MCV及SF指标。结论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可作为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指标,具有简便、快速、价廉的优点,可广泛用于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诊断和鉴别。

  • 标签: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缺铁性贫血 诊断
  • 简介:摘要J波指心电图QRS波结束和ST段起始的结合点(J点)抬高,振幅≥0.1mV,时程≥20ms,向上圆顶样或驼峰样偏离基线的波。近年来的研究中将与心电图J波有关,具备相同离子流机制,具有室性心动过速一心室颤动一心脏性猝死的倾向,合并或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综合征统称为J波综合征,认为其某些类型成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高危预警的新指标。

  • 标签: J波综合征 临床意义 Brugada综合征 早期复极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紧急手术的治疗方法以及救治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84例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所选的84例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52例存活,占61.9%;其中20例恢复良好,占23.8%,16例中度残疾,占19.0%,16例为重度残疾,占38.2%,死亡的患者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严重多出脑挫裂伤、巨大颅内血肿、受伤后至手术时间长及弥漫性脑肿胀。结论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术,依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开颅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及标准大骨瓣减压,能够明显提升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

  • 标签: 特重型颅脑外伤 紧急手术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对脑出血不同部位及其不同时期的影像学表现与预后关系,以便为脑出血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5例脑出血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其CT检查影像学资料以及临床治疗措施。结果35例患者经CT诊断均确诊为脑出血,其中丘脑出血者8例、小脑半球出血者5例、脑干出血者7例、脑叶出血者4例、基底节出血者11例;根据患者发病情况以及CT检查结果予以对应治疗后,基本治愈25例,好转6例,死亡4例。结论对脑出血患者予以CT诊断可获得快速而准确的结果,同时结合相关临床症状以及血肿动态变化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脑出血 CT诊断 治疗方案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OSCC)中树突状细胞(DCs)的浸润密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S-100表达标记DCs,根据临床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CC中DCs浸润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6),无转移组OSCC组织内DCs明显高于转移组,(P=0.010)。DCs浸润密度Ⅰ>Ⅱ>Ⅲ级,(P=0.030)。结论DCs浸润密度与OSCC分化程度及转移关系密切,DCs在抑制肿瘤肿瘤发展、转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为无明确意义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联合高危HPV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就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为无明确意义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289例,进行高危HPV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分为ASCUS+高危HPV阳性组和ASCUS+高危HPV阴性组进行比较。结果289例患者组织学确诊为宫颈病变152例,其中低级别104例,高级别45例,宫颈癌3例。高危HPV阳性187例。ASCUS+HPV阳性组宫颈病变134例,ASCUS+HPV阴性组宫颈病变18例。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患者联合高危HPV检测筛查宫颈癌具有积极的作用,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ASCUS 高危HPV 液基细胞学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