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因熊抓伤致颌面部缺损畸形的患者,分三期手术治疗完成了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修复,结合计算机辅助治疗提高手术精准性,并通过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皮瓣成活,愈后良好。

  • 标签: 熊抓伤 组织缺损 面部畸形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阴道正常分娩对盆底组织的临床影响及相关产后康复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7月治疗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为阴道正常分娩作为观察组,60例为剖宫产分娩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分娩第42天、产后3个月进行盆底组织功能检查,观察组产妇在产后进行康复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产妇盆底组织功能。结果对照组产妇在产后42d、产后3个月盆底组织肌力测试结果明显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康复训练,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测试结果优于对照组产妇,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阴道正常分娩产妇对盆组织功能有一定损害作用,为了提高产妇盆底组织功能,可在产妇分娩3个月后进行康复训练,可提高产妇盆底组织功能。

  • 标签: 阴道正常分娩 盆底组织 产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自我院自2013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患者7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38)和实验组(n=38),给予对照组患者自体皮移植术,给予实验组患者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其后比较两组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经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烧伤整形术中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其治疗效果显著,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烧伤整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黄散对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修复能力的影响,为下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根据经典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创伤模型,模拟糖尿病足病理生理过程。实验分组后,平行对照观察丹黄散对创面组织修复能力的影响。结果常规治疗组和丹黄散组均能很好改善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修复能力,丹黄散疗效更为明显。结论丹黄散外敷能很好改善糖尿病足创面组织修复能力,且较常规治疗更为有效。

  • 标签: 丹黄散 糖尿病 大鼠创面模型 组织修复
  • 简介:摘要社区康复是精神病防治的重要环节,专业社会组织是社区康复重要力量,专业社会组织主要通过建立的康复中心、护理站,为精神病康复提供适宜康复环境或者为精神病社区康复提供技术服务,弥补精神病管理薄弱环节或覆盖盲区。

  • 标签: 专业社会组织 精神病人 社区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病理组织取材与制片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经宫颈癌普查TCT诊断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行宫颈组织活检。其中50例在阴道镜下采用醋酸实验及碘实验多点取材,制作切片的方法为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设为观察组。40例采用传统的四点取材法和随意包埋法。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诊断CINⅡ、CINⅢ、微小浸润癌方面的诊断率与手术病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诊断CINⅡ、CINⅢ、微小浸润癌方面的诊断率与手术病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下多点取材以及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能够提高早期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在宫颈癌的防治中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病理组织 阴道镜取材 制片 宫颈癌 诊断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积极寻求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PBL教学法是一种有学生与课堂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实践中,组织学与胚胎学由于专业性较强,教学难度较大。因而笔者认为应当在组织学与胚芽学的教学中引入PBL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组织学与胚芽学的教学质量。

  • 标签: PBL教学法 胚芽学 组织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提高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组织与管理方式,以加快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速度。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内的开放式病房病人98例为研究对象,均分成实施常规康复训练组织与管理方法的对照组,以及采取配合心理护理的典型示范、监督等方面组织与管理的观察组,通过为期1个月随访,康复训练与管理,比对两组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康复评分与精神衰退情况,研究康复训练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的慢性精神病患者精神衰退情况明显改善,且社会功能恢复效果更加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理训练与管理中,观察组患者NOISE评分更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式病房不同于精神科的封闭式病房,其住院病人是由于工作与生活压力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具有一定的清醒意识,自愿性接受治疗寻求系统环境支持。对开放式病人实施对康复训练的组织与管理,要基于患者心理状态,做好心理辅导,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然后基于患者自我服务进行典型示范和日常康复监督等,加强对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与管理,逐步提高患者的自我服务能力以及社会功能,促进患者回归到正常社会环境中。

  • 标签: 慢性病患者 康复训练 组织与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miR-34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胶质瘤手术标本45例,尸检脑组织标本共12例作为正常对照,运用原位杂交各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胶质瘤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miR-34a阳性表达率在45例胶质瘤组织中为26.7%(12/45例),在对照组中为66.7%(8/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miR-34a的表达随着胶质瘤患者临床分期进展而降低。结论miR-34a可能成为胶质瘤患者病情进展预测的潜在生物学标志。

  • 标签: miRNA miR-34a 胶质瘤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二维超声和彩超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的68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体表软组织肿块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采取二维超声诊断方式,观察组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探究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与病理诊断相符率为94.12%,对照组与病理诊断相符率为91.17%,组间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在边界、包膜、回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体表软组织肿块良恶性鉴别和诊断,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超声诊断的成效均比较显著,可将其纳入临床体表软组织肿块检查的行列,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推广采纳。

  • 标签: 体表软组织肿块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VSD负压引流技术对大面积软组织毁损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大面积软组织毁损病例40例,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vsd负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治疗期间患者伤口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率为2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SD负压引流技术能明显改善大面积软组织毁损疗效。

  • 标签: 大面积软组织 毁损 vsd负压引流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在骨关节创伤时软组织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80例骨关节创伤伴软组织改变且进行了X线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X线在骨关节创伤软组织改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80例研究对象中,肘关节损伤(42例)>踝关节损(19例)>腕关节损伤(11例)>膝关节损(8例)。所有患者均出现骨关节损伤,同时伴有软组织改变。骨关节损伤患者第一次X线检查软组织改变者58.37%,第二次检查软组织改变者为41.63%。临床资料显示,患者中肘关节损伤者占52.50%,第一次X线检查出现软组织改变者占85.71%,第二次检查出现软组织改变者为14.29%;踝关节损伤者占23.75%,第一次X线检查出现软组织损伤占84.21%,第二次检查出现软组织改变者为15.79%;腕关节损伤者占13.75%,第一次X线检查出现软组织损伤占72.72%,第二次检查出现软组织改变者为27.28%;膝关节损伤者占10.00%,第一次X线检查出现软组织损伤占75.00%,第二次检查出现软组织改变者为25.00%。结论对骨关节损伤患者软组织改变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病情分析和判断,可以为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和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骨关节创伤 软组织 X线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ndifferenciatedconnectivetissuedisease,UCTD)相关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s,ILD)临床特征。方法收集西京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诊断为合并间质性肺病的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血清学、高分辨胸部CT等特征。结果总共纳入68例患者,平均年龄56.6±14.2岁,男24例,女44例,发热、咳嗽、咳痰、气短常见,肺外症状以关节痛、晨僵、口干最多见,自身抗体中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和类风湿因子阳性最多见,胸部影像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网格状影、斑点影以及胸膜增厚和积液。结论合并ILD的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并不少见,以老年患者多见,除了肺部症状,还可出现关节痛等肺外症状,自身抗体可见抗核抗体等阳性,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UCT-ILD的鉴别诊断,从而指导进一步治疗。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未分化 间质性肺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SD负压引流治疗肢体损伤感染创面的护理要点,为二期皮瓣或植皮手术做好准备。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对46例应用VSD治疗肢体损伤后创面污染严重或软组织缺损患者的VSD专科护理、疼痛护理、感染护理方面进行观察。结果46例应用VSD治疗的患者,创面感染控制,肉芽生长良好,二期手术皮瓣或植皮全部成活,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密切的护理观察和严格的引流管理,是护理的关键环节,为二期皮瓣或植皮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肢体损伤 创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诊断中全景超声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浅表组织及小器官病变患者120例,研究时段从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均行全景超声成像技术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手术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120例研究对象经手术病理诊断,均确诊为浅表组织及小器官病变,确诊率为100.00%。其中43例甲状腺癌,占35.83%;29例乳腺癌,占24.17%;21例血管瘤,占17.50%;12例颈动脉体瘤,占10.00%;15例神经纤维肉瘤,占12.50%。全景超声成像技术诊断符合率(98.33%)显著较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83.33%)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全景超声成像技术可有效提高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病变超声诊断准确率,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浅表软组织 小器官 全景超声成像技术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镜下胃息肉组织与背景胃粘膜瘤变、癌变的关联性。方法选择56例胃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分型,并对瘤变、肠化、异型增生出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息肉组织瘤变相对较背景胃粘膜瘤变少,但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组织肠化、异型增生发生的几率均明显较背景胃粘膜低,P<0.05。结论对于胃息肉组织而言,背景胃粘膜易发生癌与瘤变,对胃息肉实施检查与诊断时,其背景胃粘膜的检查也不可忽视。

  • 标签: 胃息肉组织 胃粘膜 活检 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