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颅脑损伤患者在前急救过程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以往我急救中心出诊的颅脑损伤疾病患者88例,将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在前急救过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前急救过程实施全程优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急救中心前急救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前急救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急救反应时间、急诊反应时间、住院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急救中心前急救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5.5%,高于对照组的79.6%,差异显著(P<0.05);前急救期间仅有1例不良事件的发生,少于对照组7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急救反应时间、急诊反应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在前急救过程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可以缩短急救和急诊反应时间,减少不良事件,为入院接受治疗争取更多的有效时间。

  • 标签: 颅脑损伤 院前急救 全程优质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前急诊护理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利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予以个性化护理)各50例,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均较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急诊,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具有确切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急诊护理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急救物品管理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我院从2016年1月在前急救的物品管理过程,开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管理效果进行收集,并且比较。结果通过在前急救物品管理过程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能够提升提升其管理效果,错误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急救物品管理过程,通过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并降低急救错误率,有较高使用价值。

  • 标签: 院前急救物品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软组织缺损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高血压药物药理分类、合理使用情况。方法抽选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接收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药物药理分类、应用情况做统计处理。结果100例入选患者,不同种类的抗高血压药物,利尿剂使用比例为38.00%,β受体阻滞剂为25.00%,钙离子拮抗剂为16.00%,(P<0.05)。结论不同种类的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特点均表现出明显差异,需严格遵照医嘱合理用药,以确保患者的血压水平能够控制在稳定状态,提升用药安全性。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药理分类 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与分析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市某医院就医的30例患者,对患者的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检验并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的白细胞的分类计数,以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参考比较单位,仪器法明显低于镜检法,剩余三种仪器法明显高于细胞镜检法,但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两种方法均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在白细胞的分类计数临床检验应用,镜检法为最优方法,仪器法为次优方法。

  • 标签: 白细胞分类计数 仪器法 镜检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感染与胃癌发生部位、分类及分期之间关系。方法本研究选择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收治36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实施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和胃癌根治术治疗,分析HP感染与胃癌发生部位、分类及分期之间关系。结果胃癌患者HP感染发生率在69.6%左右,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TNM分期、Borrmann分型、Lauren分型和胃癌发病部位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情况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发生部位、分类及分期均会对其HP感染的发生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 标签: HP感染 胃癌 癌症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疾病分类编码。方法利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对我院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主要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的158份病案,从主导词的选择到疾病诊断编码及主诊断选择进行分析。结果医生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编码k92.2的158份病案,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占了大比例,其次是胃病变、肝硬化及其他原因。结论疾病编码应该按ICD-10分类原则,查到病因时要按照病因编码。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病因 疾病分类编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急诊护士岗位培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入职本院急诊科的30名急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岗位培训应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比培训前后的技能考核成绩和患者满意情况。结果岗位培训后,30名急诊护士的呼吸机操作、除颤、心肺复苏、洗胃、电动吸痰考核成绩分别为(96.65±2.52分)、(95.56±3.54分)、(98.15±0.25分)、(97.54±1.21分)、(97.59±1.19分),患者满意度为95.00%,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应用在急诊护士岗位培训的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布卢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 急诊护士 岗位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风险评估分类法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者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接受的508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风险评估分类法将所有检查者均分为实验组(254例)与对照组(254例),对照组检查者未给予风险评估分类法,比较两组检查者分娩结局。结果实验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4%,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1%,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应用风险评估分类法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标签: 风险评估分类法 孕前优生 健康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药库库存管理,引入ABC和CVA分类管理法管理优势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12月我院西药库房采用常规管理法的资料,设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6月我院西药库房采用ABC和CVA分类管理法的资料,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均库存值、库存周转率、断货率。结果通过分析均库存值、西药库库存周转率,来对管理的效果展开评定。对照组2016年6—12月总库存值为5480;观察组2017年1—6月总库存值为3998;对照组出库量为1213710,观察组为1223620。观察组采用ABC和CVA分类管理法,西药均库存值、西药库库存周转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库库存管理,应用ABC和CVA分类管理法,可显著提高西药库库存周转率、节约库存管理费用,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西药库 库存管理 ABC分类管理法 CVA分类管理法 应用优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近几年某产科分娩相关数据的分析,探讨该院在应对生育政策变化提供产科服务能力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2013—2017年度产科产妇结构变化、高龄产妇相关病种的变化,论述医院产科随生育政策改变收治产妇结构及病种的变化。结果生育政策改变高龄产妇、经产妇、疤痕子宫产妇、急产产妇比例增加,高龄产妇比例增加,但是高龄产妇并发症、合并症并未随之增加,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随着政策改变该院服务能力也随之相应提高。

  • 标签: 生育政策 高龄产妇 疤痕子宫 急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RIMA模型、指数平滑模型在预测出院病人数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某2008—2017年出病人数,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建模拟合,并应用拟合模型对2017年每月份出院人数进行预测。结果ARIMA模型和指数平滑模型均适用于该院出院人数预测,Winters加法模型预测的MAPE值、MAE值、RMSE值都较ARIMA模型小,预测结果较ARIMA模型准确。结论应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出院人数是可行的,但也应结合相应的变动趋势选择相应的模型。本研究,指数平滑模型的Winters加法模型优于ARIMA模型,预测结果较为准确,两种方法对于出院人数的预测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ARIMA模型 Winters加法模型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急救中心各协作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在2016年3月前采取常规护理(实施前,32例)与自2016年3月后实施前急救护理路径(实施后,32例)的效果差异。结果实施前急救护理路径后,在抢救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存活率、住院时间、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实施前,且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乡镇卫生护理管理应用人性化管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乡镇卫生收治的150例患者设作实验对象,根据双盲法将150例患者分成两组,75例应用常规管理设为对照组,余下75例应用人性化管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操作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乡镇卫生护理管理应用人性化管理可以提高操作合格率和基础护理合格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护理管理 人性化管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前急救患者转运交接的应用效果。方法自制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表,依据标准化沟通交接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病情等情况,按照交接表的项目,依次评估。结果应用标准化沟通交接模式后,患者转运交接的平均耗时缩短,转运交接异常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或家属对前急救工作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前急救患者转运交接的应用,有助于缩短交接的平均耗时,降低交接异常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交接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

  • 标签: 标准化沟通模式 院前急救 转运 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TTE)和(或)经食道超声心动(TEE)测量房间隔缺损最大直径和术中封堵器大小的关系。方法有封堵治疗指征的成人房间隔缺损78例,术前经TTE和(或)TEE明确房间隔缺损最大径及周围房隔组织情况,估测封堵器型号并在X线引导和心超检测下进行封堵。结果成人房间隔缺损78例,封堵成功76例,其中一次性放置成功70例,10例经1次或1次以上更换封堵器后成功;另外两例巨大ASD因封堵器无法挂住失败,后行外科修补治疗。结论超声心动可较准确指导成人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选择,尤其是经食道超声心动对封堵器大小估测更为准确。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成人房间隔缺损 封堵器
  • 简介:摘要目的将思维导应用于临床护理操作教学,并观察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实习的89名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理论技能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思维导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对所有护士进行考核。结果实验组操作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思维导应用于临床护理操作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护士的自信心。

  • 标签: 思维导图 护理教学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思维导与案例导学分别在护理专业教学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级护理学专业121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思维导教学法的42名学生作为观察组1,采用案例导学教学法的39名学生作为观察组2,另外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4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观察组1与对照组,观察组2与对照组学生的外科护理学专业知识成绩、专业实验成绩以及外科基础知识的期末考试成绩。结果观察组1和观察组2的学生外科护理学的专业知识成绩、专业实验成绩以及外科基础知识期末考试成绩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教学采用思维导和案例导学均可以提高学生对护理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技能,有利于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外科护理学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 标签: 思维导图 案例导学 护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