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动力疗法联合冷冻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择的对象,是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1年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100例尖锐湿疣患者,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10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冷冻治疗联合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动力疗法联合冷冻治疗,对比两组尖锐湿疣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尖锐湿疣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分别为94%、88%,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0%、68%。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疗法联合冷冻治疗尖锐湿疣效果显著,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冷冻治疗 尖锐湿疣 生活质量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时总结中重度痤疮病人接受动力联合胶原贴敷料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中重度痤疮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由于病人所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施行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红蓝光照射联合胶原贴方法进行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动力联合胶原贴敷料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病人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没有产生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中对于中重度痤疮病人,为其开展动力联合胶原贴敷料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应用安全性高,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中重度痤疮 光动力联合胶原贴敷料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强脉冲联合中药内服治疗面部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2例,观察组采取强脉冲配合中药内服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则采取单一强脉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次数,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强脉冲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面部痤疮患者,能够获得较高的临床疗效,且患者的满意率也将大大提升。

  • 标签: 强脉冲光 中药内服 面部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翼状胬肉侵入角膜内不同程度对屈状态的影响及手术前后屈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0月到2016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73例(82眼)翼状胬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胬肉侵入角膜内程度分为≤3.0mm组、3.1~4.5mm组和>4.5mm组,均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比观察各组的屈状态以及手术前后屈状态的改变。结果3组术前平均裸眼视力、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和平均散光度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胬肉头部侵入角膜内程度与术前平均裸眼视力和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均呈负相关(r=-0.732和r=-0.673,P<0.05),与术前平均散光度则成正相关(r=0.845,P<0.05)。术后各组平均裸眼视力、平均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平均散光度均有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侵入角膜内越多对角膜屈状态的影响越大,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角膜散光情况,提高视力。

  • 标签: 翼状胬肉 屈光 散光 角膜缘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44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包括26例基底细胞癌患者、8例鲍温病患者、6例鳞癌患者、4例湿疹样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手术治疗联合动力疗法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病症的复发率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无论先接受ALA-PDT后行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后再进行PDT的面部基底细胞癌(5/26)、鳞状细胞癌(1/6)、Bowen病(1/8)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动力治疗法是皮肤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辅助疗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手术切除部位的深度及面积,对于复杂手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降低联合治疗方法时疾病的复发率,还需要继续探索

  • 标签: 手术治疗 光动力疗法 皮肤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不稳定型的骨盆骨折病人护理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37例不稳定型的骨盆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全部患者采用骨盆骨折的一般护理,对于观察组全部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并发症出现共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并发症共37例,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3.6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为97.0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仅为79.71%。将两组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舒适护理,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病人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舒适护理 骨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8月—2017年1月收治的6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心内科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案。结果研究组有效31例,有效率96.8%,对照组有效27例,有效率85%,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32例,满意率100%,对照组满意26例,满意率81%,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增强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实现医院与患者的双赢效益。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临床疗效 不稳定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所收治的78例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分析,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39例延续性组和39例对照组。延续性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对照组和延续性组的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延续性组的依从性36例(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28例(71.79%),延续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65.56±14.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9.74±11.27)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极大程度改善了患者的未来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 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慢阻肺稳定期与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45例作为试验组,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为研究时段,均采纳布地奈德福英特罗治疗。对比两组肺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的FVC、FEV1.0、MVV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显著较对照组的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在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方面的效果更为突出,但在治疗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方面效果欠佳,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慢阻肺稳定期 肺癌稳定期 布地奈德福英特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时总结中重度痤疮病人接受动力联合胶原贴敷料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中重度痤疮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由于病人所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施行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红蓝光照射联合胶原贴方法进行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动力联合胶原贴敷料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病人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没有产生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中对于中重度痤疮病人,为其开展动力联合胶原贴敷料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应用安全性高,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中重度痤疮 光动力联合胶原贴敷料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就诊流程对缩短屈不正儿童患者候诊时间的具体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诊的78例屈不正儿童为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就诊流程,而研究组则采取优化就诊流程,分析比较两组候诊时间,以及患儿配合效果。结果研究组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配合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就诊流程的有效开展,利于候诊时间的减短,以及患儿配合度的提高,效果显著,值得使用。

  • 标签: 屈光不正 优化就诊流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诊断中尿常规定性检验蛋白尿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3例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7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尿常规定性检验,并比较观察组的尿蛋白严重程度与病程关系。结果观察组的白细胞、白细胞脂酶、尿隐血、尿糖、尿酮体、尿蛋白6项尿常规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程在5年以下的患者13例,蛋白尿+~++11例(84.61%),蛋白尿+++2例(15.38%),严重比率为15.38%;病程在5~10年的患者28例,蛋白尿+~++16例(57.14%),蛋白尿+++12例(42.85%),严重比率为42.85%;病程在10~20年的患者23例,蛋白尿+~++8例(34.78%),蛋白尿+++15例(65.21%),严重比率为65.21%;病程在20年以上的患者9例,蛋白尿+~++2例(22.22%),蛋白尿+++7例(77.78%),严重比率为77.78%;随着病程延长,蛋白尿的严重比率上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诊断中尿常规定性检验蛋白尿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为临床诊断、筛查、分析糖尿病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 标签: 尿常规定性检验 蛋白尿 糖尿病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舒利迭联合沐舒坦在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所有的慢阻肺患者接收入院的时间范围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一共选择68例进行研究,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皆给予平喘与解痉等处理,研究组则加用舒利迭和沐舒坦治疗,治疗时间为10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情况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肺功能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舒利迭和沐舒坦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且安全可靠。

  • 标签: 舒利迭 沐舒坦 稳定期慢阻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舒利迭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从2014年3月~10月在我院治疗的146例患有慢阻肺且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73例,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给两组均给予解痉、平喘等对症的常规治疗,给治疗组除了给予常规治疗外,还给予舒利迭吸入粉剂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w,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以及肺功能的改变情况,并记录两组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有效率为76.7%,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身前后对比,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肺功能好转,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临床疗效比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舒利迭 慢阻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患者,观察组43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每日硝酸甘油的使用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每日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心绞痛的发作,减少硝酸甘油的使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观察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目标药物组TT和非目标药物组NTT。纳入研究患者入院至出院每日均行心电图检查3次/天,记录心电图ST段变化。两组患者均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同治疗,TT组予以前列地尔注射液1ml1次/d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两组均观察10d。结果两组相比较,TT组能够明显的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及ST段的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能够明显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可预防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可向临床推广。

  • 标签: 前列地尔 脂微球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检测肺微小结节的灵敏度及显示结节征象的能力,探讨最优的扫描参数。方法:在模型预扫描的基础上,对200例行常规CT检查发现肺微小结节(直径≤15mm)的研究对象行64层螺旋CT小范围低剂量(30mAs和21mAs)扫描,分析不同扫描剂量对结节分叶、毛刺、钙化、空泡和支气管征、密度不均匀、胸膜凹陷等征象的显示情况及结节直径测量的准确性。结果:30mAs扫描可检出模型及研究对象所有的肺结节[最小直径为3mm的磨玻璃样阴影(GGO)],在显示结节内部、边缘征象及大小测量的准确性方面与常规剂量影像无明显差异(P〉0.05)。在200例研究对象中,采用21mAs扫描无法显示1例4mmGGO,且显示结节的毛刺征欠佳。低剂量扫描测量的肺结节直径与常规剂量扫描所得直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小结节进行筛查、初步鉴别诊断和随访是可行的,提示30mAs是优选的低剂量扫描参数。

  • 标签: 肺结节 辐射剂量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尖锐湿疣患者采取重组人干扰素凝胶+动力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124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治疗手法不同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组患者分别为62例。单一组采取动力的治疗方法,联合组则采取动力+重组人干扰素凝胶进行联合治疗,观察并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优于单一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尖锐湿疣患者采取重组人干扰素凝胶+动力联合治疗的方法,疗效确切。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凝胶 光动力 尖锐湿疣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意识的增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环节努力的方向。设计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临床。而本文中就主要探究分析了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在眼视实践教学中取得的成效。

  • 标签: 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眼视光实践教学 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射频联合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皮肤老化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面部皮肤老化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随机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射频治疗,观察组采用射频联合点阵激光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面部皮肤的改善效果以及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此外观察组治疗后抑郁以及焦虑评分均明显下降,效果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联合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皮肤老化的临床疗效佳,能够明显减小患者的心理压力,推荐使用。

  • 标签: 射频 点阵激光 面部皮肤光老化 临床效果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