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资料研究通过超声诊断诊断胎儿畸形情况,讨论临床超声诊断对胎儿畸形的最佳诊断时间。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进行超声诊断发现胎儿畸形的孕产妇58例,联系临床实践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孕产妇基本信息、胎儿畸形情况、孕周等因素。结果根据对临床资料的研究发现,超声诊断检测胎儿畸形主要发生于心血管系统(27.59%),最佳诊断时间为20周;神经系统(22.41%),最佳诊断时间为12周和生殖泌尿系统(17.24%),最佳诊断时间为20周。数据采用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超声诊断对胎儿畸形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择最佳的筛选时间可以在检查过程中更具针对性,及时发现胎儿存在的畸形情况,降低缺陷儿的出生率。

  • 标签: 超声诊断 胎儿畸形 最佳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分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至2014年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体检者1000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将所采集的血液标本随机分为室温检测组及冷藏检测组,两组标本分别于0.5h后、2h后检验及4h后检验。分析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结果血常规检测结果可受温度及检测时间的影响,且随着检验时间的延长,结构所受到的影响将变大。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测中,应尽量能够及时送检,以减少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 标签: 温度 时间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在飞行员体检中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体检的100名飞行员为研究资料,对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诊断为形成动脉斑块的患者行冠脉螺旋CT检查。结果100名飞行员中,体检结果显示正常的飞行员人数为92例;检查中未显示血流信号异常且颈动脉内膜增厚的飞行员有5名,颈动脉彩超结果显示为形成颈动脉斑块的飞行员有3名。结论颈动脉超声可诊断飞行员的动脉斑块形成及冠心病的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和诊断价值,为后期治疗提供了借鉴。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飞行员体检 冠心病
  • 简介: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lavage,BAL)是一种经纤维支气管镜获取肺泡细胞和生化成分的广为使用且安全的方法.临床上主要用于协助间员性肺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的诊断。随着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及其对ILD的特征性显示.BAL结合HRCT已成为临床常规诊断ILD的方法。2012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制订发表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分析在疑似ILD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实践指南.进一步规范、指导了BALF分析在ILD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 间质性肺疾病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和分析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方法。通过对58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进行基础支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间歇吸氧可以改善缺氧的临床症状。如果伴有感染,应根据感染的病原体进行对症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氧分压为(3.5±0.6)L,肺活量为(66.4±7.7)mmHg;治疗前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为(2.0±0.2)L;治疗前后肺活量为(47.7±8.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共发生21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约占36.21%。1例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率为1.72%。结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应尽早做出临床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中医内科 特发性间质性 肺炎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高分辨率CT在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04月~2017年0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70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的胸部CT检查,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高分辨率CT检查,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磨玻璃状影、片状影、网状影、条索状影、蜂窝状阴影的检出例数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82.87%)与对照组患者(6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应用高分辨率CT检查的效果较好。

  • 标签: 高分辨率CT 肺间质纤维化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特点,总结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17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术前得以诊断,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放、化疗。术后5例复发。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症状不明显、影像学下也缺乏特异性,术前难以诊断,当下主要采用手术结合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术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

  • 标签: 低度恶性 子宫内膜 间质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不典型结核球与肺癌诊断中,应用能CT的价值。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将对应时间段内病理证实的20例不典型结核球与20例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能CT检查,检查后对比其基本情况并做出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计确诊39例患者,其诊断准确率为97.5%,能参数结果则显示不典型结核球、肺癌患者之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能CT应用于不典型结核球与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判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典型结核球 肺癌 能谱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采用补骨脂酊联合窄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58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白癜风患者,根据患者先后入院顺序完成平均分组,分别是29例,对照组患者行单一的补骨脂酊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则接受补骨脂酊联合窄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是72%和86.21%,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癜风疾病治疗期间,采用单一的补骨脂酊治疗可改善瘙痒及白斑等症状,但是伴有光毒反应,联合紫外线照射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光毒反应和光敏性,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效果的恶提高,值得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 标签: 白癜风 窄谱中波紫外线 补骨脂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切与次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功能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子宫次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切术治疗,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性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性欲、性高潮、性唤起、心理和性行为异常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在术后3个月时降低,术后6个月后增高。其中在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性欲、性高潮、性唤起、心理和性行为异常评分均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时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切与次切除术治疗性功能均可得到良好恢复,但次切除术恢复速度较快,选择术式时可优先考虑。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次全切除术 子宫全切术 性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切除或近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3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36例平均分成两组,以18例为一组,其中对照组采取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甲状腺近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半年复发率及治疗后的甲状旁腺素与血清钙离子水平。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甲状旁腺素与血清钙离子水平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癌患者给予甲状腺近切除术治疗,不仅疗效较好,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不会对患者机体生理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兼具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全切除 近全切除术 甲状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科医疗是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一体化的综合医疗服务,是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方向,它对降低医疗费用、缓解就医紧张、切实开展三级预防工作、使初级卫生保健落实到每个人,都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科医疗的服务内容主要是常见病的防治;社区预防保健服务;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慢性病管理;其他服务内容(如院前急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周期性健康检查和开展家庭护理等综合性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健康档案等。本文主要探讨开展社区科医疗的优势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全科医疗 优势分析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结肠癌间质差异表达蛋白质DCN,FN1,PKM2,HSP90B1的表达情况,寻找能用于结肠癌诊断的标志物。方法①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DCN,FN1,PKM2和HSP90B1这4个蛋白质在结肠癌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②应用ROC曲线分析DCN,FN1,PKM2和HSP90B1单独或联合使用判别结肠癌的能力。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DCN、PKM2和HSP90B1在结肠癌间质中表达下调,FN1在结肠癌间质中表达上调;②ROC曲线结果提示DCN、FN1、PKM2和HSP90B1蛋白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敏感性升高。结论①免疫组化结果DCN、PKM2和HSP90B1在结肠癌间质中表达下调,FN1在结肠癌间质中表达上调。②DCN、FN1和HSP90B1多指标联合检测比单指标检测提高了判别结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筛查结肠癌诊断的新的分子靶标提供了实验依据及新的靶标。

  • 标签: 结肠癌 间质 ROC曲线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因胃间质瘤于我院行胃部分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更小,正常进食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更早(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P<0.05。结论对于胃间质瘤患者而言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有微创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胃间质瘤 腹腔镜 胃部分切除术 传统开腹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在病情诊断过程中检测血清KL-6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活动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非活动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健康体检人群资料各57例,分别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清K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病情越严重,该指标的异常程度越大,这一特征可以作为临床对该病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血清KL-6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间质瘤的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低位直肠间质瘤的6例患者,在手术开展前给予患者实施伊马替尼的治疗,然后再为其进行腹腔镜辅助下经内外括约肌间的切除手术,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Wexner评分。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治疗前患者的肿瘤大小在5厘米至9厘米之间,治疗后患者的肿瘤大小在2厘米至4.5厘米之间;在Wexner评分方面,治疗前的评分在1分至3分之间,治疗后的评分在5分至9分之间。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以及Wexner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低位直肠间质瘤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低位直肠间质瘤 腹腔镜 经内外扩约肌间切除术
  • 简介:对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为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6岁。因恶心呕吐20d余入院。入院前20d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咳嗽、发热,无痰,体温不详,在当地应用罗红霉素、头孢曲松、病毒唑等治疗体温降为正常,但恶心呕吐无改善,胃镜示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给予潘托拉唑抑酸等治疗,病情无改善,查肾功示:Scr1134μmol/L,BUN36.3mmol/L,转入我院。自发病以来无眼睑及双下肢水肿,无关节疼痛及皮疹,无骨痛、消瘦,尿量正常。既往体健,无肝炎、肾炎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 肾炎 间质性/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次切除术应用于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甲状腺肿瘤患者16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切组和次切组各8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次切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优于切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O.05);次切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显著低于切除组的2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符合手术指征的前提下,行甲状腺次切除术预后质量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全切除术 次全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