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诊治用药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CCB联合ACEI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CCB治疗组)各36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指导临床高血压的用药治疗实践。结果CCB联合ACEI治疗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血压控制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可以显著控制血压,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安全的联合用药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 疗效观察
  • 简介:高血压心脏病(HHD)系指原发性高血压病(EH)引起靶器官心脏改变的一种心脏病。EH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并发症可致死或致残.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发达国家约1/3的成年人患EH,并引起各种心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等。为了早期控制、逆转其发病率,我们对600例EH伴左室肥厚(LVH)者的EGC、UCG做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病 左室肥厚 UCG ECG 高血压心脏病 外周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评价P波间期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10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在EnsiteVelocity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术中肺静脉隔离率100%.术后随访(14.0±5.5)个月,其中72例成功维持窦性心律(窦律维持组),28例复发(复发组).复发组最大P波间期及P波离散度均较窦律维持组明显延长[最大P波间期:(138±16)mm比(126±14)mm,P波离散度:(58±21)mm比(49±15)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前标准体表12导联心电图(ECG)所测的最大P波间期及P波离散度可预测术后复发.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射频消融 P波间期 P波离散度
  • 简介:目的探讨出院后延续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7例,对照组28例,研究组在患者出院后采用延续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出院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优良率(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67.86%),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5.71%),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院后对其实施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依从性。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延续护理 血压控制 依从性
  • 简介: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P波离散度(Pd)、左房内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房颤发作情况的影响。方法将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降压药物治疗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Pd、左房内径、hs—CRP水平及房颤发作情况。结果至随访结束,在长期应用胺碘酮的患者中,对照组房颤复发17例,占81.0%,治疗组房颤复发22例,占95.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22,P〉0.05)。未长期应用胺碘酮的患者,对照组、治疗组在7-12个月时房颤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t=2.823,P〈0.01;t=2.655,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4,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组的Pd、左房内径、hs—CRP均降低(t=4.025-13.546,P〈0.01),治疗后两组之间Pd、左房内径、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4-1.514,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可减少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复发,降低Pd、左房内径和hs—CRP水平,其效果与坎地沙坦没有差异。

  • 标签: 左旋氨氯地平 心房颤动 高血压 坎地沙坦 P波离散度
  • 简介:目的总结维拉帕米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观察42例22-73岁的PSVT患者,其中伴有冠心病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预激综合征5例。结果42例PSVT经维拉帕米治疗终止36例,有效率为86%;36例PSVT经维拉帕米终止后出现心律失常6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AT)1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VT)2例,交接性心律1例,窦性停搏2例,其中3例出现在预激综合征(WPW)合并PSVT。结论临床工作者应对WPW合并PSVT要有足够的认识,从严掌握维拉帕米终止PSVT适应症。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 维拉帕米 PSVT 疗效 WPW
  • 简介:目的:分析抗阻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我院确诊的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宣教组(75例,仅予以一般健康宣教),抗阻训练组(75例,实施抗阻训练)。两组均观察12周,分别于入组前后检测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与常规宣教组比较,抗阻训练组收缩压[SBP,(156.5±21.3)mmHg比(139.6±20.2)mmHg]、舒张压[DBP,(91.5±12.6)mmHg比(82.7±12.8)mmHg]水平及总胆固醇[TC,(5.9±2.1)mmol/L比(4.5±2.0)mmol/L]、甘油三酯[TG,(1.7±0.5)mmol/L比(1.1±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9±1.2)mmol/L比(2.0±1.1)mmol/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6±0.3)mmol/L比(1.9±0.4)mmol/L]水平显著上升(P均=0.001)。结论:抗阻训练有利于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血脂状况,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抗阻训练 血压 脂代谢障碍
  • 简介:目的血尿酸异常的5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行冠脉造影的血尿酸异常高血压患者56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462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四分位数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组,分析合并血尿酸异常的高血压患者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尿酸是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3,95%CI1.001~1.005,P〈0.05),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尤为明显。结论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者24h动态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监测62例EH者的24h动态血压和24h动态心电图(DCG)。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40~60mmHg组(A组)29例和脉压>60mmHg组(B组)33例,比较两组的24h动态血压参数和24hDCG表现。结果B组的ST-T改变、心律失常、左心室肥厚等心电图改变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老年EH者24hDCG异常与脉压增大有关,脉压增大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脉压 动态心电图
  • 简介:发性房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高,其相关并发症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其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消融等方法,临床上均有一定疗效。冷冻球囊消融(简称冷冻消融)效果显著,与射频消融、药物治疗相比,其优越性高,并发症少,前景广阔。现就冷冻消融在心房纤颤(房颤)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1冷冻消融的原理冷冻消融是指通过冷冻能源来进行消融治疗的一种方法。冷冻能源有一氧化氮、氢气、氦气、氧化亚氮等,

  • 标签: 冷冻消融 阵发性心房颤动 膈神经麻痹 心房纤颤 射频消融 氧化亚氮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100例EH和100例正常人24h动态心电图(DCG)和心脏超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轻、重度心肌增重组(A1、A2组)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差异(P〈0.05),且A2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A1组(P〈0.05),其余两类型相比,两组无差异(P〉0.05);②EH伴左心室肥厚(LVH)组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LVH组(B组)(P〈0.01),且A2组较A1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0.01)。结论EH者LVMI愈高心律失常愈易发生,LVMI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左室肥厚 心肌重量指数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ATP终止不同年龄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时复律时间、长间歇及其副作用。方法以静脉给药,将56例随机分为青年组(A组)、中年组(B组)和老年组(C组)。结果56例PS—VT全部中止.各组复律时间无差异。结论C组长间歇延长、副作用和剂量有关,C组用量宜从最低剂量开始。

  • 标签: 三磷酸腺苷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复律时间 长间歇 副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水平与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心内科、神经科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住院病例238例资料,统计脑出血(CH)、脑梗死(CI)、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HF)、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及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在不同SBP、DBP、PP水平的发生率。结果C194例(39.5%);CH52例(21,8%);HF46例(19.3%);SAH、AMI分别30例(12.6%),16例(6.7%)。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SBP、DBP、PP水平密切相关。当SBP≥160mmHg,CH、SAH病例占90%以上;CI、HF病例占70%;AMI占50%。DBP≥90mmHg,CH病例占90%以上;HF、AMI病例占85%以上;SAH病例占80%;CI病例占75%以上。PP〉40mmHg,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占90%以上。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CI最高,CH次之,HF第三位。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SBP、DBP、PP密切相关。SBP≥160mmHg,DBP≥90mmHg,PP〉40mmHg,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高。

  • 标签: 高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急症之一。近年来,冷冻消融技术已逐渐成为PSVT治疗方法的研究热点之一,理论上其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均优于射频消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消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然而如何降低冷冻消融术后复发率仍是未来需要攻克的难题。本文就目前治疗PSVT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冷冻消融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心动过速 阵发性 冷冻外科手术 复发
  • 简介:目的:了解长春市直机关公务员中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以利针对性的预防与保健.方法:对长春市直机关公务员进行健康体检,包括一般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分析血压对冠心病和脑卒中事件发病的影响;老年人高血压分型情况及对靶器官的损害.结果:该类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为:22.4%;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率分别为:31.3%、18%、14.7%;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以非杓型高血压为主,靶器官损害明显.结论:长春市直机关公务员高血压患病率为22.4%,高于全国水平,应加强防治.

  • 标签: 长春市 公务员 原发性高血压 流行病学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患者男性.62岁。发作心悸、气促已多年。查体: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拙。临床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心电图示: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距不规则;QRS波宽窄不一。宽QRS波可见明显预激波;V1及V3导联可见手风琴样改变;心室率平均约160次/分。心电图诊断: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终止后。心电图多次记录均未出现预激波。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预激综合征 潜在性 宽QRS波 手风琴样改变 心电图示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抗心磷脂抗体(ACA—IgG、ACA—IgM)、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EH患者120例(检验组),体检健康者45名(对照组)。定量检测血清内皮素、胰岛素、血糖、ACA—IgG、ACA—IgM、hs—CRP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并测量血压。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性并对ACA—IgG、ACA—IgM、hs—CRP和ET分别与IAI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检验组血清IAI为-4.45±0.41(0.55)、内皮素(62.43+18.09)pg/ml、hs-CRP(3.68+1.35)mg/dl、ACA—IgG1.47±0.63、ACA—IgM1.64±1.49,较对照组-3.86±0.33(1.0)、(37.45±16.58)mg/dl、(1.19±0.76)mg/dl、0.87±0.29、1.01±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检验组血清ACA—IgG、hs—CRP和ET水平分别与IAI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53和-0.44(P〈0.05和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与炎症状态、内皮功能紊乱相伴随,且与ACA—IgG呈显著负相关,提示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存在血栓倾向。

  • 标签: 抗体 抗心磷脂 C-反应蛋白质 高血压 胰岛素抗性 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