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评估结果预测。方法对200名CAP患者评估临床变量肺炎严重指数(PSI),同时检测患者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NT-proBNP,按照PSI评分分组,比较各组NT-proBNP浓度CRP、血沉、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评价这些指标与CAP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结果各组NT-proBNP浓度CRP、血沉、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随着CAP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P〈0.01)。死亡患者中NT-proBNP浓度与存活者相比明显升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与PSI评分组合,NT-proBNP浓度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差异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CRP、血沉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论NT-proBNP可作为CAP患者严重程度分层预测结果有效标志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PSI NT-PROBNP
  • 简介:目的探讨总结镍钛记忆合金环抱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疗效价值.方法分析我院收治3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治疗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内固定,术后胸廓塌陷畸形改善,胸痛显著减轻,无反常呼吸,呼吸功能得到改善.术后1-2月随诊,胸片示内固定牢固,无松动移位,骨折断端对位对线好,胸廓无明显畸形.结论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创伤低、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组织相容好等优点,较好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肋骨骨折 内固定 记忆合金环抱器
  • 简介: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时对患者血清IL-21IgE水平影响。方法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同时选取4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人员血清IL-21及IgE,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总有效率89.7%(70/78);支气管哮喘组血清IL-21及Ig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支气管哮喘组血清IL-21及IgE显著降低(P〈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能够有效降低血清IL-21及IgE水平,减轻气道炎症反应,进而降低气道高反应,疗效可靠。

  • 标签: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 支气管哮喘 IL-21 IGE
  • 简介:目的研究结核患者与正常人Toll样受体TLR2表达情况。方法选取肺结核(FFB)患者39例,结核胸膜炎(TP)患者22例研究组,38例健康者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分析TLR2结核病人中活化CD4+T细胞和静息CD4+T中及健康者中表达,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健康者结核病人中TLR2mRNA相对含量。结果在活化CD4+T细胞中rrLR2阳性cDfCDsT细胞,较静息CD4+T细胞表达较高,TLR2结核病人中活化CD4+T细胞和静息CD4+T中表达量都明显高于健康者(P〈0.001,P〈0.05);结核病人中TLR2mRNA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P〈0.01)。结论对TLR2测定对于结核病诊断定指导意义,可作为结核诊断辅助手段。

  • 标签: TOLL样受体 结核 流式细胞仪 实时定量PCR
  • 简介: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FDP、AT-Ⅲ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人血浆FDP、AT-Ⅲ指标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肺癌组中血浆FD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AT-Ⅲ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肺癌组FDP、AT-Ⅲ指标与肺癌病理类型、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结论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有利于血栓形成。

  • 标签: 肺癌 血栓前状态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肺循环阻断可行及该术式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单侧肺循环阻断与单纯肺动脉阻断显微结构变化,另选择30例行单侧肺循环阻断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治疗组,随机选择行单纯肺动脉阻断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手术方法可行及安全。结果单侧肺循环阻断与单纯肺动脉阻断显微结构变化类似,两组炎症反应、组织水肿等方面无差别。比较两组术式临床应用方面:治疗组手术时间、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无差异。结论单侧肺循环阻断不增加组织损伤,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行之有效手术方法,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阻断疗法 肺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193例肺癌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之间内在联系,以指导肺癌早期诊断。方法回顾研究193例肺癌病人胸部CT、纤支镜检查病理检查结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本组193例肺癌28例直径2cm以下早期肺癌,胸部CT常见恶性征象出现率:分叶征57.1%、毛刺征39.3%、空泡征25%、胸膜牵拉征28.6%;2、193例肺癌纤支镜下形态特征共分四型:腔内增生型40.9%、管壁浸润型21.2%、管外压迫型33.6%、未见异常型13.5%。管内增生型以鳞癌为主占50.7%;管外压迫型以腺癌为主占58.5%;3、管内增生型肺癌钳检检出率高达97.2%,与刷检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胸部CT、纤支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分析,可提高早期肺癌诊断阳性率。

  • 标签: 肺癌 胸部CT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病理
  • 简介:目的评价窄波光(Narrow-BandImaging,NBI)气管镜用于肺癌早期病变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我院内镜中心行气管镜检查患者87例,首先行普通白炽光气管镜检查(Whitelightvideobronchoscopy,WLB)检查结束后,转换至NIB成像检查,并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以活检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NBI、WLB以及NBI+WLB诊断支气管黏膜病变敏感性特异性。结果87例受试者中4例浸润癌予以排除,最终83例受试者纳入分析,其中原位癌2例(2.3%),中重度不典型增生19例(21.8%),轻度不典型增生18例(14.9%);WLB诊断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以上病变敏感性10%(95%CI:1%~30%)特异性94%(84%~98%);NBI81%(58%~95%)98%(91%~100%)。结论与WLB相比NBI成像对早期肺癌黏膜下病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 标签: 窄波光 肺癌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困难患者NT—proBNP检测意义。方法测定发生呼吸困难COPD患者血浆NT-proBNP含量。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NT—proBNP含量显著高于肺源呼吸困难组(P〈0.05)。结论NT—proBNP检测可用两类呼吸困难重要鉴别指标。

  • 标签: 肺源性呼吸困难 鉴别指标 P检测 NT-PROBNP 临床意义 COPD患者
  • 简介: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治疗导致了疾病加重,增加经济负担。而无计划再人院导致上述情况进一恶化。所谓无计划再入院,指患者因为相同或相似的症状或疾病短时期内再次住院治疗。“短时期”目前没有明确定义,可能为治疗后个月内。

  • 标签: AECOPD 再入院 危险因素 慢性阻塞肺疾病 复发 住院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肺外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作用,并分析患者肺功能改善状况。方法选择本院收治98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最大肺活量(FVC)、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并检测血清中内皮素-1(ET-1)、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FEV1/FVC、FEV1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ET-1低于治疗前,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OVEGF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MMP-9IL-8低于治疗前,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可明显提高内皮细胞功能,有利于患者肺功能改善。

  • 标签: 噻托溴铵 肺功能 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与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对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急诊科收治106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SIR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分析SIRSAPACHEⅡ评分与病病死率关系。结果随着SIRS与APACHE11分值增加,病死率也增加,SIRS评分≥2分或A-PACHEⅡ评分≥25分时病人病死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SIRS评分系统作为简单评分系统,能够初步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 评分 脓毒症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包括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NC)小儿肺炎诊断中实用价值。方法选取57例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30例、病毒性肺炎27例)31例健康对照儿童进行PCT、CRP、WBCNC检测,并将三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组PCT、CRP、WBCNC结果与病毒性肺炎组、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病毒性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CT、CRP、NC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WB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菌性肺炎组四项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P〈0.01)。结论PCT对细菌与病毒性肺炎早期鉴别诊断价值,具有较高灵敏特异性。联合检测PCT、CRP、WBC、NC变化有助于鉴别患儿病原体类型。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小儿肺炎
  • 简介:周围浅静脉充盈不良导致静脉穿刺失败重要因素.采用拍打手背血管,工作繁忙,需静脉穿刺人员多情况下不适宜采用.我们通过对周围浅静脉充盈不良人员应用甩腕法穿刺,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静脉穿刺失败 浅静脉 拍打 手背 血管 人员
  •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9辅助T细胞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作用。方法选取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及肺炎患者各30例,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使用流式细胞检测外周血CD+4CD+29辅助T细胞及其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频率。哮喘患者使用氨茶碱片进行治疗,4周后复测CD+4CD+29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结果哮喘患者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均明显高于肺炎组及健康志愿者组(P〈0.05),但后两者无组间统计学差异;哮喘组与肺炎组IFN-γ无组间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哮喘组患者CD+4CD+29T细胞含量明显降低,IFN-γ明显回升,IL-4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CD+4CD+29辅助T细胞含量升高哮喘个免疫机制,该细胞分泌IL-4诱发Th2类免疫反应,可介导哮喘体液免疫从而加重病情。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CD+4CD+29辅助性T细胞 体液免疫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对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孤立肺结节中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单发孤立肺结节患者60例,均给予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对动态扫描增强后CT值改变情况、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与病理学诊断孤立肺结节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恶性结节增强扫描后CT值增高明显,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选择增强扫描后CT值改变≥20HU诊断为恶性结节,〈20HU诊断良性结节,对CT增强扫描病理学诊断孤立结节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40,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结节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以协助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CT 动态扫描 诊断
  • 简介:俯卧位可以改善危重肺疾患者肺换气功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1].为了探讨这一现象解剖学基础,我们对7例无肺实质疾病健康成人进行高分辨CT(HRCT)扫描及肺功能测量,观察仰卧俯卧位时受心脏压迫肺组织及其对肺功能影响,报告如下.

  • 标签: 俯卧位 正常成人 肺功能 CT扫描 肺组织 压迫体积
  • 简介:目的比较支气管舒张试验选择标准及阳性率结果,对支气管哮喘诊治意义。方法以FEV1〈70%预计值标准选择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以FEV1%(秒率)〈75%标准选择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病人88例,作为实验组,所有入选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分别统计入选率及阳性率。结果对照组入选率31.0%,阳性率15.0%;实验组入选率44.0%,阳性率23.5%,两组入选率及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FEV1%〈75%选择支气管舒张试验标准,可以更多发现阳性患者,更及时的确诊,同时也哮喘临床诊断研究带来积极意义。

  • 标签: 支气管舒张试验 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