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内张力延长技术对Ⅰ型食管闭锁患儿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本院应用食管内张力延长技术辅助治疗的6例Ⅰ型食管闭锁患儿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出生后行胃造瘘手术并完善食管造影及支气管镜检查诊断Ⅰ型食管闭锁,检查3月龄以上患儿上、下食管盲端相距仍大于4个椎体间隙,分别于上、下两盲端食管内行张力延长。结果6例患儿分别给予36d、42d、69d、28d、55d、64d食管内张力延长后顺利完成胸腔镜下食管端端吻合,术后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治疗17d愈合,全部患儿治愈出院。随访2个月至1年11个月,吻合口狭窄3例,行1~5次食管扩张。结论食管内张力延长技术在Ⅰ型食管闭锁的治疗中疗效确切,能避免食管吻合前胸腔内手术操作,达到依靠本身食管完成食管端端吻合的目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闭锁 延长 吻合口 治疗应用
  • 简介: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ClubFootCCF)是一种常见的足部先天性畸形,表现为患足内翻,前足内收,踝马蹄,胫骨内旋.其发病率约为1∶1000.男孩比女孩多见,单侧多于双侧.部分病例有家族史.本病的病因、病理尚不完全清楚.其分类和治疗效果的评价也缺乏统一的标准.诊断上可不依据影像学检查,但为了判断马蹄内翻的程度以及对疗效进行客观评价,影像学检查常常是必要的.磁共振(MRI)检查成像清楚,可以显示软骨及软组织结构,对人体无害,并可作三维评价,目前,已逐渐应用于CCF的研究[1.2],现综述如下.……

  • 标签: MRI 马蹄内翻足 小儿
  • 简介:目的探讨食道异物钳在大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0例大型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均在全身麻醉下,用食道异物钳取出。结果30例均获成功。1次钳取异物成功率为534%,2次钳取异物成功率为333%,3~5次钳取异物成功率为133%。无窒息性异物变位所致死亡或气管、支气管壁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食道异物钳可使术者更易取出大型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提高了气管、支气管异物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 食道异物钳 异物
  • 简介:目的总结双J管在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小切口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9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采用1.5~2cm小切口肾盂成形术,术中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引流,术后4~8周经膀胱镜拔除.结果69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随访3~6个月,肾形态和(或)功能较前改善或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双J管作内支架引流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引流效果好,病人恢复快,护理方便等优点;对于切口的微创处理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肾盂 输尿管梗阻 儿童
  • 简介:过敏性紫癜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过敏原的检测在过敏性紫癜病因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能诱发过敏性紫癜的过敏原主要包括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过敏原检测的方法概括为体内实验及体外实验两类。为提高过敏原检测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需结合患儿年龄、季节、气候、地域、生活环境等特点,选择适当的过敏原种类及方法。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预防与控制 过敏原/致病力 紫癜 过敏性/尿 过敏原检测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七氟烷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诱导与维持技术,评估七氟烷在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优势。方法选择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均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七氟烷吸入诱导和维持麻醉,另一组接受传统的静脉复合全麻维持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6%~8%七氟烷吸入诱导迅速,呼吸道分泌物少,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苏醒较静脉复合全麻快,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满意。结论七氟烷吸入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快,气道刺激小,心血管抑制反应轻,苏醒迅速,麻醉满意。

  • 标签: 氟烷/药理学 麻醉 吸入 腹腔镜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心电监护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中的预测作用,指导临床干预。方法分析41例入院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并与标准12导联心电图对比,对疾病检出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结果心电监护早期实时显示心电图的异常变化,与标准12导联心电图均能提供临床数据作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临床依据。结论心电监护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 标签: 心肌炎/诊断 心电监护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床旁颅脑超声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苏州市立医院NICU收治胎龄≤33周的早产儿529例为研究对象,全部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部分病例辅以头颅MRI或CT对照。结果529例早产儿中,脑损伤者302例(其中B超检出298例,B超未检出4例,后经MRI或CT检出)。其中颅内出血272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60例(其中38例合并不同程度颅内出血),其他颅脑疾病14例。183例患儿经MRI或CT检出脑损伤56例,除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及1例硬膜下出血B超未探及,其余52例报告与B超相符。颅脑B超异常检出率为56.33%(298/529),显著高于头颅MRI及CT异常检出率3060%(56/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患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为13.97%(38/272),显著高于非颅内出血患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8.56%(22/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脑损伤是动态变化的,床旁颅脑超声在早期筛查及动态监测方面具有优越性,可与头颅MRI及CT结合应用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脑损伤 颅脑超声 颅内出血 脑白质损伤 婴儿 早产
  • 简介:目的观察儿科门急诊输液室应用优化输液流程的效果。方法湖南省儿童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输液治疗的患儿共7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优化输液流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输液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输液效果,具体包括输液等待时间、患儿家属对输液治疗的满意程度以及输液过程中发生的不良护理事件概率。结果观察组输液平均等待时间为(10.98±3.4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1.04±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为97.7%(342/350),显著高于对照组86.9%(30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护理事件概率为5.7%(20/350),显著低于对照组17.7%(62/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输液流程在儿科门急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比常规流程更为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输液 儿科 门急诊
  • 简介:目的探讨低压空气灌肠辅助定位在小儿异位阑尾炎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58例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等检查符合急性阑尾炎诊断,但右下腹疼痛不明显的患儿(可疑阑尾炎)常规应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低压空气灌肠进行术前辅助定位。结果经过辅助定位发现低位(盆腔左侧位)阑尾炎38例,高位(肝下位)阑尾炎18例,左腹部阑尾炎2例。手术时间25~53min,平均40min。预后和并发症与非异位阑尾炎元明显差异。结论经术前辅助定位后可做到有目的选择腹部手术切口,避免术中盲目延长切口,这将减轻对患儿身体的创伤,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低压空气灌肠术前辅助定位在小儿异位阑尾炎的诊治中是一种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实用的方法。

  • 标签: 阑尾炎 灌肠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近年来婴幼儿哮喘发病率逐渐增加,与环境因素(过敏原)有密切关系.该文探讨过敏原检测系统(CAP系统)中吸入性过敏原过筛Phadiatop试验和食物过敏原过筛Fx5E试验在婴幼儿哮喘的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婴幼儿哮喘应用荧光酶联免疫,行Phadiatop试验和Fx5E试验并与传统的过敏原诊断方法皮肤试验相比较.结果①过敏因素是婴幼儿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有48.5%患儿血清Fx5E阳性,有38.2%患儿血清Phadiatop阳性;②Phadiatop的阳性率为60.4%,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37.2%,经x2检验,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x2=4.65,P<0.05);③婴幼儿哮喘患儿中食物IgE的阳性率比吸入IgE的阳性率更高.结论过敏因素是婴幼儿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婴幼儿哮喘患儿中食物过敏情况比吸入物过敏更重要;Phadiatop试验和Fx5E试验是一项简便、可靠的过敏原过筛试验.

  • 标签: PHADIATOP Fx5E 哮喘 婴幼儿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交叉置钉技术对于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68例青少年脊柱侧凸病例,男10例,女58例,年龄11~16岁,平均135岁;其中4例为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其余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平均562°,胸椎(T5~T12)后凸角度平均177°,手术方法为后路交叉置入椎弓根螺钉对脊柱侧凸进行矫正,对术后Cobb角、主弯Cobb角矫正率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主弯Cobb角矫正到185°,与术前比较有差异(t=3705,P<001),末次随访时平均202°,与术后比无差异(t=1053,P>005)。胸椎(T5~T12)后凸角术后平均228°,末次随访时平均232°,术前与术后、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主弯Cobb角矫正率为705%,而末次随访时虽然主弯矫正率(694%)有一定丢失,但和术后比较无差异(t=0126,P>005)。术后无患者出现脊髓或神经根损伤。末次随访时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断棒,植骨融合牢固,均未出现明显的矫正丢失。结论对于青少年脊柱侧凸后路手术矫正,采用交叉置钉技术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低费用、高安全的脊柱侧凸矫正技术。

  • 标签: 青少年 脊柱侧凸 外科手术 随访研究
  • 简介:  自从Ali提出应用4次成串刺激(trainoffourstimulation,TOF)监测肌松药的残余作用以来,残余肌松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Cooper等[1]在一份回顾性统计中发现在术后由于麻醉原因导致呼吸衰竭而必须进入ICU接受监护治疗的患者当中,有近50%的患者与肌松药的残余作用相关.目前非去极化肌松药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小儿是病人中的特殊群体,其生理、病理、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物效应动力学均有其独特之处,现就小儿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后残余肌松的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 标签: 肌松弛 肌松弛药 中枢性
  • 简介: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在需要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早产儿中的作用。方法将68例需要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3)。观察组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不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患儿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增长速度、住院时间、喂养耐受性、机械通气并发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P〈0.01),喂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体重增长快(P〈0.05);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及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中采用非营养性吸吮可加快其生长发育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并能提高喂养耐受性,而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没有上升。

  • 标签: 非营养性吸吮 机械通气 生长发育 早产儿
  • 简介:目的探讨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根治术中,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效果.方法选择1996年1月~2002年12月的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78髋,其中45髋在术中应用自体髂嵴三角形骨块移植于髂骨折断处(为A组),33髋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为B组).结果在髋臼指数的矫正上B组优于A组,对髋臼生长发育的影响、关节活动度、行走效果等方面,A、B组无明显差异,在骨愈合时间上,A组优于B组.结论在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中,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有其优越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同种异体骨移植 小儿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根治术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在小儿手术中建立喉罩通气(LMA)与气管内插管(Endotachealintadion)两种通气方式,总结喉罩通气(LMA)用于小儿手术的优越性。方法将80例拟行手术的小儿随机分成喉罩组(L组)与气管内插管组(E组),两组各40例,经快速诱导后分别插入喉罩和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放置与通气情况。结果喉罩顺利放入率为100%,气管内插管顺利率为90%,L组2例(5%)出现口腔漏气,E组无漏气,2种方法对通气均无明显影响。喉罩组插入喉罩后与诱导前循环各参数相比元明显差异。E组插管后,与诱导前循环各参数相比有显著性增高(P〈0.01),5分钟后趋于平衡,呼吸复苏后拔喉罩前与拔管前循环各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喉罩通气相对气管导管插入简单、方便,患儿对喉罩插入的耐受性较好,反应性小,适合于部分气道困难的麻醉,其麻醉过程平稳,不影响通气,是小儿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外科手术 腹腔镜 喉面罩 肺换气
  • 简介:目前,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在许多国家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尽管及时给予IVIG和阿司匹林治疗使KD引起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降低了3%~8%,病死率降至0.2%,但通过冠状动脉造影长期随访的KD患儿中仍有4.7%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由于KD患儿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前多无临床表现,故选用有效的诊断手段对KD患儿进行远期追踪随访,早期发现心肌缺血,对于及时干预治疗、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川崎病 心血管损害 长期追踪 查方 后天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损害
  • 简介:探讨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将师承教育模式运用于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弥补院校教育的不足,以提高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水平。

  • 标签: 中医儿科学 师承教育 硕士研究生 培养模式
  • 简介:WHO将婴儿的粗大运动发育概括为获得6个里程碑,最后2个里程碑是独自站立与独立行走。约86%的儿童可以达到所有里程碑,尽管顺序可能不同,有时甚至跳过某个里程碑而直接进入下一个。通常婴儿在站立的情况下逐渐可以支撑越来越多的体重,最终约在12月龄时随着神经、骨骼肌肉系统的逐渐完善,开始促发行走。达到最后这个里程碑的年龄一般在8~18个月,取决于各种环境因素,包括感官与运动刺激等[1]。

  • 标签: 神经可塑性 临床应用 跑步机 婴幼儿 训练 骨骼肌肉系统
  • 简介:过去20年来,儿童结石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研究显示肾结石在儿童的发病率已经上升至5‰。儿童肾结石的治疗一直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尽管各国地域不同,但是各国专家一致认为,面对高风险的儿童结石患病率及复发率,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结石 儿童 应用 结石患病率 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