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体外研究丁酸钠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以1mmol/L、2.5mmol/L、5mmol/L丁酸钠处理Eca-109细胞,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Eca-109细胞经丁酸钠处理后,透射电镜见到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聚集于核膜处等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并见到凋亡小体;TUNEL法检测发现2.5mamol/L丁酸钠处理24h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5%和1.6%,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检测实验组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酸钠可诱导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丁酸钠 食管癌细胞 凋亡 ECA-109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胃癌细胞黏附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整合素β1表达的部位和强度,探讨胃癌细胞黏附过程与整合素β1表达之间的关系,为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借助位相差显微镜观察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活体胃癌MKN1细胞黏附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和整合素β1的表达部位和程度进行观察。结果:胃癌细胞首先发生形态学变化,细胞伸出伪足与培养盘和其他细胞接触形成稳定状态,在此过程中整合素β1在细胞膜的伪足部分的表达增强,并形成集落团块。结论:胃癌MKN1细胞在黏附过程中发生形态学变化,并与整合素β1的表达增强有直接关系。

  • 标签: 胃肿瘤 黏附 整合素Β1
  • 简介: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对肝癌细胞株7402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以肝癌细胞株7402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比色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Tet的细胞抑制效应;应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Tet对7402细胞株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照射后7402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再分布并观察Tet能否去除放射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Westernblot检测CyclinB1、Cdc2和Cdc25C磷酸化形式的表达水平;细胞分裂指数实验观察Tet对照射后细胞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Tet作用于肝癌7402细胞株24h后,其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Tet(0.5μg/ml)能明显降低放射后7402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其放射增敏比(SERDq)为1.76。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照射明显导致7402细胞株G2期阻滞,Tet能够去除放射引起的7402细胞G2期阻滞。Westernblot显示细胞在受到X射线照射后,CyclinB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dc2和Cdc25磷酸化形式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分裂指数也明显降低;经Tet处理后,CyclinB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Cdc2和Cdc25磷酸化形式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分裂指数则增高。结论:Tet对7402细胞株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et去除放射引起的G2/M期阻滞有关。

  • 标签: 粉防己碱 放射增敏 G2/M期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肺腺癌(PA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9例PAC组织中COX-2和EGFR的蛋白表达。结果COX-2、EGFR蛋白在PA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92%、53.85%。在PAC中COX-2、EGFR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与癌旁增生肺组织、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COX-2的蛋白表达与病人吸烟、肺腺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0.05)。而EGFR的蛋白表达仅与PAC病人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之间密切相关(P〈0.05)。在39例肺腺癌中,COX-2、EGFR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6,r=0.470)。结论COX-2和EGFR在PAC中呈高表达,二者可能协同促进PAC的发生发展以及侵袭和转移。

  • 标签: 肺腺癌 COX-2 EGFR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应用RevTet-Off系统,于体外观察四环素调节下凋亡素基因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作用。方法将RevTet-Off基因调控系统的调节质粒pRevTet-Off和含凋亡素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载体pRevTRE-VP3分别转染PT67细胞,包装出RevTet-Off和RevTRE-VP3重组逆转录病毒,依次将此两种病毒感染HepG2细胞,建立整合了RevTet-Off和RevTRE-VP3重组逆转录病毒的阳性细胞株HepG2/Off-VP3。通过四环素调节凋亡素基因在HepG2/Off-VP3中的表达,AnnexinV-FITC/PI双染色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经RT-PCR证实凋亡素基因在HepG2/Off-VP3-8细胞得到了表达;HepG2细胞在无四环素环境下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1μg/mL四环素环境下的凋亡率。结论凋亡素基因经RevTet-Off系统导入HepG2细胞后,可在四环素调控下表达产生凋亡素并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凋亡素 四环素调控 逆转录病毒载体 细胞凋亡 肝癌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参麦针和心理干预在老年肺癌临终期内提高生命质量和延长生命的意义。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静滴参麦针每天40mL.连续10d,同时接受心理干预和用EORTCQLQ—C30问卷进行生命质量测试,每三天一次,患者进入浅昏迷后自行终止。B组为自动放弃临终治疗并愿意接受上述方法的生命质量测试。用时序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两组患者同时接受止痛、止血、支持等对症处理。结果:A组EORTCQLQ—C30问卷评分明显高于B组,以健康自我评价和社会人际关系为显著,表明A组生命质量高于B组。A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比B组延长。家属对该方案的治疗非常满意。结论:参麦和心理干预治疗老年肺癌,延长寿命可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参麦针 心理干预 老年 肺癌 临终期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对所采取治疗模式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所处的年龄阶段(60-69岁和≥70岁)将178例接受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分为A组(103例)和B组(75例)。分析两组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式、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A组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60~69岁、雌性激素受体阴性及淋巴结转移阳性是术后采取辅助化疗的影响因素(P〈0.05);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年龄在60-69岁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宜采取辅助化疗,≥70岁的乳腺癌患者可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

  • 标签: 老年患者 乳腺癌 辅助治疗 内分泌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特点,对化疗的耐受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接受一线化疗的年龄≥70岁的晚期NSCLC(ⅢB或Ⅳ期)患者105例。结果:105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化疗有效率32.4%(34/105),中位生存期10.0个月(95%置信区间:6.6~13.4个月),35.2%(37/105)患者出现化疗相关的3~4级骨髓抑制,8.6%(9/105)患者出现3~4级消化道反应,全组患者未出现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化疗对老年晚期NSCLC患者疗效好,毒性反应能耐受,对于有较好体力状态和器官功能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可以考虑给予标准含铂联合方案化疗。

  • 标签: 老年 非小细胞肺癌 化学治疗 毒性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切除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老年组(n=40)与非老年组(n=40)食管癌切除手术患者,通过QLQ-C30和QLQ-OES18量表对手术前后行生存质量调查。结果术后25天,老年组QLQ-C30各项生存质量指标与治疗前基线状态相比基本恢复,与非老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老年组QLQ-OES18中进食、梗阻、食欲减退、咳嗽等指标较非老年组显著降低,吞咽困难显著升高,于治疗40天,两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食管癌手术前后生存质量通用量表QLQ-C30评分的变化与非老年组患者相近,而食管癌专用量表QLQ-OES18中部分指标的恢复较非老年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 生活质量 老年
  • 简介:自1993年8月以来,我科共收治了1018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年龄在60~84岁者537例,占52.75%。由于治疗时间较长,一般需50天左右,加之疾病的影响,患者住院期间情绪变化较大。我们针对老年患者在放疗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反应,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恶性肿瘤 放疗 心理护理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诺维本(NVB)与热疗联合对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快速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确定诺维本的工作浓度,并以该浓度进行化疗或与热疗联合,计算24h细胞生存率,根据Veleriote法判断热化疗联合24h的作用效果;24h流式细胞仪检测A549细胞的凋亡和周期情况。结果:以24h时IC10-IC20的药物浓度作为试验的工作浓度,确定NVB对细胞系的工作浓度为10μg/ml。42℃单独热疗和单独化疗均对该株细胞有抑制和杀伤作用(P〈0.05);42℃热疗与药物联合抑制作用强于单独化疗组和单独热疗组(P〈0.01);细胞周期分析发现42℃热疗降低了S期细胞比例;单独诺维本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与单独化疗组相比热化疗组的S期细胞比例减少,G2/M期细胞增多;对照组、热疗组、化疗组、热化疗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7.9%、13.9%、29.1%。结论:42℃温热可以明显增强化疗药诺维本的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扰细胞周期有关。

  • 标签: 肺癌 热疗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阿霉素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增殖及TRAIL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检测阿霉素、TRAIL及低浓度阿霉素联合TRAIL处理HepG2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阿霉素作用前后HepG2和SMMC-7721细胞TRAIL受体DR4、DR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种浓度阿霉素(0.86、8.6、86μmol/L)作用24h后,对HepG2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84±0.44)%和(8.67±1.22)%、(24.12±1.11)%和(25.39±2.26)%、(64.55±4.05)%和(66.2±3.74)%,呈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浓度TRAIL(10、100、500、1000ng/ml)作用24h后,对HepG2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83±0.25)%和(5.66±0.56)%、(9.60±1.38)%和(8.96±1.13)%、(11.87±1.43)%和(12.11±1.84)%、(15.12±3.84)%和(16.16±1.41)%,其他3种浓度分别与10ng/mlTRAI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浓度阿霉素联合TRAIL作用于HepG2和SMMC-7721细胞,低浓度阿霉素能够增加HepG2和SMMC-7721细胞对TRAIL治疗的敏感性,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和TRAIL浓度的增加,细胞抑制率逐渐增加,呈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无论在mRNA还是蛋白水平,阿霉素处理后HepG2细胞死亡受体DR4、DR5的表达水平较未处理组显著增加;在SMMC-7721细胞,阿霉素处理后,DR5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DR4的表达水平与阿霉素未处理组相似。结论低浓度阿霉素能够增加肝癌细胞对TRAIL治疗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阿霉素增加死亡受体特别是DR5的表达水平,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增加,TRAIL在肝癌治疗方面存在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阿霉素 TRAIL 肝细胞癌 增殖 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过表达凋亡抑制基因c-FLIPS重组腺病毒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构建过表达凋亡抑制c-FLIPs的重组腺病毒Ad5c-FLIPs,感染肺腺癌细胞Calu-3。Real-timePCR检测感染前后c-FLIPs、CaSpaSe-8,CaSpase-1。和Bcl-2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Ad5c-FLIPs后人肺腺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成功构建过表达c-FLIPs重组腺病毒Ad5c-FLIPs,real-timePCR检测凋亡抑制基因c-FLIPs在Calu-3细胞株高表达,过表达c-FLIPs基因,凋亡相关基因Capae-8、CaSpae-1。和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MTT法检测感染前后细胞增殖情况发现,过表达c-FLIPs基因可诱导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经PI染色后的Calu-3细胞株,对照组和腺病毒感染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5.17±9.68)%和(10.97±1.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凋亡抑制基因c-FLIPS可明显诱导肺腺癌细胞增殖并抑制凋亡。

  • 标签: 凋亡抑制基因c-FLIPs 人肺腺癌细胞 细胞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特异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胃癌细胞株MKN-45是否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氮唑盐比色法(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活力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DNA提取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的"梯状"条带;免疫组化观察bcl-2基因和bax基因表达情况。结果:MTT法显示随着塞来昔布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细胞抑制率上升。胃癌细胞株MKN-45在25、50、75、100μmol/L塞来昔布浓度下,24小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6.39±1.430%、(23.55±0.11)%、(62.78±1.42)%、(87.53±0.27)%,48小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0.40±0.68)%、(46.18±1.80)%、(89.77±0.21)%、(97.94±0.18)%,(P〈0.05);流式细胞仪测定塞来昔布组出现凋亡峰,50、100μmol/ml浓度的塞来昔布干预24小时后,胃癌细胞株MKN-45凋亡率分别为(25.5±2.66)%、(57.23±2.19)%;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塞来昔布组细胞呈凋亡表现,核固缩、碎裂,染色质浓缩,边集;塞来昔布(50μmol/L、100μmol/L)组培养48小时后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典型的梯状条带,而对照组细胞DNA未见梯状条带;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经塞来昔布干预后,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而Bcl-2表达减少,并随时间和药物浓度变化而明显。结论:塞来昔布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地抑制MKN-45细胞增殖,促进MKN-45细胞凋亡。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减少Bcl-2的表达、增加Bax的表达,从而启动细胞凋亡途径。

  • 标签: 塞来昔布 胃癌细胞株 细胞增殖 凋亡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过表达是乳腺癌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曲妥珠单抗单药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一些生长因子(如EGFR、IGF1-R)转导作用增强,以及曲妥珠单抗与Her-2的亲和力下降,一些患者会对曲妥珠单抗的抗Her-2治疗产生原发性耐药或获得性耐药。研究显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即使在曲妥珠单抗治疗进展后,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并与化疗药物联合或更换靶向药物或采用双靶向治疗,仍可以进一步改善预后。

  • 标签: HER-2 晚期乳腺癌 耐药
  • 简介:目的:观察熊果酸对肝癌SMMC-7721裸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强度,为本药的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荷瘤裸小鼠作为移植性肿瘤实验动物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和熊果酸组。阳性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20mg/kg,熊果酸组给药剂量为4.5mg/kg,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无菌注射用水,每日一次腹腔注射,连续14天。给药期间定期测定动物体重和瘤体积。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取出瘤体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给药期间动物一般状况未见明显改变,饮食未见异常,体重较实验前有所增加。熊果酸组瘤体积缩小,瘤株抑瘤率达53.7%,阳性对照组的抑瘤率为39.2%,两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熊果酸组和阳性对照组的相对肿瘤体积(RTV)分别为33.16±22.36,21.61±12.88,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62.09±32.80)(P〈0.05),两组的相对肿瘤增殖率均小于60%。结论:熊果酸对肝癌SMMC-7721裸小鼠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熊果酸 动物模型 抗肿瘤 抑瘤率
  • 简介:目的检测RBM8A在不同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为进一步体外实验筛选靶细胞。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RT-PCR)法以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RBM8A在结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HT29、LOVO、COLO320DM、T84及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中的表达。结果RBM8A在7株细胞株中均有表达,其中在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COLO320DM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细胞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细胞株中RBM8A的表达与正常细胞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M8A在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COLO320DM中高表达,SW620和COLO320DM细胞株或可作为靶细胞。

  • 标签: 结肠肿瘤 结肠癌细胞系 RBM8A 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 蛋白免疫印迹
  • 简介:目的:顺铂(PDD)是原发性肝癌的基本化疗药物之一,但是毒性显著,应用明显受限;如今多种新型铂类药物已经陆续上市,因此,本研究拟观察和比较不同的铂类药物在体外实验中对于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和Bel-7402的抑制作用,为临床上选择恰当的铂类药物治疗肝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加入不同铂类药物后对于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观察给药前、后肝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计算半数抑制浓度,绘制肝癌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分析给药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给予铂类药物后肝癌细胞生长减慢,胞浆内颗粒增多;随着给药时间延长,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于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PDD和奥沙利铂(OXA)强于洛铂(LBP)、奈达铂(NDP)和卡铂(CBP)。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铂类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趋于一致。结论:在体外研究中,铂类药物对于肝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PDD仍为基本用药,而OXA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推荐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

  • 标签: 肝癌细胞株 顺铂 奥沙利铂 洛铂 奈达铂 卡铂
  • 简介:目的用人卵巢癌组织建立新的卵巢癌细胞系,为探讨卵巢癌细胞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的筛选提供可靠的材料。方法选用人复发卵巢癌组织,进行肿瘤细胞原代培养,通过克隆稀释法,培养建立卵巢癌细胞系,进行体外传代,并通过细胞形态学、生长动力学以及致瘤性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该卵巢癌细胞系已在体外培养生存18个月以上,传代超过80余代,被命名为OV1228。其生物学特性显示:倍增时间为29.39h;软琼脂集落形成率为17.5%;接种至裸鼠后具有较高的致瘤性;染色体核型分析为多倍体,众数为21~61条;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卵巢癌细胞表面有少量短的细胞突起,部分细胞间可见发育比较差的桥粒样结构,具有明显的恶性卵巢癌细胞特征。结论OV1228经体外长期培养后已形成永生化卵巢癌细胞系,并具有明显的恶性特征,为开展人类卵巢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材料。

  • 标签: 卵巢癌 细胞培养 肿瘤体外细胞系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0例老年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将选择输注悬浮红细胞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选择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切口平均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90%,与观察组的10.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为4.76%,与观察组的4.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4.87±2.11)d,长于观察组的(9.86±1.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老年肿瘤患者的输血治疗中,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临床价值明显,治疗时不会提高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率,但是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肿瘤患者 输血治疗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