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72岁,因"语言不能、右侧肢体无力2个月"于2015年10月8日入院。患者于2015年8月18日13时午饭时突发神志不清,伴呕吐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具体量不详。同时伴有视物不清,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等症状。家属将其送至当地医院,急查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未见明显异常,经对症治疗后于当晚19点30分神志转清,症状缓解,呼其名有目光对视,但仍言语不能。

  • 标签: 旋律发音治疗 治疗性演唱 运动性失语 汉语普通话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治疗对并发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效果,发挥中医优势,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科并且病程超过2个月的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80例患者,随机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0例。给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侧足三里穴电针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穴电针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胃肠动力,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电针 足三里 卒中 胃肠功能紊乱
  • 简介:目的探讨抑郁教学对提升血管神经病学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成效。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目前在读的血管神经病学研究生开展抑郁教育及关注患者情感障碍活动,评价比较教育前后研究生人文素养。结果通过抑郁教学,血管神经病学研究生对患者情感障碍关注增加,沟通能力提高、临床人际关系改善。结论对血管神经病学研究生进行抑郁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研究生人文素养。

  • 标签: 研究生 卒中 卒中后抑郁 人文素养
  • 简介:2012年美国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和研究所中进展评估组对研究的进展、挑战和机会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美国优先研究战略。本文对这些战略进行简要介绍,希望有助于从事相关研究者了解目前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卒中 优先研究
  • 简介:《中国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主管,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承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医学专业高级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国内外研究成果、诊疗技术及临床指南。本刊旨在加强医学信息交流,提高医学学术水平,服务广大医药科技卫生工作者。

  • 标签: 中国 杂志 卒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 稿约 北京天坛医院
  • 简介:《中国杂志》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主管,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承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医学专业高级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基础、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的最新国内外研究成果、诊疗技术及临床指南。本刊旨在加强医学信息交流,提高医学学术水半,服务于广大医药科技卫生工作者。

  • 标签: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杂志 卒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 学术性期刊 稿约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结合经颅磁刺激改善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穴位贴敷结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使用艾司唑仑口服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估各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贴敷结合经颅磁刺激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睡眠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睡眠障碍 脑卒中 穴位贴敷 经颅磁刺激
  • 简介: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的疗效。方法:68例抑郁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接受养血清脑颗粒+盐酸氟西汀联合治疗(治疗组)和单纯盐酸氟西汀治疗(对照组),疗程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8周,治疗组的显效率(48.7%对47.1%)和总有效率(79.4%对76.5%)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HAMD总评分和各项目评分也无显著差异。两组之间的睡眠障碍项目评分在第2周时有显著差异(P〈0.05),焦虑-抑郁情绪和躯体症状2个项目评分在第2周和第4周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可改善抑郁的某些症状,优于单用盐酸氟西汀。

  • 标签: 养血清脑颗粒 盐酸氟西汀 卒中后抑郁
  • 简介:监测对于长期、动态地了解其发病率、病死率、死亡率和疾病负担水平,以及其发展趋势,了解医疗服务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了解患者的预后,为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对于卫生政策决策者制订有效的防治防控策略、评价和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疾病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国际上,如加拿大和芬兰等国家已经建立了先进的监测方法和模式[1-2],通过链接卫生行政数据库和临床数据库,开展以人群/医院为基础的中流行水平监测和医疗服务质量、预后及其疾病负担等进行监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病死率、死亡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本文对加拿大的监测系统进行介绍,并就其对北京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的启示进行探讨。

  • 标签: 卒中 监测 加拿大 北京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急性期、恢复期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对比急、慢性期患者治疗的效果差异;以及对比急性期患者TENS联合治疗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的疗效差异。方法118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急性期治疗组和恢复期TENS联合功能训练治疗组(简称:恢复期联合治疗组);其中急性期治疗组随机分为急性期TEN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简称:急性期联合治疗组)和急性期吞咽功能训练组(急性期功能训练组)两个亚组。三组均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除急性期吞咽功能训练组外其他两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ENS治疗,疗程两周。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采用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吞咽功能进行评价。急性期联合治疗组、急性期吞咽功能训练组分别与恢复期联合治疗组比较;以及急性期两亚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急性期联合治疗组有效35例,有效率87.5%;急性期功能训练组有效32例,有效率82%;恢复期联合治疗组有效24例,有效率61.5%。急性期联合治疗组和急性期功能训练组均与恢复期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期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TENS治疗和单纯吞咽功能训练均有效改善脑卒中的吞咽功能,急性期明显高于慢性期患者的疗效。但是急性期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TENS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的效果相当。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经皮神经电刺激 吞咽训练
  • 简介:发生率一项以白种人为参照、在西班牙裔及非裔美国人群中进行的研究(SHARP)显示,该人群总中发生率为168例/10万人(95%CI118~224)。其中,非裔与白人发生比为2.0(95%CI1.8~2.0),而西班牙裔与白人发生比为0.84(95%CI0.75~0.87)。出血性[脑出血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在非裔(26%)及西班牙裔(25%)较白人(16%)更多见。

  • 标签: 出血性卒中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美国人群 西班牙 发生率 白种人
  • 简介:脑微出血作为一种具有出血倾向的脑小血管病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其检出率越来越高。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脑微出血与缺血性、脑出血和溶栓或抗栓治疗症状性脑出血关系密切。本文旨在探讨脑微出血与上述疾病的相关性,将有利于脑微出血患者防治策略的制定。

  • 标签: 脑微出血 缺血性卒中 脑出血
  • 简介:儿童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与成人显著不同,与成人相关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在儿童很少见。而与儿童相关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主要包括脑动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镰状细胞贫血和血液系统异常等。虽然儿童中发病半较低,但其复发危险率及致残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惠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儿童的流行病学、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因、治疗现状及预防建议做一综述。

  • 标签: 卒中 儿童 危险因素 病因 治疗
  • 简介:1引言在澳大利亚,每年大约有53000人罹患,其中约一半的患者年龄超过75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预计每年的中发病人数还会增加。在澳大利亚,中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每年超过13亿美元。同时,它对个人、家庭和劳动力的影响也甚为巨大。

  • 标签: 急性卒中 临床处理 指南 澳大利亚 人口老龄化 患者年龄
  • 简介:脑血管病在我国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并有发病年龄提前趋势。在我国,脑血管病已经上升为第一位致死、致残疾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综上所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脑卒中的预防和宣传工作势在必行、刻不容缓。2006年9月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向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共同起草了申请建立中国教育日(每年11月20日)的建议,获得批准实施。并于2007年11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并且在当天,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作为活动分会场进行了现场咨询教育活动。

  • 标签: 教育活动 脑卒中 中国 疾病预防控制 脑血管病 公共卫生问题
  • 简介: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现代医学认为,的危险因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及体力活动情况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 标签: 平中 体力活动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患者脑血管狭窄与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缺血性患者197例,依据经颅多普勒(TCD)和(或)MRA、DSA检查结果,分成血管狭窄组与非狭窄组。比较两组平均随访25.69个月时发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死和死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再发和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的风险和累积生存率,采用对数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的生存时间。结果:在随访的197例患者,失访8例,共有189例资料完整。狭窄组(32.6%)与非狭窄组(15%)的中发生率(P=0.01)和预后(P=0.014)有显著差异;狭窄组50%的再发时间为47个月,显著短于非狭窄组的53个月(P=0.0145)。结论:脑血管狭窄是影响急性缺血性预后的因素,有血管狭窄者再发率高于无脑血管狭窄者。

  • 标签: 颅内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预后
  • 简介:背景和目的:本指南提供有关各种确定和潜在的危险因素证据的概述,并提供降低中风险的推荐。方法:写作组成员由委员会主席根据每位作者先前在相关课题领域中的工作提名,并经美国心脏协会(AHA)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批准。写作组采用系统文献回顾(涵盖时间段为2001年最后一次回顾发表到2005年1月),参考先前已发表的指南、个人文件和专家意见来概括现有的证据,指明现有知识的差距,如果合适,则根据标准的AHA标准做出简明的推荐。写作组全体成员在撰写过程均有很多机会对推荐进行评论并认可这份声明的最终版本。在AHA科学咨询与协调委员会批准之前,本指南已进行过广泛的同行评议。结果:对评价个体首次中风险的流程图进行评价。根据进行干预的可能性(不可干预、可干预或潜在可干预)和证据的强度(证据充分或证据不太充分)。对首次的危险因素或风险标记物进行分类。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出生体重低、人种/种族和遗传因素。证据充分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主动或被动吸烟、糖尿病、心房颤动和某些其他心脏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绝经激素治疗、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肥胖和体脂分布。证据不太充分或潜在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代谢综合征、酗酒、药物滥用、口服避孕药、睡眠呼吸障碍、偏头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脂蛋白(a)升高、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升高、高凝状态、炎症和感染。对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中一级预防的资料进行回顾。结论:有大量证据确定增加首次中风险的各种特殊因素和提供降低这种风险的策略。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卒中 危险因素 一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