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与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共选取102例研究对象:AML组49例,对照组53例,每组按年龄又分中年组和老年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使用Florida探针进行全口牙周检查。记录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龈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余留牙数、中性粒细胞(NEUT)、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中年组中,AML组的PD、CAL、BI、PLI、CRP及牙周炎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EUT、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余留牙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AML组的PD、CAL、BI、CRP明显高于对照组,NEUT、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PLI、余留牙数及牙周炎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牙周临床指标与相关血液指标之间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中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与牙周炎关系密切,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牙周状况更差。

  • 标签: 中老年 白血病 牙周炎 牙周指数
  • 简介:黏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之一,最常发生于腮腺(约占2/3),其次为腭部、小唾液腺(特别是磨牙后腺)及下颌下腺,而发生于由涎石导致的慢性炎性下颌下腺者极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慢性炎性下颌下腺中的黏液表皮样癌病例,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 标签: 涎石病 下颌下腺炎 黏液表皮样癌
  • 简介:颞下颌关节是双侧联动关节,是人体内最复杂、最精密的骨关节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有很多因素会导致颞下颌骨关节的发生,如遗传、精神因素、老龄化、骨密度降低、关节损伤、某些营养因素缺乏等。活性维生素D[1,25-(OH)2D3]是细胞外钙磷平衡的重要调节者,同时对骨骼肌系统也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活性维生素D缺乏对颞下颌关节影响重大,主要表现在对关节髁突结构、软骨细胞、软骨下骨及关节内炎症因子等方面,本文主要就活性维生素D对颞下颌关节的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活性维生素D 颞下颌关节病 软骨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在临床指标及血糖控制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2型糖尿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行牙周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16周实验组菌斑指数(PLI)及出血指数显著减少,且PLI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其他各项临床指标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治疗后有一定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有利于2型糖尿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减轻牙周炎症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代谢状况。

  • 标签: 2型糖尿病 慢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2014年12月12日,中华口腔医学会与哈佛大学医学院糖尿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口腔健康与糖尿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朝阳金茂威斯汀酒店召开。会议旨在深入研讨口腔疾病与糖尿之间的内在联系,会议邀请哈佛大学医学院糖尿病中心多名国际知名教授做相关报告,涉及口腔医学、内分泌医学、营养学以及医疗信息技术等多个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糖尿病中心 学术研讨会 口腔健康 国际 哈佛大学医学院 中华口腔医学会
  • 简介:目的了解西藏那曲地区藏族学生砖茶型氟牙症及龋流行情况,并对两者关系进行探讨。方法2004年7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2~17周岁的471名藏族学生,按WHO推荐的Dean分类法和龋调查方法对氟牙症及龋病患病情况进行检查;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氟牙症与龋的相关性分析用Mantel-Haenszelχ2检验和线性相关性检验;将不同程度的氟牙症按Dean标准分级,并与龋病患龋率进行分层趋势χ2检验。结果氟牙症患病率为53.5%,氟牙症指数为1.09,属中度流行地区;恒牙患龋率较高(56.7%),程度较重(龋均为4.09±2.106);龋的发生与氟牙症呈高度正相关(χM2H=12.060,P<0.01;OR=1.954,P<0.01),为显著线性关系(χ2=12.715,P<0.01);随着氟牙症程度的加重,患龋率呈上升趋势(χ2=14.846,P<0.01)。结论砖茶型氟牙症已成为当地龋高发的易感因素;减少氟牙症的发生,应成为当地藏族学生预防龋的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氟中毒 牙根龋 西藏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以成骨分化为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静脉注射水合四氧嘧啶,建立糖尿模型,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无菌条件下,局麻后抽取兔髂骨骨髓,获取B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细胞进行纯化及培养,分别对2组细胞行MTT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以及ERK、AKT信号通路表达检测。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SNKposthoc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实验组糖尿兔BMSCs细胞增殖活性、成骨基因表达、ALP活性及成血管基因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糖尿兔BMSCs的增殖活性、成骨分化能力及成血管基因表达能力均受到损害。

  • 标签: 糖尿病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活性 成骨分化 成血管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混合型Rosai-Dorfman(RDD)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混合型RD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对其进行随访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光镜下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胞质苍白或呈嗜酸性淡染的特征性组织细胞,可见明显的淋巴吞噬现象(emperipolesis),免疫组化S-100和CD68染色阳性,CD1a阴性。本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伴有颌面骨破坏吸收,容易误诊。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等治疗后病情控制。结论头颈部混合型RDD具有一定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但临床表现多样,诊断较困难。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效果不确定,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密切随访。

  • 标签: ROSAI-DORFMAN病 组织细胞增多症 头颈部 诊断
  • 简介:目的:了解南京市城区12岁学生龋流行状况,为开展学生龋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市城区小学12岁学生进行龋病状况抽样调查750例。结果:12岁学生恒牙患龋率25.60%,龋均0.503;第一恒磨牙患龋率最高,其中殆面及颊/腭侧面,分别占第一恒磨牙龋的61.33%、36.40%;仅有46颗(1.53%)第一恒磨牙做过窝沟封闭;龋齿充填率仅为14.06%。结论:南京市城区小学12岁学生患龋水平略有下降,但充填率低,仍应加强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和龋预防工作。

  • 标签: 12岁学生 龋病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七旬以上老年人患手足口临床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71岁。3天前自觉口腔内发木发痒,双手胀痛,双膝疼痛,活动受限。休息半日后不见好转到当地卫生所诊治。当时诊断为因受风寒而膝疼痛,口服止痛药(药物不详),服药后约2h出现寒战,发现肛门周围、双足心、右手曲侧各指缝间、掌心奇痒,继而出现粟粒状数个小丘疹,丘疹在数小时后转为水泡。

  • 标签: 老年人 手足口病 口腔溃疡
  • 简介:糖尿与牙周炎密切相关,具有双向相互作用,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近些年学者提出将牙周炎列为糖尿的第六并发症,患有糖尿的牙周炎患者,如血糖未能被很好的控制,牙周病变的发展有其特殊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患病的年限与牙周病牙槽骨吸收破坏程度的比例关系,本研究旨在观察。

  • 标签: 糖尿病 牙周炎 牙槽骨吸收
  • 简介:目的:通过咬合板治疗前后咀嚼运动时脑血流变化的测定,探讨咬合板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TMD)时脑血流的变化。方法:使用德国DML系列multidopX1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脑血流的改变。对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与平均峰流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行使咀嚼运动后,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明显增加。未戴咬合板和戴咬合板的TMD患者咀嚼运动后,脑血流速无明显改变。结论:咀嚼运动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咬合板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影响不大。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 咀嚼 脑血流 脑功能
  • 简介:的:探讨高血糖大鼠牙髓干细胞(DPSCs)增殖及成牙/成骨分化能力。方法:选取3个月龄糖尿模型动物GK大鼠及正常对照Wistar大鼠,测定尾静脉血糖值,待血糖稳定1周后,通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两组大鼠DPSCs,通过MTT法测定两组大鼠DPSCs生长曲线,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两组大鼠DPSCs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Osterix(Osx)、骨钙素(OCN)等成牙/成骨向分化指标的表达。结果:GK大鼠餐后2小时尾静脉血糖值稳定在20.1~22.3mmol/L,Wistar大鼠为5.8~6.3mmol/L。MTT结果显示,GK大鼠DPSCs增殖能力从培养第3天到第7天均较Wistar大鼠DPSCs低(P<0.05)。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GK大鼠DPSCs成牙/成骨向分化指标的表达明显较正常对照Wistar大鼠低。结论:高血糖大鼠DPSCs增殖能力及成牙/成骨向分化能力均较正常大鼠低。

  • 标签: 高血糖 牙髓干细胞 成牙 成骨
  • 简介:银屑关节炎(psoriaticarthritis,PA)是一种难以发现的慢性系统性疾病。对于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具有银屑和炎症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很多报道已描述了银屑关节炎的颞下颌关节(TMJs)损害.但未见颞下颌关节作为银屑关节炎受累的首个关节的报道。本文报告一例颞下颌关节发病后几年才诊断的银屑关节炎.因为除银屑之外无其他体征。由于错过早期诊断.造成了严重的颞下颌关节损害。颞下颌关节可以是银屑关节炎的首个受累关节。要想早期正确诊断银屑关节炎.牙科医生和风湿病学家的合作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侵蚀 MRI 银屑病关节炎 硬化 颞下颌关节
  • 简介: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学及学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12年9月21日-24日在杭州举办第九次全国颞下颌关节学及合学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颞下颌关节紊乱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同时将进行颞下颌关节紊乱和口颌面疼痛等学组成立大会。大会将就本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治疗规范、正畸和修复治疗中颞下颌关节问题的应对策略、临床咬合问题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征文通知 病学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中华口腔医学会 颌面疼痛
  • 简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是一种牙龈纤维组织增生性病损,它带来美观和功能上的问题。遗传和药物可以导致牙龈纤维瘤。本文报告了一例5岁女童重度、广泛的遗传性牙龈纤维瘤。治疗采用一系列传统的牙龈切除手术去除增生的纤维组织。术后36个月检查无复发的迹象。

  • 标签: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 病因 牙龈切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的开[牙合]患者的[牙合][牙合]干扰特征。方法169例女性开[牙合]患者根据有无TMD分为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组(TMD(+)组)和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组(TMD(一)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模型进行研究,来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接触等[牙合]干扰特点。结果TMD(+)组开骀患者中,57.8%的患者存在着正中颌位的[牙合]干扰,明显高于TMD(-)组(P〈0.05)。终末位置上的不稳定和由于磨牙的早接触引起的下颌前方偏移是伴有TMD的开[牙合]患者常见的两种咬合特征。结论本研究提示开[牙合]患者中早接触等功能性因素和颞下颌关节的发病有关。

  • 标签: 开[牙合]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干扰
  • 简介:目的通过对包头市3~5岁学龄前儿童龋流行现状分析,探讨患龋情况、龋蚀程度与龋活跃性的关系。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选取包头市5所幼儿园中的379名儿童(男196名、女183名)进行口腔卫生检查,计算患龋率、龋补牙数(dft)、龋蚀严重指数(CSI),并应用龋活跃性试验检测龋活跃度(CAT)。结果包头市3—5岁儿童患龋率、乳牙龋补牙数(dfI)和龋蚀严重指数(CSI)分别为56.20%、3.82和10.11;男女之间的患龋率、dft、C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患龋率、dft、C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CAT在0-1度、2-3度间dft和C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各度与dft、CSI呈正相关关系(r=0.394和0.363,均P〈0.05)。结论龋活跃性试验能够有效准确地反映龋蚀程度,对筛选高危惠龋风险儿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针对包头市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应制定合理的预防诊疗措施,因地制宜为儿童口腔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龋病 学龄前儿童 龋活跃性
  • 简介:对近40年来龋研究中的致病菌的致病特异性问题作了扼要的回顾,目的在于阐述利用变异链球菌作为抗原来引发机体的抗龋力的效用是否满意。根据目前的进展情况认为,免疫学防龋的前景是应该深入思考的。作者对在我国开展龋预防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龋病预防 免疫学 特异性 致病菌 抗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