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法测试在纤维桩表面经过6种不同的处理后与核树脂的粘接强度,探索何种表面处理方法能显著提高纤维桩与核树脂的粘接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30根石英纤维桩随机分成6组,每组5根。A组纤维桩表面涂布粘接剂,B组涂布硅烷处理剂,吹干后涂粘接剂,C组5%氢氟酸酸蚀30sec,流水冲洗吹干后处理同A组,D组5%氢氟酸酸蚀30sec,流水冲洗吹干后处理同B组,E组24%双氧水处理,后操作同A组,F组24%双氧水处理后操作同B组。在桩周分层固化核树脂,用低速锯沿纤维桩外周平行片切,再垂直粘接面片切成横截面约0.9mm×0.9mm的长方柱状试件,每组15个,用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法测试纤维桩与核树脂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体视显微镜观察断裂类型。结果:A组微拉伸粘接强度8.78±2.20MPa,B组9.35±1.92MPa,C组15.50±2.87MPa,D组22.98±3.24MPa,E组16.64±2.70MPa,F组24.88±3.90MPa。用氢氟酸酸蚀的C组和D组和用双氧水处理的E组和F组的微拉伸粘接强度明显高于A组B组(P〈0.05)。用氢氟酸酸蚀后再硅烷化处理的D组比C组、用双氧水处理的F组比E组微拉伸粘接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微拉伸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纤维桩与核树脂的断裂模式为粘接破坏。结论:单纯用硅烷偶联剂处理石英纤维桩表面不能明显提高粘接强度,用氢氟酸酸蚀和双氧水处理能提高石英纤维桩的粘接强度,经氢氟酸酸蚀和双氧水处理后再硅烷化处理能提高石英纤维桩的粘接强度。

  • 标签: 表面处理 纤维桩 微拉伸粘接强度
  • 简介:1962年Bowen开发出第一个牙色材料复合树脂,随着无机填料的不断改进,复合树脂的性能日趋完善,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复合树脂与牙体间的密合度是影响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密合度低则易形成边缘微渗漏,进而导致复合树脂充填后的继发龋、充填物松动、脱落等不良后果.

  • 标签: 复合树脂类 牙科粘固剂 密合度
  • 简介: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许多传统观念发生了彻底改变。本文讨论了后牙复合树脂粘接修复中的几个临床关键问题,回顾了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标签: 后牙 复合树脂 聚合收缩 粘接
  • 简介:目的:比较可流动复合树脂与复合体充填楔状缺损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7例136颗楔状缺损患牙随机分为4组,分别使用可流动复合树脂(Aeliteflo)、复合体(DractAP)进行充填,2种材料又按照楔缺是否备洞分为两个亚组。于修复后6个月、12个月用改良USPHS系统评价其临床疗效。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结果进行分析(ο=0.05)。结果:随访6个月时,边缘密合性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在6个月、12个月评价时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12个月4组问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流动复合树脂与复合体不论是否备洞充填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楔状缺损 牙科材料 复合树脂 同期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颧骨复合体骨折(zygomaticcomplexfractures,ZCF)是颌面部常见的骨折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随着"功能与外形双项标准"的提出,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开放治疗逐渐增多。本文介绍了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颧骨复合体骨折的规范治疗做一简述。

  • 标签: 颧骨复合体骨折 骨折固定 复位
  • 简介:尽管后牙直接复合树脂修复材料和技术发展已很成熟,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牙△面磨损速率高,边缘易破损,疗效易受操作者技术的影响。为了延长修复体的使用寿命,通常需要对修复体进行细修整和抛光。尽管修整和抛光的优点很多,但也有缺点,如更易发生边缘破损和耐磨性差: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尝试寻找一种解决的办法。本文对几例临床病例采用了一种修复体不用或少用器械修整的技术。如必需对修复体修整,修整后须用一种特殊的树脂类表面封闭剂处理,可提高修复体修整后的表面强度和边缘密合性。另外,与传统技术相比该项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改善牙牙合面解剖形态。

  • 标签: 复合树脂修复体 临床病例 修整 后牙 抛光 边缘密合性
  • 简介:目的:研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甲硝唑的摄取,探讨摄取的机制及为通过牙根管给药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甲硝唑孵育后不同时间细胞内药物的浓度,细胞内药物浓度与细胞外药物浓度的关系,以及温度、pH和转运抑制剂丙磺舒和腺嘌呤对细胞摄取甲硝唑的影响。结果:(1)孵育3min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胞内甲硝唑浓度即可达到细胞外水平,之后胞内甲硝唑浓度出现逐渐降低,并在15min后达到平稳;(2)细胞内甲硝唑浓度随着细胞外甲硝唑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3)温度、pH和转运抑制剂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摄取甲硝唑无明显影响。结论: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可快速摄取甲硝唑;甲硝唑通过简单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内。

  • 标签: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摄取 给药途径 甲硝唑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建立和评价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用组织块法、2种改良酶消组织块法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用形态学、免疫荧光鉴定细胞来源。通过活细胞观察,MTT比色实验研究细胞体外生物特性。比较3种培养方法培养HGF的效果。结果:细胞抗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抗角蛋白染色阴性,符合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组织块法、改良酶消组织块法(翻瓶法)、改良酶消组织块法(盖玻片法)的细胞培养成功率分别为26.7%、54%、60%。组织块法和2种改良酶消组织块法间的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2种改良酶消组织块法间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实验建立的细胞系为人牙龈成纤维细胞。2种改良酶消化组织块法可显著提高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率。

  • 标签: 牙龈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 简介:目的观察光照对纤维桩周围双固化树脂粘接效果的影响。方法选用2011年5-11月佛山市向阳口腔医院就诊患者拔除的新鲜完整单根管牙40颗,随机等分为非光照组和光照组。两组牙齿均在截去牙冠后行根管预备,充填,然后植入纤维桩,并使用Bisco全酸蚀粘接系统对纤维桩进行粘接,非光照组仅进行化学固化,光照组在化学固化的基础上再使用QHL75光固化灯照射40s。分别测量两组牙齿根尖段、根中段和根管口段的显微硬度和粘接强度。结果显微硬度:光照组牙齿根管口段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根中段和根尖段及非光照组各段(P〈0.05),而光照组根中段和根尖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强度:光照组牙齿根管口段的粘接强度高于根中段和根尖段及非光照组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根中段和根尖段的粘接强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照有助于加强Bisco全酸蚀粘接剂的聚合程度,从而有助于纤维桩固位。

  • 标签: 纤维桩 显微硬度 聚合 粘接剂
  • 简介:目的探讨丝素胶原支架用作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于2008年9月在辽宁医学院实验中心进行。通过冻干法制备丝素胶原支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噻唑蓝(MTT)法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了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附着于丝素胶原支架的生长情况,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制备的复合膜孔隙率为80.7%;PDLF在材料浸提液中的生长、增殖状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可见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细胞在各复合膜上生长旺盛,伸展充分,形成良好。结论通过冻干法自制的丝素胶原复合物的孔隙率符合牙周组织工程的要求。其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细胞相容性促进了PDLF的生长、黏附及增殖,且无细胞毒性,有望成为牙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 标签: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胶原 细胞培养 丝素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gingivalfibroblasts,HGF)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GF,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0.001、0.01、0.1μg/ml)、不同时间(24、48、72、96h)作用下HGF的增殖水平。结果淫羊藿苷(0.001~0.1μg/ml)对HGF增殖具有促进作用(P〈0.01),0.01μg/ml浓度作用最明显。结论淫羊藿苷有促进HGF增殖的作用。

  • 标签: 淫羊藿苷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伴牙列重度磨耗的口腔修复方法。方法对1例颌骨FD伴牙列重度磨耗的患者进行口腔系统检查与修复设计。完成修复前准备之后,试戴下颌过渡性殆垫,观察4周:行上前牙及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冠延长术,4周后行上下颌牙体预备和精细临时冠桥修复,根据临时冠桥参考模型.对上下牙均行两段式钴铬生物合金烤瓷长桥修复。结果修复后患者面容对称,口唇自然美观,义齿逼真,感觉舒适,咀嚼有力,患者对修复体的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对于颌骨FD伴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的口腔修复.根据适应症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进行上下颌牙列的固定桥修复可以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重度磨耗 咬合重建
  • 简介:通常从易获得的组织中产生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更容易满足临床应用需求。牙龈是一种非常容易获得的组织,在牙科治疗中经常被切除,并作为医学废物被处理掉。从这样的牙龈组织中分离细胞,病人所受痛苦极小。方法和结果:本实验中将4个因子(Oct3/4、Sox2、Klf4和C—Myc,形成GF—iPS-4F细胞)或3个因子(和GF—iPS-4F细胞相似,

  • 标签: 牙龈成纤维细胞 多能干细胞 诱导性 牙龈组织 临床应用 牙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原始数据建立包含牙列的颅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的数字化方法,建立一个高精度的包含牙列的颅面复合体三维实体模型。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对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行常规头部平扫及三维数字影像重建,利用原始DICOM数据,自编程序,以及ANSYS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颅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结果:建立完整的颅面复合体三维实体几何模型,包含22块骨骼和28颗牙齿。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活体的颅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的建模方法。结论: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ANSYS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包含牙列的颅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颅面 复合体 计算机 模拟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添加剂量的nano-ZnO改性复合树脂的锌离子释放规律及浸泡1个月后的抗菌活性。方法:制备不同添加剂量(1wt%,5wt%,10wt%)的nano-ZnO改性复合树脂试件,充分光固化后浸泡于无菌三蒸水中,分别于24h,1周,2周,1个月时使用锌(Zn)测定试剂盒对各组试件浸析液的锌离子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浸泡1个月的试件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不同时间点检测的各组试件的锌离子释放量均随nano-ZnO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10wt%的nano-ZnO添加组改性复合树脂在1个月时仍保持较高的锌离子释放水平,并且其同期抗菌活性也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结论:10wt.%的nano-ZnO添加组改性复合树脂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的锌离子释放水平,从而达到更加长效性的抗菌作用。

  • 标签: 纳米氧化锌 复合树脂 锌离子释放 抗菌
  • 简介:目的应用比格犬动物实验研究生物陶瓷材料iRootFM作为乳牙根管充填材料的治疗效果以及iRootFM与乳牙牙根吸收速率的一致性。方法将比格犬22颗乳牙(共32个根管)分成2个实验组(iRootFM组、Vitapex组)和1个正常对照组。由同一操作者对实验组牙齿行根管治疗术,术后每2周由3名高年资口腔临床及影像学医生盲法进行口腔检查及X线影像学评估。应用SPSS18.0软件,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别对2个实验组的成功率及根管充填材料与乳牙牙根吸收速率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4周iRootFM组的口腔检查及影像学评估成功率均为100%(10/10);2~8周Vitapex组口腔检查及影像学评估成功率均为100%(10/10),10周后成功率为80%(8/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ootFM组与Vitapex组在2、4、6、8、10、12、14周时根管充填材料与乳牙牙根吸收速率的一致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ootFM可以随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而吸收,是乳牙根管充填材料的一个新选择。

  • 标签: 根管充填材料 乳牙 生物陶瓷材料 iRoot FM
  • 简介:目的:通过与粘接系统粘接纤维桩的临床操作时间、3年内的临床存留率进行比较,自粘接树脂用于纤维桩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就诊的100个前牙纤维桩核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个修复体,实验组采用自酸蚀自粘接树脂(EMBRACECORE)粘结纤维桩并形成树脂核,对照组采用自酸蚀粘接系统(DCBond和DCCore)进行树脂粘接并形成树脂核,记录两组的临床操作时间,并追踪1年、2年、3年的临床存留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操作时间为87.38±8.21sec,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5.56±10.04sec;实验组和对照组在1年、2年、3年的临床存留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粘接树脂用于纤维桩粘接临床操作简便、用时较短,临床存留率与采用自酸蚀粘接系统相似,可成为临床常规应用的操作方法。

  • 标签: 纤维桩 自酸蚀自粘接树脂 自粘接粘结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用超强玻璃纤维树脂嵌体对牙周炎松动牙进行固定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牙周病患者14例,其中9例10组牙齿作为固定组,基础治疗后,在相邻牙齿的舌侧制备嵌体固定,分别测定3个月、6个月基线指标(PD,PBS,AL,BMD,PLW,BI).结果:固定后咀嚼效能显著提高(P<0.01).固定组6个月以上临床及X线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P<0.01),出血指数除外(P>0.05).固定组内的固定牙不同时期的各指标均有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有利于牙齿保存及牙周病控制,但经6个月后,须再次牙周治疗维护才能取得长期效果.

  • 标签: 玻璃纤维 光固化复合树脂 嵌体 牙周炎 切牙
  • 简介:目的:研究镍离子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作用规律及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在不同镍离子浓度(0、200、400、800μmol/L)的培养液中培养24、48、72h,MTT法测定细胞相对增值率(relativegrowthrate,RGR);培养48h,利用荧光探针DCFH-DA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含量,通过比色法测定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终产物丙二醛(maleicdialdehyde,MDA)。结果:200~800μmol/L镍离子处理细胞不同时间点下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浓度组均表现出细胞毒性,中浓度组及高浓度组细胞毒性程度较高。200~800μmol/L镍离子处理细胞48h,各组间DCF荧光值及MDA生成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浓度越高,DCF荧光值及MDA生成量越高。结论:在镍离子刺激下,L929细胞增殖活力受到明显抑制,且呈现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趋势;一定浓度的镍离子可诱导L929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镍离子细胞毒性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镍离子 L929细胞 细胞毒性 活性氧 丙二醛 氧化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根管壁缺损模式对预成玻璃纤维桩修复体疲劳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18颗离体上中切牙,均分为3组。截冠后将根管壁预备为重度、中度、轻度3种不同的缺损模式,用玻璃纤维桩修复样本后测试其疲劳强度和残余抗折强度。结果:轻度缺损组疲劳强度最高,重度缺损组次之,中度缺损组疲劳强度最低(P<0.05)。轻度缺损组的残余抗折强度为383.80±138.94N。结论:根管壁缺损模式对预成玻璃纤维桩修复体的抗疲劳强度有一定影响。颈部根管壁薄弱会降低玻璃纤维桩修复体的疲劳强度。

  • 标签: 玻璃纤维桩 粘接性树脂水门汀 根管壁缺损 疲劳强度 咀嚼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