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compressionplate,LCP)结合髂骨植治疗尺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LCP结合髂骨植治疗尺骨骨折术后不愈合21例,拆除原固定装置,清除骨折端纤维瘢痕组织、硬化和坏死,取髂骨植,以7~8孔LCP固定骨折端,术后给予旋后15°~20°石膏固定4~6周。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9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物断裂、感染等并发症。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优15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3%。结论:LCP结合髂骨植治疗尺骨骨折不愈合,骨折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可靠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 植骨 尺骨 不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切开复住内固定加植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间来我院就诊的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8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40例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术治疗,均随访半年,研究对比两组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的足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Bohler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治疗后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的足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Bohler角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鼻内镜下外伤性鼻骨折复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100例鼻内镜下外伤性鼻骨折复位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外伤性鼻骨折复位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鼻内镜下外伤性鼻骨骨折复位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长期酒精摄入对中老年男性骨密度、代谢指标及抗骨折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在我院查体中心进行体检的982例45~79岁的中老年男性为调查对象,如有饮酒史则至少5年,按酒精摄入量分为4个等级:不饮酒,少量饮酒(〈50g/d),中等量饮酒(50g~100g/d),大量饮酒(〉100g/d);按开始饮酒年龄分为〈20岁、20~30岁、〉30岁3个等级。采用统一的问卷进行调查,测定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ALP),放射免疫法测定钙素(BG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脱氧吡啶啉(DPD),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结果①与不饮酒组相比,饮酒者血ALP和钙素水平明显降低,且随日酒精摄入量的增加以及开始饮酒年龄的提前而降低更为明显(P〈0.05)。②受试者各组间腰椎骨密度无显著差别,〈50g/d组受试者的股骨颈、Ward’s三角区和大转子骨密度亦无显著改变(P〉0.05),但50~100g/d、〉100g/d组和〈20岁、20~30岁组受试者的股骨颈、Ward’s三角区和大转子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且其抗骨折能力和下肢最大肌力亦显著降低(P〈0.01)。③982例受试者髋部骨密度测定共检出骨质疏松者为423例(47.5%),50~100g/d组和〉100g/d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不饮酒组和〈50g/d组(P〈0.05);〈20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小饮酒组、〉30岁组和20~30岁组(P〈0.01)。结论长期大量饮酒可抑制中老年男性的转换,降低股骨颈骨密度,从而降低股骨颈的抗骨折能力。

  • 标签: 酒精 骨密度 中老年男性 骨代谢 抗骨折能力
  • 简介:目的分析颌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颌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术,对照组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55.0%(P〈0.05);2组患者术后伤口全部愈合拆线,并无感染。对照组有1例钛钉移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颌骨骨折 颌间牵引钉 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带锁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2例患者,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钢板固定)与观察组(带锁髓内钉)。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该治疗方式在四肢创伤骨折不连中效果显著。

  • 标签: 并发症 四肢创伤骨折 骨不连
  • 简介:患者,男,32岁。主因车祸致左股骨干骨折2h于2011年1月20日入院,2h前患者饮酒后发生车祸致左大腿骨折,伤后送来我院。查体BP130/70mm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左大腿中段肿胀畸形,压痛明显,有反常活动,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锁钉内固定 迟发感染 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用经尺骨鹰嘴截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髁间粉碎骨折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之间收治的35位成人肱骨髁上髁间粉碎骨折患者进行分析【1】。经尺骨鹰嘴截入路双钢板或单钢板(根据术中情况决定)固定疗法治疗35位患者,分析手术治疗的基本情况、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

  • 标签: 经尺骨鹰嘴截骨,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肱骨近端粉碎骨折中应用手术内固定辅以散瘀止痛续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患者,纳入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月,基于乱数表法分为中药组(n=50,手术内固定+散瘀止痛续汤)与常规组(n=50,手术内固定),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的恢复时间(肿胀消退、骨折愈合)、X射线下骨折愈合情况(1个月、2个月、3个月)、术后3个月基于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MS)评估两组患者的肩部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中药组的恢复时间(肿胀消退、骨折愈合)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术后1个月,Lane-Sandhu X射线断端痂生长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2个月、3个月中药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中药组C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患者中应用手术内固定辅以散瘀止痛续汤能够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以及肿胀消退,改善肩部功能状况,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骨折患者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肱骨近端粉碎骨折 散瘀止痛续骨汤 手术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髓内钉内固定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100例四肢长管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钢板内固定,观察组采取髓内钉内固定。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内固定的应用效果优于钢板内固定,可在四肢长管创伤骨折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髓内钉内固定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肢创伤骨折不连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2年2月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导致不连的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病率有效低于对照组,因此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相比常规治疗更具有安全性,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四肢创伤骨折不连的患者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具有更高的治疗安全性,对改善手术指标、促进患者预后都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口腔种植增量中应用劈开配合挤压术的效果。 方法: 选入本院收治 100 例病患入此次研究,分组劈开术组( 50 例行劈开配合挤压术)及常规组( 50 例行常规劈开术),对照临床效果。 结果: 劈开术组唇舌向牙槽厚度、唇腭侧板移动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组( P < 0.05 )。 结论: 在口腔种植增量中应用劈开配合挤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可在实际治疗中多加推广。

  • 标签: 口腔种植骨增量 骨劈开术 骨挤压术 随机对照
  • 简介:目的观察下颌骨折应用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患者下颌骨折采用口内或口内外联合入径进路以小型钛板进行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3~6个月,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结果35例患者中33例张口咬合关系良好,2例咬合关系轻度不良;32例张口度≥37mm,3例张口度〈37mm,X线检查骨折愈合良好。结论用小型钛板对下颌骨折坚固内固定治疗,与传统的颌间结扎比较有明显的优点。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坚固内固定 钛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髁状突解剖复位对下颌髁状突骨折患者口腔结构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68例下颌髁状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复位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患者进行解剖复位,对照组患者进行游离复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口腔结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手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x2=4.221,P<0.05);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咀嚼正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660~5.314,P<0.05);最大开口度、前伸运动距离、侧向运动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394~7.534,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193~7.678,P<0.05)。结论髁状突解剖复位治疗下颌髁状突骨折的疗效更为理想,能够有效重建口腔结构、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解剖复位 口腔结构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总结半环槽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开放性骨折延长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2001年以来,我科用半环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延长8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2-3年随访,优良率95%,76例在一年内痊愈,3例年龄超过65岁因骨质疏松3年恢复,1例无随访,1例内固定后不连接改为外固定手术。结论:此法有牢稳、可靠性,特别运用于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各种不连接及肢体延长。外固定后对骨折对位不良,可随时调整外固定支架使骨折复位进行早期功能恢复锻炼,通过延长,弥补了临床治疗大块大段缺损的空白,半环槽外固定器的特点,可供多方向穿针,调节方便简单、稳固性好。

  • 标签: 半环槽 胫腓骨 外固定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关节截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的策略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经关节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1.11%、75.56%,优良率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经关节截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临床效果理想。关键词经关节截;复位内固定手术;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骨折内翻畸形多因患者骨折最初治疗处理不当所致,其中又以膝关节创伤性畸形最为常见,由于膝关节肩负铰链作用,一旦出现畸形,将直接影响患者活动功能1,给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90例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治疗措施,结果证明经关节截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我院确诊为骨折后内翻畸形,骨折处关节面塌陷>5°、3mm,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语言功能障碍及手术禁忌者,90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6.5±4.7)岁,骨折Schatzker分型27例为Ⅳ型,11例为Ⅴ型,7例为Ⅵ型;观察组(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6.5±4.4)岁,骨折Schatzker分型26例为Ⅳ型,13例为Ⅴ型,6例为Ⅵ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骨折Schatzker分型)相近无明显差异,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在患者骨折处皮肤作切口,将肌层充分暴露,胫前肌起始部切开后再拉开,将外侧平台骨折充分显露,进行关节面重建,并采取螺栓对其进行内固定。观察组采取经关节截治疗,先对根据患者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情况制定最佳翻修方案,借助充气止血带和术中导航进行手术翻修治疗。在患者股骨远端处放置已注册的胫骨追踪器,逐步将其打入至胫骨中段和股骨胫骨解剖轴,并分别对其位置进行注册,注册时应严格根据操作流程,准确测量畸形角度,详细记录其测量结果。于内侧缘作切口,详细探查膝关节情况,彻底清除纤维组织和痂。在胫骨结节下打入克氏针,通过透视显示观察克氏针位置合适后,再进行双平面截面凿开过程中使用刀直至外侧克氏针处结束截,注意皮质无需打断。使用撑开器对面进行撑开,测量其内翻角度,采取纠正措施将外翻角度纠正道2°左右。通过导航验证对内翻畸形进行纠正,纠正前需先对胫骨进行接骨,并对其撑开程度进行计算,计算时应严格按照术中导航和术前股胫角结果进行计算,将其纠正到173°,再使用直径4.5mm的胫骨近端内侧锁定钢板固定截面,同时打入螺钉,在透视显示中观察截是否达到合适位置,根据显示结果对其进行固,达到下肢力线纠正目的。术后所有患者均采取CT及X线对膝关节正侧位进行检查,术后2~7天,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对患膝进行适当训练,术后3个月可适当进行负重锻炼。1.3观察指标采取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法2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差,61~79分为良,80分以上为优,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_)±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对照组(45例)优18例(40.00%),良16例(35.56%),差11例(24.44%),优良率为34例(75.56%);观察组(45例)优32例(71.11%),良9例(20.00%),差4例(8.89%),优良率41例(91.11%);优良率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膝关节作为重要的铰链,由于不存在代偿作用,出现骨折后很容易产生内翻畸形情况。特别是老年群体,随着年龄增大,骨质疏松情况严重,骨折后一旦最初治疗不当或固定坚强性不够,内翻畸形发生机率更大。目前,关于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修复愈合必要性、手术禁忌、手术指征方面报道较少,研究表明3,在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修复前,采取x线进行放射诊断,有助于最佳方案制定。临床判断如患者骨折关节面处塌陷超过3mm,下肢内翻畸形超过5°以上则需采取复位手段,因此,在治疗前必须对患者采取CT和X线检查,再根据患者情况对关节塌陷及下肢内翻畸形情况进行评估,并对下肢机械轴进行矫正,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膝关节功能。换而言之,经关节截主要针对的畸形部位进行,而不是针对影像学指标。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90例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治疗措施发现,经关节截治疗患者优良率(91.11%)明显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优良率(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经关节截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情况。综上所述,经关节截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借鉴。参考文献1孙立恒,李宁.经关节截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临床效果J.创伤外科杂志,2016,18(9)534-536.2朱建东,郑洪波.经关节截治疗创伤后胫骨平台骨折畸形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0)1875-1876.3喻长纯,杨明路,王战朝等.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7,21(10)1031-1035.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肽注射液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均应用复方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静息时及活动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0%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125,P<0.05)。结论临床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复方骨肽注射液 胸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 护理
  • 简介:渭源县人民医院李彩军摘要目的浅析肽注射液联合接骨七厘片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挑选出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共280例,时间选定2013年6月~2018年6月。按照“计算机表法”进行每组的均匀划分,参照组(n=140例)选择肽注射液治疗;分析组(n=140例)选择肽注射液、接骨七厘片联合治疗方案。结果分析组的治愈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值<0.05);疗效92.55%高于参照组的65.52%(P值<0.05),最终分析价值显现。结论肽注射液、接骨七厘片联合治疗方案辅助治疗四肢骨折患者中可明显提高外伤骨折的愈合率,实现治愈时间以及总有效率的改善,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骨肽注射液 联合 接骨七厘片 四肢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系统化护理应用于四肢长管骨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进行研究录入我院中资料,登记有效的四肢长管骨折患者50名,并选择计算机随机分组法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各设置25名患者。对照组内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内患者则应用系统化护理,在护理以后由医务人员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分析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疼痛评分术后各时间均显著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睡眠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四肢长管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时,选择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骨骼状况得到改善,使患者的病情快速恢复,尤其是通过综合室的护理还能够优化患者的睡眠,改善患者的病情。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四肢长管骨折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