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静脉留置输液护理应用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 -2020年 1月在本院肾病科接受治疗的 60例静脉留置输液老年患者, 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应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输液外渗情况及护理前后健康知识认知评分。 结果 观察组的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护理后,两组健康知识认知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输液护理中,可有效减少输液外渗情况,提高患者健康知识认知程度。 【关键词】老年患者;静脉留置输液护理;健康教育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的按压方法对老年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后皮下淤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间收治的 100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及观察组各 50例,分别在拔后采取传统交换式按压法与非交换式竖压法来进行按压,比例两组老年患者皮下淤血的发生概率以及患者对按压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按压,发现观察组出现皮下淤血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对按压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结束后可以采用非交换式竖压法来完成拔,从而达到降低皮下出现淤血问题的概率,提高老年患者对输液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按压方式 老年患者 静脉输液 皮下淤血率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5.5号头皮在慢性病病人静脉输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病病人作为实验样本,参照红蓝球法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选择7号头皮输液,研究组选择5.5号头皮输液,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的不同。结果:研究组比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比其血管反应发生率、VAS评分低,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病病人采用5.5号头皮进行静脉输液,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穿刺成功率,缓解疼痛感,保护血管,值得借鉴和采纳。

  • 标签: 5.5号头针 静脉输液 慢性病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 输液静脉留置并发症产生的影响因素 与 护理预防策略 。方法: 选取 45 例 使用静脉留置的患者 ,均为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收治,了解 静脉留置 在留置期间出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实施针对性 护理预防策略 ,分析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 VAS 评分、健康知识评分及满意度评分 。结果: 护理后 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 VAS 评分 较护理前低 , 健康知识评分及满意度评分较护理前高, P< 0.05。结论: 分析 输液静脉留置 患者出现 并发症 得 影响因素 并对其实施针对性 护理预防策略 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与健康知识掌握度 。

  • 标签: 输液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影响因素 护理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微穿刺技术在提高手臂输液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01-01—2019-06-30 在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巿中心医院乳腺肿瘤外科植入的 121 例手臂输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 2018-01-01—2018-09-30 植入的 58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液套件内配备的 18G 穿刺针穿刺,送入的导丝为 0.035 in;将 2018-10-01—2019-06-30 植入的 63 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微穿刺技术,穿刺针为 21G ,送入的导丝为 0.018 in。比较两组患者经血管穿刺放置手臂输液的成功率、一穿刺成功率、导管放置成功耗时和护士对两组患者穿刺时产生心理压力的例数对比。 结果 观察组经血管穿刺放置手臂输液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 98.2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0 , P=0.48 ;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 96.83%,高于对照组( 8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5.57 , P=0.02 ;观察组患者导管放置成功耗时为 ( 21.03±2.98) min,低于对照组( 28.12±10.68)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06 , P< 0.001 ;给观察组穿刺时对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患者例数为 0,给对 照组穿刺时对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患者例数为10( 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5.69 , P< 0.001 。结论 微穿刺技术能提高一穿刺成功率、缩短导管放置耗时,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值得在手臂输液植入中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手臂输液港 微穿刺技术 静脉 穿刺成功率 心理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置入式中心静脉输液后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置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术患者10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针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后,针对其并发症发生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结果 102例置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术患者中,手术完成率为98.04%(100/1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10/100),主要并发症包括气胸、皮下组织灼烧感、回抽障碍、上肢水肿、体翻转、感染、导管堵塞、导管夹闭综合症等。结论 在置入式中心静脉输液后可能出现气胸、皮下组织灼烧感、回抽障碍、上肢水肿、体翻转、感染、导管堵塞、导管夹闭综合症等并发症状,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防治。

  • 标签: 置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 并发症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微穿刺技术在提高手臂输液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01-01—2019-06-30 在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巿中心医院乳腺肿瘤外科植入的 121 例手臂输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 2018-01-01—2018-09-30 植入的 58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液套件内配备的 18G 穿刺针穿刺,送入的导丝为 0.035 in;将 2018-10-01—2019-06-30 植入的 63 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微穿刺技术,穿刺针为 21G ,送入的导丝为 0.018 in。比较两组患者经血管穿刺放置手臂输液的成功率、一穿刺成功率、导管放置成功耗时和护士对两组患者穿刺时产生心理压力的例数对比。 结果 观察组经血管穿刺放置手臂输液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 98.2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0 , P=0.48 ;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 96.83%,高于对照组( 8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5.57 , P=0.02 ;观察组患者导管放置成功耗时为 ( 21.03±2.98) min,低于对照组( 28.12±10.68)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06 , P< 0.001 ;给观察组穿刺时对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患者例数为 0,给对 照组穿刺时对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患者例数为10( 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5.69 , P< 0.001 。结论 微穿刺技术能提高一穿刺成功率、缩短导管放置耗时,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值得在手臂输液植入中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手臂输液港 微穿刺技术 静脉 穿刺成功率 心理压力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乳腺癌化疗患者护理中应用亲情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50 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依据其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 n=25 )与观察组( n=25 ),两组患者均采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留置,同时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亲情护理,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 结果: 在护理干预之前,观察组的 SAS 评分、 SDS 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05 )。经过为期 6 个月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 SAS 评分、 SD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 P<0.05 )。 结论: 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亲情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亲情护理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肝母细胞瘤患儿在植入式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此研究的肝母细胞瘤患儿选取时间为 2018/1-2020/1,随机取 94例,分为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n=47)与采取人性化护理的实验组( n=47),评价首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概率。结果:采取人性化护理的实验组患儿在植入式静脉输液过程中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P< 0.05),实验组并发症概率更低( P< 0.05)。结论:对肝母细胞瘤患儿在植入式静脉输液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提升首次穿刺成功率和降低患儿并发症概率有较大帮助。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肝母细胞瘤 患儿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在展开静脉血液植入术过程中展开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研究,所选入患者 80例,在本院 2019年 1月至 12月所接诊,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取 40例,术中展开常规护理,即对照组,余下 40例则将优质护理加以运用,即观察组。分析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以及意外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均存在优势, P<0.05。结论 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值入术治疗的过程中展开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帮助患者进行恢复。

  • 标签: 恶性肿瘤 优质护理 静脉输液港值入术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浅静脉留置输液外渗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工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3 月本院 70 例 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分析浅静脉留置输液外渗的原因,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防浅静脉留置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结果:科学选择穿刺部位和输液工具,并合理运用输液方法,并针对造成的原因进行改善和管理,减少输液外渗现象。结论:对实际输液案例进行分析,找出输液外渗干预,使输液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浅静脉留置针 高血压脑出血 输液外渗 原因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腋静脉留置在早产儿静脉输液中的使用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3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 12例早产患儿为观察对象 ,本组 12例患儿均接受腋静脉留置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总结护理方法及有无输液不良事件发生。 结果本组12例患儿中 ,无一例患儿出现输液不良事件。 结论腋静脉留置可有效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身心痛苦,提高患儿静脉输液治疗的依从性 ,明显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改善护理工作服务质量和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

  • 标签: [ ]腋静脉 留置针 早产儿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技巧以及应用静脉留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4 例随机分组,对照组(n=37)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37)实施预防性护理。 比较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堵管率2.7%、皮下血肿发生率5.4%,输液前、输液中及输液后满意度分别(93.59±3.20)分、(94.17±2.00)分及(95.18±1.69)分。对照组堵管率5.4%、静脉炎发生率 2.7%、药液外渗率5.4%、皮下血肿发生率8.1%、感染率2.7%,输液前、输液中及输液后满意度分别(80.49±3.15)分、(75.88±2.02)分及(74.28±3.50)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采取护理技巧,应用静脉留置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糖尿病患者 静脉留置针 静脉输液 护理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力绷带与输液保护罩在婴幼儿静脉留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5月该科住院的婴幼儿10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手背位置给予留置穿刺成功、康惠尔透明贴予以保护后,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针对患儿留置部位进行合理固定,观察组采用输液保护罩进行固定,两组固定原则为安全、耐用,均不采用其他材料协助固定。比较两组留置的留置时间,24 h,48 h,72 h内的留置固定效果,留置期间弹力绷带与输液保护罩松解次数及花费的时间,留置期间出现的并发症。结果①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长长于对照组留置时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7,P=0.082)。②两组比较,总体固定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两组比较,对照组松解花费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14,P=0.000)。④两组比较,观察组留置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14,P=0.043)。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固定留置效果良好,均有关并发症发生,医用保护罩易于护理人员有效评估,减轻护理工作量,但应用部位有限。护理人员在婴幼儿临床留置固定过程中,可结合患儿具体位置选择合理的固定方式。

  • 标签: 弹力绷带 输液保护罩 静脉留置针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在浅静脉留置输液中应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2018.4-2020.4期间选出62例老年浅静脉留置输液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而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然后分析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针对性护理应用在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输液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留置针 浅静脉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 : 体会 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 。 方法: 遵循护理差异分组方式,择 我院 2019.2-2019.9 内的 120 例 乳腺癌患者(实施 植入式静脉输液)分为对照 ( 60 例, 常规护理 ) 和观察组 ( 60 例, 优质护理) ,观察置入 中心静脉输液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 发生率明显较 对照组低( 21.6% 、 41.6% ) p < 0.05 。 结论:对接受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的 乳腺癌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干预,建议以常规护理为基准,而后联合开展 优质护理;在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价值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 乳腺癌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 护理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 3M 敷料在乳腺癌输液植入患者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 76 例 2018 年 3 月 -2020 年 2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输液植入乳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形式进行分组,将 76 例患者分为 2 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 38 例患者,实验组 38 例患者采用 3M 液体敷料,对照组 38 例患者采用半透明敷贴,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红肿、张立性水泡、瘙痒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较高, P<0.05 。 结论: 乳腺癌输液植入患者在皮肤护理中应用 3M 液体敷料效果较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输液植入患者安全性,具有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输液港植入 皮肤护理 3M 液体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优质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在护理质量上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之间收治的实施了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抽取120例来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再将这120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来分为两组,平均分每一组患者都是60例。对其中一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来进行干预,设为常规组。另外一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设定为对照组。然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总满意度等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过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规组患者的为53.33%,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为71.67%,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常规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更低,上述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让乳腺癌患者能够有效的提高其对护理的总满意度,并且有效降低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护理质量评价的影响较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乳腺癌患者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Y型针管回缩式安全静脉留置和直型安全型静脉留置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儿科门诊收治的输液患儿4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直型安全型静脉留置,研究组采用Y型针管回缩式安全静脉留置。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输液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家属对穿刺满意度、舒适度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穿刺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输液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穿刺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穿刺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理及情感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Y型针管回缩式安全静脉留置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应用可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儿满意度和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Y型针管回缩式安全静脉留置针 直型安全型静脉留置针 儿科 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外周静脉留置输液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20183~20193月期间(实施PDCA管理前)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照组,以20194~20204月期间(实施PDCA以来)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输液管理,观察组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输液管理中,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留置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理论用于外周静脉留置输液管理能有效提升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确保患者治疗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留置针 输液管理 PDCA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