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0 个结果
  • 简介:旧约正典中典型的意象,反映了作为被造物的人的生存状况和本性,因而具有普遍的属灵意义。旧约的意象隐含着深刻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同时具有具体、生动、细腻、丰富的特征。因而可以被历世历代的犹太人和基督徒所传承、增广和诠释。旧约的意象反映了希伯来人的宗教思维方式,并深刻影响了新约。

  • 标签: 旧约的意象 形式鉴别 象征手法
  • 简介:在我国群星灿烂的现代文坛上,沈从文是一位自学成才、勤奋多产且影响较大的著名作家。他那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独具一格的创作成就,沉浮不定的人生命运,无疑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传奇”。沈从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用满腔的爱国热忱,用抒情、优美、健康、自然的笔触,创作了大量引人注目的小说,从而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沈从文在大量创作小说的同时,和同时代的其他著名作家一样,写了一定数量的文学批评类的文章,这一点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不为人们所重视。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文章处处彰显着与他的文学作品相似的

  • 标签: 沈从文 文学批评 唯美主义文学 文学评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作品
  • 简介:本书为“觉群佛学博士文库”之一,作为为潭洁。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本书以南朝社会作为背号,选取竞陵“八友”这样一个颇具代表的文化集团作个案的研究,作者考察了竞陵“八友”文化集团的性质,其组织者和参与者,以及集团成员所从事的文化活动,其中主要集中在佛学与文学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揭示出南朝佛学与文学发展的独特历史轨迹。

  • 标签: 文学发展 佛学 南朝 宗教文化出版社 文化集团 2009年
  • 简介:一、人生经历陶菲格·哈基姆是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现当代文坛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曾留学法国,获法学博士学位,被地中海国家文化中心授予“地中海国家最佳思想家、文学家”称号,被誉为“阿拉伯戏剧之父”。1898年,陶菲格·哈基姆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市,自幼就表现出对音乐、戏剧艺术的热爱。1919年,埃及掀起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爱国运动,青年一代受到极大的教育与鼓舞,纷纷投入到这一爱国主义运动之中。

  • 标签: 陶菲格 哈基姆 法学博士学位 英国殖民统治 文学创作 文化中心
  • 简介:文学价值是一个流动的范畴余逊涛文学价值问题是文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文学价值的认识,多年来一直停留在“价值是文本的属性,作为事物的客观属性是一成不变的”这一静态层面上。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同一作品的价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环境氛围里,对不同的接...

  • 标签: 文学价值 一个流 论文学 接受者 潜价值 二重性
  • 简介:马赫江·居马巴耶夫(1893—1938,以下称马赫江),出生在北哈萨克斯坦州一个富裕多子的哈萨克家庭。14岁始写诗,其诗主要用哈萨克文和塔塔尔文发表在报纸和杂志上。他掌握古突厥语、阿拉伯语、俄语和波斯语等多门语言。1923—1927年在莫斯科高尔基文学院学习,完成学业后回到哈萨克斯坦。1929年被捕,1936年在高尔基及其妻子彼什科娃的帮助下获释,返回北哈萨克斯坦州首府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在中学教授俄语和俄罗斯文学

  • 标签: 哈萨克斯坦 文学启蒙 马赫 1927年 俄罗斯文学 阿拉伯语
  • 简介:本文最初发表于英国《翻译家》杂志(英文)1995年第1卷第2号上,现征得原出版者(St.JeromePublishing)的同意,特译成中文,发表在本期《金陵神学志》上,以便让国内读者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合本圣经与中国新文学运动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新文学运动 和合本 传教士 译本 圣经 白话文运动
  • 简介:关羽本是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但在殁后却成了妇孺皆知、全智全能的尊神,并形成了关羽信仰。究其原因是关羽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和儒释道三教、文学艺术、历代帝王的美化、圣化、神化之故。在此就文学艺术对关羽的神化作一论述。

  • 标签: 《三国演义》 戏曲艺术 诗词联碑 传说故事
  • 简介:7月22日至8月11日在燕山大学举行,由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承办。开班典礼由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韩兆柱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谢地坤研究员、燕山大学副校长张福成教授、英方代表吉姆·霍普金斯博士,以及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党政领导和部分教师、暑期学院全体外籍教师及学员共百余人参加了开班典礼。本期研讨班的主题为“哲学与心理学”,参加学员75人,不仅全面完成了预期内容,而且深入探讨了当代哲学的诸多问题,诸如心理与哲学、心灵哲学、分析哲学、信息哲学等。为配合这次研讨班、进一步加强中外哲学的学术交流,8月1-2日在燕山大学同期举办了“2013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高级研讨班 哲学发展 当代中国 法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简介:今年,是全国苗族文学创立五十周年,使我回忆起已离开人世五个年头、为苗学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并在苗族文化的挖掘、开发、征集、整理、教学、推广、普及诸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苗族文字语言学家——杨通胜老师。

  • 标签: 苗族文化 语言学家 文学 怀念 精力
  • 简介:<正>21世纪即将到来。在世纪末的最后时光,回顾与展望成为热点话题。回顾是为了展望。中国文学在21世纪将面临怎样的命运?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主观愿望的问题,也不是瞎猜可以解决的。我们不能凭一己之爱好去

  • 标签: 中国文学 中国文化 文学评论 下个世纪 中国作家 回顾与展望
  • 简介:<正>4岁的Melissa一个人呆在起居室,坐在小摇椅上看一本画册。无任何明显理由,她恼怒地长叹一声,使劲地合上画册,毫不迟疑地走出房间。母亲看到这不寻常的举动,问她出了什么事。Melissa执拗地回答说:"我实在受不了了,一个印第安人

  • 标签: 幻想 学前儿童 文学作品 儿童生活 游戏 成人
  • 简介:跨文化交流被理解为在跨文化语境中交谈与清楚表达的能力。它所指的情形是,说话者与倾听者虽然没有共同话语体系,但会有相互交往和理解空间去交谈或倾听。因此,跨文化交流就是在这些情况下使交流得以可能的那些条件。

  • 标签: 文学交流 文化论 跨文化交流 价值 诠释 跨文化语境
  • 简介:一部文学作品的永恒价值,除了构思的精妙,内容的深刻外,还离不开艺术形式之美.完美的艺术形式直接体现了艺术家创造性的思维,流露出艺术家的激情,这一激情推动了艺术想象,从而使作家在独到、新颖的构思氛围下,创造出独具风格的感人作品.人们都深切体验到,缺乏艺术形式之美的作品是寡淡乏味的.那么究竟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表达方法有多大的关系?风格指的是内容还是形式,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呢?它是否内容与形式、风格对立统一的结合体?

  • 标签: 论文学 文学作品 语言艺术 审美价值 审美意蕴 创作方式
  • 简介:伏牛山自在禅师系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709-788)法嗣,也是河南佛教圣地伏牛山的实际开创者,亦是将洪州禅法自南方传入京洛的重要人物,然而传世文献对其记载并不多.最早收录伏牛自在禅师的资料是编于南唐时的《祖堂集》,可惜记载不详;《景德传灯录》、《宋高僧传》、《鉴诫录》及《云岩寺记》碑文,对伏牛自在禅师也略有提及.通过以上文献大体可勾勒出自在禅师的生平事迹及禅法.

  • 标签: 自在禅师 伏牛山 云岩寺
  • 简介:本文不拘泥于唯物与唯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框架,从推动孙中山哲学思考的先行著作入手,重新探讨了《孙文学说》。认为《孙文学说》除人们所熟悉的知行关系等认识论外,还有更丰富的哲学内容,尤其是给人文精神提供了一个新的构建。它力图摒弃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人为对立,注意吸取西方人文主义哲学的成果,并努力把人文精神的追求置于科学的基础上,使二者互相为用,相得益彰,试图以此为革命实践提供一种更加恢弘积极的哲学思维。

  • 标签: 孙中山 人文精神 叔本华 心性文明 柏格森 精神生活
  • 简介:拼音作为增强汉字形音转换的桥梁在中文学习和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为深入了解拼音在中文学习中的作用及其加工机制,在系统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拼音学习对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拼音的注音方式和呈现方式对汉字学习的影响,拼音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研究结果表明,拼音学习可以促进语音意识的发展;不同的拼音注音方式和呈现方式会对汉字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拼音加工的机制与汉字加工存在不同,但拼音加工的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 标签: 拼音 中文学习 语音意识 呈现方式 加工机制
  • 简介:从类型文学的角度来说,王小波的小说创作是严肃文学、纯文学、精英文学,有后现代小说文本的特质,具有独创性,也就是充分的反类型化;但其小说的题材、结构、人物塑造、美学风格等方面则有类型化的因子。从本体意义上来说,王小波小说就是在类型化和反类型化的矛盾张力中发展的。一方面,其小说题材的趣味和刺激性、故事情结的戏剧性、人物塑的模式化,在显性的层面上难逃俗趣;另一方面,其小说通过运用影射与戏仿、开放叙事空间的构筑以及文体的杂糅等手段,在隐性层面上具有了反类型化的雅韵特质,使得俗趣和雅韵在王小波小说中超越雅与俗,满足了读者的多层次需要。

  • 标签: 小说诗学 严肃文学 王小波 雅俗 人物塑造 小说题材
  • 简介:文艺与政治之间在事业及工作方面可结成外部关系,在社会意识及社会生活内容方面可结成内部关系。审美性是文艺作品整体的功能性属性,既表现在作品的艺术形式方面,又表现在作品的内容方面。当政治内涵作为社会功利价值表现为作品内容时,其存在形态就由生活的原型转换为经过艺术加工的形象体系,可以合理地成为艺术的内容及文艺审美性的组成因素。在文艺审美性中排斥特定政治功利性的看法没有学理根据。

  • 标签: 文学与政治 审美性 功利性 文学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