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前贤既有的基础之上对“五唯识观”加以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它与唯识宗修行五位理论之间是何种关系,认为窥基的“五唯识观”与修行五位之间存在着比较严格的对应关系,“五唯识观”是中国特色的五位修行理论。

  • 标签: 窥基 五重唯识观 修行五位
  • 简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健全党的权力规则体系。党的权力规则体系是由全党共同制定和执行,并以党内法规、政治规矩与工作制度相统一的形式表现出来,旨在规范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权力的全部规则的总和。这一体系是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历史命题、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当代命题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命题的统一回应。同时,建构党的权力规则体系必须确立权力运行原则、权力运行边界和权力运行过程。

  • 标签: 党的领导 权力规则体系 理论 价值 运行
  • 简介:寻微探幽古树华──喜读《周易述论》崔波刘太恒先生的《周易述论》最近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周易》研究领域里所取得的又一可喜成果。它既是一部对中国哲学史研究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又是一部通俗易懂、见解新颖且可读性强的著作。值得我们学习和研讨。...

  • 标签: 《易经》 《周易》研究 《易传》 述论 六十四卦 《易》
  • 简介:在关于马克思正义理论的讨论中,一个被质疑最多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马克思本人是否赞成从正义与非正义的角度讨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差异?进一步说,以道义合理性为根据论证社会主义应当取代资本主义是否与以历史必然性为核心的唯物史观相冲突?

  • 标签: 正义理论 马克思 辩护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唯物史观
  • 简介:智道长,辽宁丹东市人,现年七十五岁。他长身卓立,须发如银,自然流露出文静儒雅的书生气质。他十三岁起上学读书,初中肄业后又在师范学校就学,毕业后教了十年书。他的父祖辈是来自山东的移民,因而李智道长童年时代家境穷困。他讨过饭,也给财主放过猪。其父兄长年在鸭绿江上从事水上运输,后来家境稍有好转后,才能送他读书。他们全家信神奉道,其母尤甚,因而李道长从小就受父母信仰之薰陶。一九四七年他在沈阳太清宫拜在孙崇礼道长门下为俗家弟子。一九五一年父母先后逝世,李智道长其年三十五岁,觉得自己俗缘已了,红尘无牵,遂找到其师孙

  • 标签: 道长 沈阳太清宫 纠仪 道协 水上运输 鸭绿江上
  • 简介:新疆同学娜迪热,带着父母的嘱托和期待迈进内班,初入内班时怀着雄心壮志,来到内班后却产生了心理落差、孤独感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学习上的压力亦让她感到失落。

  • 标签: 心理剧 适应 梦想 成长
  • 简介:学做功已是十五年前的事,记得那时刚入道,抱着满腔做神仙的念头,上了武当,许是某些特有的缘分吧,终于能在心念久已的地方住下,且一住经年。之后离开了武当,当然也是缘。

  • 标签: 高功 道教 法师 神仙信仰 斋醮科仪活动
  • 简介:任晓华在《理论探索》2018年第3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文化思想是指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建构的以人民大众为主体、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理论体系,是在掀翻旧文化的根底上建设起来的全新的大众文化。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 标签: 人民主体 文化思想 毛泽东 《理论探索》 大众服务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从其创立之初,就以老子《道德经》为理论基点,围绕着人应当如何修身养性才能达到升玄之境而建立了以“道”为核心的信仰体系。道教信仰是人对超越有限存在的无限整体——“道”的体悟和把握。这种对绝对无限整体之道的体悟和把握既超越世俗之人的经验之外,又是生活于具体时空中的世俗之人通过日常的修道来实现的,所以《西升经》说“道之在我之谓德”,尊道贵德就成为道教伦理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道教 传统宗教 体悟 为道 应当 绝对
  • 简介:天保六年,北齐文宣帝洋颁布《废李老道法诏》,令道士剃发出家为僧。此事虽有佛教徒自神其教的成份,但佛道论争与废除道教一事却非伪造。文宣帝本欲沙汰佛道二教,然最终废除道教者,其原因有三:迷信佛教,缺乏政治家气度;指导思想不清,政教冲突为宗教斗争代替;北齐胡风兴盛,且文宣帝饮酒过度患有精神疾病。文宣帝废除道教后,仍然与道士有交往。及至北齐废帝时期,道教势力再次壮大。藏内文献与《资治通鉴》记载文宣帝禁绝道教的影响,有夸大失实之处。

  • 标签: 北齐 文宣帝 高洋 废除道法
  • 简介:弗雷格和胡塞尔是20世纪影响深远的两位重要哲学家,他们各自是分析哲学和现象学传统的开创者。有意思的是,他们都将批判哲学中的心理主义思想作为其哲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并由此引发了西方哲学界围绕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的持续争论。研究弗雷格和胡塞尔的反心理主义思想有助于揭示他们在哲学上的相互影响与区别,理清分析哲学与大陆哲学分野的线索。特别是在当代语言哲学、知识论和逻辑学领域中"自然主义"复兴的背景下,不少哲学家开始重新审视"是否有必要反对心理主义"以及"弗雷格和胡塞尔是否彻底驳倒了心理主义"等问题。估他们的反心理主义思想,将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以心理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对于当代哲学在研究主题和方法论上的影响和意义。我们将从逻辑学和语言哲学这两个重要的角度出发,对弗雷格和胡塞尔的反心理主义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影响进行再评估。

  • 标签: 反心理主义 弗雷格 胡塞尔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一阶规定、二级限定、三相结构、四辩证这四根:作为一阶规定的“社会主义”占据“主人能指”位置规定了价值观在价值目标、价值指向、价值原则方面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属性。作为二级限定的“核心”则限定了价值观的主体性和核心性。除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公民个体三向度外,按照价值本身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区分为上位核心、中位核心、下位核心价值,以及高层级与次一级核心价值两个三相结构。由复杂现代性座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主体性与客观性、观念性与实践性、精神性与利益性、和解性与冲突性的四辩证统一雄。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阶规定 二级限定 结构 辩证特性
  • 简介: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重大转化的科学论断。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大科学论断,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逻辑,认清这一转化的发生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在充分吸取国内外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判断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科学论断;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逻辑,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在我国新时代面临的众多矛盾中科学辨识社会主要矛盾,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践逻辑,认识到这一科学论断是已经被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所检验的科学真理,将为新的实践开辟广阔的前景。

  • 标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要矛盾 三重逻辑
  • 简介:作为现代国家的一种普遍政体形式,民主政制已获得世界性的话语霸权。回溯民国初创之时,虽对具体实施何种政制争论不休,但新生共和国的政治正当性与合法性却几乎系于民主政制。对此,梁漱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展开思考,即从承认旁人、平等、讲理、尊重多数、尊重个人自由等方面解读民主,把民主视为一种精神倾向。他认为民主没有放之四海的绝对标准,只有实现程度的差异,中国民治未成,主要因理与势两方面条件都不具备。因此,梁漱溟主张个人既要积极参与团体组织,又要服从贤智者的领导而非西洋民主的多数决定,认为这能调和人治与法治的对立,称之为"多数政治的人治"或"人治的多数政治"。由此,他强调落实此种理想,需要政教合一制度,由贤智者领导众人完善自己的生命,实现人生的向上进步。本文将从普遍参与与取决多数、真理与政治、理性与制度、权归于一与权力分立等方面对其民主思想做系统检讨。

  • 标签: 人治的多数政治 民主 政教合一
  • 简介:受贵州省文物局的派遣,我专程到位于黔东北武陵山区的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蒿菜村“德现”苗寨考察,以便将“德现古建筑群”向国家文物局推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现所处地势极为险要。寨内民居、院墙、卡门和寨墙、战壕,大半建于明清时代,最早者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 标签: 古建筑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桃苗族自治县 国家文物局 武陵山区 明清时代
  • 简介:教育教学工作从来不可能让学生“齐步走”,都成为十分优秀的学生,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如此。今天,在教师的成长中,让一部分教师先“名”起来,是多数学校和地区的共同做法。

  • 标签: 名师 工作室 成长
  • 简介:“禅修是一种激发心灵内在潜能,进而增强身体免疫机能的法门,但不是万能的。如果我们生病了一味去修习禅定,放弃医院治疗的话,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希望大家有病一定要去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查和治疗,而不要把全部希望寄托在禅修上。在明确这个大前提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讨论如何通过修习禅定来让自己的身心变得更加健康。”

  • 标签: 生命 自然 解读 佛法 免疫机能 禅修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石看不同的诉求与进路:第一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政治诉求阶段,政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诉求,其基本特征是走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国家;第二阶段(20世纪下半叶)是经济诉求阶段,经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诉求,其特征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第三阶段(21世纪初开始1是文化诉求阶段,文化培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诉求,其特征是努力使马克思主义融入到当代中国人的实际生活中,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土壤中,不断培育出新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政治解放 经济建设 文化培植
  • 简介:科学阐释马克思的分工理论是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旨的关键。传统学界对从《巴黎手稿》(简称《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简称《形态》)的马克思分工理论演化逻辑的解读,在深化了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区。笔者认为,《手稿》和《形态》的分工理论均存在人本主义哲学话语与实证的经济科学话语这两论说语境,但前者更多的是在人本主义异化哲学的解释框架下对分工进行阐释,后者则更偏重于在现实的历史的逻辑及经济科学语境中对分工进行剖析。从《手稿》到《形态》,分工理论的逻辑范式呈现出渐进式发展的过程,社会关系视角以及现实的人、物质生产、生产力、实践等范畴的引入,使得马克思恩格斯分工理论的主导阐释逻辑逐渐发生了转变,《形态》中更具有历史唯物主义底蕴的分工理论,是对《手稿》中更具有人本主义思辨哲学意味的分工理论的超越。

  • 标签: 马克思 分工 人本主义抽象逻辑 历史唯物主义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