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超声已逐渐成为诊断肝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近年来,超声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原发性肝癌在早期就能被诊断,切实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就灰阶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现状以及三维超声成像、超声造影等前沿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超声诊断 彩色多普勒 超声造影 前沿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HCC)根治术后抗复发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间HCC根治术后未接受预防性TACE的患者40例(对照组)和术后接受一次预防性TACE的患者27例(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2月给予一次预防性TACE。全部病例在根治术后随访36-40个月,对比分析两组间的累计复发率。结果HCC根治术后,对照组1,2,3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57.5%,65.0%,67.5%;治疗组1,2,3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29.6%,33.3%,33.3%。统计学分析治疗组1、2、3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9、P=0.012、P=0.008)。治疗组TACE术后反应较轻,患者均可耐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HCC根治术后给予一次预防性TACE在临床应用上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化疗栓塞 肿瘤复发 根治性切除
  • 简介:作者简介葛金辉(19596-)男,汉族,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生人,大专学历,现任副主任医师,从事专业呼吸消化内科。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行TACE联合不同程度PSE对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部分化验指标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对本院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行TACE联合PSE治疗45例患者,按照脾栓塞比例分为A、B两组,术前及术后每周复查外周血WBC、PLT、AST、ALT、TBI至术后第8周,并进行Child分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中WBC、PLT计数均较术前有所升高,B组升高更明显,在随访末期A组呈下降趋势;两组术前术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在TACE联合PSE治疗中,脾栓塞比例是影响外周血WBC、PLT的重要因素;不同脾栓塞比例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高比例脾栓塞可加重栓塞后反应。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脾功能亢进 TACE PSE 血常规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1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行RFA联合TACE治疗,与38例单纯TACE治疗及36例单纯RFA治疗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联合组的肿瘤坏死率,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及单纯RFA组。结论RFA联合TACE,可大大提高肿瘤组织坏死率,延长生存期。

  • 标签: 射频消融 化疗栓塞 原发性肝癌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简称肝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对2001~2010年在我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个月以上的42例患者进行动态随访、追踪观察。每隔2个月对患者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其中16例出现复发,26例未复发。同期检测1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PLC患者术后CD3+、CD4+、CD8+T淋巴细胞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T淋巴细胞较未复发组低,以复发时最为明显,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延长,复发组的CD4+和CD4+/CD8+的比值逐渐升高,CD8+、CD3+T淋巴细胞逐渐下降,而未复发组的CD4+、CD3+T淋巴细胞则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结论PLC患者术后普遍且比较持续地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动态监测PLC患者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可作为评估肝癌根治术后预后和潜在复发风险评估的指标之一。

  • 标签: 肝肿瘤 原发性肝癌 术后 细胞免疫功能 复发 相关性
  • 简介:原发性肝癌(HCC)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易转移复发,生存期短,全球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率居第3位[1],我国发病率比西方国家高10倍以上。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在常见肿瘤中仅次于肺癌,居第2位。据统计,目前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55%,死亡人数占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翻。因此肝癌的治疗成为我国医务工作者迫切需要攻克的难题。我国又是一中医药大国,故而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在实验室及临床研究中有了很大的突破,现作一总结。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中医药疗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2月至2012年1月于我科诊治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手术的PLC患者,共82例,行B超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动态监测术后AFP及肝功能变化、生活质量及近期生存率。结果本组患者在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症状、AFP等均明显改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62.7%和39.8%,1年生存率较外科手术切除相近,2、3年生存率较其有所升高。结论B超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作为治疗PLC的一门新技术,能切实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症状,提高术后生存率。

  • 标签: B超引导 冷循环微波刀 原发性肝癌
  • 简介:目的探讨IL-8及受体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8表达水平,RT-PCR检测IL-8mRNA及受体CXCR1、CXCR2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IL-8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肝癌患者血清IL-8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RT-PCR肝癌组织中IL-8mRNA及其受体CXCR1、CXCR2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P<0.05).免疫组化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L-8表达均高于正常肝脏组织,且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IL-8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其受体CXCR1、CXCR2mRNA的表达也相应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新指标及其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肝肿瘤 白细胞介素8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手术前后应用止吐药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4组,给予格拉司琼或托烷司琼,在介入TACE手术前及手术后分别应用,观察3d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应用止吐药组,恶心、呕吐控制率明显高于术后组。结论术前应用止吐药在原发性肝癌介入TACE术后具有良好的预防及控制恶心、呕吐的效果。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止吐药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5例)采取TACE联合恩度治疗,对照组(85例)仅予以TACE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9%,43.5%(P<0.01);实验组1年肿瘤复发率及肝外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年、2年及3年以上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毒副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ACE联合恩度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率明显减低,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且无不良反应,是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TACE 原发性肝癌 恩度 疗效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静脉瘘(AV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动静脉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先行液化碘油化疗栓塞治疗后再采取明胶海绵颗粒堵塞动静脉瘘口治疗;治疗组采用先明胶海绵颗粒堵塞动静脉瘘口再实行液化碘油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动静脉瘘口闭塞程度、肿瘤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动静脉瘘口闭塞有效率为93.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个月后经复查,治疗组肿瘤控制有效率为87.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为22.58%少于对照组的58.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可通过先给予明胶海绵颗粒封堵动静脉瘘口,再实行化疗栓塞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明显,肿瘤控制率高,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AVS 介入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联合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在肝癌诊断及病情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检测健康体检、肝良性疾病、肝脏癌患者的血清标本各60例。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RP血清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CEA血清水平。结果肝癌组CRP、AFP、CEA血清水平明显高于肝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AFP、CEA在肝癌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疾病及正常体检组(均P〈0.05);血清CRP水平随着肝癌临床病理分期加深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AFP及CEA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分期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对疑似肝癌肝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时,可以考虑将CRP设为检查项目之一,同时与肝癌生化标志物AFP、CEA联合检测,优势互补,以期发现早期肝癌病例。并且,CRP与肝癌不同的临床病理分期有一定的关联,可能较早的对病情的恶性程度做出判断。

  • 标签: 肝癌 诊断 C-反应蛋白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血清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ACE联合CT引导下P53瘤内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TACE后,自愿接受p53基因腺病毒瘤内注射治疗的男性患者8例,年龄54~68岁,平均年龄62.5岁。TACE进行栓塞治疗,进行CT引导下P53瘤内注射治疗,对术后反应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TACE治疗后联合CT引导下p53基因腺病毒瘤内注射治疗的患者肝功能和疗效方面显著,不良反应和单纯进行TACE治疗的患者大致相同。结论TACE联合CT引导下p53瘤内注射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TACE CT P53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尔基体蛋白73(GP73)、AFP在原发性肝癌(PHC)、肝硬化、慢性乙肝及其他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浓度水平,评价GP73、AF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取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乙肝和其他肿瘤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分别检测GP73、AFP含量。结果①原发性肝癌组的GP73、AFP浓度水平要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其他肿瘤组和正常健康人组,各组GP73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84,P<0.05),原发性肝癌组GP73含量与其余各组用LSD法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GP73诊断PHC的敏感性为76.6%,高于AFP的敏感性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2,P<0.05)。③GP73和AFP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敏感性为90.6%,高于GP73单项诊断PHC的敏感性为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4,P<0.05),也高于AFP的单项诊断PHC的敏感性59.4%,差异统计学意义(x2=16.667,P<0.05)。结论①GP73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新的血清标志物。②GP7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优于AFP。③GP73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敏感性,特别是对AFP阴性的PHC患者更有诊断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高尔基体蛋白73 甲胎球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例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症的患者,以同期无低血糖症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的不同.结果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症患者占总体原发性肝癌患者的6.7%,其临床症状与普通低血糖症患者相似.低血糖症患者组的年龄、性别、BMI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低血糖症患者组术前ALT、AST、TBIL、IBIL及DBIL升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仅ALT、AST升高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糖症患者组Child-Pugh分级B级和C级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症患者组AFP升高者比例达69.2%,显著高于对照组46.5%(P<0.05).低血糖症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病理类型及大体类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症患者1、3年术后总体生存期分别为50.0%、0.0%;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0%、28.0%、18.0%(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低血糖症少见,这一特殊类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较差,生存预后不佳.

  • 标签: 低血糖症 原发性肝癌 临床病理特点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连台手术术前禁食时间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简称“肝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的影响,为临床上减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将96例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开始时间分为连台组和首台组,其中连台组40例,首台组56例,比较两组术前禁食时间及术前、术后第1日、第3日、第5日、第7日的空腹血糖值。结果连台组术前禁食时间长于首台组(P〈0.01),连台组术后第3日、第5日、第7日的空腹血糖值高于首台组(P〈0.01)。结论连台手术术前禁食时间延长可能是导致肝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应重视对连台手术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术前饮食指导,以减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

  • 标签: 肝肿瘤 连台手术 高血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首次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半年以内,期望生存期1年以上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肝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两组均在护理干预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对其进行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确诊初期的心理状态差,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明显,社会支持度及生活质量低,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比干预前明显提高(全部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确诊初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生命意义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护理 心理 负性情绪 社会支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血清AFP、CA199、CA125水平,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肝胆外科、肿瘤科治疗的138例HCC患者,及同院内科、传染科治疗的50例肝硬化、乙型肝炎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者,用化学发光法对血清AFP、CA199、CA125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138例HCC患者AFP阳性率73.9%、CA199阳性率69.6%、CA125阳性率65.2%;AFP阴性的HCC患者中,CA199和CA125有较高的阳性率,经手术治疗后,均明显降低,经放化疗,有些升高,有些降低。结论AFP与CA199、CA125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HCC阳性诊断率,特别对AFP阴性的HCC患者,检测CA199、CA125不仅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而且可作为疗效观察,预后评估和复发监测的重要指标。

  • 标签: HCC CA199 CA125 AFP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仅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n=30)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肝动脉栓塞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5、30d血清VEGF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0.0%)明显高于对照组(43.3%)(P〈0.05);观察组术后VEGF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0.05),而对照组术后VEGF表达水平逐渐上升(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可影响原发性肝癌血清VEGF表达水平,推测其对肿瘤血管生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