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LC)自发性破裂出血的CT影像特征,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20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PLC自发破裂的81例患者纳入病例组,选取同期肿瘤位于肝脏外周而未发生破裂的年龄、性别和巴塞罗那肿瘤分期匹配的8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基础疾病、实验室检验指标以及瘤体位置、分布、大小、形态等CT影像特征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共纳入81例患者,其中男性72例,女性9例,年龄(53.69±10.34)岁;对照组纳入81例患者,男性64例,女性17例,年龄(54.78±9.04)岁。瘤体CT影像特征中肝硬化、瘤体贴近膈肌、跨叶分布、伴有门静脉阻塞、肿瘤最大径>10 cm、侵犯肝包膜(弓弦比>1)、肿瘤外凸≥25%与PLC自发破裂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肝硬化(OR=2.796,95%CI:1.721~10.834)、伴门静脉阻塞(OR=3.586,95%CI:1.272~10.107)及肿瘤外凸≥25%(OR=2.831,95%CI:1.668~22.210)可作为PLC自发性破裂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肿瘤外凸≥25%、肝硬化、伴门静脉栓塞与PLC自发性破裂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PLC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原发性 破裂 危险因素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与MRI对于原发性肝癌病灶诊断效果。方法:选定本院于2017年9月到2019年11月收诊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等距抽样法分为对照组(39例,螺旋CT)与观察组(39例,MRI)2组,比较2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灶总数、肝外病灶数、肝内病灶数、肝外灶阳性率及肝内灶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检测后的病灶总数(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中医药为主治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中纳入研究患者60例,对2019年1月起我院收治中晚期原发性癌症患者进行跟踪式治疗,对患者临床资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此60例患者均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此次研究过程中就患者的生存期、瘤体近期疗效等进行评估。 结果:此次研究60例患者中,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8.45个月,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63.33%。 结论:中医药为主治疗患者6个月的生存率为63.33%,且治疗中一些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甚至能够从事体力劳动,中医药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思路。

  • 标签: 中医药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原发性晚期肝癌患者中实施疼痛管理及临终关怀护理的实际效用价值。方法:选取与该疾病患者58例进行研究,并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29人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患者给予疼痛管理及临终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值、SDS、SAS评分。结果:通过对比后所得,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癌患者在晚期时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会受到影响,剧烈的疼痛感也增加了患者的恐惧感及焦虑感,而疼痛管理与临终关怀的实施可起到有效地缓解效果。

  • 标签: 原发性晚期肝癌 疼痛管理 临终关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在具体进行疾病治疗和化疗干预的过程中,选择肝动脉化疗栓(TACE)配合射频消融(RFA)治疗之后的效果情况加以观察,评价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群体之中,抽取60例进行对比对照的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人数一样的情况下仅有干预方法方面的显著差异之处。其中对照组单纯地使用TACE加以治疗,而观察组则加用RFA进行治疗,对两组分别治疗之后的总有效率情况加以观察和对比,分析临床应用的价值和优势。结果 在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完成治疗后发现,观察组CR、PR为总和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证明相关治疗方法和措施应用之后取得了更加满意的临床干预效果。结论目前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开展疾病治疗与干预的过程中,选择肝动脉化疗栓配合RFA治疗的方法取得了更加满意的效果,有助于促进疾病的转归,在保障治疗安全性的前提之下并极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健康问题,优化临床干预的有效性。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 射频消融 临床治疗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环状RNAs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本院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诊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A组;将本院同时期行常规体检的30例健康者纳入B组,两组均运用circRNAs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外周血环状RNAs的表达谱,对比其差异。结果:对比B组,A组共26种环状RNAs具有fold change,绝对值≥4,其中14种表达上调,12种表达下调。结论:外周血环状RNAs表达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存在明显异常,可作为临床诊治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外周血环状RNAs 表达水平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原发性肝癌用微波消融术即时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时间节点为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间,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当中抽取80例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微波消融术即时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病灶最大直径及血清AFP水平、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肝功能、OS、PFS。结果:病灶最大直径及血清AFP水平相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相比,实验组80%高于对照组52.5%(P<0.05);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OS、PFS相比,实验组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微波消融术即时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且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安全性较高,故临床可积极提倡此治疗方案。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微波消融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原发性肝癌并脾亢患者采取肝脾双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21)与介入组(n=21)。对照组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介入组采取肝脾双介入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介入组术前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介入组术后1周、4周的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介入组术后1周、4周的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介入组术后1周、4周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介入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1%(8/21),与对照组的52.38%(11/21)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并脾亢患者,采取肝脾双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象,安全性高,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脾亢 肝脾双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治疗中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74例病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37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护理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评估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护理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同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护理组的疼痛症状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在减轻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患者疼痛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有效的减轻了疼痛程度。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原发性肝癌介入术 疼痛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病因,是我国第二位肿瘤致死病因。影像学在肝癌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大数据的发展,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渐渐应用于肝癌的研究中。通过提取影像图像中人眼无法识别的特征,影像组学能够高效地利用影像检查结果,为术前诊断、评估病理分级、预测治疗反应及预后等方面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辅助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肝脏肿瘤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肝外动脉供血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52例进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化疗栓塞治疗,在患者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其生存情况,同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甲胎蛋白指标,分析肝外动脉供血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结果:研究发现,患者治疗前后甲胎蛋白指标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 标签: 肝外动脉供血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介入治疗PLC(原发性肝癌)中,CEUS(超声造影)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8.7~2019.12我院收治的62例(86个病灶)介入治疗的PLC患者为本次探讨对象,对全部患者均进行增强CT、CEUS技术检查,对两种诊断方式评估价值进行比较。结果:CEUS技术诊断结果:86个病灶中29个为阳性病灶、52个为阴性病灶、5个病灶不确定;增强CT显示86个病灶中,16个为阳性病灶、58个为阴性病灶共、对12个病灶不确定。研究组诊断符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CEUS技术应用到PLC介入治疗中具有极好的导向,具有明显的临床操作优势,能够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支持。

  • 标签: 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健脾扶正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00例,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西医治疗;研究组:健脾扶正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疲倦、疼痛、便秘、失眠、食欲下降、腹泻)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两肋胀痛(3.8±0.5)分、腹胀(4.5±0.5)分、嗳气纳呆(4.6±0.5)分、乏力(4.3±0.6)分、失眠(4.4±0.7)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1±0.9)分、(5.6±0.8)分、(5.1±0.9)分、(5.4±0.5)分、(5.4±0.8)分],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0%(87/100),高于对照组的73.0%(73/100),(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为(45.6±0.4)U/L、AST为(35.8±0.5)U/L、TBIL为(60.1±0.9)μmol/L,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3.7±0.5)U/L、(58.6±0.4)U/L、(74.6±0.7)μmol/L],均 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健脾扶正汤治疗,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可改善肝功能,值得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健脾扶正汤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诊治的74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人文关怀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穴位治疗联合护理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干预)与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穴位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各25例,观察指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优越,P<0.05。结论:中医穴位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利于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其并发症发生机率。

  • 标签: 中医穴位 护理 原发性肝癌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现状,分析影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的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86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人文关怀需求问卷调查全部入选者的人文关怀需求现状,依据调查结果将入选者分为人文关怀需求较高组与人文关怀需求较低组,使用自制基线资料问卷调查记录全部患者的基线资料,并纳入全部可能对人文关怀需求产生影响的因素,分析对导致老年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人文关怀需求较高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调查发现,人文关怀需求较高的患者有23例,占比为26.74%;初步经单因素与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住院次数多、子女为主要照顾者、对原发性肝癌知识的认知度较差、家庭支持功能较差均是原发性肝癌患者人文关怀需求较高的影响因素(均OR>1,P<0.05)。结论女性、住院次数多、子女为主要照顾者、对原发性肝癌知识的认知度较差、家庭支持功能较差均可能是导致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人文关怀需求增加重要因子,对于存在上述情况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应重视其人文关怀需求,并给予早期干预。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人文关怀需求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及睡眠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共126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63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疼痛及睡眠改善效果。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疼痛及睡眠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睡眠改善效果,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 疼痛 睡眠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原发性肝癌采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在我院进行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肝切除术,观察组病人给予腹腔镜经准肝切除术,对两组病人的术前、术后指标的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明显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腹腔镜肝切除术相比,精确的腹腔镜肝切除术更准确。手术时间短,手术过程中出血较少,术后恢复较好恢复时间较短,可保护病人的肝脏,并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腹腔镜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脾动脉结扎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2019年5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包含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脾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脾动脉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各相关指标,分析脾动脉结扎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脾动脉结扎术 原发性肝癌 脾功能亢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治疗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患者的疼痛情况,帮助降低患者身心痛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原发性肝癌 介入术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