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我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检查以及随访服务,了解我区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妇女健康水平,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进一步深化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区已参加生殖健康检查的已婚育龄妇女人群中随机抽取30000人,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检查30000例,患病15150人,总患病率50.5%。讨论:我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患妇科疾病仍较普遍,大部分以缺乏对生殖道感染的认识和医疗资源不足,经济困难等为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对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切实保障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降低妇科病患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 生殖健康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本文搜集了1940—1990年间在重大综合性国际国内运动会上有关婚育后女子田径运动员运动成绩再提高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结合亲身实践进行分析,作者阐明女子运动员在婚育后的第二高峰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女运动员婚育后再提高并不是普遍规律,只有少数女运动员能够大器晚成。文章还从统计分析中得出女运动员结婚适龄年龄、婚育后出成绩的年限,同时又发现专项不同,婚育后运动寿命也有所不同。

  • 标签: 田径运动员 跳高运动员 女运动员 运动寿命 世界纪录 乔伊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措施并分析现状。方法通过选择20个村,发动村干部对该村育龄妇女调查节育避孕方法。并将所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有1810人参加了此次调查,收回的有效问卷中有1730已婚妇女进行避孕节育,占总人数的95.58%,且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主要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套的已婚妇女较多,分别占总人数的33.58%和55.26%,主要采用避孕套的已婚妇女最多,为962人。对妇女的年龄进行统计后,发现小于30岁、30~45岁以及45岁以上的已婚妇女都倾向于避孕套和宫内节育器作为避孕措施。且在这三种年龄段中,选择避孕套最多的为30岁以下的已婚妇女,选择宫内节育器最多的为30~45岁的已婚妇女。结论大多已婚妇女皆采用一定的手段进行避孕节育,而不同年龄段的已婚妇女主要采用避孕套、宫内节育器等对身体无害的措施来进行避孕节育,这两种避孕节育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已婚育龄 妇女 避孕节育 措施现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孕期保健知识知晓程度。方法:选取500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当作研究调查对象,并搜集对象各项资料,统计孕期保健知识知晓情况。结果:经过调查统计得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孕期保健知识知晓程度相对较低,且经过多因素分析得出,文化程度、孕期保健知识获取途径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孕期保健知识知晓程度相对较低,需要积极开展孕期保健知识教育,提升妇女保健知识知晓度。

  • 标签: 农村 育龄妇女 孕期保健知识 知晓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为分析导致白碱滩地区人工流产(简称人流)的诸因素,研讨降低人流率的综合性对策。方法收集2013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在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行人流144例,分析患者年龄、婚姻状态、孕产史、流产史、分娩方式和避孕方法等在两组病例中所占的比例及其与重复人流的相关性。结果结果144例人流病例中,有重复人流80例,占55.55%,。结论白碱滩地区(外来务工)妇女避孕知识缺乏;避孕率低是导致人流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时显示避孕方法还需改进。应加强对白碱滩地区(外来务工妇女)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并改进技术服务。

  • 标签: 人工流产 调查分析 对策1.材料和方法1.1样本来源收集2013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在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行人流144例予以调查。
  •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分析了不同婚育状态的适婚青年的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和单身状态在主观幸福感上无显著差异;从未婚进入到婚姻状态及孕育下一代,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有男女朋友比单身的,已婚比未婚的,有孩比无孩的,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都感觉取得了更多的社会支持,并从而提升了幸福感。同时,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尤其是其中的主观支持。

  • 标签: 适婚青年 婚育状态 社会支持 主观幸福感
  • 简介:搞好计划生育,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全面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工作,对忻州市忻府区某村325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计划生育教育培训,旨在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对计划生育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及优生优育,从而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稳定低生育水平战略决策的实现。

  • 标签: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 计划生育 知识培训 教育培训 问卷调查 农村妇女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400例已婚育龄男女使用避孕药具的情况。方法对400例已婚育龄男女使用避孕药具使用情况、相关避孕知识、以外妊娠情况、人工流产情况等进行详细的阐述。结果①无避孕措施中年龄段在20~30岁之间使用率最高为12.00%,且高于其他不同年龄段;②宫内节育环在31~40岁使用率最高为58.97%,且高于其他不同年龄段;③避孕套中年龄段在31~40岁率略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④口服避孕药物在20~30岁年龄段使用率最高为10.86%,并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⑤输精管结扎中应用最高为41~50岁年龄段,使用率为5.80%,同时使用率高于其他年龄段;⑥输卵管结扎使用最高为41~50岁年龄段为21.74%,同时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⑦安全期中20~30岁年龄段使用率5.7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⑧其他不同年龄段使用率差异不大。结论计划生育服务部门应加大对已婚育龄男女正确使用避孕药具方式的宣传力度,同时尽量淘汰质量差的宫内节育环,可以有效减低人工流产发生率,同时对保障已婚育龄女性的生殖健康意义重大。

  • 标签: 育龄男女 避孕 药具 人工流产 意外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山市已婚育龄妇女意外妊娠的常见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90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研究,分析其意外妊娠的原因。结果已婚育龄妇女中,意外妊娠原因如下15.33%未采取避孕措施,IUD移位/脱落占47.33%,避孕套破损/滑脱占28.33%,漏服避孕药占5.67%;43.10%的妇女对人工流产陌生。结论对育龄妇女进行避孕节育知识宣教,切实搞好避孕节育妇女随访与咨询工作,能有效防止意外妊娠。

  • 标签: 已婚育龄妇女 意外妊娠 避孕
  • 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宁夏银川750000)摘要目的了解下岗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对辖区内1035名下岗女工与同期893名机关事业单位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在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方面的体检资料进行对比。结果下岗育龄妇女和机关事业单位育龄妇女阴道炎在两组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别为47.O%和13.5%,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宫颈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41.9%和38.0%,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分别是13.7%和36.4%,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岗已婚育龄妇女与机关事业单位女职工相比为罹患妇科疾病的高发群体。

  • 标签: 下岗女工 生殖道感染 育龄妇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已婚育龄妇女妇女病患病状况,研究并分析妇科病普查普治对其健康的意义。方法收集某社区已婚育龄妇女共1206名,对其进行妇科病普查,并对妇科常见疾病进行分析。结果1206名妇女通过普查发现有241名患有妇科疾病,患病率为19.98%。经分析发现,患者的学历越低,妇科疾病患病率越高;患者年龄越大,妇科疾病患病率越高。查出的主要妇科疾病包括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附件炎、乳腺增生、细菌性阴道病、外阴炎等。结论在妇女保健工作当中,妇科病普查普治是重要的内容和举措,必须加强妇科疾病普查工作和相关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妇女对妇科疾病的重视程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妇科病的患病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所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名农村已婚人工流产妇女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的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通过对200名人工流产妇女的调查显示,一般情况、避孕方法知晓程度、已流产次数均与人工流产有着一定的关系,各因素内部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避孕失败原因中,避孕药失败率是50%,节育器失败率是24%,无措施率是20%,其他原因6%。结论在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中,通过加大避孕知识、婚育观念的宣传力度、采取正确避孕方式等措施,提高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自身意识,进而降低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流产率,确保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 人工流产 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84-0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山市地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子HPV感染率与该人群对子宫颈癌及其筛查方式的认知情况和接受筛查的意愿现状,为我国城市地区进一步开展子宫颈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选取中山市地区流动人口已婚20~59岁妇女,进行HPV普查及对子宫颈癌认知和筛查意愿的调查。初筛方案采用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自主研发的HPV基因分型检测技术。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筛查结果及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均采用VisualFox-Pro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38名妇女完成了调查问卷及HPV普查。结论①该人群各年龄组HPV普查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子宫颈癌及其筛查目的认识水平的主要因素。③妇女对子宫颈癌筛查必要性的认识及筛查费用的支付意愿都很高,但支付能力较低,目前愿意支付的费用不能满足筛查需求。④流动人口的筛查需进一步重视。

  • 标签: 子宫颈癌 筛查 HPV 认知 流动人口
  • 简介:目的了解南宁市江南区菠萝岭社区已婚育龄妇女阴道炎现况,并对其致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拟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南宁市江南区菠萝岭社区已婚育龄妇女共765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及妇科常规检查、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该社区育龄妇女阴道炎患病率为23%,其中细菌性阴道病46.2%,假菌丝酵母菌阴道炎8.07%,滴虫性阴道炎15.73%。结论阴道炎与妇女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及性伴侣感染情况有关,加强已婚育龄妇女的健康知识的宣教,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性,是减少阴道炎患病率的关键。

  • 标签: 已婚育龄妇女阴道炎 宣教 生活习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已婚育龄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已婚育龄妇女是从我镇随机选取的,有100人,选取时间范围是2019年9月-2022年5月,根据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影响因素。结果:经调查可知已婚育龄妇女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得分是(56.4±3.8)分,借助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已婚育龄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职业、婚姻状况、薪资以及学历。结论:已婚育龄妇女对保健知识认知程度较为良好,但是还需要加强对妇科保健、计划生育方面的健康宣传力度,提高妇女的认知水平。

  • 标签: 已婚 育龄妇女 保健知识认知情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使用2016年120县人口监测系统数据,结合山东省婚育政策变动,聚焦山东省户籍妇女的生育水平与生育模式变迁,通过计算1986-2016年详细的分孩次生育指标,以了解相关婚育政策对生育率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文章重点分析一孩和二孩生育,因为这两个孩次合计占山东省出生人口的90%左右,并能够体现自1990年以来严格执行晚婚晚育和二孩间隔政策后人们生育时间和生育年龄方面的巨大转变。分析显示,山东省户籍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长期受严格的生育政策约束,不同时期主导性的政策类型不同,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晚婚晚育政策和二孩间隔政策的变动导致生育行为的年龄分布和平均生育年龄的本质变化及时期生育率剧烈波动。2013年以来相关政策调整后二孩生育率虽强势反弹,但其对提升时期总和生育率的贡献幅度,被同样迅速下降的一孩生育率部分抵消。当前山东省的生育模式仍不稳定,存在诸多进一步强化自愿推迟生育的影响因素,并将进一步降低时期生育水平。

  • 标签: 婚育政策 生育时机 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 山东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市已婚育龄妇女性生活情况,便于进行生育和避孕节育指导。方法调查的目标群体为2004年1月1日零时常驻户口在日照市东港区并在户口所在地居住的22-44周岁的已婚育龄妇女,对其配偶与性生活有关的情况进行了问卷式调查。结果在调查的13514名已婚育龄妇女中,有13317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占98.54%,18岁以下发生第一次性生活的有186人,占1.4%,已婚育龄妇女在调查时点前一个月内的平均性生活频度为4.73次,城市妇女4.30次,农村妇女4.85次。妇女年龄越小其平均性生活次数越多。产后一个月进行性生活占28.70,产后两个月进行性生活的占46.59,产后三个月进行性生活的占16.15。结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性观念不再禁锢,初次性生活的年龄提前。性生活频度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压力的增大,频度减少。产后性生活较早,避孕措施应早落实。

  • 标签: 育龄妇女 性生活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