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补肾养血祛风生发汤配合外用治疗斑秃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医门诊此类患者,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35例,有效率85.7%,对照组,28例,有效率50%。结论自拟补肾祛风生发汤配合外用治疗斑秃症有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补肾祛风生发 配合外用治疗 斑秃 有疗效
  • 简介:摘要从辨病因,断预后,辨治思路等方面对冯骥骋主任医师辨证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进行总结,指出以中医经典为依据对肾性水肿进行分类,分期论证,调理气、血、水三者关系,重视发病本脏,勿忘调理后天脾胃的思想对临床辨治肾性水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肾性水肿 经验总结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型斑秃治疗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本院114例重型斑秃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各57例,分别予以心理护理、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终毛数密度较对照组高,HAMA、HAMD心理状态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重型斑秃治疗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保障治疗效果,促使毛发生长,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型斑秃 心理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壮医药治疗复发性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复发性斑秃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壮医药治疗斑秃局部予梅花针扣刺和生发酊涂擦)加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壮医药治疗(同观察组)加一般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整体护理干预更利于提高壮医药治疗复发性斑秃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复发性斑秃 壮医药治疗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以神应养真丹配合针刺治疗斑秃。方法神应养真丹口服,临床随症加减,配合针刺局部治疗,30天为1疗程。结果35例病例经过1-3疗程治疗,总有效率91.4%。结论神应养真丹配合针刺治疗斑秃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神应养真丹配合针刺 斑秃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50例斑秃患者的临床分析,认为斑秃多由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腠理不固、风邪则乘虚而入,风盛血燥,发失所养所致。应用“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滋阴益肾”的“一叶两草”中药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疗效。在治疗斑秃中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医生予以关注。

  • 标签: 斑秃 肝肾不足 气血两虚 一叶两草
  • 简介:斑秃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斑秃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毛囊自身免疫性疾病11l。笔者应用薄芝片口服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57例轻度斑秃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薄芝片 曲安奈德注射液 斑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加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合格入选的112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微波照射,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治疗;对照组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2例,显效11例,进步3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痊愈29例,显效12例,进步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73.21%。两组在整过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经X2检验,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54,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微波加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方案治疗斑秃优于单纯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方案,为临床治疗斑秃提供一种选择。

  • 标签: 微波 复方甘草酸苷 斑秃
  • 简介:笔者十年来对125例斑秃患者采用口服四物汤加味联合自拟复生酊外用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5例患者皆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2001年1月—2011年1月斑秃病人。其中男86例,女39例,

  • 标签: 斑秃 四物汤加味 复生酊
  • 简介:患者女,36岁。头顶脱发1年余,脱发区局部白斑伴毛发变白半年。查体见头顶部有一1cm×2cm大小脱发区,皮损处皮肤呈瓷白色,其上可见稀疏白发。诊断:(1)斑秃;(2)白癜风。结合患者脉沉细、舌淡,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气滞血瘀,予中药汤剂煎服、口服转移因子、外擦院内自配制剂。1个月后病情好转。

  • 标签: 斑秃 白癜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斑秃疗效观察。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胱氨酸片100mg,3次/d,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75mg,3次/d,同时口服血府逐瘀片6片,2次/d(女性月经期间停用)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4%,对照组有效率为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血府逐瘀治疗斑秃疗效较好,副作用小。

  • 标签: 斑秃 复方甘草酸苷片 血府逐瘀片
  • 简介:Objective:Toobservethetherapeuticeffectofcomprehensiveplum-blossommagneticneedletherapyonprolapseoflumbarintervertebraldisc.Methods:247casesofprolapseoflumbarintervertebraldiscweretreatedfirstwithmanualtreatmentandthenwithplum-blossommagneticneedletherapyandeffect-increasingpadtherapyatspecifiedpointsandreactivepoints.Results:Aftertreatmentfor2therapeuticcourses,153caseswerecuredaccountingfor61.94%,71casesweremarkedlyeffectiveaccountingfor28.75%,22caseswereimprovedaccountingfor8.91%andtherestonefailed,accountingfor0.45%.Conclusion:Thecomprehensiveplum-blossommagneticneedletherapyhasabettertherapeuticeffectonprolapseoflumbarintervertebraldisc.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梅花磁针 针刺治疗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米诺地尔治疗斑秃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2组,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次3片,每天3次,联合外涂米诺地尔凝胶,早晚各1次。对照组外涂米诺地尔凝胶,早晚各1次。3个月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18%,对照组有效率为67.6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米诺地尔治疗斑秃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斑秃 复方甘草酸苷 米诺地尔
  • 简介:摘要:斑秃(Alopecia Areata, A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无炎症的毛发脱落。当前,斑秃治疗主要依赖西医和中医两大体系,各有不同的治疗策略和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斑秃的中西医治疗进展,火针疗法和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方法。火针疗法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温通方法,已被证实能有效改善毛囊的微循环,促进毛发再生。308nm准分子激光作为一种现代物理治疗技术,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刺激毛囊,已在临床上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本综述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方法的作用机理、临床应用效果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斑秃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斑秃(Alopecia Areata) 火针疗法 308nm准分子激光 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 毛囊微循环
  • 简介:摘要斑秃是一种多发生于青壮年的非瘢痕性脱发,常发生于身体有毛发的部位,其局部皮肤正常,且无自觉症状,属于暂时性脱发的一种。患者发病一般较突然,经常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发生,因此民间又称"鬼剃头"。大部分普通的斑秃患者有自愈倾向,少数病例反复发生,治疗困难。究其病因,遗传因素、精神神经因素、微量元素及自身免疫因素等均会引发斑秃的发生。斑秃看起来像头发局部病变,实际涉及到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等,病因相当复杂,其结果导致毛囊组织缺血缺氧或免疫性损伤,随后发根丧失生理性生长功能,毛发出现脱落。旨在归类阐述斑秃的发病机制,为临床上治疗斑秃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斑秃 发病机制 遗传 自身免疫
  • 简介:摘要斑秃的确切病因未明,部分患者反复发作。有证据显示过敏参与部分斑秃患者早发、重症、复发和迁延。尘螨过敏可能是部分重症斑秃患者尤其是儿童重症斑秃的病因之一,估计因为Th2型免疫反应占优势。脱敏可抑制Th2型免疫反应,改变机体免疫格局,降低斑秃复发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另外,斑秃治疗前高IgE水平可预测度普利尤单抗有效率较高,高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可预示二苯环丙烯酮局部免疫疗法无效,因为该疗法通过拮抗Th1型反应而起作用。因此,血清总IgE、尘螨特异性IgE和IL-4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在斑秃患者中提示Th2型反应占优势。本文重点分析过敏与斑秃的关系、抗过敏和脱敏在治疗斑秃中的作用,旨在为斑秃的精准/个体化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斑秃 过敏反应 Th2细胞 免疫球蛋白E 白细胞介素4 JAK抑制剂 Ⅱ型炎症反应 Th2型免疫反应 固有淋巴样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