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室采取全自动清洗机对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消毒供应室内回收的1000件医疗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在消毒供应室进行清洗工作,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常规组(n=500)及自动组(n=500),分别采用常规清洗方法及全自动清洗清洗,对其清洗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分析组间清洗质量发现,自动组清洗合格率为93.20%,常规组清洗合格率为69.20%,自动组高于常规组,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准管理提升清洗清洗质量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消毒供应室任职的工作人员19名,通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将消毒供应室清洗器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调研,结合问卷收集到的数据,对清洗质量进行评分,将日常清洗工作中已经存在的问题罗列出来,将其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落实精准管理制度,将管理前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由研究数据可知,落实精准管理后,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显著优于优于管理前,差异较大,P<0.05;清洗器的清洗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管理前,差异较大,P<0.05。结论:就本次研究所得的具体数据做对比分析发现,消毒供应室通过实施精准管理,其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清洗清洗质量得以提升,有效降低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确保院内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精准管理 清洗消毒器 清洗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内镜清洗控制中的应用及医源性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10月-2021年6月200份内镜器械,根据护理方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清洗,实验组规范化清洗控制护理。比较两组内镜内腔清洗合格率、外表面清洗合格率、医源性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内镜内腔清洗合格率、外表面清洗合格率、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内镜清洗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内镜内腔、外表面清洗合格率并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 医源性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S管理模式对消化内镜中心内镜清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消化内镜中心未实施6S管理模式的100件消化内镜、30名护理人员、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消化内镜中心实施6S管理模式的100件消化内镜、30名护理人员、80例患者作为探究组。结果:探究组内镜清洗质量、护士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消化内镜中心 6S管理模式 清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各级医院清洗灭菌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调研。方法:对我市25家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灭菌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检查。结果:影响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包手:监督机制不健全、主动服务意识薄弱、工作环节管理不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省、市、县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完善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25家医院中,每日监测的有23家(92.00%),每日进行空载B-D实验的有20家(80.00%),每次对植入物灭菌进行生物监测的有17家(68.00%),每次对每包进行化学监测的有18家(72.00%),有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医院共计25家(100.00%),有22家(88.00%)医院的热风机在使用前会对其闭合完整性以及参数进行检测,还有3家医院使用的是非医用热封机。抽取各级医院医疗器械150件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率对比结果显示各级医院合格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各级医院医疗器械隐血实验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完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设备,制定规范化清洗流程,加强检测,可提升医院消毒灭茵质量控制效果。

  • 标签: 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医疗器械清洗管理,有效控制医院内部感染。方法选取近一个月使用的医疗器械2000件,送往供应室集中处理,选用科学的方法对器械进行清洗,最后对清洗过的器械进行严格的检测。比较前后医疗器械的清洗度、光亮度、光洁灵活度、锈斑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医疗器械表面清洁度、光亮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医疗器械关节、齿纹上的血渍、污垢、锈斑少于对照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医疗器械清洗管理,是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医疗器械 清洗消毒 质量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结肠镜清洗结果,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升内镜灭菌率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照《内镜清洗规范》对使用后的结肠镜由专业人员进行清洗,检查镜头以及钳道、附件,并且对比消毒前后内镜病原菌数量。结果结肠镜消毒前检测出5种病原菌;在消毒后未检测出病原菌。结论结肠镜使用后由专业人员采用酸化水进行消毒的灭菌率比较高,其能够保证内镜使用的安全性。

  • 标签: 结肠镜 清洗 消毒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三级甲等医院内镜清洗管理现状。方法根据《内镜清洗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设计调查表对国内191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91名内镜室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0%以上的三级甲等医院内镜室消毒监测管理制度比较齐全;所有内镜诊疗室配有初洗设备,仍有58%的内镜室使用槽式法洗消内镜,90%以上的内镜清洗室是独立的,80%以上设有专职洗消员、超声清洗机、防护用具及通风设施;90%以上的内镜室使用多酶洗液并刷洗管腔一次以上;80%以上使用2%戊二醛消毒,清洗刷每洗一条内镜消毒一次并定期更换。结论所调查的三级甲等医院大部分消化内镜清洗管理比较规范,内镜室配置尚欠齐全。自《规范》实施以来,内镜清洗管理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三级甲等医院仍有部分内镜室在某些环节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及培训力度。

  • 标签: 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管理现状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安全帽自动清洗装置,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安全帽在使用时其内部最容易脏且有臭味,在清洗时,无法一次性对帽子内部进行清洗,导致需多次清洗,甚至交互使用发生传染,使用起来较为繁琐的缺陷。

  • 标签: 安全帽 自动 消毒 清洗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安全帽自动清洗装置,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安全帽在使用时其内部最容易脏且有臭味,在清洗时,无法一次性对帽子内部进行清洗,导致需多次清洗,甚至交互使用发生传染,使用起来较为繁琐的缺陷。

  • 标签: 安全帽 自动 消毒 清洗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在集中式管理硬式内镜清洗评估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7 月至 2018 年 7 月期间于本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并目测合格的 240 件硬式内镜,先后使用 ATP 生物荧光法、杰力试纸法检测硬式内镜的内部腔道与外表面。对比两种方法的对硬式内镜内部腔道、硬式内镜外表面的检测结果(阳性率)。 结果: ATP 生物荧光法在硬式内镜内部腔道、硬式内镜外表面的检测上均有比杰力试纸法更高的阳性率,但是在外表面的检测结果上两种方法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而在腔道内部的检测结果上,内部腔道的阳性率则明显高于外表面,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与 杰力试纸法相比, ATP 生物荧光法阳性率更好,更适合用于集中式管理硬式内镜清洗评估。

  • 标签: 集中式管理 硬式内镜 清洗消毒质量 杰力试纸法 ATP生物荧光法
  • 简介:摘要在日常的医疗治理当中时常出现因医疗器械不到位而出现的患者感染等问题,因此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全面的质量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将统计2013.06到2014.06期间四川省达州市达县人民医院的没有实施全程质量控制情况下的1000件医疗器械的消毒结果和100例患者里出现的感染人数,并与2014.07到2015.07期间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下的1000件医疗器械的消毒结果和100例患者里出现的感染人数进行比较,分析全程质量控制在消毒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 标签: 全程质量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灭菌质量控制方法与效果。方法:于2022年2月-2023年2月,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400件医疗器械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0)和研究组(n=200),对照组采取常规清洗程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强化质量控制,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器械清洗、灭菌消毒、分类包装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清洗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中,对清洗灭菌等工作强化质量控制,能够明显提高工作质量,值得借鉴及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清洗消毒灭菌质量 控制方法 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供应室腹腔镜器械清洗灭菌的质量把关进行探讨、分析,为规范腹腔镜清洗消毒流程以及提高腹腔镜清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我科使用的68条腹腔镜,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条。实验组腹腔镜按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对照组应用传统清洗消毒、丶灭菌,对比两组腹腔镜消毒灭菌质量的达标率、细菌学监测合格率等指标。结果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腹腔镜的清洁质量达标率为94.11%,对照组为82.35%,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消毒达标率为97.06%,对照组为88.24%,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隐血实验达标率为97.06%,对照组为85.29%,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细菌监测达标为100.00%,对照组为88.24%,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纱布使用数量、清洗剂更换频率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供应室腹腔镜清洗消毒过程中严格对其进行质量把关,能够有效提高腹腔镜清洗灭菌的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供应室 腹腔镜 清洗 消毒 灭菌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