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精密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方法 由于精密器械细小尖锐易损坏,价格也十分昂贵,在回收清洗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本院在对精密器械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流程,首先是人员的培训;从器械的名称,结构,性能的检查,完整度进行了培训和认识,在回收方面,安装了高清的摄像头监控系统,接收时必须在摄像头下面进行,并且对器械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按照器械接收清单本逐一清点,对于有锯齿结构的器械及尖细的器械,要在带光源的放大镜下进行认真仔细的查看,并且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回收。做好精密器械标识牌,对器械的数量性能进行登记,轻拿轻放,对于小器械易漂浮的器械用硅胶网状垫进行全面覆盖,对于不能进行超声清洗的精密器械,先进行酶液浸泡,分解和去除器械表面的及关节处的污渍和血渍,逐一单件清洗清洗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精密器械专项操作培训并通过考核。在预处理完毕后,再进行机械器械。结果 进行规范化流程加强了精密器械质量的管理,保障了精密器械的安全和正常运转。器械的损坏率明显的下降,手术医生使用器械的满意度高及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专业技能均有很大的提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重视精密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建立规范的清洗操作流程是实现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专项培训,延长精密器械的使用寿命,保障器械的灭菌质量,是保证手术安全开展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 标签: 精密器械 质量改进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自动清洗器在消毒供应室的实践。方法:选择 2019年 6月 -2019年 12月期间我院消毒供应室选取 600件,按照清洗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0件 。对照组给予手工清洗,观察组采用全自动清洗器,清洗后对器械的清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清洗效果。结果:观察组清洗时间(7.82±2.32) min,灭菌合格率为 300件,占 100.00%, 器械剩余残留率为12件,占 4%;对照组 清洗时间(9.53±2.67) min,灭菌合格率为 300件,占 100.00%, 器械剩余残留率为38件,占 12.67%;观察组清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全自动清洗器在消毒供应室应用清洗效果较好,有助于节省器械的消毒时间,有助于提高器械的灭菌合格率,还能够减少器械剩余残留,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自动清洗消毒 消毒供应室 消毒效果
  • 简介:摘要: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疗器械的清洗区域,对于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存储有着直接影响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灭菌原则以及方法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理论帮助和指导。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医疗器械 清洗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中应用不同管理模式对于手术器械清洗与管理工作效果所造成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细节管理模式前后各选取300件手术器械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应用细节管理,对比手术器械清洗与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器械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器械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医院各个科室对于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的满意度水平高于对照组,以P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手术器械 消毒合格率 管理水平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拔火罐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选取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拔火罐进行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消毒方法。记录患者的消毒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拔火罐进行消毒清洗后,消毒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消毒方法,消毒效果较观察组差,且偶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拔火罐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消毒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在医疗机构和公共场所中推广应用拔火罐进行消毒清洗,以提高消毒管理水平和保障人们的健康。

  • 标签: 拔火罐 消毒供应中心 集中清洗消毒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室(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是向医院内提供无菌医疗器械的中心,还负责对无菌医疗器械和无菌物品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加强对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的管理,有助于提高清洗消毒和灭菌质量,从而达到控制医源性感染的目的。本文从多个方面对消毒供应室的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管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器械 清洗 消毒 灭菌 质量监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信息化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管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100例接受器械清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信息化追溯系统进行器械清洗管理,实现对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记录,并可追踪器械消毒的整个流程。对照组则按照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操作结果:观察组中,器械清洗管理质量显著提升,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信息化追溯系统有效监测了器械清洗全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消毒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结论:信息化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提升管理质量、减少感染率。通过实时监测和追踪器械消毒流程,信息化追溯系统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帮助改善器械清洗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并提高医疗质量。然而,在推广使用信息化追溯系统时,需考虑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等因素,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 标签: 信息化追溯系统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清洗消毒管理质量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手术器械使用后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院安全的重要环节。清洗不彻底,器械残留的任何有机物都会在微生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妨碍消毒灭菌因子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其作用,从而影响消毒与灭菌的效果,怎样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污染在器械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清除到安全水平,对保证灭菌成功和控制交叉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清洗 消毒 因素及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火罐集中供应前后处理的清洗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由科室及诊室自行处理、实验组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比较两组的清洗质量消毒效果。结果实验组清洗质量消毒效果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火罐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供应、机洗代替了科室及诊室的人工清洗,保证了清洗,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用品、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玻璃火罐 集中处理 清洗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规范内镜清洗、灭菌程序,有效预防和控制内镜诊疗活动中的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加强领导,集中管理,明确责任。做好人员培训,改造建筑格局,增加必需的消毒设备及内镜附件的投入。严密监控清洗消毒程控交换机。结果内镜清洗消毒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结论近三年来内镜消毒合格率明显提高。

  • 标签: 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索集中清洗氧气湿化瓶的效果。方法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院清洗消毒240份氧气湿化瓶的情况,其中120份氧气湿化瓶采用病房分散方式进行清洗消毒,作为对照组,另外120份氧气湿化瓶采用集中清洗方式进行清洗消毒,对比两种清洗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120份氧气湿化瓶标本接受集中清洗之后,监测的细菌合格率高达100%。对照组的120份氧气湿化瓶标本接受分散清洗之后,合格的总共有33份,细菌合格率仅仅达到27.5%。观察组的细菌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细菌合格率有明显差异(P<0.05)。在不同的时间段,观察组的细菌总数远远少于对照组。两组清洗后的细菌数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集中清洗氧气湿化瓶的清洗的效率和消毒的效率较高,不仅将器具的保存时间延长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无菌率,值得推荐。

  • 标签: 集中清洗消毒 氧气湿化瓶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内镜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从内镜的清洗方法、附件的消毒灭菌和管理方法、预防消毒后内镜的二次污染3方面完善和加强消化内镜的院感管理,比较改进法与原方法内镜的消毒合格情况。结果改进后内镜清洗合格率从改进前74.2%提高到82.9%(P〈0.05);内镜消毒合格率从改进前95.%提高到100%(P〈0.005);活检钳及一次性器械合格率从改进前75%上升至100%(P〈0.005);口塞、弯盘消毒合格率从改进前92%上升至100%(P〈0.005);采取预防内镜二次污染措施后检测镜身与弯曲部合格率从92%上升至100%(P〈0.05);检测活检孔道合格率从98%上升至100%(P〉0.05)。结论通过完善和加强消化内镜的院感管理,内镜与附件合格率达100%,避免了内镜二次污染,从而预防和控制消化内镜引起的医源性感染。

  • 标签: 消化内镜 医源性感染 清洗 消毒 预防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腹腔镜的使用日益频繁,由此器械的清洗,灭菌与管理尤为重要。如何使器械保持良好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损坏,从而降低医疗成本。现在微创手术增多,在手术过程中精密器械的使用率也大幅提升,可是手术结束后的器械上存在大量血迹及脓迹,要是不能完全清洗干净的话,消毒灭菌将毫无效果,存在院内感染的危险。为提高腹腔镜器械的清洗程度,是器械达到真正的消毒灭菌,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我院对腹腔镜等微创器械使用严密的清洗制度,及低温等离子灭菌。自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无一例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器械 清洗 消毒灭菌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基层医院器械清洗设施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寻求改进和提升器械清洗设施的可靠途径。方法以渝东片区的22家二级医院和41家镇级医院为调查对象,参照我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调查这些医院中必须配置和选择配置的器械清洗设施使用情况,包括超声波清洗器、器械干燥柜和喷淋式清洗器等11类设施。结果22家二级医院中超声波清洗器、器械分类台、手工清洗池和压力水枪的配置率及正常使用率都较高,达到90%以上,但总体达到卫生部规定标准的医院仅有13家,合格率为59.1%;41家镇级医院的器械清洗设施配置全部都达不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仅5家配备的器械清洗设施基本能满足工作需求,其余医院的器械清洗设施仅限于简易手工清洗池和手工清洗工具。结论器械清洗设施是基层医院设备配置的薄弱环节,器械清洗质量隐患较大,建议二级医院通过创建标准化的消毒供应中心、镇级医院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解决器械清洗设施不足的问题。

  • 标签: 基层医院 医疗器械 清洗消毒 消毒供应中心 医院感染
  • 简介:啤酒生产旺季,我们引进了酸洗消剂用于发酵罐及清酒罐的清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大罐带压清洗提供了有效的控制方法。1酸洗消剂的特点1.1外观形态:黄棕色液体1.2主要成分:硫酸、溴醋酸和腐蚀抑制剂1.3用途:可在酸性环境中同时进行清洗消毒,它适合于在正常大气压下或在CO_2备压下进行清洗消毒。1.4性能:对酵母、阳性革兰氏菌、阴性革兰氏菌具有很强的杀菌力,不产生泡沫,有良好的漂洗能力。

  • 标签: 酸洗消毒剂 大罐 清洗 啤酒厂
  • 简介:随着消化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和治疗的不断开展,内镜及附件的种类越来越多,特别是有些附件如:活检钳、注射针、细胞刷、圈套器、切开刀、导丝等在内镜检查治疗中突破人体黏膜屏障而造成损伤,均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尤其是HBV、HCV、TB、沙门氏菌及Hp的交叉感染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内镜及附件消毒十分重要。我院内镜清洗方法按卫生部2004年版《内镜清洗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并且早在2002年就积极采取了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内镜和2%碱性戊二醛溶液浸泡,或环氧乙烷灭菌非耐高温配件、高压消毒灭菌耐高温配件等先进措施,并且分区域、分病种、分时间从多方面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工作人员在诊疗清洗时,需穿工作服及一次性无菌手术衣,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橡胶手套等。在诊疗时凡进入人体消化道的内镜。

  • 标签: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镜检查 附件 一次性无菌手术衣 内镜检查治疗 酸性氧化电位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镜清洗护理过程中存在问题,且提出合理的有效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分析的60件消化内镜以及20名消化内科护理人员所有资料,分析消化内镜清洗的问题,提出合理对策。结果我院消化内镜清洗过程中包括医院人员缺少专业培训、基础设备不完善、不规范护理过程等护理问题,进而采取合理措施来健全管理机制,提升消毒操作技术,切实满足消毒基本需求。结论采取健全管理制度、提升护理人员水平、改正人员防护意识来改善消化内镜清洗,对于以后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护理问题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