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代涪江流共有182所铺递,铺司兵505名,再加上涪江流多为丘陵、山地,走递公文就显得尤为重要。铺递一般设在本县境内以县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铺递的密集度与便利的交通及驿路有一定的关系。铺司兵除正常的征役外,亦有从它县内抽调铺兵,铺司、铺兵工食银无差别。但由于道远兵少、文不敷递等弊端逐渐凸显,铺递制度最终被邮驿体系所取代。

  • 标签: 清代 涪江流域 铺递
  • 简介:近年来漓江水资源短缺问题给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阻碍,对生态需水量的研究有利于该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选择了月保证率法计算生态需水量,但由于漓江流降雨量季节性分布不均匀,径流量的年内和年际变化都比较大,因此对月保证率法进行了改进,最终得到50%保证率下需水等级为“好”时的生态需水量为适宜生态需水量,结果为18.45亿m3,最小生态需水量为5.88亿m3.最后用Tennant法对结果进行检验,并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

  • 标签: 漓江流域 生态需水量 月保证率法 TENNANT法
  • 简介:摘要:从表面上看,流域水污染的无界性和流域碎片化的管理体系使得难以控制长江流的跨境水污染治理。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权威型的环境治理模式中科层制运行的异化。以“命令-服从”为中心的权威型的环境治理模型突显了在处理长江流跨境水污染方面的两难境地。本文从防止长江流水污染的角度出发,在分析权威型运行过程中流域治理的困境,提出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流域治理合作共治模型方面更为有效。

  • 标签: 长江流域 水污染治理 模式分析
  • 简介:江流的考古学文化研究,主要以陶器材料的考察为基础.对于嫩江流考古学文化序列,按照相应的时间序列为一个基准,进一步梳理和研究嫩江流汉代以前的石制品研究.本文着重论述嫩江流在汉代以前的石制品演变历史,并针对汉代以前各个时期的石制品特征进行简要探讨.

  • 标签: 嫩江流域 汉代以前 石制品研究
  • 简介: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嫩江流青铜时代的遗址墓葬的地理分布及周围环境、遗址自身特点、生产生活用具的分类及数量、动物骨骼及各种贝类遗存等方面的资料,得出该地区的生业方式是一种复合型的——定居、狩猎、捕捞、采集、畜养、手工业以及少量的交换经济,这几种经济方式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种有别于青铜时代中原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新的生业方式。

  • 标签: 嫩江流域 青铜时代 生业方式
  • 简介:  楠溪江流农耕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同时又受到了当代社会的深刻影响,在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以其田园风光见长.'耕读'传家是楠溪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下楠溪人的环境审美意识达到很高高度,集中体现在山水审美、风水理论、园林美学、规划思想和建筑美学五个方面,并结合农业社会的实际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 标签: 楠溪江 景观格局 风水理论 苍坡村 岩头村 芙蓉村
  • 简介:采用新安江、富春江、乌溪江、紧水滩流域1951年至2000年5~7月总降水量资料,对梅汛期旱涝与前期500hPa大气环流和四大副高(西太平洋、南海、印度、全北半球)的长期演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事件和太阳活动的背景下,四江流旱涝的前期环流和副高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

  • 标签: 旱涝 前期环流特征 分析
  • 简介:摘 要:针对成都流域治理区域广、难度大、系统性强、时间紧迫、且投资巨大等问题,基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提出了成都流域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与涵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绿色产业、水管理的综治理规划,为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和实施“东进”战略提供力支撑。

  • 标签: 大流域治理 水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统筹规划 实施策略
  • 简介:以清浩发展机制(CDM)广西珠江治理再造林项目为例,对项目及其5种造林模式临时核证减排量(temporary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缩写为tCER)和长期核证减排量(long—term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缩写为1CER)成本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项目期初到期末,整个项目及5种造林模式人工林的tCER成本均逐渐降低,其中项目成本由第一承诺期末的40.33¥/tCO2降至最后承诺期末的13,34¥/tCO2;1CER成本先降低后升高,在第一承诺期末均降至最小值,项目成本由第一承诺期末的40.33¥/tCO2增加至最后承诺期末的105.27¥/tCO2;各造林模式tCER和1CER成本均以枫香+杉木、枫香十马尾松较高,马尾松+荷木、马尾松+栎类较低,桉树最低;贴现率对项目tCER和1CER、桉树tCER、枫香+杉木1CER成本影响均较大,而对马尾松+栎类tCER和1CER成本影响均较小;对桉树一个轮伐期内的tCER成本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单位面积碳贮量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大;考虑木材收益时,项目期末tCER净现值为13.11¥/tCO2,从中反映了该CDM项目实施是可行的。

  • 标签: 清洁发展机制 造林再造林 碳汇 成本
  • 简介:摘要如果出现水污染,会对供水产生严重影响,危害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对此采取有效的应急供水措施,对于缓解危机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汕头市韩江流的应急供水策略。

  • 标签: 汕头市 韩江流域 应急供水
  • 简介:广西左江流布傣族群天琴文化源远流长,偏居西南边陲一隅能够生存并传播到欧美及东南亚等地,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代表。其文化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也遇到不少瓶颈问题。天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路径及困境,以及将来的走向,同样也是类似的少数族群、少数民族文化遇到的境况,其出路及破解策略或可借鉴。

  • 标签: 左江流域 天琴 布傣族群 文化产业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局部无序开发及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流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满足河湖生态流量,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流域综合规划、河流水量分配、生态流量调查、取水许可管理等项工作中确定生态流量指标,落实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并开展了生态调度试验,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针对目前生态流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关工作建议。

  • 标签: 长江流域 生态流量管理
  • 简介: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面源污染已成为闽江流的主要污染源,本文对闽江流面源污染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控制面源污染、减轻其危害的对策.

  • 标签: 面源污染 水土流失 控制对策 闽江流域
  • 简介:桐油主要产于四川和湖南、湖北、浙江等长江流省份,还有部分产于广西。长江流便利的水运体系使长江沿线四川、两湖地区出产的桐油可以通过水路运往汉口转销海外。桐油作为民国时期的农产品出口大宗,一直位居对外贸易数值的前列,在中国对外贸易商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标签: 民国 长江流域 桐油贸易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及安康、石泉两地水情观测资料,对2011年汉江流秋汛进行了气象水文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汉江流秋汛属于典型的华西秋雨形势。西部低槽槽底冷空气不断分裂南下,与剐高外围的暖湿气流交汇于关中陕南地区,是汉江流秋汛产生的有利天气背景}2011年汉江流秋汛期间。台风外围的偏东气流与剐高外围的偏东气流汇合.并在西进中在四川东部形成偏南气流,为雨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f汉江流面雨量同安康、石泉两地的入库流量有着相同的升降趋势,在汉江流面雨量出现明显的雨强之后的48h到72h内.对应着入库流量的峰值出现。面雨量预报在汉江流防汛工作、生产调蓄调度中,可以成为重要的参考指标投入业务使用。

  • 标签: 汉江流域秋汛 入库流量 面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