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对麻黄升压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行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GA1组(n=20)、全麻GA2组(n=20)及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n=20),手术开始后,当收缩压(SBP)在处于90~110mmHg时,给予0.1mg/kg麻黄静脉注射,设置无创血压测量间隔为1min,详细记录10min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等指标。结果注药后,三组患者SBP明显升高,两组全麻患者DBP和HR显著升高及增快(P<0.05),但CSEA组患者DBP及HR在各个时间点未出现明显升高或增快(P>0.05)。结论不同麻醉状态下,机体对麻黄的反应存在差异,与腰-硬联合麻醉方法相比,全麻能明显增强机体对麻黄的升压反应,麻黄能够有效逆转全麻时术中低血压,临床实践中应谨慎选择和使用。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全麻 麻黄碱 升压反应
  • 简介: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麻黄超前应用 ,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病人43例,结果43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整个麻醉术程心率及血压平稳

  • 标签: 切除术硬膜外 应用于胆囊 硬膜外麻醉
  • 简介: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6-0222-02摘要目的比较丙泊酚芬太尼或丙泊酚芬太尼配伍麻黄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门诊选择200例自愿终止妊娠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分别于术前缓慢静注芬太尼2ug/kg3分钟后,A组丙泊酚2mg/kg,B组丙泊酚2mg/kg+麻黄0.08mg/kg诱导,于40—60秒内注完,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观察术中视病人反应情况及连续检测BP、HR、RR和SPO2,并观察患者反应,恢复呼之睁眼,正确对答,自动离院时间。结果A、B两组术中麻醉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诱导后BP明显下降,HR减慢,RR与SPO2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小剂量麻黄与丙泊酚芬太尼配伍,基本抵销了丙泊酚芬太尼对循环、呼吸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预防性抵销吸宫时引起的迷走神经兴奋,是比较理想的配伍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流产 丙泊酚 芬太尼 麻黄碱
  • 简介:目的:建立止嗽青果合剂中盐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含0.1%三乙胺)=3:97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07nm。结果:麻黄进样量在0.406~1.596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738.3x+0.0347(r=0.9999,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RSD=0.8%;止嗽青果合剂中麻黄的含量应不少于0.260mg·mL^-1。结论:HPLC法测定止嗽青果合剂中麻黄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止嗽青果合剂的质号控制.

  • 标签: 止嗽青果合剂 盐酸麻黄碱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辅用麻黄对人工流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将要求终止妊娠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辅用麻黄)100例和对照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100例,观察2组手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官腔深度、术中出血量、术中无疼痛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下降、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麻中加用麻黄,患者手术时生命体征更平稳,副作用明显减少。

  • 标签: 无痛人流 芬太尼 丙泊酚 麻黄碱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使用小剂量的麻黄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配伍,观测在无痛人流中能否减轻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对循环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得出结论在无痛人流中,异丙酚、瑞芬太尼伍用少量的麻黄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的影响明显减少。

  • 标签: 终止妊娠 无痛人流 麻黄碱 呼吸抑制 循环抑制
  • 简介:目的:建立氨酚伪麻那敏胶囊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盐酸麻黄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C18柱(4.6mm×200mm,5μm),以乙腈-0.5%十二烷基硫酸钠-磷酸(57:43:0.02)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21nm,进样量:20μL。结果: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盐酸麻黄线性范围分别为0.2044~1.0220和2.134~10.670μg;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0.4%(RSD为1,1%)和99.7%(RSD为0.7%)。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为评价氨酚伪麻那敏胶囊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麻黄的含量提供依据。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氨酸伪麻那敏胶囊 马来酸氯苯那敏 盐酸伪麻黄碱
  • 简介:摘要目的实现11C-间羟基麻黄(mHED)的全自动化合成,并对其进行显像研究。方法采用11C-三氟甲基磺酰基甲烷(11CH3-triflate)法制备11C-mHED,粗产品经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化得到终产物,采用放射性HPLC测定其放化纯和比活度;取5只正常SD大鼠行microPET/CT显像确定其心肌摄取和排泄过程;行心肌梗死患者(男,42岁)PET/CT显像评价其临床显像价值。结果通过商用合成器实现了11C-mHED的自动化合成,总合成时间约30 min,放化产率为(15±2)%(非衰减校正,n=10),放化纯>98%,比活度约为65 GBq/mmol;正常SD大鼠的microPET/CT显像示注射显像剂后10 min心肌摄取最高,后逐渐从心肌排泄并经过肝胆排出;心肌梗死患者PET/CT显像可见左心室下壁近心尖部显像剂缺损,与超声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相匹配。结论成功自动化制备11C-mHED,产物放化产率和比活度较高,可高度浓聚于心肌,心肌梗死患者显像效果良好。

  • 标签: 麻黄碱 同位素标记 碳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心肌 大鼠
  • 简介: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探索甘草酸协同麻黄对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F-Ⅱ诱导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建立炎症模型,再分别用麻黄麻黄联合甘草酸进行干预。提取细胞的mRNA,反转录后与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经扫描分析筛选表达差异的基因。结果:共筛选出显著表达差异基因53种,其中33种基因表达水平上调,20种基因表达下调,经GeneGo软件分析这些基因在不同生物途径中存在协同作用。结论:甘草酸在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细胞周期与凋亡以及离子通道等不同途径协同麻黄发挥作用。

  • 标签: 麻黄碱 甘草酸 基因芯片 人支气管平滑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联合麻黄扩容对腰硬联合麻醉病人血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90例腰硬联合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三组羟乙基淀粉联合麻黄(A组),羟乙基淀粉(B组)和单纯乳酸林格氏液(C组)。每组30例。全部病人均先给予乳酸林格氏液10ml/kg,补充生理需要量。A组给予羟乙基淀粉(HES)以25ml/min的速度,10ml/kg的用量输入。于腰穿前2-3分钟给予麻黄6mg。B组给予羟乙基淀粉,输入速度及用量同A组,C组单纯给予乳酸林格氏液以25ml/min,10ml/kg输入。监测病人入室(T0)预处理后(T1),腰麻注药后5min(T2)8min(T3)15min(T4),BP及HR变化。结果A组病人在T2T3和T4时点与T0相比BP及HR无明显变化(P>0.05)。B组病人BP及HR在T2T3和T4时点下降明显,与T0同时点A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人T2T3及T4时点与T0相比及与同时点A组相比BP和HR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对无严重心肺疾患病人给予预羟乙基淀粉联合麻黄处理,可以明显减少腰硬联合麻醉后BP下降的发生率。

  • 标签: 羟乙基淀粉 麻黄碱 腰硬联合麻醉 低血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剖宫产术中椎管内麻醉应用不同剂量麻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间本院门诊内开展剖宫产手术的产妇50例进行研究。对照研究,以麻黄应用剂量分组,分A组(麻黄剂量5 mg,25例)、B组(麻黄剂量8 mg,25例)。比较两组术中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麻黄给药10 min、胎儿娩出时、术毕时的血压高于B组, A组麻黄给药10 min、胎儿娩出时的心率较B组低(P<0.05)。A组术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B组低(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椎管内麻醉应用8 mg麻黄的效果优于5 mg的麻黄用药,可更好维持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术中椎管内麻醉 麻黄碱 血流动力学 术中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对比麻黄与甲氧明用于剖宫产腰麻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总结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共计50例相关手术资料。结果两组剖宫产患者均在腰麻20分钟后成功娩出胎儿,所有50例剖宫产产妇均在手术后4分钟左右时按组别分别注入麻黄或者甲氧明药物,观察组患者注入甲氧明药物后,HR控制在75~85间正常波动,对照组注入麻黄后,HR在85~95区间范围内波动,两组数据结果具有明显差异;观察组剖宫产产妇在甲氧明药物预防和升高血压后,分娩新生儿的PO2均值为(18.52±1.89)mmHg,PCO2均值为(42.05±1.66)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产妇分娩新生儿相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氧明用于剖宫产腰麻低血压的防治具有更明显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麻黄碱 甲氧明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苄羟麻黄与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期间,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先兆早产产妇共96例产妇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全部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产妇48例。给予观察产妇苄羟麻黄治疗,给予对照组硫酸镁治疗,严密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治疗的效果,主要比较以下指标孕龄延长时间、新生儿存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孕龄延长时间、新生儿存活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跟对照组比较而言,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产妇的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妇产科先兆早产产妇的治疗,应用苄羟麻黄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产妇的创伤性较小,相比使用硫酸镁治疗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值得在临床的治疗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苄羟麻黄碱 硫酸镁 先兆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桔梗远志麻黄片Ⅰ中甘草苷及甘草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5HC-C18,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甘草苷的检测波长为276nm、甘草酸的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l。结果甘草苷和甘草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4.8274~43.4468、34.5511~310.9597?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0.9%;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98.4%,RSD分别为0.9%、1.1%(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好,适用于复方桔梗远志麻黄片Ⅰ中甘草苷及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复方桔梗远志麻黄碱片Ⅰ 甘草苷 甘草酸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苄羟麻黄与硫酸镁治疗前置胎盘先兆早产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42例前置胎盘先兆早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苄羟麻黄治疗)和对照组(硫酸镁治疗),各21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有效用药时间、平均延长妊娠时间、新生儿体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保胎成功率、围生儿死亡率、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苄羟麻黄治疗前置胎盘先兆早产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硫酸镁治疗,不良反应小。

  • 标签: 苄羟麻黄碱硫酸镁前置胎盘先兆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麻黄与硝酸甘油对全麻后阴茎勃起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泌尿外科择期手术中全麻后阴茎勃起的患者22例,其中静脉注射麻黄10例(A组),静脉注射硝酸甘油12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阴茎疲软时间、治疗前后心率及血压变化、术后心率及血压情况。结果两组总体有效率均为100%,A组和B组用药后至阴茎疲软所需时间在2min以内的比例分别为70%(7/10)和100%(1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A组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及术后均无明显血压波动及心率变化,安全性良好。结论静脉推注麻黄和硝酸甘油均对全麻后阴茎勃起有效,硝酸甘油效果更佳,但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安全性均可,都可用作全麻后阴茎勃起的处理。

  • 标签: 全麻 阴茎勃起 麻黄碱 硝酸甘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先兆早产应用苄羟麻黄与硫酸镁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起于2013年7月,止于2015年2月,接收入院的前置胎盘先兆早产患者中,随机择取76例来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采取随机分表法,将76例患者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苄羟麻黄药物,对照组给予硫酸镁药物。分析两组疗效,并作对比。结果观察组用药后的总有效率高达97.37%;而对照组,则仅有76.32%。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以及治疗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苄羟麻黄药物,对前置胎盘先兆早产患者进行治疗,除了能起到缩短疗程的作用之外,还能达到提高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目的,临床应用意义较深远。

  • 标签: 硫酸镁 对比分析 前置胎盘先兆早产 效果 苄羟麻黄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