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制备载避蚊胺的纳米介孔缓释软膏,考察其药剂学性质及驱蚊作用。方法纳米介孔材料吸附避蚊胺后液体石蜡包埋,制备成缓释软膏并研究其形态、稳定性及体外释放度。用改良Franz扩散池考察其经皮渗透行为。以驱蚊试验研究其缓释驱蚊作用。结果制备的载避蚊胺纳米缓释软膏呈乳白色半固体,避蚊胺载药量可达约25%,24h体外累积释放低于60%,离体皮肤渗透显示药物主要滞留于皮肤表面,载避蚊胺纳米缓释软膏有效驱蚊时间超过12h。结论纳米介孔可延缓避蚊胺的挥发,载避蚊胺纳米缓释软膏缓控释特性明显,驱蚊时间明显延长,并可能减少透皮吸收,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避蚊胺 纳米硅 体外释放 经皮渗透 有效保护时间 驱蚊效果
  • 简介:摘要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综述了几种常用塑胶材料阻燃剂的现有状况,并通过实验方式,将有机阻燃剂和纳米氧化镁进行配比,按照不同配比进行测试对比,优选出最佳的配比方式,用来作为电线电缆护套材料的阻燃剂。

  • 标签: 有机硅 纳米氧化镁 协调阻燃剂
  • 简介:摘要: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后简称XPS)可以检测出样品组成元素及各元素含量比例等,因此经常用于样品检测。本文例证了几种XPS的具体的重要功能:(1)用XPS研究气体在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的吸附反应;(2)研究气体对材料表面组成的影响;(3)检测催化剂催化效率。

  • 标签: XPS 纳米颗粒 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纳米磁性氧化铁颗粒与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bonemarrowstromalcells,hBMSCs)共培养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影响,以评价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并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制备两种粒径(6nm和200nm)的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分别在细胞接种时及接种后24h加入。检测纳米磁铁颗粒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共培养时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结果纳米磁铁颗粒的种类及加入方式对细胞增殖能力没有明显影响。hBMSCs和6nm粒径的铁颗粒共培养时能保持较好的ALP活性表达,而200nm粒径的铁颗粒显著降低了hBMSCs的ALP活性。结论6nm粒径的磁性氧化铁颗粒和hBMSCs共培养时,对细胞的增殖和成骨诱导能力没有影响,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标记物来进行磁共振成像(MRI)示踪。

  • 标签: 纳米磁性氧化铁颗粒 磁共振 骨髓基质干细胞
  • 简介:通过湿化学方法合成了纳米α-Fe颗粒。合成铁纳米颗粒的化学溶液由稀释的二价铁溶液、甲醇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组成。在溶液中以NaBH4为还原剂.将二价铁离子直接还原为α-Fe颗粒,得到的金属铁颗粒以氧化硅进行包覆.在金属铁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硅膜.防止金属铁被再氧化。在铁的合成过程中通入了超声波,以加速药剂的扩散并防止和减小生成物的团聚。以X射线衍射、差热0热重分析和透射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分析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湿化学法可以直接还原制备α-Fe.其颗粒大小为10-40nm。

  • 标签: Α-FE 还原 SIO2 氧化 包覆
  • 简介:清华大学与山东海泽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合作,率先实现了膜分散微结构反应器可控制备纳米碳酸钙工业应用。应用该项新技术所制备的纳米碳酸钙粒径分布窄,能耗低,二氧化碳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该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标签: 可控制备 反应器 微结构 膜分散 纳米颗粒 纳米碳酸钙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肠炎沙门氏菌荧光纳米颗粒免疫层析法。方法首先制成肠炎沙门氏菌单抗-荧光纳米颗粒偶联物,以双抗体夹心模式制备沙门氏菌免疫层析试纸条。利用微型手持荧光检测仪读出质控线和检测线上的荧光信号,并利用荧光强度来半定量检测肠炎沙门氏菌。结果用所制备的试纸条对5属9种58株中的14株肠炎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呈阳性,其它非肠炎沙门氏菌菌株检测结果呈阴性,试纸条灵敏度为2.4×104CFU/mL。用肠炎沙门氏菌免疫层析试纸条和标准法检测58份样品,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86.2%。结论肠炎沙门氏菌荧光纳米颗粒检测试纸条为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极好的检测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偶联物 荧光纳米颗粒 肠炎沙门氏菌 免疫层析试纸条
  • 简介:目的观察结合载银载药的补片在大鼠感染模型中的抗菌效果,对其抑制炎症反应的效果进行评价,进而探讨新型补片降低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普通聚丙烯补片组(A组),新型载银载药纳米颗粒补片组(B组),并制备大鼠腹壁感染模型,将两种补片置于皮下,对比观察2组大鼠术后3、7、14、28d的伤口感染及愈合情况,并于术后28d处死大鼠,同时切取补片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术后3d观察到2组均出现炎症反应,伤口红肿、愈合欠佳,A组于术后7、14、28d,均观察到伤口有脓液渗出,伤口愈合差;B组于术后7d观察到与A组对比明显伤口无脓液渗出,愈合情况较好,并于14d,达到完全愈合,无感染迹象。组织病理学观察,术后28d,光镜下聚丙烯补片组依然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可见毛细血管生长。结合载银载药纳米颗粒补片组组织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IL-6分析,B组较A组炎症反应明显较轻。结论结合载银载药纳米颗粒补片在大鼠腹壁下感染模型中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其远期效果及生物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评价。

  • 标签: 腹壁 动物 实验 载银载药纳米颗粒 抗菌补片
  • 简介:摘要: 离子束注入绝缘体材料是合成纳米复合材料的重要手段,它在光电子器件、生物传感器、光开关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围绕重离子对Ag离子注入SiO2中合成的Ag纳米颗粒改性的研究。采用Ar和Xe在相同的能量(500 keV)和相同的剂量(1×1016 ions/cm2)下对合成的Ag纳米颗粒进行了后续辐照,主要分析了对Ag纳米颗粒辐照的改性机制。结果表明,同剂量、同能量的Xe和Ar离子辐照下,Xe离子对Ag纳米颗粒的尺寸控制要比Ar离子好,为后续的实验开展提供很好的借鉴思路和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晶纳米薄膜重掺杂下具有优越压阻特性。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传感器弹性膜片应变分布。根据多晶纳米薄膜电阻率较高特性设计正方形压敏电阻。利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法制备多晶纳米薄膜,且硅片在各向异性腐蚀液中形成杯结构并制成多晶纳米薄膜压力传感器。针对传感器静态性能测试,0-6MPa量程范围内传感器灵敏度达112.86mV/Mpa,测试表明,该多晶纳米膜压力传感器达到设计要求。

  • 标签: 多晶硅纳米薄膜 压力传感器 性能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所研究的蛇形纳米线结构电极由碳复合材料制备,具有超拉伸应变柔性及高储能性能。柔性电极的力学性能分析是设计其结构尺寸的重要环节,充分考虑充放电过程中电极的扩散应力和机械拉伸过程的应力耦合效应,建立了纳米线电极扩散应力和结构应力应变的数学模型。

  • 标签: 表面效应 碳硅复合材料 柔性材料。
  • 简介:摘要:传统光伏面板都镀有AR膜用来提高发电量,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灰尘和鸟粪覆盖在组件上,形成遮挡现象,直接导致组件功率输出下降,而且积尘和鸟粪长期粘附对板面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严重时会造成组件的热斑,进一步降低组件的输出功率,甚至影响组件的寿命。并且热斑效应对于组件来说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没有弥补的手段,只能选择更换组件,否则会影响发电量。而人工清洗成本高,且人工质量无法保证。

  • 标签:
  • 简介:<正>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蚀刻在基电脑芯片上的电路预计就将变得小无可小,从而促使人们寻找替代品来取代基芯片的地位。在使用什么材料作为替代品的问题上,有些研究者正对碳纳米管寄予厚望。近日,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成功地演示了一个简单的微电子电路,这个电路是由44个完全以丝

  • 标签: 硅芯片 微电子电路 斯坦福 物理极限 电脑芯片 计算机芯片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介绍了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功实现在单晶衬底上生长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墙。系统地研究了生长温度、生长时间及射频功率等对基石墨烯纳米墙微观结构的影响。利用包括拉曼光谱在内的多项技术表征石墨烯纳米墙的质量及尺寸大小。研究发现随着温度升高、生长时间延长和射频功率增大,石墨烯纳米墙的密度和尺寸也随之增大。通过优化工艺条件,成功制备出高密度、大尺寸、均一的基石墨烯纳米墙材料。并且,高质量的石墨烯纳米墙超大比表面积及大量晶界堆叠形成的缺陷大幅提升了湿度传感器的性能。

  • 标签: 石墨烯纳米墙 等离子体增强气相沉积( PECVD) 湿度传感器
  • 简介:以正硅酸乙脂(TEOS)为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添加聚乙二醇(PEG)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合成了A1MCM-41纳米铝介孔分子筛,运用XRD、N2吸脱附、TEM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7DPEG和PVP均能显著改善A1M—CM-41纳米铝介孔分子筛的分散性,但是PVP的分散效果明显好于PEG,这是因为,PVP链上吡咯基中电负性的氧原子与分子筛颗粒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更易吸附在颗粒的表面,提高颗粒的分散性。

  • 标签: 纳米 AlMCM-41 介孔分子筛
  • 简介:应用聚纳米材料在油田注水井中降压增注的室内实验表明,纳米材料能够改变岩石润湿性、提高水相相对渗透率,一同时说明聚材料易吸附于岩石表面能改变界面性质,其强憎水特性能够驱替吸附在孔隙内表面的水膜,扩大孔径.所以纳米材料能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注水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纳米聚硅材料 低渗透油田 降压增注 相对渗透率 润湿性 吸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