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计算分析,认为有限元软件ANSYS能较好地模拟桩土共同作用的工作状态。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6.0对桩基础的荷载传递规律以及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当桩长达到一定长度后,通过增加桩长来提高桩基的承载力是不经济的。

  • 标签: 桩基础 桩与土 数值模拟 非线性
  • 简介:小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各主产国对小麦品质性状开展了深入地研究.本文从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方面,如小麦籽粒蛋白质数量和质量,小麦籽粒硬度,小麦面粉粉色,小麦籽粒淀粉品质,小麦收获前穗发芽等综述了当前转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小麦 品质性状 分子改良 蛋白质性状 籽粒硬度性状 面粉粉色性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介绍了某种高硬度铜渣的性质,分析了用颚式破碎机和惯性圆锥破碎机两段开路将铜渣破碎到90%以上-8mm的方法,研究和解决了破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简介了一段回收铜和铁的新选矿流程。

  • 标签: 铜渣 综合利用 惯性圆锥破碎机 破碎 选矿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人体掌骨的显微硬度,对比分析不同解剖部位之间的硬度值,探索人体掌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取3具新鲜健康冰冻尸体的掌骨标本,将右侧掌骨软组织剥离,用慢速锯在掌骨基底、掌骨干和掌骨头处垂直其长轴进行切割,切取厚度为3 mm的骨组织标本。应用维氏方法测量标本掌、背、内、外侧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 g力加载50 s、维持12 s标准操作方法测定。硬度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切取45个骨组织切片,测量900个位点。研究发现掌骨总体硬度为(38.23±7.15) HV,其中第三掌骨硬度最大(41.04±6.75) HV,依次是第二掌骨(39.62±7.64) HV、第一掌骨(37.83±6.52) HV、第五掌骨(36.69±7.30) HV、第四掌骨(35.97±6.28) HV。掌骨干硬度(43.45±6.35) HV高于掌骨基底(35.82±6.17) HV和掌骨头(35.43±5.85) HV(F=16.415,P<0.01),而掌骨掌侧硬度(37.58±7.35) HV、背侧(38.93±7.08) HV、内侧(38.26±7.00) HV、外侧(38.15±7.14) HV,四部位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2,P=0.256)。结论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掌骨微观生物力学性能的理解,可指导掌骨骨折术中内固定物的放置位置、置入方向和数量,并为3D打印人工掌指关节用于治疗掌骨粉碎性骨折或缺损提供了数据支持。

  • 标签: 掌骨 生物力学 维氏硬度 显微硬度
  • 简介:摘要:为了控制航空发动机的重量,保证重要部位的特殊质量要求及型腔内的复杂结构,并提高零件的可修理性,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一般的组件在关键的配合部位都是通过在壳体内部压入衬套来达到以上的性能要求。

  • 标签: 薄壁衬套 铬层 高硬度
  • 简介:运用离子色谱法间接测定水质总硬度。本法与EDTA-2Na滴定法对比,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对标准样品的测定值,在允许范围内,相对误差1.2%。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水质分析 总硬度
  • 简介:摘要硬度是指物体抵抗外力对其进行变形的能力。这种抵抗力越强,则硬度值越高;反之,硬度就越低。可以简单理解为硬度是用一种较硬的金属划入另一种相对较软的金属表面,观察测量其划痕深度、大小,对被测量金属进行近似值描述。划痕的本质也是金属材料综合力学性能的一个反映,在硬物压入初期金属材料表现出弹性变形,当出现塑性变形时表现出材料的强度大小。良好的科技发展使得以前无法解决的硬度测试及复杂零件的难测试点都能得以实现。

  • 标签: 硬度硬度测量实际应用选用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并分析胸椎椎骨T1~T10的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意义。方法3具新鲜尸体标本(62岁男,45岁女性,58岁男性)T1~T10椎骨部分,分为椎体区和附件区。使用高精慢速锯精确切取若干厚约3 mm的标本,并选取11个测量区域,其中皮质骨标为1~9,松质骨标为10和11。应用维氏显微硬度测量仪测量标本表面硬度,记录并分析胸椎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结果胸椎30块椎骨合计测量330个测量区域,每个区域随机选取5个有效压痕硬度值,共获得1 650个测量值。3具尸体标本胸椎段总体皮质骨平均硬度值分别为(30.55±5.44)HV、(29.94±4.86)HV、(29.55±4.36)HV,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80,P=0.009);总体松质骨平均硬度值分别为(27.93±5.61)HV、(28.21±4.96)HV、(27.98±3.94)HV,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1,P=0.913)。3具尸体标本各自的附件区皮质骨与椎体区皮质骨硬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67、4.750、6.621,均P<0.001);3具尸体标本各自的附件区松质骨硬度值均高于椎体区松质骨硬度值(t=1.785、3.159、3.103,P=0.077、0.002、0.003)。3具尸体标本11个测量区域显微硬度的分布规律相似:皮质骨硬度较高的区域均为椎弓根、椎板和下终板皮质(1、2、7);皮质骨硬度值较低区域均为上终板和外周皮质(6、8、9)。3具尸体标本T1~T10不同节段的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相似:硬度值自上而下逐渐加大,其中皮质骨硬度值最大的椎骨均是T8;松质骨硬度最大的椎骨分别是T7、T7、T6。结论上终板和外周皮质骨硬度较小,可以分散负重以保护内在较为脆弱的松质骨,椎体区向后部结构移行的椎弓根区域硬度值最大。胸椎皮质骨硬度高于松质骨,并且不同节段的硬度值自上而下逐渐加大,T6~T8呈现"小高峰"可能与胸椎节段生理解剖形态、自上而下承受肌肉力和身体自身重量的载荷逐步增加有关。

  • 标签: 胸椎 硬度 生物力学
  • 简介:本文针对草料间歇蒸煮过程的特点。建立了一个硬度(Kippa值)与H-因子直接相关的动态控制模型,给出了这个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并用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时滞系统,对模型参数不敏感的内模控制方案。并对该结构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间歇蒸煮过程 硬度 敏感 内模控制 适用 实验数据
  • 简介:针对带钢材料在淬火处理后出现的变形及硬度偏低的情况,从其生产工艺、化学成分,及金相组织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造成此情况的原因是原材料的脱碳。

  • 标签: 脱碳 淬火 热应力 组织应力
  • 简介:由两种不同材料交替生长而成的纳米多层膜,其硬度出现增强现象,在调制周期一定范围内出现极大值。这一现象有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综合评述了硬度增强理论和应用的研究结果,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 标签: 纳米多层膜 超晶格 硬度增强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金属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分析了金属材料的常见问题,特别分析了机械设备,硬度测试,金属微观结构和组成。解决金属材料常见测试中问题,并强调测试金属材料硬度

  • 标签: 金属材料检测 质量检测
  • 简介:摘要:精确的硬度检测是考虑到金属材料硬度和柔软性的一项关键指标值,这也是衡量金属材料质量的一个重要特点。文中从硬度检测的特性、被测零件的检测位置、各种硬度检测的应用条件出发,分析其硬度检测在飞机检测中应留意的问题,论述了硬度检测在飞机维修中的常见运用并提出应用对策,希望对未来的飞机维修工作有所帮助。

  • 标签: 硬度检测 硬度平均误差转换 携带式硬度计
  • 简介:摘要:硬度是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硬度测试,特别是洛氏硬度测试,它具有设备简单、快速、方便、易于实现的特点,而且可以在不损坏工件的情况下,通过测量的硬度,可以估算出其大致的拉伸和耐磨性能。洛氏硬度测试是目前生产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硬度测试,材料的洛氏硬度依据国家标准所确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测,国家标准中对标准的适用范围、试验原理、试验设备、试样要求等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在现有的教材、发表的论文、影像资料等方面,仍有采用旧标准的现象,洛氏硬度的表达方式也不统一,例如HRC50、60 HRB等。基于此,文章结合最新国家标准,介绍了洛氏硬度标准及 GB/T230.1-2018版《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的修改,并将其与旧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使有关部门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实施。

  • 标签: 洛氏硬度 B标尺测试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金属材料的硬度测试在工程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硬度是一个材料抵抗外部力量的能力的度量,它对于材料的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以及其他物理性质的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常见的金属硬度测试方法包括洛氏硬度、布氏硬度、维氏硬度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金属硬度试验的数值模拟与优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金属硬度 试验数值 模拟与优化
  • 简介:摘要:在烟叶评级中,主要关注的是烟叶的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长度等因素,以及残伤情况。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烟叶的品质和等级。现行《烤烟》国家标准对烟叶主脉如何在烟叶评级没有相应的规定,但是在判断烟叶部位时,则可以利用主脉的遮盖程度和主脉槽的深浅程度,以及主脉的弯曲程度进行判断,以上说明,在烟叶评级工作中,主脉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然而,关于“主脉硬度”在烟叶评级中的具体作用或标准,目前的资料并没有直接提及。

  • 标签: 主脉硬度 烟叶评级 应用
  • 简介:淀粉与蛋白质是小麦籽粒主要的组成成分。小麦粉所特有的面团特性和烘焙品质主要是由蛋白质组分决定的。本文定量分析了淀粉含量、淀粉组成、膨胀特性、粘度特性、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面筋含量、沉降值等性状及各性状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32个小麦品种籽粒的11个淀粉品质性状及10个蛋白质品质性状,结果表明:

  • 标签: 小麦籽粒 淀粉品质 蛋白质 加工品质